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分析纵向分段式全并联AT所主接线办案的基础上,针对纵向分段式全并联AT牵引供电系统的结构特点,在MATLAB/Simulink软件平台下,采用模块化设计的方法,建立了牵引变电所模型、牵引网模型、AT所模型和分区所模型,在该基础上搭建了纵向分段式全并联AT牵引供电系统仿真模型,得出了短路故障时牵引变电所、AT所和分区所的阻抗特性。  相似文献   

2.
在地铁信号系统调试初期,存在AT O模式停站精度欠佳的问题.文章根据测试数据,从车辆制动性能、线路条件以及AT O控制策略角度出发,对影响停车精度的因素进行分析并提出整体改进方案.改进方案的提出可以解决项目中停车精度欠佳问题,为后续此线路的高效运营奠定基础;同时,通过对AT O系统调试工作的研究,为今后新建设和改造项目...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高速铁路的迅猛发展使其成为一个重要的电力用户,然而,高铁AT所配电设备的供电存在缺陷和问题。针对高铁AT所配电设备供电的问题,提出利用微电网技术向高铁AT所配电设备供电的构想。根据高铁AT所特性与微电网的特点,分析将两者结合的可行性、必要性及重要性。同时,提出微电网向高铁AT所配电设备供电的方案,给出微电网的结构、控制策略。运用Matlab/Simulink软件仿真基于对等控制的高铁AT所内微电网孤岛负荷变换和运行方式切换的状况,检验供电方案的可行性及控制方法的正确性。最后通过比较微电网配电与传统配电方案,分析微电网供电的众多优势,得出在实际应用中具有重要意义的结论。  相似文献   

4.
对石太客运专线牵引供电系统AT所差动电流保护的基本原理进行了简要介绍。对AT所上下行联络开关闭环和开环时的正常负荷电流、励磁涌流、短路电流分配情况及影响强度进行了比较详细说明。对AT所差动电流保护装置的误动作情况进行了分析,指出差动电流保护装置误动作的原因。利用理论分析和实际测试的方法,介绍了AT所差动电流保护应该采取的整定原则、整定方法和计算公式,并对新的整定值进行了可靠性论证。从而提出了完善AT所差动电流保护装置接线和增加相关继电保护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客运专线牵引变电所接线方式及接触网故障判定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客运专线接触网供电除在供电臂末端实现常规并联外,还在供电臂中间进行并联,直接供电方式设置并联点,通过网上开关实现上、下行接触网并联供电,AT供电方式在AT所设置并联开关,实现接触网并联供电。对客运专线接触网采用并联供电方式,牵引变电所及分区所、AT所接线方式,以及相应的接触网故障的判定方法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6.
目前,全并联AT牵引网广域保护方案通过在变电所、AT所和分区所配置距离保护和联跳保护构成同一供电臂整体保护,实现了保护的选择性和速动性.本文利用计及自耦变压器漏抗的全并联AT牵引网等值电路,推导说明了目前全并联AT牵引网广域保护存在的死区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方法.  相似文献   

7.
高速铁路一般使用AT供电方式。本文介绍3种AT供电模式:并从牵引变压器容量、牵引网输送容量和钢轨电位3方面对这3种供电模式进行对比分析。仿真结果表明新模式下的钢轨电位最大值较其他两种模式稍高,而对接触网的载流能力需求低于其他两种模式。法国模式对牵引变压器二次侧绕组容量要求较高,且需要中间抽头;日本模式居于两者之间。  相似文献   

8.
以大秦线2亿t扩能改造工程为例,通过对AT牵引供电系统在AT所并联、不并联2种情况下阻抗特性的比较和分析,提出了全并联AT牵引供电方式继电保护配置方案和保护整定原则.  相似文献   

9.
曹斌 《电气化铁道》2022,33(2):59-65,70
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小波变换的全并联AT故障测距解决方案,针对高速铁路特殊的全并联AT供电运行模式,将行波故障测距装置分别安装于全并联AT上网线上,当全并联AT线路发生故障时,利用工频判定故障发生行别和相别,对故障测距装置的行波作出分析,将采集到的行波进行小波变换分析,可实现百米级误差的测量.全并联AT故障测距方案主要针...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现有AT供电方式的结构分析,提出应用2×27.5 k V户外模块化电器、集成式AT所,克服现有方式的不足,实现上、下行供电臂分开按AT方式供电以及供电臂分段供电的牵引供电系统的设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