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安全带是在汽车紧急制动或发生车辆事故时,减轻车辆惯性造成的冲击,防止人员在安全气囊弹出时,免受二次碰撞造成伤害的安全装置。据资料显示,发生车辆事故时,系好安全带能使车祸中生还率提高60%,不系安全带的危害性.仅次于超速行驶和酒后驾车.因此驾车出行系好安全带不容小视。  相似文献   

2.
近日,在美国高速公路保险协会2009年度新车最安全调查报告中,丰田汉兰达获得最高评级,这也是续2008年新车安全评选之后,汉兰达再度将冠军桂冠收获囊中。 IIHS根据车辆在发生高速正面碰撞、侧面碰撞时的表现,及在发生车辆后部碰撞时,乘员头部支撑防护系统的评估,评定出“优秀”,“可以接受”,“一般”和“差”四个等级。  相似文献   

3.
乘员安全气囊系统是汽车被动安全性的一个重要方面。当车辆发生碰撞时,安全气囊可以避免或减轻驾乘人员的伤亡。但现在安全气囊还存在一些问题.如安全气囊在低速时打开。当乘客偏离座位,或未系安全带时,安全气囊仍起作用;乘员不论是男性、女性、小孩或无人时,不管碰撞速度大小、碰撞严重程度等安全气囊都要打开,这样可能反而会使乘员受到伤害。因此德尔福集团开发了智能型安全气囊,它可根据乘员的重量、身高、大小、就座位置、车座位置、是否佩戴安全带、碰撞的程度、碰撞速度、碰撞方向等提供双级的安全气囊或安全气囊不工作,这样可大大减轻驾乘人员的伤亡。如乘员是小个男性、女性时,安全气囊膨胀70%;是小孩时安全气囊不打开;碰撞虽然超过门槛值,但不很激烈时安全气囊膨胀70%;当碰撞激烈时,安全气囊全部打开。  相似文献   

4.
茗钧 《驾驶园》2007,(7):56-59
一、安全带使用的3大误区 误区一、当做摆设 当车辆在高速行驶中发生碰撞或紧急制动时,巨大的惯性会使车内乘员与方向盘、挡风玻璃等发生二次碰撞,从而造成对乘员的严重伤害.  相似文献   

5.
汽车保险杠是吸收外界冲击力、保护车身前后部的防护装置.在发生碰撞事故时可以降低对车辆和其它部件的损坏程度,从而降低车辆在碰撞发生后的维修成本。但IIHS的测试显示.大部分小型车和微型车配备的保险杠没有达到降低维修成本的目的。  相似文献   

6.
一、车载安全气囊的工作原理 高速运动的汽车遭遇车祸时的绝大部分情况是车与车发生碰撞或车与障碍物发生碰撞,在这第一次碰撞发生后,车辆损坏并迅速改变运动状态,但车内乘员因惯性仍然保持原来运动状态并碰撞车身内部构件(转向盘、仪表板、前风窗玻璃等)形成第二次碰撞,这第一次碰撞是造成乘员伤亡的主要原  相似文献   

7.
汽车碰撞中的安全问题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汽车交通安全事故中发生几率最大的正面碰撞现象,通过考察汽车发生碰撞时的受力情况,分析了汽车由于碰撞产生的瞬间加速度对于车辆和乘员造成危害的原因。要求汽车除了要有足够强度的车厢结构和柔软的车厢内饰之外,更重要的是车身前部应具有较好的碰撞塑性变形结构或一种有效的防撞吸能装置.用于缓冲碰撞中的巨大冲力,并指出了解决汽车安全问题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8.
丰田凯美瑞轿车预防碰撞安全系统(Pre-Crash Safety System)可在汽车发生碰撞之前收缩前座椅安全带的松弛部分,并使制动控制系统进入制动辅助等待状态,以降低对驾驶员和前排乘客造成的伤害。这套预防碰撞安全系统中的毫米波雷达传感器和距离控制ECU,用来判定与车辆的前方障碍物或前方车辆发生的碰撞是否不可避免,其根据相对车速或者接近某一物体的速度进行测定。  相似文献   

9.
在数据输入系统对数据预处理后,由分析计算系统根据轮胎模型、车辆动力学模型和速度模型用数值计算法求得碰撞作用前瞬时车辆运动参数,最后在屏幕上再现碰撞前、碰撞作用时及碰撞作用后车辆的瞬时运动形态。  相似文献   

10.
豪彦 《汽车与配件》2003,(24):28-29
汽车在城市中经常发生在低速状态下正面和后面碰撞或在车辆变道时正面和后面角碰撞情况。低速碰撞可用来评估前、后保险杠的作用,但对大多数汽车制造商而言,前、后保险杠设计未放在重要位置。美国和欧洲都制定了车辆前、后端(保险杠)碰撞保护标准。在美、欧进行低速碰撞时,部分汽车制造商的保险杠设计存在不少问题,都进行了改进,如韩国现代公司Elantra、日本马自达Protege。在低速碰撞(碰撞速度8km/h)时,德国大众新甲壳虫在VRC进行保险杠四次试验中,两次无损伤,另两次仅有小损伤。有的汽车制造商在进  相似文献   

11.
《汽车驾驶员》2010,(4):119-119
最近,奔驰公司展示了几项最新的车辆安全装置。其中一项新颖的设计是位于车辆发动机舱底部的外部气囊。该气囊在车辆发生前部碰撞时弹出,弹出时间大约为80-100毫秒。  相似文献   

12.
随着中国汽车保有量的不断增加,车辆发生碰撞事故的可能性也在不断增加。车辆一旦发生碰撞事故,车身就会损伤。在对车身碰撞损伤进行修复过程中.误差、累积误差无处不在。误差其实并不可怕,只要车身系统累积误差符合设计要求,性能就能得到保障。  相似文献   

13.
<正>在道路交通中,如伺减少对人的伤害是交通事故防治的重点。改善交通事故损失的致害因素,就是考虑在事故发生的瞬间,把导致乘员、骑自行车者、行人损伤的致害物,在车辆设计、使用方面予以改进,使得参与交通的人获得最大程度的保护。在交通事故尤其是碰撞事故发生时,汽车对乘员应有足够的保护能力,这就要求车辆设计制造时要有安全的车体构造,针对碰撞发生部位的不同,车体不同位置的安全要求也不同;对于正面碰撞,为了乘员的安全,车辆前部要做得坚固,并要防止车室变形以确保生存空间,变形量随着碰撞时车辆  相似文献   

14.
《天津汽车》2012,(8):9-9
美国运输部2012年8月21日在安阿伯市举行3000辆智能车测试活动。 智能车测试将主要测试车辆类的无线网络技术,即车辆和高速公共路之间可以相互交换信息,以降低发生车祸或者交通阻塞的概率。智能车测试将对车辆碰撞预防技术进行检测,即对各种可能发生碰撞情况做出预警,如对前行碰撞、禁止超车和前方车辆突然刹车等情况做出警报,同时也将对车辆和道路之间的相互反应进行检测。  相似文献   

15.
丰田前侧方预碰撞安全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艳 《汽车与配件》2012,(32):21-23
丰田公司研发出一款前侧方预碰撞安全系统,扩大了系统的控制范围,如包括发生在视线良好的交叉路口的碰撞,以及驶近车辆侵入驾驶者车辆车道的碰撞等。在与传统系统结合的基础上,新系统在事故发生时,可提高减轻破坏的水平。  相似文献   

16.
为了预防和减少高速公路碰撞事故的发生,及时向高速公路一定范围内的相关车辆提供事故预警信息,提出了一种基于车路协同的高速公路车辆碰撞事故预警模型。首先,基于4G和DSRC通信网络构建了高速公路通信场景与事故预警框架。其次,建立了高速公路环境下双车道两车相撞的事故场景,分析了车辆在高速行驶时发生碰撞的动机以及可能发生的碰撞事故类型。最后,分析了追尾碰撞与侧向碰撞发生之前两车在横向和纵向两个方向接近的全过程,探索两种碰撞事故发生的内在规律,建立潜在碰撞事故判定规则,并基于车路协同技术建立了以时间、位置、速度、车间距以及制动距离为参数的车辆追尾碰撞预警模型与车辆侧向碰撞预警模型。针对实车场地试验对碰撞事故测试成本高难度大等问题,基于Veins仿真平台搭建了具备4G和DSRC异构通信网络环境的高速公路车联网仿真场景,对两种事故预警模型的性能进行测试。测试结果表明,在车速低于120 km/h的情况下,通过潜在碰撞事故判定得到预警结果,并给相关车辆发送事故预警消息广播,能有效避免追尾碰撞和侧向碰撞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王平福  郭志信 《汽车运输》1999,25(10):23-25
本文主要阐述了汽车防碰撞系统的设计思想、主要装置和工作原理。汽车防碰撞系统可以使汽车在高速行驶过程中,当运行前方的障碍物对汽车构成危险时,该系统能够自动切断发动机动力,迅速降低车速,同时自动采取制动措施,防止车辆在行驶过程中发生碰撞,从而增强了汽车的主动安全性,减少了交通事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在前方道路突然出现障碍物的危急情况中,车辆采用自动紧急转向来避障,由于情况紧急,车辆在转向过程中仍可能与其他道路参与者发生碰撞事故.当车辆采用自动紧急转向避让道路前方路口突然闯入的车辆时,与对向来车发生斜角碰撞,由此,对该特定场景的转向-碰撞全过程进行一体化仿真,分析乘员在转向阶段因车辆横摆和侧倾运动引起的离位现象以及...  相似文献   

19.
正本文以奔驰S级(222车型)为例,介绍车辆碰撞预防辅助系统增强版的功能。车辆碰撞预防辅助系统增强版可持续检查与前车的安全车距,并向驾驶员发出视觉和声讯警告,提示可能与其他车辆发生的碰撞(例如追尾),在即将发生碰撞的情况下,该系统给予驾驶员有效的制动力支持,甚至在驾驶员未能及时作出反应时自动启动部分制动,从而大大降低事故风险。车辆碰撞预防辅助系统增强版在车速7~250km/h范围之间启用(图1)。  相似文献   

20.
愈发低调     
《汽车知识》2014,(6):20-21
大众发布了全新的途锐车型。新款车型包括有全新设计的前脸和尾部造型、新车身颜色和新款轮毂。另外,大众汽车为所有搭载V6TDI(涡轮增压直喷柴油发动机)的车型新增了一系列标准配置,包括碰撞后自动制动系统,当事故发生时可自动制动防止二次碰撞、双氙气大灯及滑行功能等。当车辆在下坡行驶时,或任何无需加速的行驶状态下,发动机可断开与8速自动变速器的连接,中断动力传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