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航海》2015,(1):2
<正>航海学术交流:侧重于航海及相关领域的学术观点、技术交流、管理模式、业态分析等,为从业人员提高职业技术水平、评定职称提供平台。航海文化传播:侧重于航海历史文化的发掘,航海探险、科学考察的经历,以及现代航海文化生活的全景式展示。航海知识普及:侧重于航运、造船、港口、环保、军事等方面的科技动态和知识点。中国标准连续出版物号:ISSN 1000-0356 CN 31-1121/U,国内邮发代号:4-272,国外发行代号:BM517。双月刊,每刊每期定价:人民币10元(大陆),14元(港澳台);全年定价:人民币60元(大陆),  相似文献   

2.
《航海》2015,(6)
<正>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全文收录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统计源期刊航海学术交流:侧重于航海及相关领域的学术观点、技术交流、管理模式、业态分析等,为从业人员提高职业技术水平、评定职称提供平台。航海文化传播:侧重于航海历史文化的发掘,航海探险、科学考察的经历,以及现代航海文化生活的全景式展示。航海知识普及:侧重于航运、造船、港口、环保、军事等方面的科技动态和知识点。  相似文献   

3.
《航海》2015,(5)
<正>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全文收录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统计源期刊航海学术交流:侧重于航海及相关领域的学术观点、技术交流、管理模式、业态分析等,为从业人员提高职业技术水平、评定职称提供平台。航海文化传播:侧重于航海历史文化的发掘,航海探险、科学考察的经历,以及现代航海文化生活的  相似文献   

4.
杨权斌 《航海》2011,(6):20-23
中国航海博物馆是中国航海文化的窗口和形象,在后续建设和科学运行过程中,必须正视博物馆建筑文化、区域文化和专业文化的特定内涵,创新现代博物馆文化传播方式;切实加强基于现代网络的语言传播、利用行业专家的行为传播、利用航运习俗的仪式传播以及利用当代艺术的艺术传播。  相似文献   

5.
《航海技术》2012,(5):84
由中国科协主管、中国航海学会主办的《航海技术》,经过三十多年的发展历程已经连续多年被评为我国交通运输类核心期刊,是我国传播航海应用技术的重要媒体,也是航运单位、海事部门、航海院校、引航机构之间相互交流航海科技和管理信息的重要平台,更是广大船员的良师益友。三十多年来,《航海技术》始终坚持为航运界、航海界服务的办刊宗旨,把传  相似文献   

6.
发挥航海日平台的独特作用,进一步大力发展航海教育,弘扬航海文化,普及航海知识,增强航海意识,振兴航运事业,全面提高航海事业的竞争力,为发扬海洋经济,建设海洋强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7.
黄健 《珠江水运》2007,(8):12-12
由共青团广东省委和广东海事局联合主办,旨在宣传海洋知识,弘扬航海文化,推进广东航运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以"发展航海事业,构建和谐海洋"为主题的广东省第三届"中国航海日"宣传教育活动暨创建珠江口全国"安全畅通文明"航  相似文献   

8.
正《航海技术》(双月刊)的宗旨是传播先进的航海应用技术,提高人员素质,保障船舶安全,保护海洋环境,促进航运企业经营效益提高;是中国航海学会关于航海领域高级学术交流、应用科学研究、工程与装备技术创新和成果推广应用、先进航海文化与重要科技信息传播的权威平台。  相似文献   

9.
提升航海文化软实力对于提升国家软实力,成功实现航运大国向航运强国的转型具有战略意义。提出由文化自觉提升航海文化软实力,就是要将航海文化的创新意识和主张变成行业乃至全社会的文化自觉。  相似文献   

10.
杨权斌 《珠江水运》2006,(Z1):166-168
回顾郑和航海理念创新、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的历史,总结郑和航海在国际传播与区域海事资源整合、博采众长与探索性实践、人尽其才与跨文化管理等方面的成功举措;并以此为启示,提出现代航运企业在海事资源科学配置、提高核心竞争力和应对航运“全球一体化”的创新策略。  相似文献   

11.
马艳玲 《中国海事》2009,(11):51-51
由天津海事局主办的"第三届天津航海院校学生专业技能比赛"于10月26日至27日在位于滨海新区的天津海运职业学院成功举行。该项赛事的成功举办,是天津海事局坚持科学发展观,坚持主动服务滨海新区,坚持服务航海教育与航运业实践相结合理念的一个具体体现,为航运企业、  相似文献   

12.
《珠江水运》2009,(8):6-7
作为全国航海日活动重要组成部分的珠江片区航海日活动,自2006年开始已举办了三届。2009年,以“加强水运合作、应对金融危机”为主题的第四届珠江片区航海日活动纪念大会暨珠江航运发展论坛,7月3日在贵州隆重召开。本届航海日活动在秉承前三届航海日活动文化内涵、活动内容和成功经验的基础上,增加了“航海人才培养计划”、“青少年航海交流营”等内容;开设了“珠江航运奖学金”、“珠江航运助学金”;首次提出珠江片区管理文化、行业文化和区域文化。  相似文献   

13.
《航海教育研究》2010,(4):39-39
2010年11月5日,大连海事大学和中国航海博物馆签署了为期6年的战略合作协议。中国航海博物馆是经国务院批准设立、由交通运输部和上海市人民政府共建的国家级航海博物馆,将建设成为我国航海文化的重要学科阵地、文化交流基地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此次合作对于积极探索高校与文博部门的合作模式,在科学研究、学术交流和人才培养等领域拓宽合作范围,加深合作层次,共同推动中国航海、航运事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航运国际化的竞争和发展,对航运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本文以学生为本,从构建航海职业发展观、培养奉献精神和自学能力等方面探讨了高级航海人才培养的一些思路和途径。  相似文献   

15.
以航海类高职院校强化企业文化和校园文化的融合为切入点,分析航运企业文化与航海高职校园文化融合的必要性、可能性和方法途径,指出航海高职教育必须贴近社会、贴近企业,不断扩大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广度和深度。  相似文献   

16.
分析中国航海院校建设和发展航海文化的主要优势和存在的问题,提出增强航海院校建设和发展航海文化的自觉性、加强航海文化基础理论研究、坚持继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和学习国外先进航海文化等建议。  相似文献   

17.
曾光  梁婷 《中国水运》2006,3(2):168-169
航海伦理作为伦理学的一门应用科学,它的起源是与航运企业及航海历史密不可分的.航海伦理的提出与作用可以用三句话加以概括即建设航运企业文化的重要任务,提升现代海员的自身素质的迫切要求,构建应用伦理学的一项开拓工程.  相似文献   

18.
电子航海(e-Navigation)与中国沿海航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罗坚 《中国海事》2008,(9):54-57
电子航海作为未来航海发展的一种趋势和对传统航海的完善,必将对世界航运、海事发展产生深远影响,也必将提升我国沿海航海保障能力:  相似文献   

19.
胡荣山 《航海》2008,(6):F0004-F0004
第七届中日韩航海学术交流会于11月13日在上海海事大学临港新校中远报告厅举行。中国航海学会理事长洪善祥、日本航海学会会长新井康夫、韩国航行与港湾学会会长李甲淑出席开幕式并致辞。来自中国、日本和韩国的航海院校、研究机构及海事、救助、引航等部门的近60位专家参加学术交流。  相似文献   

20.
针对近年来航海院校毕业生从事海上专业的比例持续下降、造成航运市场远洋船员特别是操作级船员十分紧缺的问题,文章提出航运企业应该积极参与到航海教育之中,与航海院校携手培养航海人才,提高航海院校学生对本专业的学习兴趣,重视职业导向,协助航海院校学生明确职业发展方向,促进业务技能提升,着力学生职业精神与敬业精神培养,加强船员社会价值宣传等多途径融入航海人才培养,把学生顺利引导到航海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之中。同时,航运企业也能够提前锁定并招聘到所需高素质的航海人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