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弯梁桥的数量远多于弯拱桥和弯斜拉桥,人们一般意义上所说的弯桥大多指弯梁桥。文章介绍了国外弯梁桥的发展,详细综述了国内弯梁桥的现状,弯梁桥主要构造如截面形式、横隔板、变截面梁高变化曲线指数与匝道弯桥结构,以及其施工技术。  相似文献   

2.
风-列车-桥(简称风-车-桥)系统耦合振动涉及多学科交叉,是双重随机激励作用下的时变耦合系统,是研究列车抗风安全性的主要方法之一。从提出风-车-桥的概念以来,国内外学者对此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取得了积极的进展,为进一步促进风-车-桥系统耦合振动的研究,从车-桥系统风荷载、车-桥耦合模型、风-车-桥耦合模型三部分出发,对风-车-桥系统研究的一些重要成果进行回顾和介绍。其中,车-桥系统风荷载部分包含静风力、抖振力(脉动风模拟和气动导纳)、风载突变效应3个方面;静风力方面,回顾车-桥静动态系统气动特性的风洞试验方法及数值模拟方法,讨论不同试验和分析方法的优缺点及其适用的情况;抖振力方面,介绍脉动风模拟方法以及气动导纳的计算方法;风载突变方面,介绍横风作用下列车过桥塔及双车交会时风洞试验和数值模拟方法。车-桥耦合振动模型部分,回顾车辆分析模型和车-桥系统的求解方法。风-车-桥耦合模型部分包含分析模型、耦合机理和实际应用3个方面,回顾风-车-桥系统的耦合机理,结合实例介绍风-车-桥系统耦合振动方法的实际应用。最后,结合当前风-车-桥系统研究的不足之处,提出车-桥动态系统气动特性的风洞试验技术、风-车-桥系统的精细化分析模型、现场实测、可靠度及其评价准则是其今后的主要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3.
提出并研究三塔协作桥合理成桥状态的确定方法。在ANSYS中进行主缆成桥状态计算模块、边缆成桥状态计算模块、斜拉索索力张拉模块和斜拉索索力优化的二次开发,以实现其工程的应用。通过工程实例,证明以ANSYS为工具,使用该方法可快速确定三塔协作桥的合理成桥状态,且结果合理,满足工程需要。  相似文献   

4.
为获得空心型截面铁路框架桥的承载性能,以某铁路框架桥实际工程为背景,将桥顶板和侧板分别沿纵向和横向挖孔,分析顶板沿顺桥向挖孔的理论依据。采用有限元软件ANSYS建立该结构与土体共同作用的模型,分析研究桥体位移沉降、主拉应力和基底附加应力的规律,并与原型框架桥进行比较,研究结果显示该框架桥提高了自身承载力,减小了其变形,从而验证了该框架桥的可行性,为此种结构的应用与推广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安康依汉江而建,桥位处周边建筑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意义,且桥位两边连接安康重要的街道和火车站。汉江景观桥在桥位走向、桥型选择与周边历史文化的契合度、景观桥与汉江两边道路的衔接等方面是重点研究的课题,从设计思路、功能定位、桥位比较、桥型方案、造价等对安康市汉江景观桥设计方案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6.
以某三跨连续梁桥为工程背景,采用时程分析法,对43.5 m宽的四柱和双柱式超宽桥以及25.5 m宽的普通桥的地震反应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双柱超宽桥主梁稳定性较差,在抗震设计时需要充分考虑主梁的扭转效应;超宽桥地震反应明显大于普通桥,其桥墩弯矩和支座剪力达到普通桥的2~4倍;四柱超宽桥横桥向地震反应起控制作用,双柱式超宽桥纵、横向地震反应均较大;桥墩的布置方式和支座的约束形式对超宽桥地震反应影响较大,双柱式超宽桥更为不利.  相似文献   

7.
潘振胄 《中外公路》2003,23(6):68-71
首先介绍了复合桥的基本概念,包括结合梁、组合梁以及复合桁架桥和空间桁架桥等。在此基础上,叙述了空间桁架桥的特点、适用范围、经济性和施工方法等内容。文中指出按照复合桥能够减轻上部结构重量的观点,认为空间桁架桥是十分有效的结构形式。  相似文献   

8.
高墩长联大跨径刚构-连续组合梁桥桥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刚构-连续组合梁桥与连续刚构和连续梁桥的综合对比分析,讨论了高墩长联大跨径预应力混凝土刚构-连续梁桥的力学特点和使用性能,对于大跨径刚构-连续组合梁桥结构优化设计、完善施工理念等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
无伸缩缝桥梁由于取消了伸缩装置,从而解决了伸缩装置带来的病害与维修更换问题,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的桥梁形式。该文对中国无缝桥发展和应用情况进行了调查,对调查结果进行了数量、时间、地点、类型、总长与跨径等方面的分析,并与国外(主要是美国)进行对比。结果发现:中国无缝桥数量少,且整体桥应用仅10%,应加大无缝桥特别是整体桥的发展推广力度;既有桥梁改造仅有4座,占10.0%,应加速有缝桥的无缝化改造;今后应开展钢桥、钢-混凝土组合无缝桥的应用研究,丰富无缝桥的应用桥型。中国无缝桥在发展中也形成了空心板梁无缝化和连续化改造、摆梁式和Z形引板以及全无缝桥等特色技术,今后应继续加强基础理论研究、技术创新及工程经验总结,编制技术指南与标准,高起点推动中国无缝桥技术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高金 《华东公路》2013,(4):30-33
针对目前应用较多的钢箱梁桥,以某斜交简支钢箱梁桥为例,介绍了钢箱梁桥的设计原则、方法及构造特点以及计算要点和细部构造处理。  相似文献   

11.
文章简要介绍了忻阜高速公路秦城互通H匝道桥钢-混组合箱梁桥的设计和施工,说明了钢-混组合箱梁桥的材料选择、结构分析设计和施工技术特点。  相似文献   

12.
斜拉桁架桥在我国不乏成功的先例,但独塔斜拉桁架桥的设计尚不多见,通过某独塔斜拉桁架桥的设计和分析,对独塔斜拉桁架桥的结构形式、力学特性作了探讨,并揭示了一些基本规律。  相似文献   

13.
连续刚构弯桥由于其结构受力与直线桥存在差异,特别是由于弯扭耦合作用,其扭矩通常比直线箱梁桥大。截面扭转和畸变引起的应力、内力、支反力和结构的位移要比同样条件的直线桥复杂。通过研究其受力和变形特点,对连续刚构弯桥的主梁、伸缩缝、支座的相关构造细节进行了合理的特殊构造设计,使桥梁结构适应受力和变形的要求。本文主要介绍雅安至泸沽高速公路连续刚构(T型刚构)弯桥的特殊构造细节,如箱梁横隔板布置、防崩钢筋布置、抗扭钢筋布置、伸缩缝及支座选用布置上等主要构造的细节设计。  相似文献   

14.
基于对“5·12”汶川地震及国外地震中部分斜交桥的震害调查,对斜交桥的震害特点、发生机理及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和总结,并简要介绍国内外规范中关于斜交桥抗震设计的规定,提出斜交桥抗震设计的注意事项和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王青川 《路基工程》2006,(4):114-115
通过渝怀铁路某膨胀土斜坡地段,经对斜坡膨胀土地质特征的勘察分析,和稳定性分析评价,对路堤与桥方案比较,因地制宜设桥通过。实践证明设桥方案工程安全、经济、合理、可靠。  相似文献   

16.
襄阳汉江五桥全长2969.4m,唐白河桥全长988m,为满足两桥水上结构物施工,实现各施工区段的高效管理与资源共享,两桥均采用可通航栈桥贯通汉江、唐白河两岸。同时,为满足超过货船通航,在汉江五桥主通航孔处还设置有可提升式应急通航孔。栈桥上部结构采用贝雷+混凝土预制板的形式,大大节约了栈桥搭设成本。本文依托汉江五桥和唐白河桥项目介绍可通航栈桥设计与施工关键技术,为以后类似工程栈桥及临建规划提供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17.
以某主跨为(70+120+70)m的矮墩大跨桥为例,通过对预应力砼连续梁桥、预应力砼刚构桥、预应力砼刚构-连续组合梁桥在持久状况正常使用极限状态下正截面抗裂和持久状况下正截面压应力对比,分析预应力刚构-连续组合梁桥用于矮墩大跨桥的优势。  相似文献   

18.
刘敦朝  刘自明 《世界桥梁》2004,(2):56-58,64
介绍郧西县汉水将军河索道桥的检测与检算。通过对主缆拉力进行测量和检算、索道桥各部分外观普查、桥面线形和矢度的测量,对索道桥的强度、刚度及耐久性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9.
在分析中承式钢管混凝土拱桥常用桥道系结构形式特点的基础上,首次提出一种新型的桥道系结构形式———简支连续组合桥道系,并运用大型结构有限元分析软件MSC Nastran进行数值仿真计算,研究不同桥道系结构形式对桥梁结构静、动力特征的影响。通过对比分析发现:不同桥道系结构形式对钢管混凝土拱肋的受力性能、结构的整体稳定性及动力性能的影响没有显著差异;简支连续组合桥道系较好地继承了简支和连续桥道系的优点,是中承式钢管混凝土拱桥的合理桥道系结构形式。  相似文献   

20.
为了推动公路车-桥耦合振动理论的发展和仿真技术的广泛应用,从公路车-桥耦合振动理论研究和应用研究2个方面系统性梳理了公路车-桥耦合振动相关领域的学术研究现况、既有研究成果、发展前景、存在的问题和对策。理论研究方面,系统总结了车-桥耦合振动研究中车-桥、桥梁、路面不平整度等参数的数学模型和车-桥耦合时变系统动力学方程的数值解法。基于调研和分析发现,经过国内外学者长期的努力,车-桥系统数值模型已经可以越来越真实地模拟实际车辆、桥梁以及路面不平整度等其他条件因素。在未来的研究中应持续改进有限元建模技术和优化数值算法,以进一步提高车-桥耦合振动仿真分析的精度和效率,扩展其应用范围。应用研究方面,以桥梁动力冲击系数、桥梁疲劳分析、桥梁结构损伤识别、桥梁振动控制、桥上行车舒适性以及桥上车辆荷载动态识别等6个问题为例,综述了车-桥耦合振动仿真技术在桥梁安全相关研究领域的应用现状,并对目前研究仍存在的局限和后续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初步探讨。研究表明,车-桥耦合振动仿真技术已成为众多相关研究领域内的重要研究方法,在部分研究领域已展现了良好的应用前景。后续研究中,一方面应针对具体问题的特点改进车-桥耦合振动模型的适用性和计算精度,另一方面应针对具体研究问题进一步完善相关理论,并从工程实用性角度提出新的或改进的技术和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