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余良民 《造船技术》1997,(12):27-30
本文记录并分析了作为三峡升船机的中间试验工程的水口升船机承船厢下水计算,技术准备和下水过程观测资料。  相似文献   

2.
根据工程总进度安排,构皮滩水电站在2008年汛后下闸蓄水,位于水库内的第一级升船机需在蓄水前完成水下部分施工。受地形地质条件、左岸缆机平台布置、施工进度要求等因素制约,第一级升船机布置和选型极其困难。本文通过对构皮滩水电站通航建筑物第一级升船机形式选择及布置方案进行研究,从技术条件、通过能力、施工工期、经济效益等方面,对采用常规全平衡式升船机形式与下水式升船机形式两种方案进行了全面比选,研究并提出了上游下水式垂直升船机创新布置方案,有效解决了升船机建设制约工程蓄水发电的核心矛盾。  相似文献   

3.
徐扬帆  路明明  李彬  郑超 《船电技术》2021,41(10):48-51
下游航道水位变率大,快速适应水位变化的准确停位随动技术,对下水式升船机的传动控制很重要.本文介绍下水式垂直升船机随动控制技术.首先,对控制对象的特性进行分析,描述了系统的速度运行曲线,对位置控制功能进行了研究.然后,搭建试验平台对本控制方案的性能进行了测试,给出了测试的方法和试验结果.实验结果表明本控制系统具有定位精度高、响应速度快等优点,能够适应下游大水位变化率的下水式垂直升船机准确停位要求.  相似文献   

4.
徐扬帆  李彬  路明明  郑超 《船电技术》2021,41(8):30-32,37
下水式升船机在出入水过程中载荷变率大,为实现多机传动系统载荷均衡分配,快速适应变载技术对升船机传动系统尤为至关重要.本文对下水式升船机快速适应变载技术进行了研究.介绍了具体的控制方案,并对该方案的性能进行了测试.实验结果表明该控制方案扰动小、动态过程性能好,能实现快速载荷均衡分配的功能,具有良好的工程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5.
回顾了近年来中国在升船机领域所取得的研究进展。首先介绍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型水力式升船机在基础理论及输水阀门防空化、船厢抗倾覆等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该形式升船机的收敛稳定性通过原型观测得到充分验证。其次介绍了中国特有的船厢下水式升船机水动力学及运行安全关键技术、传统升船机安保措施上的创新技术。此外对大型升船机水动力学基础研究、升船机三维数值模拟技术等方面的成果做了总结。  相似文献   

6.
修造船厂目前下水方法主要有船台滑道式、船坞、升船机三种方式,本文提出一种新的船舶下水工艺方法—半潜驳接船下水工艺,经过反复设计研究,本工艺已成功应用于广西西江重工项目工程船舶下水项目,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果。  相似文献   

7.
程璐  王本龙  胡亚安  薛淑 《水运工程》2016,(12):169-175
船厢出入水过程产生的附加水动力荷载是下水式升船机发展需要解决的一个突出问题。采用VOF模型和κ-ε湍流模型,结合动网格技术建立三维数学模型,对下水式升船机船厢入水过程的水动力学特性进行模拟。研究表明:该模型具有较好的精确性和稳定性,可以用于模拟船厢入水后船池内部产生的复杂水流运动。应用该模型分析构皮滩第三级垂直升船机船厢不同入水速度下船池内部水流波动特性以及流场分布特征,计算结果与物理模型试验结果吻合较好。  相似文献   

8.
结合景洪升船机的设计,对水力式升船机机械系统各子系统及部件的功能进行论述,对其结构和设计参数进行研究,并给出水力式升船机卷筒及同步系统、浮筒及动滑轮装置、钢丝绳组件和下水式承船厢的主要结构和设计参数。对水力式升船机浮筒的配重进行探讨,特别针对无间隙同步系统、承船厢充压对接密封装置提出新颖的结构,为同类工程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水力式升船机因其下游对接过程中存在多重流固耦合,如船厢与船厢池、船厢内水体与船厢、竖井水体与平衡重等,对接过程升船机受力较传统钢丝卷扬下水式升船机更为复杂。为保证水力式升船机下游安全高效对接运行,对水力式升船机制动器工作状态和下游对接位选取进行深入研究。依托景洪水力式升船机原型观测下游对接过程试验,探讨下游制动器工作方式、船厢对接位对升船机运行的影响,推导有对接水位差制动器不上闸时开启船厢门船厢位移公式,得出制动器工作方式与船厢对接位选取的适用条件。  相似文献   

10.
构皮滩第1、3级升船机是目前世界上建成的最大的钢丝绳卷扬下水式垂直升船机。通过原型观测分析升船机出入水运行受力特性,验证升船机各项创新设计。结果表明,船厢按设计速度出入水运行平稳收敛,溢流孔风速、附加水动力荷载、船厢应力与变形、卷筒扭矩与应力等参数均在预期和安全范围内稳定变化,船厢排气孔布置、底铺板楔形体等设计取得良好效果;在设计运行速度内,船厢出入水速度对升船机受力特性影响不大,出入水速度尚有一定优化空间。  相似文献   

11.
其他     
《珠江水运》2008,(7):69-69
中日将建立定期交流机制推动双边海运关系;船舶在航海日将挂满旗统一鸣笛;云南景洪电站水力升船机世界首创;亚洲最大铝合金船下水  相似文献   

12.
据不完全统计,我国目前已建成投产8~9座中小型垂直升船机。这些升船机的投产使用,实践证明,从设计到制造是成功的,对船舶上下排发挥了显著的效益。从使用中发现:普遍存在各提升吊点间有较大高差的问题,这就有可能导致损伤船体或造成机械设备事故。平台高差自动检测调平装置是升船机的安全保护装置,操作台上能指示出平台一侧各吊点的高差,可自动或手动把平台高差控制在允许范围内,以避免船舶在上墩下水时发生船体变形或设备损坏事故。  相似文献   

13.
东海船厂过去一般只是修造600马力以下的拖轮和300吨以下的水泥驳,船排设备简陋,采用1:18斜坡式牛油滑道,船舶上排、下水要候大潮讯,严重地影响了生产的发展。在毛主席的独立自主、自力更生方针指引下,东海船厂工人、干部、技术人员同六机部第九设计院和交通部第三航务工程局协作经过二年多努力,设计建成了一座二千吨垂直升船机(图1),经过试验,达到了设计要求。现在已有两艘2600马力的川江推轮在这座升船机上顺  相似文献   

14.
屈斌 《中国水运》2015,(2):49-51
作为目前世界上提升高度最大的升船机,三峡升船机具有建设规模大、技术难度高、运行控制复杂特点。为确保三峡升船机的安全运行,三峡升船机采用先进计算机监控系统并配以各种先进的传感器实现三峡升船机的自动控制。本文介绍了三峡升船机电气控制系统。  相似文献   

15.
依托景洪升船机工程,探讨水力式升船机制动器的应用。通过对比分析电力驱动和水力驱动式升船机制动器的布置特点及工作方式,阐述制动器在水力式升船机中面临的新的技术问题,据此对水力式升船机制动器的制动力、同步性以及制动方式提出设计指标和要求,并探讨制动器的使用范围。建议水力式升船机制动器采用常开式,升船机正常运行时,制动器在船厢上、下游对接时投入使用。  相似文献   

16.
水力式升船机包括水力输水系统、机械系统、上(下)闸首设备及电气系统等。分析升船机各系统可能出现的故障,以及这些故障对升船机运行可能造成的影响,结合升船机运行流程,对几种典型事故工况进行分析,提出水力式升船机运行事故工况分类及应对措施。研究成果可对类似升船机的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吉勇 《水运工程》2017,(10):38-41
水力式升船机是我国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型升船机,目前没有相关的运行与维护标准或规程可供借鉴。基于景洪水力式升船机建设、调试及试通航长期的工程实践,阐述景洪升船机集控与现地、自动与单步等多种运行方式和操作流程,总结升船机运行重点检查事项与安全控制指标,提出设备维护检修重点,可为水力式升船机运行维护管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为度量垂直升船机系统机构运行风险,针对垂直升船机系统机构的耦联性与运行风险的模糊性,融合决策实验室方法(DEMATEL)和模糊理论,构建垂直升船机系统机构运行风险模糊度量模型。从垂直升船机不同运行工况的角度出发,分析垂直升船机运行风险和风险因素之间的耦联性;构建基于DEMATEL的指标赋权模型,开发垂直升船机系统机构运行风险的模糊度量方法,并以三峡垂直升船机为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三峡垂直升船机系统机构运行风险等级为Ⅳ级低风险,但仍须关注船厢与闸首间隙漏水、船厢门无法正常启闭、防撞装置无法正常升降、间隙水无法正常充泄和闸首门无法正常启闭等导致垂直升船机运行不稳定的情况,应重点关注船厢水面波动对垂直升船机运行安全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介绍了水力浮动式升船机工作原理,提出了水力浮动式升船机的适用条件判别准则,以及平衡重、输水系统等关键部件的设计方法,并建立了水力浮动式升船机的数学运行仿真模型,为水力浮动式升船机的设计运行提供了基础分析理论和依据,为进一步研究该新型升船机奠定了良好的研究基础.  相似文献   

20.
分析水力式升船机与常规电力驱动式升船机运行速度的差异,总结水力式升船机非匀速运行的特点,依托景洪水力式升船机原型观测试验,系统介绍升船机在不同速度下的运行特性,并分析其对船厢水面波动、船厢倾斜量、同步轴扭矩等特征指标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