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41 毫秒
1.
热膨胀系数是评价水泥混凝土热学性能的一项基本参数,在大体积混凝土和超长结构混凝土温度应力计算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提出了一种用电阻应变片测量混凝土热胀系数的方法并进行了试验研究。用线性回归的方法对试验数据进行分析,得到了混凝土的热胀系数,同时,试验结果也表明,用电阻应变片能够实现对混凝土热膨胀系数的测量。  相似文献   

2.
水泥混凝土路面常见病害之一是路面出现裂纹或较大裂缝,严重影响了路面质量。如何提高混凝土的抗裂性、降低其脆性在路面混凝土中尤为重要。本文试验研究了骨料岩性对混凝土力学性能、极限拉伸、干燥收缩、自身体积变形、热膨胀系数等性能的影响,以期获得骨料对混凝土抗裂性能的正确认识。  相似文献   

3.
农村公路薄层水泥混凝土路面板尺寸确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农村公路实际情况和试验路段条件,利用有限元法,计算分析了路面板平面尺寸对荷载应力的影响,确定了农村公路薄层水泥混凝土路面板的合理平面尺寸.研究表明,农村公路薄层水泥混凝土路面板的平面尺寸对板底最大拉应力有明显影响.利用荷载疲劳应力确定路面板的平面尺寸,与试验路观测分析的结果一致.  相似文献   

4.
水泥混凝土路面填缝料在实际应用中,受气候、机械外力作用产生疲劳老化,使用寿命下降.填缝料疲劳导致地表水渗入基层是水泥混凝土路面破坏的重要原因之一.现有填缝料评价体系中无体现疲劳性能的评价指标.基于对现有水泥混凝土路面接缝料的力学研究和室内试验,提出适合于水泥混凝土路面填缝料疲劳性能检测的试验方法和仪器,其对于水泥混凝土路面填缝料的研究及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为研究水泥混凝土路面在经过一定使用年限后的粘弹性特征,以一条使用15年的水泥混凝土路面为研究对象,采用控制位移法进行一次加载、循环加载试验,测试了旧水泥混凝土钻芯试件在0.1 mm/min、0.3 mm/min、0.5 mm/min三种加载速率下的σ~ε曲线,通过对三种速率下的σ~ε曲线变化规律表征旧水泥混凝土的粘弹性。研究结果表明:旧水泥混凝土试件σ~ε试验结果离散性很大,试件加载破坏后产生较大的变形和结构整体性破坏。  相似文献   

6.
在这项研究中,通过与旋转硬化概念的结合来修正基于广义SMP准则的原始改良Cam-Clay模型,模拟在水泥混凝土板下碎石基层的塑性变形的发展,称之为旋转硬化Cam-Clay模型.模型通过预测塑性变形累计曲线和对碎石基层循环加载的三轴压缩试验得到的试验值相比较来确认.模型成功地预测了试件塑性变形的发展,塑性变形在一开始时迅速增长,此后增长的速率减小.该模型与三维有限元模型 (3DFEM)结合,在足尺试验路面上进行模拟试验.试验发现,水泥混凝土路面的弯沉值随着荷载重复次数的增加而增加,表明在水泥混凝土板下由于基层的塑性变形而产生了缝隙.通过引入等效荷载次数的概念来模拟在合理的计算时间内施加大量循环荷载的塑性回应.模拟结果和试验数据比较表明该概念是有效的.此外,调查了由于基层缝隙而引起的水泥混凝土路面的力学响应(变形,压力以及弯沉).  相似文献   

7.
研究了水镁石纤维混凝土在高速公路隧道路面中的应用技术问题.通过水泥强度等级筛选、水泥用量及纤维用量试验以及配比调整,确定了隧道路面混凝土的施工配合比.并与钢纤维混凝土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在满足工程设计要求的情况下,与钢纤维混凝土相比,水镁石纤维混凝土在所用水泥强度等级降低,水泥用量及纤维用量减少的情况下,抗弯拉强度还有较大提高,而材料成本不足钢纤维混凝土的1/3.  相似文献   

8.
结合旧水泥混凝土路面改造工程,对旧水泥混凝土路面板底脱空的灌浆技术进行了研究,从脱空板的确定、灌浆材料的配比与性能试验、灌浆工艺与质量控制及检测方法等方面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9.
为研究玄武岩纤维增强水泥混凝土的路用性能,针对柔性纤维水泥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过程中的不确定性和依赖经验的现状,以水灰比作为参照因素,通过正交试验分析了玄武岩纤维体积掺量和长度对混凝土抗弯拉强度的影响程度,明确了主次影响参数及参数适宜取值范围.通过进一步分析纤维体积率对水泥混凝土28 d抗弯拉强度、干缩率和冲击韧性等指标的影响,结合柔性纤维混凝土的增强机理,确定了各参数的最佳选值.研究结果表明,水灰比、纤维体积掺量和纤维长度是影响混凝土强度的重要因素,0.2%~0.3%体积掺量的玄武岩纤维可显著提高水泥混凝土的早期强度、收缩性能和抗冲击性能,同时具有良好的工作性,玄武岩纤维对水泥混凝土后期强度的提升有一定效果.  相似文献   

10.
水泥混凝土的养护过程是水泥混凝土内部发生化学-物理反应的重要阶段,对混凝土的性能有着重要的影响。本文针对水泥混凝土养护环节,对混凝土的早期收缩、力学性能、内部温湿度进行了试验检测。通过试验结果的分析、总结,得到了水泥混凝土养护对混凝土成型后性能的影响关系,为后续的现场施工控制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1.
路面材料辐射换热试验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太阳辐射是路基路面材料对外热交换的重要形式.该文利用自行开发的辐射换热试验机,考虑沥青混凝土与水泥混凝土两种不同路面材料类型、在3种太阳辐射强度条件下,对路面材料的辐射换热进行室内试验研究,分析了不同辐射强度对路面材料辐射换热的影响及其变化规律.试验研究表明,水泥混凝土的辐射吸收能力低于沥青混凝土,辐射强度对路面材料的辐射换热系数影响较小,水泥混凝土试件与沥青混凝土试件间辐射换热系数的比值基本保持恒定,保持在82%~84%之间.  相似文献   

12.
通过比尺试验来研究不同养生方式下新铺水泥混凝土试验板24 h内温度变化规律及不同温度场环境下混凝土试验板内应变变化规律,提出减小新铺水泥混凝土试验板温差的合理养生措施.试验结果表明,喷白色养生剂和铺草垫两种养生方式可以有效降低混凝土试验板的内外温差,对于防止混凝土试验板裂缝的产生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该文结合稀浆封层与土工布作水泥混凝土路面隔离层的应用研究,通过室内水冲刷试验、现场摩擦系数试验、面层混凝土粘结应力试验等,探讨了贫混凝土及水泥稳定粒料基层上铺筑水泥混凝土面层时采用稀浆封层与土工布隔离层的隔离性能差别,进行了近5年试验路及实体工程有关实际隔离效果的观测分析.研究表明:基层与混凝土面层间采用稀浆封层与土工布隔离可减少水泥混凝土路面早期断板,改善基层的抗冲刷能力.但长期观测结果也表明:上述隔离层并不能消除路基原因、超载原因引起的水泥混凝土路面开裂及抑制唧泥现象的产生.  相似文献   

14.
目前国内关于无损预测水泥混凝土路面早期强度的研究成果较少.成熟度方法是一个预测水泥混凝土路面早期强度的无损试验方法,然而在我国公路行业未得到有效应用.通过室内试验建立水泥混凝土的成熟度-强度曲线,并通过该曲线预测水泥混凝土路面合适的切缝时机和开放交通时间.现场试验结果表明,成熟度方法可以较好地预测水泥混凝土路面的早期强度,且对于控制水泥混凝土路面的早期裂缝具有重要的工程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赵晓晴  赵尘  李明东  孙耀东 《公路》2011,(12):34-37
为了明确海淤含水率对固化土路堤的密度和强度的影响,确定最佳的固化时间,采用2因素(水泥添加量和磷尾矿掺量)5水平均匀试验确定了不同的配比.利用击实试验和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参考水泥混凝土流动性试验方法,研究海淤固化土路堤的最佳固化含水率,在试验和理论的基础上提出最佳固化含水率的计算式,并探讨了其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6.
微硅粉是国内外高新技术领域中具有广阔应用前景的新型材料。在海洋环境条件下服役的水泥混凝土结构,钢筋常常会发生锈蚀并引起混凝土结构的早期破坏,提高混凝土抗渗性能是拟制钢筋锈蚀的有效途径。本文以试验设计和理论分析为研究手段,在综合考虑经济与力学性能的基础上,确定微硅粉的不同掺加剂量,进行室内单掺试验,对试验结果进行数据分析,研究微硅粉对混凝土抗渗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水泥混凝土中掺加适量微硅粉不仅能有效提高其抗渗性能,减少水泥用量,同时能提高混凝土的抗压强度和抗裂性能,性价比较高。  相似文献   

17.
露石水泥混凝土露石表面离析评价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鉴于露石水泥混凝土路面的优良路用性能,从露石水泥混凝土的露石表面丰富的宏观构造特征人手,通过大量室内试验及试验路段的摊铺,针对露石水泥混凝土路面的露石表面离析问题进行了研究,为了减少或者避免露石表面离析,应严格控制集料的最大粒径、优化颗粒级配以及规范露石施工操作.提出了露石表面离析指标的测试方法及评价方法,对确保和提高露石水泥混凝土的露石表面质量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通过在水泥混凝土加入引气剂,引入大量均匀、稳定、封闭的微小气泡,来提高水泥混凝土路面抵抗除冰盐剥蚀破坏的能力.以混凝土剥落量为评价指标分析了不同含气量对水泥混凝土路面抗盐冻性能的影响.试验结果证实,当水泥混凝土含气量为6%左右时,水泥混凝土路面具有良好的抗盐冻剥蚀性能.  相似文献   

19.
水泥稳定旧沥青混凝土路面材料抗冲刷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旧沥青混凝土路面材料的再生利用已成为普遍关注的一个问题.通过对水泥稳定旧沥青混凝土路面材料与普通水泥稳定碎石的抗冲刷性能的试验对比研究,认为水泥稳定旧沥青混凝土路面材料具有良好的抗冲刷性能,分析了其抗冲刷的机理,并对其冲刷试验方法进行了研究探讨.  相似文献   

20.
本文根据国内外振碾水泥混凝土路面的研究经验,借鉴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法,提出了表层采用小粒径集料的双层全振碾水泥混凝土路面的施工方法,为改善振碾水泥混凝土路面的平整度进行了新的探索,并通过现场试验,确定了双层全振碾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工艺及混凝土配合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