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改善新疆本地沥青与改性剂的配伍性,将克拉玛依沥青与塔河沥青按比例调和,弥补其组分缺陷。采用SBS、胶粉对调和沥青进行复合改性,探讨了以不同方式掺入芳烃油后制备的复合改性沥青性能差异。结果表明:将KLMY90与TH60按2∶3的比例制备的调和沥青更符合新疆地区的气候特点;以助剂掺入芳烃油制备的调和沥青与SBS、胶粉的配伍性较好,经SBS/胶粉复合改性后高、低温性能显著提高,最高增幅分别可达64.6%、221.0%;沥青调和与复合改性可改善新疆沥青的高、低温性能,但仍然存在离析问题。  相似文献   

2.
布敦岩天然沥青的材料特性与改性机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龙  王晓江  柳浩  武浩翔 《公路》2011,(6):142-145
为了揭示布敦岩天然沥青(BRA)的改性机理,采用四组分试验、X射线衍射试验、X荧光光谱试验和环境扫描电镜试验对BRA的材料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BRA的纯沥青中强极性的沥青质含量高而油分含量低,能显著提高基质沥青的高温稳定性;且BRA岩矿微观孔隙发达,具有极强的吸附自由沥青的能力,结晶程度高的活性矿物质表面和内部均...  相似文献   

3.
通过在SBS改性沥青中加入多功能改性助剂,使聚合物SBS中的C=C与沥青中的活性基团发生交联、接枝、烷基化、加成等化学反应.通过沥青性能测试、组分分离与测试、红外光谱和DSC测试等试验结果表明,在多功能改性助剂作用下,沥青中部分饱和分和芳香分转变成了多环结构的胶质和沥青质,使SBS与沥青以化学键的形式连接成三维空间网状结构,从而提高了SBS改性沥青的低温延度和温度稳定性.加入多功能改性助剂1后,沥青软化点提高率可达42.7%,加入多功能改性助剂2后沥青低温延度的提高率可达96.2%.  相似文献   

4.
SBS改性沥青与多功能改性助剂的反应性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在SBS改性沥青中加入多功能改性助剂,使聚合物SBS中的C=C与沥青中的活性基团发生交联、接枝、烷基化、加成等化学反应。通过沥青性能测试、组分分离与测试、红外光谱和DSC测试等试验结果表明,在多功能改性助剂作用下,沥青中部分饱和分和芳香分转变成了多环结构的胶质和沥青质,使SBS与沥青以化学键的形式连接成三维空间网状结构,从而提高了SBS改性沥青的低温延度和温度稳定性。加入多功能改性助剂1后,沥青软化点提高率可达42.7%,加入多功能改性助剂2后沥青低温延度的提高率可达96.2%。  相似文献   

5.
弓锐  郭彦强  徐鹏 《中外公路》2019,39(1):234-237
该文研究并确定SBS改性剂和降黏剂在SBS改性沥青中的用量,结合改性乳化沥青的乳化现象和检测结果,确定了SBR改性剂在SBS改性乳化沥青中的添加量,研制出高黏高含量复合改性乳化沥青,并通过沥青层间黏结试验,证明其具有优良的性能。  相似文献   

6.
克拉玛依沥青四组分含量具有胶质含量高、沥青质非常低的特殊性,对比分析克拉玛依沥青与少量其他沥青混合后性能的试验测试结果,对克拉玛依沥青与其他沥青混合后的品质变化情况进行了探讨,并对其混合物进行高温高速剪切试验与性能测试。结果显示,克拉玛依沥青与少量SBS聚合物改性沥青混合后,延度指标快速衰减。通过高温下高速剪切,可恢复克拉玛依沥青延度。  相似文献   

7.
沥青分子聚集状态变化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沥青的化学结构特征,根据沥青组分溶解度参数和极性的不同,将沥青分为沥青质、胶质、油分3个组分,分别采用一个典型分子模型代表沥青的每一个组分,构建2种沥青分子模型,采用分子动力学模拟方法对沥青分子聚集状态变化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由于π-π效应,沥青质分子之间形成层状堆积现象,但较长烷烃链造成芳环间扭转角增大,阻碍层状堆积现象的形成;随着温度升高,芳环间扭转角增大,沥青质分子之间的层状堆积结构被破坏,形成穿插或垂直排列结构;在沥青分子模型中,胶质和油分分子的存在使沥青质分子间的距离大于沥青质分子模型中的距离,也使沥青质分子间形成的聚集结构趋于稳定;沥青质与胶质分子形成聚集结构,分散在油分中,沥青质分子结构对沥青能否形成稳定胶体结构具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8.
SBS改性沥青质量评价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SBS改性沥青使用质量评价存在的缺陷,选取了5种国产和进口沥青进行了改性前后使用性能对比分析,通过组分和微观分布分析,发现基质沥青中极性芳香分的存在是造成SBS溶胀差异的主要原因。基于此,对某富含芳香分进口沥青进行了1年龄期微观测试分析,结果显示,此类沥青出现SBS交联结构解体、聚团现象;同时,对比RTFOT、PAV前后测试结果,发现SBS改性效果差异显著;因此,为确保SBS改性沥青使用性能,对于富极性芳香分的基质沥青应综合短、长期老化的性能指标和结构变化来评价其改性后的路用性能。  相似文献   

9.
为了系统研究SK-90#基质沥青与SBS改性沥青老化前、后性能变化,选取原样沥青(SK-90#、SBS)及回收沥青(R-90#、R-SBS)作为研究对象,通过DSR、BBR试验比较两种沥青在不同状态下性能差异,并根据微观相态结构、四组分、红外光谱试验探究差异形成之因。试验结果表明:相比于原样沥青,回收沥青低温抗变形能力降低,而高温抗变形及抗疲劳能力均明显增强,且两种状态下SBS改性沥青的性能均更优,说明其具有更好的耐久性质; R-SBS零散的荧光现象表明SBS改性剂发生裂解变成了更小的颗粒,SBS改性剂的裂解增加了沥青的流动性和温度敏感性,使R-90#与R-SBS相位角δ的变化情况出现了较大差异;此外,四组分及红外光谱的试验结果表明沥青在老化过程中饱和分因高温而挥发,芳香分因老化向胶质转化,并最终因氧化作用转化为沥青质,其中很多短链碳氢化合物经加成、聚合生成了更多的长链化合物。  相似文献   

10.
岩沥青中胶质、沥青质含量较高,用其改性后有助于改善沥青的高温性能、粘附性和稳定性,同时岩沥青是一种天然沥青,岩沥青改性技术的研发有利于提高我国沥青资源利用效率。本文主要针对岩沥青的化学组成和微观结构,通过元素分析试验、四组分分析试验研究岩沥青的元素及组分组成,通过红外光谱试验、分子量测定试验研究岩沥青的微观结构特征,研究内容可为岩沥青改性技术的开发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1.
SBS改性剂与基质沥青的配伍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姜庆林 《公路》2006,(2):161-163
SBS改性剂的改性效果不仅与其剂量和改性工艺有关,还受到改性剂与不同基质沥青的配伍性影响。本文通过对比试验,阐述SBS改性剂对于不同的基质沥青其改性效果的差异,强调应用改性沥青时应注意SBS改性剂与基质沥青的配伍性。  相似文献   

12.
SBS改性沥青剪切发育过程的动态力学热分析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袁燕  肖云  张肖宁 《中国公路学报》2006,19(3):29-33,40
为了检验改性过程中共混物性能的变化规律,在实验室制备SBS改性沥青的过程中,用不同类型SBS与不同组分的基质沥青配伍,对制备过程中的样品进行动态力学扫描及常规沥青试验,发现在适当的剪切及发育时间内沥青与聚合物共混的动力学性能会得到改善,过长的剪切及发育时间使其性能下降.在其他条件一致的情况下,聚合物在沥青中能否形成网络结构取决于沥青组分,共混所需的合适剪切及发育时间有赖于沥青组分与改性剂的配伍性.  相似文献   

13.
《公路》2017,(6)
为薄层罩面实际工程选择适宜的沥青胶结料及专用改性沥青的开发研究,选用4种常用的沥青(高黏沥青、橡胶沥青、SBS改性沥青、橡胶粉/SBS复合改性沥青)进行针入度、软化点、延度、布氏黏度、弹性恢复、动态剪切流变、沥青黏附性等试验,对比分析4种沥青路用性能。研究表明:参考《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与NovaBinder标准进行选材时高黏沥青与复合改性沥青适宜于薄层罩面;除温度敏感性和与集料黏附性外路用性能皆为高黏沥青复合改性沥青SBS改性沥青橡胶沥青;高黏沥青综合性能优于只添加了橡胶粉或SBS改性剂的橡胶沥青、SBS改性沥青和复合改性沥青,但价格昂贵,复合改性沥青较橡胶沥青与SBS改性沥青高低温性能都有了一定程度的提升但刚满足NovaBinder标准要求且与高黏沥青性能差距较大;因此最终提出开发研究薄层罩面专用沥青时可将高黏沥青中组分与橡胶粉、SBS进行复合改性,在提高沥青胶结料路用性能的同时降低改性沥青成本。  相似文献   

14.
采用弯曲梁蠕变试验、线性振幅扫描试验分析高黏复合改性橡胶沥青的流变性能,并对其与SBS、高黏沥青进行了黏度试验和储存稳定性试验分析,研究了3种沥青的抗紫外线老化性能,最后采用显微镜分析了3种沥青的微观结构。结果表明:相较于SBS改性沥青和高黏沥青,高黏复合改性橡胶沥青的弹性恢复性能、低温抗开裂性能、疲劳性能和抗紫外线老化性能更优;高黏复合改性橡胶沥青具有高温黏度小、低温黏度大的特点,比高黏沥青更易于施工;另外,高黏复合改性沥青的储存稳定性显著提高,可实现橡胶沥青的工厂化生产。  相似文献   

15.
《公路》2017,(12)
通过室内材料性能试验以及现场试验段测试,对比分析了BRA不同掺量改性的各项性能参数。试验结果表明:BRA中沥青质含量远高于平均水平,但胶质、油分比例低;BRA改性沥青混合料抗水损、高温性能好,但弯拉破坏应变较小;掺量为3%~4%,BRA综合改性效果相对较好。根据连续跟踪观测数据表明,BRA改性沥青路面破损率低,车辙小,总体平整度、抗滑、抗渗性能较好,具有较好的路用性能,可以大规模用于路面表面层,且适宜高温雨水较多的区域。  相似文献   

16.
采用弯曲梁蠕变试验、线性振幅扫描试验分析高黏复合改性橡胶沥青的流变性能,并对其与SBS、高黏沥青进行了黏度试验和储存稳定性试验分析,研究了3种沥青的抗紫外线老化性能,最后采用显微镜分析了3种沥青的微观结构。结果表明:相较于SBS改性沥青和高黏沥青,高黏复合改性橡胶沥青的弹性恢复性能、低温抗开裂性能、疲劳性能和抗紫外线老化性能更优;高黏复合改性橡胶沥青具有高温黏度小、低温黏度大的特点,比高黏沥青更易于施工;另外,高黏复合改性沥青的储存稳定性显著提高,可实现橡胶沥青的工厂化生产。  相似文献   

17.
李彦斌 《城市道桥与防洪》2020,(5):233-235,M0024
为了比较SBS改性乳化沥青与橡胶粉改性沥青在微表处技术路面养护中的效果差异,通过对两种改性材料含量的筛选与控制,得到了两种改性材料在与沥青混合后的指标,选取其中指标结果较好的掺量范围:SBS改性剂掺量取3%~7%左右,橡胶粉最佳掺量为10%~15%左右。并且通过试验对两种混合料的路用性能做出评价,得出:SBS改性沥青材料作为路面材料在微表处技术中的车辙性能更优,而橡胶粉沥青材料作为路面材料在微表处技术中的抗滑性能更优。  相似文献   

18.
为了分析基质沥青性能指标、组分比例以及改性剂性能与SBS改性沥青之间的内在联系,利用灰色关联度方法对SBS改性沥青性能与基质沥青指标、4组分比例、改性剂嵌段比、改性剂结构类型、断裂伸长率、300%拉伸应力、拉伸强度和永久变形之间的关联性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SBS改性沥青的针入度与基质沥青的针入度、软化点以及改性剂的300%拉伸应力关联系数较大;改性沥青的软化点与基质沥青的软化点、针入度以及改性剂的硬度关联系数较大。而改性沥青的延度与改性剂的伸长率、基质沥青的软化点和胶质含量有很好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9.
王伟明  吴旷怀 《公路》2022,67(1):58-62
针对目前冷拌料早期强度低、黏结性差、耐久性不足等问题,基于先改性后乳化的方法,采用自制降黏剂降低乳化难度,自制沥青含量高(70%)、性能优良的SBS改性乳化沥青,以CAVF法设计混合料级配,依据裹附试验和修正马歇尔试验确定混合料最佳液体用量和最佳乳液用量,同时添加少剂量的水泥,从而制备一种性能优良的冷拌冷铺沥青路面材料...  相似文献   

20.
刘颖 《公路与汽运》2011,(5):144-148
对高弹沥青和SBS沥青进行了性能对比,通过SMA混合料水损害试验、高低温试验、疲劳试验等,对比分析了高弹沥青SMA和SBS改性沥青SMA的性能,说明了高弹沥青SMA用于钢桥面铺装的可行性.试验结果表明,高弹沥青相对SBS沥青具有较大的针入度和延度;高弹沥青PG分级比普通SBS沥青高低温均高出一个等级;高弹沥青SMA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