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金融创新     
随着世界经济、金融一体化的加深,我国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金融监管逐渐加强,金融同业竞争日趋激烈.我国已经加入WTO,外资银行、中外合资银行逐渐获准经营人民币批发和零售金融业务,并享受国民待遇.外资银行资本实力雄厚,资产规模大,业务品种齐全,经营管理能力强,服务手段先进,它必将通过提供多元化和综合性的业务服务来争取客户扩大市场,进而获取利润.这将对我国银行业产生巨大的冲击,我国商业银行原有发展优势的绩效在边际上将会有所递减,一步发展的空间遇到了严峻的挑战,金融业务创新已成为商业银行开拓业务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2.
金融创新     
随着世界经济、金融一体化的加深,我国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金融监管逐渐加强,金融同业竞争日趋激烈。我国已经加入WTO,外资银行、中外合资银行逐渐获准经营人民币批发和零售金融业务,并享受国民待遇。外资银行资本实力雄厚,资产规模大,业务品种齐全,经营管理能力强,服务手段先进,它必将通过提供多元化和综合性的业  相似文献   

3.
2007年8月次贷危机在美国爆发并在全球蔓延,美欧地区多家银行相继发生了破产、托管事件,欧洲银行危机一触即发。此次事件中,我国商业银行虽无大碍,但随着我国金融开放深入,我们必须重视开放环境下对银行风险的控制和银行危机的防范,充分发掘自身内部和整体经济环境中存在的危机隐患,制定防范措施,应对金融开放带来的挑战,防止危机发生。  相似文献   

4.
范昕昕 《中国电动车》2006,(11):168-169
金融创新是现代经济的重要表现形式。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高科技、新技术的推广应用,客观上对商业银行业务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本文分析了金融创新的内涵及动因,指出制约我国商业银行金融创新的因素,在最后提出金融创新的建议,为我国商业银行金融创新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加入WTO后中国金融开放的深化,不再是一种政府完全自主的相机抉择,而必须按照世界贸易组织的统一规则和制度框架来实施,必须自动地参与到金融国际化的潮流中。金融开放加快的直接冲击是外资进入中国金融市场的速度和规模将大大提高.国内金融市场竞争国际化、国际金融市场竞争国内化的趋势进一步加剧,由此必然演化为金融市场结构的急剧大变动。本文将就WTO对我国金融业的冲击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6.
朱勤 《中国电动车》2006,(12):331-332
随着金融市场化程度的不断加深以及我国加如WTO,我国金融市场进一步对外开放,利率市场化已成为一种必然趋势。作为金融体制改革的核心工程,利率市场化改革势必对我国商业银行带来一定的影响,如何适应深化金融改革,稳定推进利率市场化进程,不断优化资源配置,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已成为当前各家银行必须正视的问题。本文分析了利率市场化给我国商业银行带来的机遇及消极影响,并给出减少负面影响的相关举措,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我国的金融业向经济市场全面开放,我国传统银行金融业务正在向现代商业银行进行转型,中间业务在商业银行转型中发挥着关键性的作用。很多商业银行将中间业务作为拓展金融领域的重点,科学规范的中间业务需要完整的组织构架,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然而,由于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起步比较晚,发展也相对滞后,也容易发生金融风险。本文主要研究了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针对性的提出了一些解决对策,希望能够促进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随着我国金融体制改革的纵深推进,金融脱媒日益成为业界关注的热点。金融是经济的命脉,而金融脱媒更是金融业尤其是商业银行面临的重大问题之一。一方面是找不到出路的金融脱媒恐慌论者,另一方面是高举金融脱媒大旗大行改革之路的效益相对较好的商业银行。本文将从我国商业银行金融脱媒的表现说起,综合分析商业银行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在利弊的对比中给出相应的政策建议和商行可行性的调整战略。  相似文献   

9.
我国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资产问题是我国银行市场化、商业化和国际化的一大障碍,其形成有其历史原因,也有国有商业银行内部管理不完善的原因。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加入WTO后面临即将全面开放金融市场的承诺,摆在国有商业银行面前的不仅是开发市场,拓宽服务领域,在新一轮竞争中抢得先机,更重要的是加快商业银行内部的不良资产的转化吸收,为即将开展的竞争排除后顾之忧。本文在分析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资产形成原因及现状的基础上,提出若干处置不良资产的对策。  相似文献   

10.
洪松 《重型汽车》2003,(6):36-38
自从加入WTO后,中国就开始迅速融入全球经济。入世前,中国已承诺开放服务贸易领域,这自然包括汽车服务贸易,其中汽车金融服务公司及相关政策和管理办法也酝酿已久。2003年10月3日和11月12日银监会相继颁布了《汽车金融公司管理办法》及实施细则,这不仅意味着我国汽车金融市场的正式开放,而且汽车金融公司的设立将进入实际操作阶段。  相似文献   

11.
李英 《中国电动车》2008,(11):57-58
在当前的国内外的经济金融背景下,商业银行信贷风险尤为突出,因而加强风险管理成为金融结构经营管理的重中之重。本文分析了我国商业银行信贷资产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加强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的措施。  相似文献   

12.
伴随经济不断开放发展,西方国家逐步放弃货币供应量中介目标,选择利率作为中介目标。目前我国仍以货币供应量作为中介目标,但随着中国加入WTO,金融市场,金融中介机构对外开放以后,中国是否也应放弃货币供应量选择利率作为中介目标值得探讨。  相似文献   

13.
对我国建立汽车金融公司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汽车消费信贷也显示了巨大的潜力。而仅仅靠商业银行开展此项业务,效率低且很难满足消费者的需求;由于其独特的优势,汽车金融公司的建立是非常必要的,但《汽车金融公司管理办法》对此类公司的建立制定了种种限制,要促进汽车金融公司在我国的健康发展就要从融资渠道、信用体系、与商业银行合作等方面来采取措施。  相似文献   

14.
李艾婧 《中国电动车》2006,(11):151-152
我国资本项的开放一是备受国内国际经济界的关注,近年来伴随着对外开放的深入和金融改革的深化,我国资本项的开放力度明显加大,进程加快,并提出在近期内将达到基本可兑换。在国内诸多因素的推动下,资本项目的进一步开放是必然的选择,本文认为我国应该在国内经济和金融改革的整体推进下来推动资本项目的继续开放,并对继续开放资本项目的重难点的政策选择做了展望。  相似文献   

15.
面对我国加入WTO的临近,我国摩托车工业应如何抓住机遇、迎接挑战、谋求发展,这已成为一个现实的问题。加入WTO后,意味着中国摩托车工业将更全方位地融入全球经济体系之中。加入WTO是一个契机,即把开放的压力变成为改革的动力,以国际通行的规则,促使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发展和完善。从这个意识上讲,我们所置身的外部环境(包括政治、经济、法律、技术等各方面)和竞争格局将发生重大的变化,中国摩托车工业必须加快改革、调整和发展的步伐,在对外贸易环境改善与逐步失去  相似文献   

16.
项贤顺 《中国电动车》2006,(11):132-133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商业银行是金融业的主体。随着我国金融业的对外开放,商业银行不良资产问题已成为束缚我国金融体制与经济健康发展的桎梏。严重的不良资产正阻碍国有银行的商业化进程并积累了巨大的金融风险,危及国家经济安全。因此,必须积极探索符合国情的银行不良资产处置的路子,化解金融风险,否则将增加处理成本。  相似文献   

17.
随着我国加入WTO,银行业面临着大举而入的外国金融机构的激烈竞争,随着网上银行和金融电子化的飞速发展,地域的概念将缩小,国内银行所凭借的网点优势也显得并不那么重要。中国金融业必须迅速转变经营观念,真正做到以客户满意为中心,加快客户关系管理CRM的建设。充分利用宝贵的客户资源延伸金融服务、支持经济发展已成为我国商业银行金融创新的一项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8.
当今经济局势下,金融脱媒已成为不可避免的趋势,继而导致商业银行的经营活动背景和环境发生前所未有的显著变化。在这种形势下,如何加快改革创新步伐,重塑经营管理体系,趋利避害的抓住这一时代机遇,正在成为我国乃至世界的商业银行所需给予关注和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WTO之后我国金融业也随市场经济的快速变化而加快了开放进程。国有商业银行为提高整体综合竞争能力,积极按照当今国际金融市场惯例,通过法人治理结构改造、建立健全现代银行制度,重点构建风险管理长效机制。而作为其必要保障的商业银行内部审计体系则必须加快建立、健全,只有在实质性金融风险形成与扩散之前,准确地识别风险并有效地采取预防与控制措施,才能避免金融风险的形成和扩散,因此如何通过加强内部审计工作有效防范与化解金融风险将是我国商业银行共同关注和探讨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20.
薛维 《中国电动车》2006,(10):127-128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和金融改革的深入,利率市场化将对我国商业银行的经营环境产生全方位的影响。本文简要介绍了我国商业银行面临的利率风险。识别了利率风险之后,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调整资产负债表的结构,缩小风险缺口或者通过金融衍生工具对冲利率风险。根据进一步分析得出管理利率风险的工具主要是一些金融衍生产品交易。着重从利率期货、期权、远期利率协议、互换四个角度分析了金融工程在利率风险管理中的运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