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了研究复合材料板簧的阻尼特性,对具有典型铺层角度的E玻璃纤维/聚氨酯层合板试样进行损耗因子试验。根据试验结果,计算了0°铺层层合板试样各个方向上的损耗因子和比阻尼。对复合材料板簧进行阻尼性能的台架试验和装车试验,获取了复合材料板簧的阻尼参数区间。层合板阻尼试验结果与复合材料板簧总成的阻尼试验结果在同一数量级,因此试验结果可信。基于试验结果和相关理论,分析了复合材料板簧的阻尼特性对整车操纵稳定性和平顺性的影响规律。装车试验结果表明,换装复合材料板簧后,样车的操纵稳定性维持原有水平,平顺性有一定的改善,与理论分析结果一致。  相似文献   

2.
板簧动态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对板簧进行了动态试验研究,提出了板簧惯性修正方法,它具有严格的理论依据并经试验证明合理。文章还依据试验结果,修改了板簧指数模型,使板簧模型更加实用,对车辆动力学的研究具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3.
利用动态试验和有限元仿真对某载货汽车后悬架钢板弹簧的"频变"和"幅变"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仿真结果与试验结果很好地吻合,而加载幅值对钢板弹簧的迟滞曲线影响较大,而加载频率对其影响甚微。最后通过仿真进一步考察了钢板弹簧片间接触摩擦因数、接触面积、接触阻尼以及预紧力对板簧迟滞特性的影响,为钢板弹簧的正向设计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4.
驱动桥壳有限元分析模型的改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目前常用的驱动桥壳有限元分析模型中由于边界条件定义造成结果不准确的问题,在分析模型中引入了板簧的弹性特征,并按不同的边界条件对桥壳应力分布进行了计算。结果表明,按照传统约束方式计算,板簧座外侧桥壳应力高,板簧座内侧桥壳应力位于低;按新建立的边界条件计算,则高应力区将向板簧座内侧的桥壳扩展。测得弯曲及扭转工况下桥壳的应力结果表明,采用常用边界条件所得位于板簧座内侧的桥壳应力计算结果与实际相差接近50%;引入板簧元件后桥壳应力的计算结果则与试验结果相近。  相似文献   

5.
在现代助力转向系统中,电动助力转向系统越来越普及开来,为了提高电动助力转向系统的系统动态性能,同时驾驶员也能获得良好的操纵手感,需要具有惯量小、阻尼小和摩擦小等特点的电机。但是由于技术的限制,电机的惯量、阻尼和摩擦不可能无限度的降低。我们就电机惯量补偿控制、电机阻尼补偿控制和电机摩擦补偿控制等三种控制形式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6.
本文利用统计线性化方法对汽车车轮——悬架两自由度非线性系统进行线性化处理,对系统的响应预测进行了探讨,给出了两自由度非线性系统响应预测的公式。文中利用推导的公式分别计算了装少片板簧和多片板簧的解放牌CA141型汽车上一些感兴趣测点的响应,其结果与在MTS道路模拟机上实测的数据基本吻合。另外,还对减振器阻尼系数优化问题作了探讨,得出了以稳定性为目标优化减振器为最佳的结论。  相似文献   

7.
某轻卡在四立柱振动台架上进行整车道路耐久模拟试验,在试验过程中出现后悬架副板簧疲劳开裂的问题,通过CAE方法对板簧总成进行非线性仿真分析,针对板簧薄弱区域进行优化改进.然后基于板簧总成等幅疲劳损伤与变幅疲劳损伤当量关系,对板簧疲劳仿真模型采用等幅循环加载,计算优化后的板簧总成与原板簧总成相对疲劳寿命比值,确保优化后的板...  相似文献   

8.
运用Bouc-Wen摩擦学理论建立了复合材料板簧的迟滞特性模型,根据台架试验测得的动态力-位移曲线,利用改进的乌鸦搜索算法(MCSA)进行了模型的参数辨识。仿真结果与试验结果吻合较好,表明该模型能准确预测复合材料板簧的迟滞特性。建立考虑复合材料板簧迟滞特性的整车7自由度动力学模型,分析了在随机路面激励下,复合材料板簧迟滞特性对整车动态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复合材料板簧的迟滞特性使簧载质量的质心加速度增加,板簧的回复力增大,而悬架的动挠度减小。该研究为复合材料板簧的整车匹配和精细化动力学建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近几年来,在抛物线变截面板簧(也称为锥形板簧)的设计和应用方面,还有许多问题意外地尚未被人们所理介。现在,美国的拖车和卡车后悬挂采用锥形板簧的数量大致相等。这种板簧的主要优点是重量轻——在四轴车上,可减轻250公斤以上,使用寿命也比多片板簧长,且实际上完全没有片间摩擦。其主要的缺点是生产用的模具昂贵,因此只  相似文献   

10.
在汽车当量动力简化模型中,第一集中质量与第二集中质量之间振幅差值较大。将阻尼片装在离合器从动盘上,通过从动盘本体和减振器盘之间的库仑摩擦来消耗扭转振动的能量,获得了较好的减振效果。分析了库仑阻尼效果,给出了最佳库仑阻尼力矩的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11.
板簧变形运动学分析及其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提供板簧变形时相关点运动轨迹的计算方法。阐明了“SAE圆弧”的理论背景与应用范围,给出了试验验证。推导出板簧受制动力而产生扭曲变形时的运动轨迹与扭曲中心的位置,所提供的方法可以用于非对称板簧。也给出了变截面板簧运动轨迹的计算方法。最后简要地讨论了若干应用问题。  相似文献   

12.
在车架强度分析过程中,板簧悬架模型的至关重要,其直接影响分析结果的准确性。本文利用前处理软件Hypermesh建立有限元模型,后处理软件Msc.nastran计算出结果。同时将计算结果与试验数据作对比,证明了板簧悬架模型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13.
高海鸥  王仲范  邓亚东 《汽车工程》2004,26(4):391-393,434
在深入研究某种混合动力汽车(HEV)驱动系统及其各单元动态特性的相互关系的基础上,运用键合图原理对该系统进行数学建模,并应用Matlab/Simulink进行仿真计算和研究。研究表明,所建模型较准确地反映HEV的动态特性,并发现由于多动力耦合中弹性与柔性耦合影响导致的载荷与运动波动,并证明调整阻尼可有效减小波动。  相似文献   

14.
为研究矿用车等特种车辆非独立悬架系统的弹性元件板簧的迟滞特性对整车性能的影响,根据Bouc-Wen摩擦学理论建立了板簧动力学模型,通过不同频率和幅值条件下动态加载仿真和试验获取其动态力-位移曲线,并根据试验结果运用最小二乘法辨识出Bouc-Wen模型参数。仿真和试验结果吻合良好,表明该模型能准确预测板簧动态迟滞特性。接着进一步建立考虑板簧迟滞特性的整车模型,施加四轮相关的A和E级路面谱激励,以质心加速度均方根值、悬架动行程和轮胎动态力作为评价指标,分析迟滞特性对整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较差路面行驶时板簧迟滞特性有利于提高车辆的平顺性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15.
某轻型客车前麦弗逊悬架使用横置板簧代替螺旋弹簧。通过建立合适的横置板簧式麦弗逊悬架的力学模型,推导出悬架刚度与复合板簧系统刚度的换算关系,并对横置板簧和橡胶垫组成的复合板簧系统的刚度进行计算和分析。  相似文献   

16.
针对某款10米客车少片簧主片异常断裂故障,提出了板簧悬架力学图解分析方法、扭转角刚度计算方法和适用各种工况的主片应力计算校核方法。相比常规校核方法,增加吊耳摆角、板簧弧高、板簧座位置、板簧扭转角刚度、离心力等因素的影响分析,从而了解主片断裂的机理,完善校核方法。  相似文献   

17.
汽车板簧刚度测试方法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卞建东 《汽车技术》2000,(11):22-24
介绍了行业中的刚度测试方法和IVECO汽车板簧标准中的二级刚度的板簧刚度测试方法。提出了一种全程采集数据,应用EXCEL软件图表功能绘出板簧的刚度曲线,利用其线性回归功能计算出板簧刚度的方法。为二级刚度板簧的测试提供了方便,并提高了测试精度。  相似文献   

18.
为了解决悬架板簧动挠度直接测试难以实现的问题,研究基于加速度测试板簧动挠度计算的方法.从理论和测试数据,研究和对比传统积分法、滤波法和频域法,确定优先采用频域法计算位移.同时建立计算结果的评价指标及其限值.将悬架板簧动挠度计算结果应用在汽车悬架几何设计、结构强度、平顺性等方面和评价中,促进各项性能提升.研究形成的一整套技术流程对汽车工程中板簧动挠度的获取具有工程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对汽车转向器及多板弹簧的受力情况进行分析,说明利用板簧变形阻力对转向器加载与转向器实际受力相似听信同了确定试验用钢板弹簧尺寸的公式,并以对ZF转向器所做几项试验的例,说明板簧尺寸的计算方法,从理论上对板簧加载的可行性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0.
减振器的结构是带有活塞的活塞杆插入筒内,在筒中充满油。活塞上有节流孔,使得被活塞分隔出来的两部分空间中的油可以互相补充。阻尼力就是在具有粘性的油通过节流孔时产生的,节流孔越小,阻尼力越大,油的黏度越大,阻尼力越大。如果节流孔大小不变,当减振器工作速度快时,阻尼过大会影响对冲击的吸收。因此,在节流孔的出口处设置一个圆盘状的板簧阀门,当压力变大时,阀门被顶开,节流孔开度变大,阻尼变小。由于活塞是双向运动的,所以在活塞的两侧都装有板簧阀门,分别叫做压缩阀和伸张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