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读者天地     
《汽车杂志》2003,(8):135-137
对于中国汽车市场而言,日本汽车企业无疑属于后来者。与其说日本车厂正在加快中国的投资,不如说中国汽车正在快速融入世界汽车市场。中国汽车业正是在与跨国公司的不断交锋中,日益成长壮大起来。  相似文献   

2.
进入21世纪后,中国汽车工业可能形成三强鼎立的局面。与此同时,美国、日本、欧洲大企业已经做好了进军中国市场的准备,中国汽车企业面临严峻的挑战。中国汽车企业只能走联合的道路,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生存。  相似文献   

3.
随着国内汽车市场逐渐饱和,企业“走出去”的需求也越来越多。日本作为汽车产业强国,中国汽车品牌进入日本市场,对企业充分参与市场竞争和树立品牌影响力有现实意义。本文从日本汽车法规体系发展、技术法规体系及最新进展、认证制度等方面,对日本技术法规及认证制度进行系统研究,关注和跟踪日本汽车技术发展的最新趋势,对我国汽车企业快速了解日本汽车法规体系有所帮助,对我国汽车产品破除发达国家技术贸易壁垒有一定的帮助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过去数年,近20家大大小小的中国汽车企业在本土市场推出了自主品牌的汽车.占据目前接近27%的市场份额。甚至在某些细分市场中占据了绝对优势。一时间。很少有业内人士会怀疑未来将会有中国汽车企业继日本和韩国之后。成为全球汽车制造商。但是,如果具体到哪家中国企业、会在何时能够完成“蜕变”。答案通常是:不知道。原因是。一方面目前多数国内自主汽车品牌利用低价、排壹相对较小的车型进军市场。而主流中高档轿车鲜有公认的成功者;另一方面。由于从自主品牌厂商发展模式中展现出来的诸如研发能力不足、品牌认可度低等问题。使得洞察未来变得异常艰难。[第一段]  相似文献   

5.
中国汽车企业开拓俄罗斯市场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俄罗斯汽车市场发展迅速,发展潜力巨大,中国汽车企业竞争力显著提高,为进入俄罗斯市场创造了条件。文章采取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俄罗斯汽车市场的历史与现状、中俄汽车产业合作的机会和意义及中俄汽车产业合作的进展情况进行了分析,认为开拓俄罗斯汽车市场对中国汽车产业发展具有重要的积极意义和广阔前景,同时指出了中国汽车企业开拓俄罗斯市场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对中国汽车企业进军俄罗斯市场的建议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俄罗斯是国际上发展最快的汽车市场之一.中国汽车企业在开拓之初,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随着俄罗斯汽车产业政策的调整和准入标准的提高,那些已经进入或计划进入俄市场的中国汽车企业所面临的形势变得严峻起来.本文结合俄罗斯汽车市场的情况,提出了中国企业在该市场的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7.
车迷画廊     
魏斌 《汽车杂志》2007,(4):213-213
2007年对于中国以及世界汽车来说无疑是重要的一年,世界汽车市场饱和已成定局,中国汽车市场的崛起成为了众多汽车企业的机遇,在中国汽车竞争格局初步建立,多变的中国市场给中国乃至世界汽车工业带来的不少变数。  相似文献   

8.
<正>2013年,自动变速器车型的销售超过了手动变速器车型的销售。中国将成为一个类似于北美和日本,以自动变速器为主导的市场。全球主流的整车企业和变速器制造企业都在积极扩大在中国市场的投入,中国自主品牌汽车制造企业更加重视对于先进自动变速器研发与制造能力的培养。自2002年中国汽车市场开始"井喷"以来,中国汽车市场在短短的10年中完成了发达国家经历了1 00年才完成的数量积累,但是数量的变化并不必然带来质量的提升。与美国、日本、德国等汽车工业强国比较,中国汽车工业大而不强的差距是明显的,其中在先进自动变速器领域的差距更是显著。  相似文献   

9.
刘丹 《汽车电器》2005,(7):60-60
已经成为世界第三大汽车市场的中国,不但吸引了世界汽车制造巨头,也吸引了众多跨国汽车零部件企业的投资。专长“传感与控制技术”的日本欧姆龙公司2005年5月23日宣布,投资设立欧姆龙(广州)汽车电子有限公司,专门针对中国市场,生产车用电子部件及装置。  相似文献   

10.
《汽车杂志》2006,(11):173-173
2005年,我国汽车市场以近592万辆的总规模超过日本本土的580万辆,跃居世界第二位,仅次于美国,预计,2006年,中国汽车市场仍保持10%-15%的增长,正是因为中国汽车市场强劲增长,使得全球石油企业巨头在中国润滑油市场能够大有作为。  相似文献   

11.
《汽车与运动》2012,(4):176-179
2012年2月14日-17日,第14届中国汽车用品暨改装汽车展览会在京举办。展场共有16个馆,共25万平方米,6000家汽车后市场企业参展。其中来自日本、韩国、中国台湾的本土汽车后市场优秀企业首次组团参展,6000家厂商带来了包括汽车导航、汽车影音、美容养护、坐垫座套、汽车内外饰、汽车精品、改装、户外等在内的共计20万种汽车后市场领域内最全面的展品。  相似文献   

12.
汽车产业的关联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汽车需求的增长由传统的发达国家市场转向日益活跃的新兴国家市场,特别是转向除日本之外的亚洲、东欧和南美市场后,我国已经成为继美、日之后世界第三大汽车市场。在汽车产业全球化的浪潮中,国际汽车业巨头纷纷对华投资,已基本完成了在中国的战略布局:汽车产业是关联度极高、产业链条最长的产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13.
5年前,中国汽车年产量为140万辆时,一个研究单位对中国、日本、韩国三个国家在年产汽车140万辆时发展汽车工业的五大要素进行统计对比。研究结论是中国在技术人员质量和数量、专利数量、基础工业等方面都优于日本、韩国。所以研究报告认为中国可以用高于日本、韩国的速度来发展汽车工业。当时,这个研究单位漏做了一个更为重要的发展要素对比,那就是这三个国家的国内汽车市场容量的对比。 那一年,中国摩托车年销量1000万辆,三轮农用汽车年销200万辆。世界上许多国家(包括日本)的汽车工  相似文献   

14.
肖桂菊  李娜 《世界汽车》2002,(12):40-40
长期以来,日本汽车制造商对中国的战略一直都被认为审慎、务实.但随着2002年丰田、日产在中国接二连三的大动作,中国市场已经成为日本汽车厂商最重要的战略市场.吸引日本车商纷纷抢滩中国的是中国近年来快速成长的汽车市场.  相似文献   

15.
跨国公司在中国豪华轿车领域的竞争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跨国公司加速对华豪华轿车领域渗透的动因。1.中国汽车市场逐步开放并不断融入世界汽车市场体系,政策及区位优势日益凸现。按照我国人世的承诺:2005年,将取消汽车的一系列进口配额的限制;2006年,将整车进口关税调整到25%。中国汽车市场正逐步开放并日益融人世界汽车市场体系。此外,中国鼓励汽车经销商进口国内目前产量很少或者不能生产的高档豪华车,而力争减少进口国内能够生产的中低档轿车,以保护国内汽车产业。在这一趋势下,跨国汽车公司加强了对华豪华轿车的出口。在2003年8月首次出现的德国进口的汽车与日本进口的汽车大致持平的现象就表明了这一点。以往,日本汽车的对华出口额远大于德国的对华出口额,同时,日本对华出口多为中低档汽车,而德国对华出口多为大排量的豪华轿车,所以这一现象表明跨国公司对华豪华轿车的出口在呈增长之势。  相似文献   

16.
一、中国汽车售后市场的疑问自21世纪初,中国的汽车工业进入了高速发展的快车道,猛然问使人们意识到了汽车维修服务业的光辉前景。国内外的企业,将美国的、韩国的、日本的等国外的成功汽车售后服务模式引入到中国来。一波又一波的先行者,鲜有成功的故事,更多的是失利的启示。  相似文献   

17.
中国是世界上潜力最大的汽车市场,德国、美国和日本等国家纷纷在华投资。德国采取投资方式进入中国,其在在华投资战略上暂时处于优势。美国汽车工业1995年才开始与我国建立合作关系,但有善于进行战略性行动和采取技术领先战略等特点。日本汽车工业由于以掌握能满足中方需求的技术自恃等原因,在华投资所处地位暂显落后,在国际竞争中错过了“双赢”机会。在世界汽车工业越来越看好中国汽车市场和国外汽车产业界在中国市场的竞争还将加剧的大背景下,我国应本着“为我所用”的原则,实现“双赢”。  相似文献   

18.
中国汽车产业的发展带动了汽车音响的快速发展。据预测,到2010年,中国汽车市场产销量将达到1000万辆,超过德国、日本,成为继美国之后的第二大汽车生产和消费国。随着全球汽车购销热潮开始向中国市场转移,汽车音响的市场潜力正在快速释放。  相似文献   

19.
关注汽车行业的人都很清楚,几乎与国际市场经验完全相悖的车型成败案例在中国汽车市场上可谓比比皆是。在那些享誉世界的经典车型中,高尔夫在中国水土不服几近毁灭,威姿、蒙迪欧、赛纳等受到市场冷遇。而仅代表了上世纪80年代技术水准的桑塔纳、捷达依然雄踞中国汽车市场销量的榜首,伊兰特、夏利也曾在2005、2006年问鼎国内单车销量冠军。显然,在中国汽车市场高速起步发展的这些年里,中国消费者对于汽车的价值判断与汽车企业们对市场趋势的预测之间,进行了一场史无前例的磨合游戏,而双方都在这个过程中付出了沉重的代价。  相似文献   

20.
中国汽车市场现状与发展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的许多汽车厂家以丰田等日本公司为榜样,当年日本公司正是在起步晚和落后的状态下赶超欧美的。中国政府对本国企业也给予了大力扶持。虽然目前日本企业还认为中国企业不足畏,但正是中国民族资本的"价格破坏力"拉近了中国人与家电、摩托车等高档消费品的距离。中国的汽车市场2006年新车销量达721万辆,与上一年相比增加了25%。轿车的增长幅度尤为明显,同比增长37%,达到380万辆,三年间增加了近一倍。根据权威估计,2007年中国汽车市场的销量将达850万辆。目前日系,欧系与中国本土的汽车厂家在市场份额上几乎是平分秋色。目前,中国汽车市场的总体现状与发展趋势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