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道路工程中膨胀土的成因研究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膨胀土工程性质受其形成时的区域地质背景、水文与地貌条件、气候分布等环境的制约,具有明显的规律性。通过实例说明:成分基本相似的膨胀土由于其结构不同而具有不同的物理力学性质;即使道路工程膨胀土处于同一区域地质背景下,由于控制膨胀土性质的微构造格局的差异导致各段膨胀土具体形成环境差异,其性质和分布厚度也有差别。研究膨胀土成因类型,具有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2.
浅埋大跨黄土隧道地表裂缝成因及其治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郑勇生  曾义  甄理 《中外公路》2012,32(5):205-208
铁路黄土双线隧道由于其埋深浅、工程地质条件复杂,隧道施工时易出现地表开裂、大变形等施工灾害.该文结合陕西省西宝客运专线小村隧道工程实际,采用现场调查、理论分析和数值模拟等手段对小村隧道地表裂缝的形成原因进行了探讨,并针对该施工灾害的特点,提出了相应的治理措施和建议,可为类似工程的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王清图 《公路》1989,(2):11-15
一、概况黄土在中国有着广泛的分布,约占我国领土近百分之十,做为世界上最大最厚的黄土高原,黄土地貌景观在这里得到了充分的发育。大约二百多万年以来,大自然的风风雨雨便一刻不息地在这里营造雕塑,为我们创造了一个举世无双的黄土景观,组成了我国北方景观的基础。黄土的地貌形态极为复杂,但总的说起来,不外条状、块状与起伏大小之分;形成这些地貌的原因,是由于黄土具有的性质和受古地貌起伏褶皱的影响,内动力与外营力相互矛盾相互斗争演变的结果。加之流水的  相似文献   

4.
内蒙古地区具有半干旱气候和复杂的地质地貌环境,给隧道工程的修建带来诸多问题。通过搜集和分析资料,首先阐述半干旱地区隧道主要工程技术,包括工法、排水措施、防冻措施等,总结出自治区半干旱气候下的隧道工程特性,分析得到弱质围岩和集中降水是对隧道工程危害最大的两大因素。结合内蒙古某高速公路大断面隧道实例,分析弱质围岩隧道开挖过程中的支护结构变形、塌方、地表开裂等现象,并通过数值模拟技术,研究施工中CRD法开挖受力位移特性,对比隧道在无水和有水条件下的开挖结果得到岩土体在饱水状态下,会使隧道拱顶位移和地表沉降大幅度增长的结论。通过分析得到的工程性质,对半干旱地区隧道建设提出指导建议。  相似文献   

5.
火山熔岩区不良地质特征及工程分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火山喷发的岩浆在地表运动过程中,形成了特有的火山熔岩台地地貌、柱状节理、似层状构造以及地下熔洞、熔岩隧道发育,对高速公路的建设带来很多隐患。通过海南琼北火山熔岩地区的地质调绘,得出了火山熔岩区不良地质表现形式及主要工程特征。基于熔岩区公路路基工程病害成因分析,建立了熔岩不良地质特征的单因素工程分类及综合工程分类,对于路基的稳定性评价和工程处治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6.
针对湿陷性黄土的特殊性质,阐述了湿陷性机理和工程危害。根据偃师特大桥桥址的工程地质条件,结合上部结构的形式和受力特点,参考已有的湿陷性黄土地基处理方法,介绍了偃师特大桥湿陷性黄土地基的桩基处理措施。  相似文献   

7.
地貌是影响公路建设的最显著自然因素,不同的公路工程地貌类型能体现不同自然条件对公路建设的影响,提供更丰富的地形、地质、工程病害及工程难易程度等相关信息,因此有必要对公路工程的地貌类型进行详细的划分,使其能更充分的为公路建设服务。文章依据新疆地貌结构和公路建设的特点,提出了新疆公路工程地貌类型划分的异同性原则、形态成因一致性原则和实用性原则,以及综合地貌形态和成因、自上而下细分和自下而上合并的划分方法,在考虑公路工程的特点上对新疆公路工程地貌类型进行了详细的划分,结果分为4个一级类型和31个二级类型。  相似文献   

8.
通过遥感影像分析、现场地质调查、室内外试验和资料收集相结合的方法,系统研究了青海省不同地貌单元黄土的颗粒组成、含盐量、湿陷性等基本物理力学性质和工程特性。研究结果表明:青海黄土总面积约10 000km2,主要分布于青海东部的湟水河流域;与中国其他地区黄土相比,青海黄土颗粒较粗、含盐量较高;青海黄土按地貌类型可分为河流阶地区和低山丘陵区两种;与低山丘陵区黄土相比,阶地黄土天然重度、干重度、天然含水率、饱和度均较大,孔隙比相对较小,液限、塑限、塑性指数基本相当;低阶地区黄土场地湿陷等级较低,低山区黄土场地湿陷等级变化较大,且与黄土厚度关系较为密切。最后,针对不同地貌单元类型黄土的工程性质,提出了相应的公路修筑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湿陷性黄土路基病害的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苏建林 《路基工程》2005,(6):99-101
分析不同时期、不同区域湿陷性黄土路段出现的各种不良地质现象及其成因,并在分析基础上,提出了用系统工程的方法设计湿陷性黄土路基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10.
甘肃省公路土桥病害与黄土分区相关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甘肃公路土桥调查区病害成因的探讨,认为地面水、地下水、土桥设计、施工和养护不当均可成为病害的主要影响因素,而水是最根本的原因,研究发现,不同地貌,地形,地质,气候条件下土桥病害差异很大,说明公路土桥病害与黄土分区有十分密切的相关关系,这一关系对于公路工程建设具有很好实际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为了避免地表纵向裂缝对黄土隧道工程的安全产生危害,依托于甘肃省庆阳市境内董志黄土塬地区浅埋铁路隧道工程,针对浅埋黄土隧道施工地表纵向裂缝发展的时空规律开展研究。通过对现场地表纵向裂缝发育情况的调查,结合室内计算机数值模拟计算,分析裂缝的形成原因,并根据裂缝成因整理模型土体中纵向裂缝发展状态的确定方法。在对不同隧道埋深工况下地表纵向裂缝的发展状态和不同时间点中地表纵向裂缝的发展状态进行分析后,得出地表纵向裂缝发展的空间规律与时间规律,最后总结形成浅埋隧道施工地表纵向裂缝发展时空规律,并提出减少地表纵向裂缝的防控措施建议。  相似文献   

12.
黄土高原地区黄土洞穴的成因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野外调查统计手段对黄土高原黄土洞穴的成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黄土洞穴形成的控制因素主要包括地层厚度、土性、构造、地形地貌以及水文地质和气候条件等,其中黄土地层的土性、厚度及其空间组合形式和形态构成了形成黄土洞穴的物质基础。不同深度的黄土洞穴,其形成的主控因素不同,表层黄土洞穴多为生物成因,浅层黄土洞穴主要与黄土地层抗水蚀能力的垂直分异以及浅层的各种节理裂隙有关,中层黄土洞穴主要与节理裂隙有关。深层及极深层黄土洞穴与构造节理直接相关。  相似文献   

13.
刘彤 《路基工程》2007,(3):16-17
通过调查已建和在建黄土及软岩公路隧道的地形、地貌、地质、植被条件,以及隧道结构、施工方法、地下水出漏情况,分析甘肃黄土及软岩公路隧道渗漏水的原因,提出了隧道防排水重点。  相似文献   

14.
黄土梁峁沟壑区地形破碎,不良地质发育极其严重,针对在此区域选线极为困难的问题,本文深剖影响区域综合选线的控制因素,提出了充分利用平面曲线左、右线不同偏角的设置,以非平行的楔形线路布置形式,避免了四线大跨断面隧道工程的设置,解决了复杂地形、地质条件下的选线难题,对今后类似地形、地质条件下的综合选线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具有相对隔水作用的地层界面,对路堑边坡的稳定性有非常严重的影响。通过列举黄土地区常见的几种隔水层,叙述隔水界面上高含水率黄土夹层的形成原因和特性,结合山西某工程黄土路堑边坡实例,分析隔水界面对边坡稳定性的影响,可为黄土地区同类地质条件边坡工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为向某高速枢纽地层交界带软基不稳定填方路基提供设计参考,文中根据野外地质调绘,以区域地质条件为背景,结合地貌形态、工程地质条件、水文地质条件,对填方路基进行稳定性定性和定量评价,最后给出清表填筑透水性材料、地表地下截排水相结合、抗滑桩支挡的综合处治建议。  相似文献   

17.
地貌学是地质学的一个分支,又是从地形学逐渐发展起来的;但它与地形学不同的是:地形学是研究地壳各种形状的外观,而地貌学却是研究地形的生成,探索何种因素构成现在的地形,它的形成过程、强度以及变化和发展的规律。因此它不仅涉及地形的面积、分布等量的一面,而且还深入到地形形成的本质。公路是修建在大地之上的工程建筑物,与各种地形发生非常密切的关系。由于地形并非单一的,在路线经过地段势必要穿越山川河谷,跨越许多特殊地区如黄土、盐碱地、沙漠、冻土……,甚至还会碰到地质不良地段如滑坡、崩坍、沼泽、雪害、冰川……。如果在选定路线时事先能够掌握它们的地貌特点,利用其有利因素,在适当的位置布设线路;或者能肯定病害的性质与危害程度后,需要绕避者则  相似文献   

18.
黄土隧道地表塌陷原因分析与施工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张翾  张顶立  李鹏飞 《隧道建设》2010,30(4):430-433
基于兰渝铁路工程某大断面黄土隧道的工程背景,分析在黄土地层不良地质段发生地表塌陷、初期支护严重变形、拱顶沉降及洞内收敛过大等现象的原因;同时根据地表塌陷段的地质情况,结合数值模拟分析,提出地表旋喷桩注浆加固地层、洞内超前注浆预支护以及提高初期支护强度的综合处置方案,很好地实现了隧道安全施工的目的。针对黄土地层大变形及地表塌陷区采取的施工控制技术可供今后类似隧道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9.
公路进行建筑时所在地区与地质等条件的不同,在施工过程中所使用的技术方法就不相同。但若是在黄土地质条件的基础下,由于黄土自身特性结构比较稀松、空隙率较大等自身情况,黄土一旦受到雨水浸泡之后自身的强度就会开始大幅度下降。本文主要简述湿陷性黄土路基填筑施工当中湿陷性黄土分布的广泛与对建筑所带来的损害,进而提出在湿陷性黄土路基填筑施工当中以强夯技术法、挤密桩技术法、碾压技术法等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20.
土的物理力学性质的差异或变化取决于土的微观结构.路基强度与变形的破坏,其根本原因是出自于土体内部结构的复杂性.以扫描电镜和数字图像处理系统为工具,定性和定量分析了不同含水率条件下击实黄土的微观结构特征.结果表明,不同含水率条件下,击实黄土的平均孔隙直径、平均孔隙面积和平均孔隙周长在最佳含水率下达到最小值.随着含水率的增大,击实黄土大、中孔隙的含量减小,微、小孔隙的含量增多.其微结构模型也发生相应的变化:松散集粒结构→紧密集粒结构→镶嵌结构→紊流结构→定向排列结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