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普通灌注桩与后压浆桩特性试验对比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河南省电力公司综合调度楼工程试桩的单桩竖向抗压承载力检测,验证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满足设计要求;同时分析试验数据,得出了普通灌注桩与后压浆桩桩身轴力、桩身侧阻力和桩端阻力的分布规律,并指出桩身侧阻力为提高后压浆桩竖向抗压承载力的主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2.
绍兴滨海新城滨海大桥工程桩基础具有设计承载力高、工期紧张、桩位处于江水中等特点,对该项目中1个主桥桥墩和1个引桥桥墩各选取1根钻孔灌注桩采用自平衡试桩法进行基桩检测试验.通过试验确定单桩的竖向抗压极限承载力,验证地质勘探报告中桩基参数的可靠性,并测定桩身截面位移量.试验结果表明,单桩试验实测极限承载力满足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3.
鳌江特大桥北引桥9~#桩基施工中遇到不良地质,采用桩底后压浆施工方法提高其基底承载力,并通过单桩竖向抗压静载荷试验判定压浆处理是否满足设计要求,研究桩底后压浆法对桩基基底承载能力的增强效应。结果表明,经桩底压浆后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达6 000 kN,满足设计要求,桩底后压浆法对桩基承载力具有增强效应。  相似文献   

4.
依托海南产业园项目,开展了单桩竖向抗压静载试验及理论研究。首先依据规范计算单桩极限承载力的理论值,并依据CASE法承载力计算,得出桩基极限承载力测试理论值;然后给出地基土以及单桩试验检测参数值,对S-1、S-7、S-11、S-15、S-17、S-22等6根基桩进行试验研究;最后分析基桩在静载作用下承载力的变化规律,将理论值与试验值进行对比。基桩的极限承力均满足要求;在基桩桩径相同,入土深度不同的情况下,基桩沉降量随入土深度的增加呈减小趋势;桩基极限承载力理论计算值与试验值基本吻合,CASE法计算桩基极限承载力具有较高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5.
应用BP神经网络,对混凝土预制桩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进行预测,并分析了各种参数对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的影响。通过影响因素分析,确定了桩径、桩长、入土深度、桩侧摩阻力加权平均值、桩端阻力平均值等参数对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有影响。对混凝土预制桩单桩静载试验资料进行分析和取样,将包含上述参数的样本与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形成数据对,采用三层神经网络进行训练,输入层为各参数,输出层为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建立了混凝土预制桩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预测模型。研究表明,所建立的模型能够有效地预测混凝土预制桩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通过参数分析,能够得出各参数对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的影响规律,从而确定比较合理的单桩设计参数。  相似文献   

6.
结合某钻孔灌注桩工程自平衡法检测桩身竖向抗压承载力应用实例,介绍自平衡法单桩静载荷检测试验原理,对依据规范进行检测和数据分析中遇到的问题进行探讨。自平衡点位置的确定是影响试验结果的关键,实际工程中可增加试桩数量,根据前桩试验情况对后桩平衡点位置进行及时调整,保证能够采用等效转换方式确定桩身极限承载力;依据规范进行等效转换计算时,在上段桩总位移小于下段桩总位移时,会存在某级荷载之后无法进行等效计算的情形;抗压摩阻力转换系数的选取对桩身抗压承载力计算结果影响较大,应结合勘察报告和当地经验合理取值,工程实际中可分别对不同抗压摩阻力转换系数给出不同极限承载力检值。  相似文献   

7.
自平衡试桩法是检测单桩竖向抗压极限承载力的一种试验方法.荷载箱的埋设位置是检测成功与否的重要因素之一.结合工程实例,就采用自平衡试桩法确定荷载箱埋设位置的问题进行探讨和总结,供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8.
基于支持向量机的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预测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在综合了各种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分析方法的基础上,建立了相应的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预测模型。以实测数据为学习样本和测试样本,讨论了基于支持向量机的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分析方法及其可行性。研究表明,该法更能反映桩的实际受力过程,具有一定的工程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针对中孟两国所用单桩竖向抗压承载能力值确定方法的差异性,将国内外竖向抗压试验设备、试验方法、数据处理方法及单桩竖向承载能力特征值确定方法进行对比,结果表明:静载试验方法与理论计算方法均存在较大差异。依托孟加拉达卡地区电网扩容和升级项目,将孟加拉国使用的循环荷载试验法所确定的单桩竖向抗压承载能力特征值、中标采用经验参数法与孟加拉国采用标贯法确定的单桩竖向抗压承载能力设计值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得出中孟两国所用理论计算方法确定的单桩竖向抗压承载能力设计值相近,而理论计算结果相较于孟加拉国项目采用循环荷载试验法确定的单桩竖向抗压承载能力特征值偏小,提出了中孟两国理论计算方法与试验法所得结果之间的转化关系。  相似文献   

10.
实际工程中,经常采用桩端注浆的方法,利用高压水泥浆液的渗透、扩散和挤压特性,提高桩周、桩端土的强度,从而提高灌注桩的承载力。然而,桩端注浆对大直径超长桩的作用机理尚需深入研究,该文通过对广东省某高速公路工程中2根大直径超长旋挖桩(一根桩端注浆;另一根未注浆)的单桩竖向抗压静载试验结果对比,对试桩的竖向极限承载力、桩身轴力传递规律以及桩侧阻力发挥特性和桩端阻力发挥特性综合分析研究,发现桩端注浆效果明显,注浆后试桩极限承载力至少提高28%。试验结果表明:桩端注浆后试桩极限桩端阻力至少提高83%,桩端注浆对大直径超长旋挖桩桩侧摩阻力的影响沿桩身可分为3个区段:即显著增强区段、非显著增强区段以及无增强区段。对比采用桩基规范法与公路桥涵规范法计算试桩极限承载力,发现对于大直径超长旋挖桩,考虑尺寸效应的桩基规范法更安全准确。  相似文献   

11.
单桩竖向承载力是影响桩基设计的核心内容之一。根据现场静载荷试验得到PHC管桩单桩竖向承载力,运用灰色关联理论对PHC管桩竖向承载力数据进行相关性分析,发现影响单桩竖向承载力的主要控制因素是桩长。根据夏皮洛-威尔克(Shapiro-Wilk)检验方法探究单桩竖向承载力的分布特征,发现单桩竖向承载力R在随桩长l线性拟合预测值两侧呈正态分布,得到在95 %保证率条件下单桩竖向承载力下限解方程。  相似文献   

12.
常聚友 《路基工程》2010,(5):104-106
高速铁路桥梁基桩设计的单桩竖向承载力大,而承载力的大小是由静载试验确定——目前规范规定其静载试验的最大荷载为设计单桩竖向承载力特征值的2.0倍。对于嵌硬岩基桩静载试验,建议最大荷载取设计单桩竖向承载力特征值的1.3倍。经论证、试验,嵌硬岩基桩静载试验的最大荷载,取设计单桩竖向承载力特征值的1.3倍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3.
为了解深厚嵌岩超长单桩的承载性能,以戛洒江特大桥4号墩桩基(采用超长群桩基础,基桩嵌岩段超过50 m)为背景,采用FLAC3D仿真计算软件建立有限差分模型,计算桩顶竖向荷载作用下,不同桩长(71,81,91 m)和桩径(1.5,1.8,2.0,2.2 m)组合单桩的沉降、荷载~沉降变化规律以及竖向荷载分担比例.结果表明...  相似文献   

14.
徐小华  卢琦 《路基工程》2010,(3):129-130
利用高速铁路桥梁单桩竖向静载试验数据,应用灰色理论建立GM(1,1)模型,在此基础上编制预测程序FPS预测桩基极限承载力。对比分析实测值和预测值,二者吻合较好,验证了GM(1,1)模型进行桩基极限承载力预测有较好的精度和实用性。GM(1,1)模型可作为预测高速铁路桥梁桩基极限承载力的可行方法。  相似文献   

15.
对DX挤扩灌注桩的挤扩装置特性进行介绍,并根据DX挤扩灌注桩在河北公路桥梁桩基中的应用效果及其优缺点进行归纳总结。同时,通过对三座公路桥梁的试桩结果得出:DX桩的单桩竖向抗压极限承载力明显高于同直径、同长度的直孔灌注桩,并可大幅度提高桩基承载力。  相似文献   

16.
塑料套管混凝土桩单桩承载特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研究塑料套管混凝土桩(TC桩)的承载特性,采用室内试验研究外设塑料套管对桩体竖向抗压强度的影响;结合现场试验,对不同桩尖类型的桩体进行了静载和荷载传递试验,分析不同桩尖类型的TC桩单桩承载能力和桩身轴力、侧摩阻力及端阻力的变化规律。建立了TC桩单桩沉降和侧摩阻力的简化计算方法,并与现场实测数据进行了对比。试验结果和理论分析结果表明:外设的塑料套管可提高桩身混凝土的竖向抗压强度约23%~38%;桩尖直径为26cm圆形桩尖的单桩静载试验的极限承载力最大,其次是30cm圆形桩尖、方形桩尖、十字形桩尖;侧摩阻力沿桩深呈两头小中间大的态势,最大侧摩阻力发生在2/5~4/5桩深范围内;所得的理论值与实测值相吻合。  相似文献   

17.
为研究陡坡—岩溶耦合作用对桩基竖向承载特性的影响,基于现行规范中的桩基极限承载力标准值公式,采用Marc有限元软件对4种顶板厚度、5种坡度进行正交模拟试验,分别提出了针对顶板厚度和坡度对于桩基竖向分项承载力的修正系数。试验结果表明,桩基极限承载力随坡度增大而逐渐减小,坡度大于45°时,减幅达到29.83%;当顶板厚度大于3倍桩径后,继续增加顶板厚度对桩基极限承载力的提高效果不大,稳定在19%左右。根据计算结果分析桩基竖向分项承载力占比的变化规律,提出了同时考虑顶板厚度和坡度的桩基竖向极限承载力标准值的计算公式以及修正系数αi、β。  相似文献   

18.
组合桩是钢筋混凝土桩芯插入水泥土搅拌桩复合而成的新型桩。因组合桩承载力影响因素复杂,其极限承载力计算方法各异。为此,依据各地试验数据并参照各地规程及组合桩承载力机理,通过对桩长范围内的平均侧摩阻力和极限承载力之间关系的分析,引入桩周侧摩阻力调整系数ηs,提出了组合桩竖向承载力的计算公式。通过分析每一组试验的ηs平均和qsp平均,采用数理统计的方法,拟合出ηs平均和qsp平均的关系曲线,并通过各个桩理论承载力和试验承载力散点图的对比,表明所提出的组合桩竖向承载力的计算公式不仅符合实际,而且计算简单,有利于工程人员掌握使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