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和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由于道路网规划滞后于城市总体规划,道路网规划对总规路网调整干预失效而引发的问题日益突出[1]。以安徽省界首市道路网规划编制为分析案例,提出了道路网规划编制与城市总体规划修编协同,并尝试引入了四维时空概念(三维空间+一维时间)的创新方法。研究结果表明,基于四维时空概念研究的道路网规划能够满足城市道路系统长远建设发展的需要,对于"三线"城市(铁路沿线、公路沿线、江河沿线)以及老城区的道路网规划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武汉市是我国300万人口以上特大城市之一,其道路网现状能否满足未来城市交通发展需求是城市各有关方面都非常关心的一个问题。这篇文章运用对武汉市现状道路网的交通质量评价结果,较系统地论述了它所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就此对道路网建设提出了一系列意见。这些意见对城市近、中、远期道路网建设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3.
<正> 城市道路网总体容量和交通负荷是城市道路网规划、建设中的一项重要决策指标,过去都是从单个路段和单个交叉口的通行能力来评估的。这样做存在两个问题,一是逐个路段、逐个交叉口来计算整个路网的通行能力,工作量非常繁复;二是个别路段,交叉口的容量简单累加(即使是加权累加)并不一定就是路网整体容量。因此,有必要突破传统的道路通行能力(我们称之为经典容量)概念,研究能客观反映城市道路网总体容量的指标定义和算法。八十年代初,法国工程师路易斯·马尚提出了“城市的时间与空间消耗”的概念。这  相似文献   

4.
随着高速公路的兴建,城市建设的进一步发展,道路网中立交桥日益增多,为了增添城市景观、使桥梁服从路线的平面布置和提高交通枢纽的使用功能,平面曲线桥梁的使用日益增多.曲线梁桥的设计和理论研究也在不断取得成果.  相似文献   

5.
城市道路网络结构布局相对评价指标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论述了考虑不同城市特点的城市道路网络结构布局相对评价的意义,在分析城市条件和道路建设条件对城市道路网络综合效益影响的基础上提出了城市道路网相对指标的综合评价方法,并以假想道路网络和实际道路网规划方案为例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6.
吴洪洋 《中外公路》2005,25(6):156-159
该文简要阐述了SEIA的基本内涵,结合城市道路网规划与声环境评价之间的关系,提出城市道路网规划的SEIA体系,并首次以上海市城市道路网规划为例进行SEIA的实证研究,为城市道路网规划方案的选择和城市交通发展战略和政策的制定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
本文以哈尔滨市道路交通模式为例.通过对国内外大城市道路网结构型式及其对应条件的分析,探讨了大城市道路网合理结构型式的基本概念,据此定义了城市道路网合理结构型式的评价指标,并应用模糊评价方法建立了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最后得出适合哈尔滨市具体条件的由分区环形道路、区间联系道路、外围环路组成的分区式道路网结构型式.由此提示在大城市道路网的规划与建设中应重视对道路网合理结构型式的论证。  相似文献   

8.
李旭  王昌衡 《公路与汽运》2009,(5):41-44,55
经济的飞速发展与国家汽车产业政策的变化,引起家用小汽车保有量急剧增加,靠现有的城市道路网络无法满足需求,各城市正在加速道路网络建设、改造、完善。文中在分析城市道路网交通流特征的基础上,说明了适用于城市道路网络的互通式立交的形式及其优缺点与适用范围,对城市互通立交的选型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9.
本以图论中的网络极大流理论为基础,提出了城市道路网容量问题属于多起、终点的网络最大流问题。从调整O-D需求着手,建立了理想条件下城市道路网容量的计算模型,并给出了考虑路网服务水平的城市道路网容量计算思路。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以南京为例,针对当前我国大城市道路规划建设的热点、难点问题,从道路交通供需、道路投资及国内外同类城市类比三个方面对道路网规划建设的总体建设水平进行了研究.以期保障道路网规划建设方案的合理性、可行性和必要性,从而为大城市道路交通政策制订提供定量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1.
<正> 一、前言随着城市建设和交通事业的飞速发展,自六十年代以来,北京和全国十几个城市相继修建各种型式的城市道路立交共计六十余座。这些立交对于缓解城市道路网的交通阻塞,改善城市交通状况以及美化市容环镜,都起到了重要作用,收到了显著的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进入八十年代,改革开放的步伐促使城市立交的建设发展速度更快。而且工程越来越多、规模越来越大、层次越来越高、功能越来越完善。作为道路立交主要组成部分的城市立交桥,其桥梁型式、结构体系也随之越来越复杂,给设计的内力分析计算和结构构造处理以及施工工艺等,都带来了一系列新  相似文献   

12.
以某山地城市道路交通规划为依托,从不同视角统计和分析了其道路网密度评价指标,提出了适合山地城市的道路网密度评价方法,为山地城市道路网密度合理性评价和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制定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3.
北京市二、三环路交通改善方案设计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快速环路以其快速、连续、大容量成为众多大城市交通干道网中的骨干道路 ,在城市道路网中占有重要地位。本文分析了北京市中心区交通存在的主要问题 ,从道路网功能和作用的角度分析了对二、三环路进行交通改善的必要性 ,并针对二、三环路存在的问题对交通改善工程的实施要点及方案的内容、方法进行了较全面的论述。  相似文献   

14.
谭先林 《国外公路》1996,16(2):12-17
该研究以日本地方城市道路网模式评价和环状道路必要性为目的进行多方分析。首先拟定不同的道路网模式,考虑交通出行的起、终点不同和道路网上运行状况的不同,对整个路网的运行状况及性能进行评价分析,根据评价结果进一步探明了道路网模式与出行效率评价值之间的关系和环状道路的功效性;接着利用道路网的可达性评价值、出行效率评价值和道路网密度等指标,对日本和英国的地方城市道路网进行评价分析,据此明确了两国地方城市的道  相似文献   

15.
该文首先指出,铁路客运站是城市的重要基础设施,该地区往往成为城市交通的瓶颈所在.接着,介绍了在哈尔滨市铁路西客站的规划建设阶段,对该区域的道路网进行了专门的研究,通过交通需求分析,提出了三种道路网规划方案,并进行了综合评价分析.通过前期的专项的道路网规划设计研究,加强了铁路客运站区域的交通设计,从而有效地避免了诸多后续...  相似文献   

16.
方格式道路网是一种较为常见的城市干道网结构形式,本文从理论上分析了方格式道路网单元长宽比与道路网密度,居民平均出行距离及道路网交叉口总数间的相互关系,并结合方格式干道网的应用情况邮在方格式城市干道网设计中如何选用路网单元合理的长宽比。  相似文献   

17.
<正> 城市道路交通是城市的“动脉”,是城市对外联系的纽带,是城市最重要的基础设施之一。为了提高城市综合功能,以适应社会经济建设的腾飞,天津市政府把城市道路交通等基础设施的建设列为城市发展的先导,在组织上、工作上采取一系列重大措施,从1985年以来,根据城市总体规划,在市区修建了以内、中、外三条环线和十四条放射线主干线道路为主组成的城市干线道路网,简称“三环十四射”,在市郊修建了京津塘高速公路、京福公路(天津至静海县)、京津公路(天津至杨村)、津港公路等高等级公路。与此同时,相应修建了很多座不同型式的大型桥梁和立交工程,桥梁技术得到了长足的新发展。  相似文献   

18.
北京市至今已建成百余座城市立交桥,其中道路立交约八十座。本文扼要回顾了全市道路网与立交发展的过程以及工程建设的大致规模;着重介绍城市立交规划与设计中主要做法与问题,简要叙述立交工程的施工概貌;结合城市总体规划和北京立交桥建设任务,展望立交桥在今后的设计与施工中应予以提高的设想。  相似文献   

19.
城市道路交通数据采集系统检测器优化布点研究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11  
伍建国  王峰 《公路交通科技》2004,21(2):88-91,98
智能运输系统(ITS)被公认为是当前解决我国大城市交通拥挤和提高道路安全的有效手段。利用检测器收集交通数据是ITS的基本功能之一。如何在城市道路网中布设交通检测器是ITS建设时必须要研究的内容。本文通过对城市道路网基本路段交通流量的相似性分析,建立了路网交通检测器优化布点的数学模型。并通过一个算例,详细叙述了建模及求解的全过程。作者希望所述的检测器优化布点方法能为城市ITS建设中的此类研究提供一种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20.
阐述了城市道路网络现状评价的一系列指标,并运用模糊综合评判方法建立了城市道路网现状评价的模型,为城市道路网的规划与改造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