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何传金 《水运工程》2015,(2):174-181
全面阐述"十五"以来荆江河段治理基本情况,总结了该河段航道治理主要特点、初步成效与基本经验,并为下阶段系统治理提出了"统一规划、分步实施,远近结合、动态管理,有攻有守、攻守兼备以及提高整治建筑物耐久性并建立大荆江治理协调机制"等思路、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2.
《中国水运》2016,(1):2
<正>1.形成了适用于新水沙条件下长江中游荆江长河段系统治理的航道整治成套技术,直接指导了荆江河段航道整治工程设计。2.首次开发了内河航道枯水碍航预测预报系统,成功应用于荆江河段。本项目成功申请实用新型专利2项、软件著作权1项;研究成果总体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其中守护型工程增深机理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  相似文献   

3.
分析三峡蓄水后荆江河段河床变形情况及航道治理措施发现:三峡蓄水后荆江航道治理多采取守控工程增加航道尺度。文章对此区别于传统航道治理措施的原理进行了探讨,运用相关水动力学关系对枢纽下游再造床并重建平衡的过程中通过守护工程措施控制河宽、增加水深的机理进行了解释。  相似文献   

4.
藕池口水道位于长江中游下荆江首端,河床演变十分复杂,揭示其演变机理并针对性地提出相应的治理措施十分必要。藕池口水道在下荆江具有一定的代表性。从实测资料出发,分析藕池口水道的河床演变特点,揭示其滩、槽演变规律,并通过重点分析航道条件,提出治理措施,可为后续深入研究荆江河段河床演变、碍航特性及航道治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三峡蓄水后芦家河~江口河段近期河床演变分析及一期整治后所产生的效果研究,探求航道维护措施及下一步治理思路。芦家河~江口河段位于长江中游上荆江河段枝江市境内,上起松滋口,下至大埠街,全长29km,该河段处于山区河流向平原河流过渡的末端,进口距宜昌市约71km,河段上有中游著名芦家河、枝江、江口等碍航浅水道。  相似文献   

6.
一是加快长江干线航道系统治理。重点实施中游荆江河段(宜昌至城陵矶段)航道治理、下游12.5 m深水航道上延至南京两大工程,力争十二五末基本实现《长江干线航道总体规划纲要》的发展目标。二是加快其他高等级航道建设。力争十二五末,西江航运干线、京杭运河和珠江三角洲高等级  相似文献   

7.
长江中游荆江河段河床演变频繁、剧烈,历来是长江黄金水道上的'瓶颈'。为了适应长江流域经济快速发展对航运的需求,改善三峡工程投入运行以来清水下泄给荆江航道条件带来的不利影响,实现长江航道规划目标,交通运输部提出长江中游重点实施荆江河段航道整治工程。本文在系统分析、总结荆江河段演变特点的基础上,明确了碍航特性,提出了航道整...  相似文献   

8.
分析了葛洲坝水库下游荆江河段河弯平面形态变化规律,提出河弯平面形态变化与来水来沙之间的经验关系,为进一步认识三峡水库蓄水运用后水沙、边界条件的改变对荆江河段的影响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
为了研究三峡建坝后荆江重点浅滩河段的变化,以及对航道的影响.本文分析了芦家河、周公堤、天星洲、窑集老、监利、大马洲六个重点浅滩在天然情况下.特别是下荆江系统裁弯及葛洲坝建坝后河床演变对航道的影响.同时提出治理措施的设想.  相似文献   

10.
殷缶  梅深 《水道港口》2012,(4):320-320
本刊长江航道局获悉,《长江中游荆江河段航道整治工程昌门溪至熊家洲段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于2012年7月26日在武汉正式通过国家发改委审查。荆江航道位于长江中游,上起湖北宜昌枝城,下至湖南城陵矶,全长347.2km。由于河床性质特殊,航道变化剧烈,存在10余处碍航滩段,荆江航道历来是长江航运的“瓶颈”河段。据介绍,荆江河段航道整治工程将遵循统筹兼顾、系统整治、因势利导、  相似文献   

11.
针对长江中游荆江河段复杂的水沙条件和地形条件,建立概化水槽模型,对高滩守护工程护底排边缘冲刷开展试验研究。分别研究了不同流速、压载条件、排体长度对冲刷坑最大深度和水下稳定边坡系数的影响,提出了荆江河段高滩守护护底排边缘水下冲刷坑的计算公式,并确定了不同工况条件下荆江河段水下稳定边坡系数宜取0.5,为高滩守护工程护底排长度的确定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2.
渠庚  许辉  唐文坚  韩向东 《水运工程》2011,(12):117-122
利用三峡水库运用后水沙、地形资料,分析了荆江河道水沙、河道冲淤、宽深比、断面形态变化的规律,并在此基础上研究了断面形态变化对荆江航道条件的影响.结果表明:三峡水库运用后荆江不同类型河道断面形态呈现不同的变化规律,同时也存在共同特点,即上游水沙条件变化引起边滩冲刷,河宽增加,束水能力下降,同流量下河道水流弯曲度有所减小;受长期清水下泄的影响,以上变化将会进一步持续和发展,边滩冲刷、河宽增加仍将是未来一段时期荆江特别是下荆江河道变化的主要形式和特征,这些变化将对荆江的航道条件产生一定的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13.
船舶搁浅是荆江河段主要事故险情之一。造成船舶搁浅既有水文、航道等客观方面的原因,更与船员素质、安全意识等密不可分。近年来,荆州海事局结合荆江河段特点采取了一系列强有力措施,成效显著。但要从根本上解决这些问题,必须从标准化、规范化入手,把创造良好通航环境与严格监管有机结合起来,从而达到有效预防预控的目的。  相似文献   

14.
分析了三峡工程蓄水后影响枯水位变化的主要因素,采用1982—2002年水文资料对荆江河段设计水位进行计算,参照水沙数学模型所得预测值,并利用蓄水以来的荆江河段枯水位对其进行复核,得到的设计水位偏于安全,既体现了蓄水后的影响,又反映了设计水位的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15.
荆江航道疏浚土优先控制污染物筛选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美国EPA优先控制污染物和中国优先控制污染物为基础,以文献报道长江水质污染物检测数据为依据,利用综合评分法结合德尔菲法筛选荆江航道疏浚土优先控制污染物。结果表明,荆江航道疏浚土优先控制污染物为农药、金属、多环芳烃、多氯联苯、酚类、苯类、挥发性卤代烃、酞酸酯类、全氟类等9大类污染物,主要集中在DDT、镉、铅和汞等10种污染物。鉴于以上优先控制污染物具有较强的环境持久性,在航道疏浚过程中应加强污染物的监测和评估。  相似文献   

16.
胡鹏  裴金林  秦磊  郑力 《水运工程》2016,(6):144-148
引江济汉工程是从长江荆江河段引水至汉江兴隆段的大型输水工程,以补给汉江下游河段因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调水而减少的水量,年平均输水量37亿m3。工程取水将会对长江中游荆江河段产生影响。以三峡175 m试验性运行期(2008年以后)作为一般水文年,根据引江济汉工程设计取水流量,通过计算工程取水所引起的长江干流河道流量及水位的变化值,分析受影响河段航道条件的变化情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