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根据长江中游藕池口水道航道整治工程的建设条件和河段特点,首次提出了混合型护岸结构,并对其稳定性进行了简要分析。该结构在长江中游藕池口水道航道整治一期工程中得以成功应用,为类似工程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2.
付中敏  闫军  陈婧  黄卫 《水运工程》2015,(10):83-87
藕池口水道是长江中游重点碍航水道之一。通过对近期河床演变及碍航特性分析,结合工程建设目标和标准,提出工程平面布置方案。在工程结构设计中尝试了新结构的应用,提出护滩带和护岸结构形式,为类似航道整治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藕池口水道是长江中游重点碍航浅水道之一,航道整治一期工程实施后,初步稳定了河道滩槽格局,枯水航道条件有所改善。但是,一期工程并未能充分控制航槽边界、岸边界及主要滩体,航道仍然存在不稳定因素,因此,尚须实施二期整治工程。对二期工程建设提出的2个设计方案分别进行模型试验研究,分析其工程整治效果,为设计方案的选取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
张俊锋  杨卫 《水运工程》2014,(11):92-96
藕池口水道位于长江中游下荆江首端,属顺直放宽的喇叭型河道,河床演变复杂。在总结该水道演变规律的基础上,结合一期工程建设效果,综合分析河道近期变化特点,并对该水道的演变趋势进行预测。分析表明,一期工程实施后,藕池口水道进口右边界和过渡段航槽得到了基本控制,水道近期的滩槽格局得到稳定,应抓住当前有利时机实施后续工程,巩固已建工程效果,进一步改善航道条件。  相似文献   

5.
藕池口水道是长江中游重点浅滩水道之一,河道形态较为复杂,水道内存在两个心滩、一个边滩及一个高滩,可动性强,洲滩演变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本文在分析洲滩演变特点的基础上,确定合理可行的航道整治工程治理思路。  相似文献   

6.
<正>2013年9月14日,总投资44亿元的长江中游荆江航道整治工程开工,国家将用3年多时间对荆江航道进行系统整治。整治工程范围起于宜昌昌门溪,止于岳阳熊家洲,全长280.5 km,工程总投资约43.3亿元,建设标准为内河一级航道,通航保证率为98%。工程将重点对枝江至江口河段、太平口水道、斗湖堤水道、周天河段、藕池口水道等9个滩段的13处浅滩或不稳定航槽实施整治。通过护滩、加固护岸、护底、填槽等工程  相似文献   

7.
藕池口水道位于长江中游下荆江首端,河床演变十分复杂,揭示其演变机理并针对性地提出相应的治理措施十分必要。藕池口水道在下荆江具有一定的代表性。从实测资料出发,分析藕池口水道的河床演变特点,揭示其滩、槽演变规律,并通过重点分析航道条件,提出治理措施,可为后续深入研究荆江河段河床演变、碍航特性及航道治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牯牛沙水道为长江中游重点碍航水道之一,整治其水道对畅通长江中游航道具有重要意义。结合研究河段近期河床演变特点,针对长江中游牯牛沙水道航道整治二期工程初步设计中原护岸加固工程的平面布置提出优化方案,并进行设计分析。结果表明,护岸加固工程平面布置优化方案将护岸加固长度减少200 m,将加固抛石量减少至7. 3万m3,平顺式护岸岸坡满足整体设计稳定要求,可为顺利实施二期航道整治工程和保障通航安全等提供重要技术支撑,并为类似工程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长江中游罗湖洲水道航道整治工程设计经验总结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罗湖洲水道是目前长江中游实施了航道整治工程的几个碍航浅水道之一,该水道航道整治工程是顺利开展长江中游航道系统整治的基础。在介绍罗湖洲水道整治工程具体布置的基础上,通过工程建成后几个水文年实际的工程效果分析,总结了该工程在工程设计或施工中取得的经验。  相似文献   

10.
王建军  张明进 《水运工程》2013,(12):109-114
利用数值模拟手段,针对长江中游藕池口河段、牯牛沙河段典型碍航浅滩,将三峡水利枢纽运用后新的航道整 治参数确定方法应用到具体河段航道整治工程中,对航道整治关键参数进行实践检验,为相关研究提供应用基础。数学模 型计算结果表明:在此种整治参数下,经过典型水文过程后可达到规划的航道尺度,整治工程达到了预期的整治效果,新 的航道整治参数理论成果适用于目前三峡水利枢纽运用后长江中游浅滩的航道整治。  相似文献   

11.
李凌 《水运工程》2017,(8):97-100
对传统护滩结构和新型生态护滩结构进行对比,并对新型生态护滩结构——"生态型护底+异形网箱堤身"的特性及其适用性进行分析。结合工程实例,对新型生态护滩结构施工工艺进行研究,提出适合该结构施工的工艺标准和质量控制方法,为新型生态护滩结构在内河航道整治工程中的应用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2.
郭涌 《水运工程》2017,(5):83-86
由于港口护岸衬砌工作条件特殊性以及材料使用单一性,常常因外部荷载的作用导致其破坏。在新型材料研究基础上,结合柔性水泥混凝土(FCC)材料自身的优越的自适应性能以及护岸结构受力特点,将柔性水泥混凝土引入港口护岸工程中,提出一种新型的护岸衬砌结构。通过数值模拟应用实例,对比上面层FCC厚度一定、下面层普通混凝土(PCC)厚度变化时,上面层与下面层中心点处应力-应变变化趋势。结果表明:柔性水泥混凝土(FCC-PCC)符合衬砌护岸满足护岸堤防设计的要求,而且在外部荷载的作用下应力-应变变化均较小,是一种实用的护岸衬砌手段。  相似文献   

13.
生态设计理念在盐河航道中的应用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盐河水岸带现状,详细分析护岸横断面的分区防护方式,通过采用适当的植物防护和永久工程相结合,形成既满足固坡要求又能恢复河岸生机的新型护岸结构,为内河航道设计应用生态型护岸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4.
根据航运枢纽库区各特征水位将护岸边坡划分为护底区、重防护区、亲水区和景观区,探讨了各区段的水动力特性,推荐了相应的护岸结构型式。最后以广西右江上的那吉航运枢纽生态护岸建设为对象,给出了应用实例,可供类似生态护岸工程参考。  相似文献   

15.
斜坡式护岸顶高程的确定,往往会对护岸工程总体造价产生较大影响.依据工程实例,根据理论公式进行护岸顶高程分析,重点分析了越浪量控制标准.根据越浪量控制标准确定护岸顶高程后,进一步分析越浪水舌作用距离.最后通过物理模型试验对越浪量以及越浪水舌作用距离理论计算结果进行验证.分析结果表明:1)斜坡式护岸顶高程,应根据护岸实际掩...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水运、水利工程中常用的现浇混凝土挡墙形式越来越难以满足行业高节能性、环保性、经济性的要求,装配式护岸结构逐渐被关注,但在水运、水利工程中的实际应用经验尚不足。结合某护岸工程装配式L形挡墙实施实例,归纳总结了装配式护岸在工程应用中的重难点,并从工程建设条件、护岸结构选型、构件拆分与连接、构件制作、吊运安装等设计和施工中的关键技术等方面进行分析研究,形成一套较完整的装配式L形护岸设计施工技术要点,为装配式护岸在类似工程的推广应用提供可参考的解决思路。  相似文献   

17.
武政  何军  冯伟 《水运工程》2011,(12):138-143
结合深圳港西部政府码头护岸结构高压旋喷桩加固工程实例,介绍三重管法高压旋喷桩在护岸结构加固中的应用.通过对高压旋喷桩加固中桩位布置、施工参数确定、施工工艺、成桩质量控制以及成桩检测结果的阐述,充分验证了高压旋喷桩在护岸结构加固中应用的可行性,说明在护岸结构防护中采用高压旋喷桩加固,技术上可行,经济上合理,为推广旋喷桩应用提供了有效参考.  相似文献   

18.
通过物理模型试验,研究港池开挖前后波高分布变化及对护岸工程的影响.结果表明,港池开挖对护岸前设计波浪要素影响很小,对扭王字护面块体稳定、防浪胸墙稳定、越浪量和堤后冲刷影响也较小,对护底块石稳定有一定影响,但不是引起护岸破坏的原因.  相似文献   

19.
护岸工程具有岸线距离长、工程分区多、护坡类型复杂、岸坡变幅大等特点,并存在工程量计算不精确、施工交底繁冗等问题。针对以上问题,基于BIM理念,以马鞍山河段护岸整治工程为例,采用Civil 3D、部件编辑器和InfraWorks等软件,协同完成地形曲面创建和编辑、护坡三维模型、工程量计算、土石方量计算和BIM+GIS的应用,形成BIM技术在护岸整治过程中的一套应用流程。研究成果可为类似项目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通过物理模型试验,研究某护岸前部开挖港池对护岸稳定的影响。结果表明:港池开挖前后,6 t扭王字块体和胸墙均失稳,胸墙后部冲刷严重,堤脚附近波高增减幅度约2%,胸墙后越浪量增减幅度约9%。开挖港池后护底块石轻微变形,但不是引起护岸破坏的直接原因。护岸破坏的直接原因是胸墙顶高程偏低,越浪水体在胸墙后产生较大冲刷坑,引起胸墙失稳,从而导致护岸结构破坏。综合考虑护岸、码头和取水口头部的关系,得出了护岸修复断面图,经过物理模型试验的验证,修复断面安全可靠,并已应用于工程实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