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53 毫秒
1.
萧山风情大道立交桥位于浙赣线萧山-长河间K18 326.7(下行)处,建设规模为三孔6m-16m-6m的铪箱形桥,结构高度为6.9m,穿越上下行正线,箱身长度为20.5m,边孔入口端和出口端分别接长3.6m和4.9m的铪开口箱,采用顶进法施工。根据设计文件,箱形桥基底位于淤泥质粘土层上,地基土容许承载力为σ0=80kPa,为防止箱形桥在顶进过程中产生过大低头,提高地基承载力,  相似文献   

2.
1 工程概况 某铁路站场场地设置在一座缓坡多临空面长山包上,站场断面设计形式为全路堑,底宽25m,山包开挖段长度82m,中心最大开挖深度为20.4m,总石方量为4.5万m^3;  相似文献   

3.
达成铁路新建200km/h双线段客货共线线路中,隧道穿越水平层状粉质粘土和砂质泥岩地层,其埋深一般为8m~20m。在施工中掌握隧道围岩变形情况,对大跨度隧道在浅埋段施工的安全,保证施工质量显得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4.
桂林路立交在铁路上海南站范围内采用四孔框架下穿整个上海南站,框架总宽32.46m,总长132.47m,共分7节。原地面标高约为4.74m,2-8.25m中孔框架基底标高-2.67m-2.2m,两边孔框架基底标高-0.62m-0.16m。在框架结构东西两侧,电力、电话、信息排管位于地表以下,埋深较浅;煤燃气、自来水护涵采用1-3.0m+1-1.5m小框架,基底标高-  相似文献   

5.
北京地铁九号线6标盾构隧道穿越地层部分为第三纪强风化~中等风化粘土岩、砾岩及卵砾、圆砾层,局部为粉质粘土、细砂层。在隧道范围内存在随机分布有大粒径卵石和漂石,漂石最大粒径可达1.2 m×1.5 m,卵石强度较大。区间隧道大部分处于潜水层中,且需穿越310 m宽的玉渊潭东湖。由于在强风化砾岩、卵石地层都存在大量卵石漂石,导致掘进困难。采用何种盾构机施工均存在较大风险和难度。根据北京地区的各种情况对盾构机选型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6.
《铁道建筑技术》2009,(9):I0035-I0035
广州市轨道交通四号线大学城专线仑头~大学城站盾构区间隧道长2529.5m,覆土埋深7.0~50.0m,左右单线分离式隧道,线间距12.7~15.7m。盾构区间穿越粉细砂残积土层、全风化~微风化红岩或混合岩层,沿线地层变化幅度大,上下软硬不均;穿越了570m宽仑头海、283.5m宽官洲河、约200m长微风化红岩硬岩段。地面建筑物密集,共有117幢建筑位于设计线路上,建筑物绝大部分采用了天然基础,采用桩基础的建筑物仅5幢,地面环境复杂。  相似文献   

7.
南京长江隧道工程右汊大桥为独塔自锚式悬索桥,主塔基础(10号)在水中,为14φ2.5m钻孔桩,桩长87m,主塔承台为八角形,横桥向总宽度20.7m,顺桥向总宽度19.226m,厚5m。结合工程实际,主塔承台采用圆形钢板桩围堰施工,圆满完成了承台的施工。  相似文献   

8.
1 前言 由于地方建设的需要及铁路提速、线路全封闭全立交的实施,公铁立交工程大量采用顶进下穿式箱形框构方式来实现。沪宁线镇江丹阳~常州奔牛段在地貌单元上为第四纪全新世冲积层,沿线地基土除上部厚1.0m左右的填土层外,其下5.0~6.0m范围主要为冲积粉土层,其土层厚度、分布及性质都较稳定,该层作为顶进基坑的主要开挖地层,又是立交建成后的主要持力层,是重点研究的对象。粉土的粒度成份单一,对水的敏感度高,水与土之间的作用与在黏性土和砂类土中有明显的区别。本文就粉土的工程地质特性,结合该区段已建下穿式立交现状,探讨分析在该土层中建设下穿式箱形框构立交工程时值得注意的事项,  相似文献   

9.
《铁道建筑技术》2011,(1):136-I0012
1红柠铁路格丑沟特大桥,主跨为136m钢管砼系杆拱桥。横桥向为两道拱肋,中心间距8m.。拱肋外径为110cm、壁厚18mm的钢管砼截面,上下弦管中心距2.5m,  相似文献   

10.
分水关隧道以小角度下穿104国道,洞顶覆盖层厚10.5m~11.0m。根据现场施工的实际情况,在保证公路运营安全的前提下,采用了“接长明洞、施做护拱、地表注浆、管棚支护”等措施,既规避了铁路隧道施工期间安全风险,又排除了铁路运营期间的安全隐患。  相似文献   

11.
研究目的:在实际地质环境中,隧道开挖所表现出来的各种变形破坏都是各种因素综合影响的产物。但顺层构造由于其分层特性和结构形式的特点决定了在这样的地质环境中开挖隧道,其围岩受力之后的变形和破坏具有一定的特殊性。本文以拟建某高铁宝云隧道为例,就硬-软互层顺层构造作用下隧道围岩开挖损伤变形开展数值模拟分析评价,主要研究不同岩层厚度影响下的隧道围岩变形、围岩屈服渐进性及稳定性,并给出强度折减至极限状态时硬-软互层组合隧道的变形破坏模式。研究结论:(1)薄层弯曲变形是不同岩层厚度构造作用下硬-软互层顺层隧道开挖的主要变形形式,厚层围岩虽体现出了较明显的滑移,但变形量值较小,隧道支护设计时应考虑岩层厚度控制的该变形特点;(2)硬软互层组合屈服区主要沿顺层面向软岩展布,层厚越小,屈服范围越大,以0.2 m层厚顺层向屈服区为典型,层厚超过0.4 m后,拱腰顺层面屈服区迅速减小,且随厚度增大,两个方向屈服区不断减小;(3)强度折减条件下,层厚超过1.5 m后,稳定安全系数趋于定值,围岩强度主要受软岩自身控制,受硬-软组合结构影响程度降低;(4)岩层厚度较小时,隧道围岩变形模式以岩层弯曲为主,随岩层厚度的不断增大,变形模式逐渐转变为顺层滑移为主、滑移与弯曲并存;(5)本研究成果对促进该高铁的顺利建设具有理论意义和工程价值。  相似文献   

12.
1 工程概况 北京地铁10号线草桥—樊家村站区间从东往西连续穿越京九铁路路基和京沪高铁桥梁群桩基础,区间隧道为6m直径的盾构隧道,隧道埋深14.9 m,静止水位埋深约25 m,隧道所处地层从上至下依次为杂填土、细中砂、砂质粉土、粉细砂、新近沉积卵石、粉质黏土、第四纪晚更新世冲洪积卵石等,下穿段隧道穿越地层为第四纪晚更新世冲洪积卵石层. 京九铁路为两股道,碎石道床,钢筋混凝土轨枕,轨道类型为60 kg/m,基础形式为路堤,高出正常路面4~5m.区间右线隧道与铁路斜交61°,相交段长约33 m;左线隧道与铁路斜交70 °,相交段长约30 m.  相似文献   

13.
公路改扩建是高速公路建设的重要课题。基于国内外研究现状,结合工程实际建立有限元模型,研究地基处理前后路面结构层附加应力响应,计算路面结构层的强度发挥率,确定应力控制层,制定差异沉降控制标准。主要结论为:路面底基层的强度发挥率最大,为路面应力控制层;通过改变复合地基桩体和格栅参数,同时考虑安全系数,得出差异沉降控制标准为0.5%。对应的处理措施为:桩体模量为10.0GPa、桩体长度为15m、桩体间距为2.0m;格栅模量为1.0GPa、格栅长度为7m。  相似文献   

14.
澜沧江大桥全长716m,主桥为跨径380m的钢筋混凝土叠合梁悬索桥。主桥全长范围内元平曲线,桥面设有l%双向纵坡,桥梁中心线处设有R=27000m的凸型竖曲线。主桥桥梁全宽16.6m,其中桥面有效宽度为12.4m,行车道宽度llm行车道内设有2%的双向横坡,横向布置为0.5m(防撞护栏) 11m(行车道) 0.5m(防撞护栏)。索塔为门架式结构,下部为挖孔灌注桩(D=5.5m),锚碇为重力式锚。  相似文献   

15.
粉煤灰作为地层时的工程特性研究较少,直接影响粉煤灰场地的勘察与设计.采用钻探、静力触探和十字板剪切试验相结合的方法研究湿排沉积粉煤灰层的工程特性.结果表明:沉积粉煤灰的静力触探曲线呈锯齿状,没有临界深度;锥尖阻力比粉质粘土和细砂小;侧壁摩阻力小于填筑粉质粘土、接近沉积粉质粘土、大于细砂;摩阻比小于填筑粉质黏土、大于沉积...  相似文献   

16.
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复方新诺明片中磺胺甲嗯唑和甲氧苄啶含量。用C18。柱(5μm,0.46cm×25cm),用冰醋酸调节pH值至5.90±0.10,以水-乙腈-三乙胺(799:200:1)为流动相,流速为1.2ml/min,检测波长为240nm。结果:制剂中磺胺甲嗯唑和甲氧苄啶峰面积与含量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9993和0.9995,回收率在99.1%和98.9%。结论:该方法分离效果好,适于制剂的质量控制与检测。  相似文献   

17.
正1工程概况浏阳河隧道浅埋穿越建筑群主要集中在浏阳河两岸一级阶地上,DIIK1568+468—+630段埋深为32.68~32.01m,DIIK1569+080—547.5段埋深为24.62~15.99m。主要地层自上而下依次为:第四纪人工填土厚2~5m;粉砂土(局部为淤泥层)厚1~2m;圆砾土厚2~4m,该圆砾土为富水层,略具承压性,与浏阳河  相似文献   

18.
《铁道建筑技术》2011,(1):137-I0013
正在建设中的广深港福田车站分为地下交叉三层,长1021m、宽78.86m,平均深度32.5m。  相似文献   

19.
为解决含软弱夹层的顺层岩质边坡失稳问题,以锦赤铁路某顺层岩质边坡为研究对象,基于工程地质资料,分析该类滑坡的发生机理。建立力学模型,采用工程类比法、室内试验法和反算法确定边坡安全系数,以及软弱夹层结构面抗剪强度和岩层失稳横向极限长度,计算得出该边坡的剩余下滑力为1 684. 8 kN/m。针对滑移-拉裂型顺层边坡的破坏模式,提出通过反压回填、刷方减重、夯填裂缝等措施减少下滑力,设置抗滑桩和锚杆框架梁等综合处治措施。基于算得的剩余下滑力,采用定量分析法,得出抗滑桩和锚杆框架梁的布置形式:抗滑桩截面为2. 25 m×2 m,桩长18 m,桩间距为6 m;锚杆框架梁的锚杆间距为3. 6 m,菱形布置。监测数据表明,处治效果较为理想,可为此类顺层滑坡的预防和处治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0.
为探究黏弹阻尼道床阻尼厚度对隧道及地表振动衰减特性的影响,为工程设计提供理论支持。利用ANSYS建立土体-隧道-道床平面有限元模型,分析在5~25 Hz频率荷载的作用下,整体道床和黏弹阻尼道床在隧道结构中的振动响应,并分析这两种道床下地表距离隧道中心线不同距离的振动加速度的衰减特性。结果表明:荷载频率小于10 Hz时,在地表距离隧道中心25 m左右,振动有明显的放大区域;荷载频率为10~20 Hz,振动加速度随道床阻尼层厚度降低,阻尼层越厚振动衰减越明显;随着黏弹阻尼道床阻尼层厚度增加,隧道衬砌底部振动加速度有效值依次降低,隧道壁竖直方向振动衰减更加明显,阻尼层每增加2 mm,振级降低1~4 d B。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