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世界汽车》2011,(4):98-98
2011年3月1—3日,在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的碰撞试验室内,成功完成了上海通用汽车有限公司生产的别克牌/BUICK SGM7161MTB型轿车(英朗GT)的C—NCAP碰撞试验。从试验现场来看.正面100%碰撞试验中.英朗GT的2个正面安全气囊顺利展开.  相似文献   

2.
《世界汽车》2010,(1):13-13
2009年12月15-17日,在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的碰撞实验室进行了东风日产奇骏(DFL6460VECF)的C-NCAP试验。该车3项试验均表现良好.未出现明显弱项。正面100%碰撞中两个正面安全气囊正常展开,安全带、座椅等其他约束装置也没有异常情况发生.假人坐姿保持较好。侧面碰撞试验.侧气囊和头部侧气帘正常打开,假人坐姿基本没变;正面40%碰撞试验后,乘员舱变形很小,4个车门均可顺利打开。  相似文献   

3.
《世界汽车》2011,(3):68-68
2011年1月25-27日,在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的碰撞试验室内,成功完成了北京现代汽车有限公司生产的北京现代牌BH7142AY型轿车(瑞纳)的C—NCAP碰撞试验。从试验现场来看,正面100%碰撞试验中瑞纳的2个正面安全气囊顺利展开,与前排假人头部的接触痕迹清晰、位置准确。侧面碰撞试验中,  相似文献   

4.
动态     
<正>C-NCAP:东南三菱翼神试验完成2010年1月19—21日,在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的碰撞试验室内,成功完成了东南(福建)汽车工业有限公司生产的三菱牌DN7181型轿车(翼神)的C-NCAP碰撞试验。从试验现场来看,正面100%碰撞试验中两个正面安全气囊顺利展开,此外,  相似文献   

5.
信息动态     
《世界汽车》2011,(9):102-102
2011年8月2—4日,在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碰撞试验室内,成功完成了东风悦达一起亚汽车有限公司生产的起亚牌YQZ7203A型轿车(K5)的C—NCAP碰撞试验。正面100%碰撞试验后,驾驶席及前排乘员席的正面安全气囊均正常  相似文献   

6.
《世界汽车》2014,(6):51-51
2014年5月6-8日,在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的实车碰撞试验室内,成功完成了由长安马自达汽车有限公司生产的马自达牌/MAZDA CAM6460B5型多用途乘用车(MAZDA CX-52.0L自动舒适型)的3项碰撞试验及驾驶席座椅鞭打试验。 正面100%碰撞试验后,试验车辆回弹距离较远,显示车身的刚度较高。前后排假人在安全气囊、安全带等约束下坐姿保持不变。安全气囊的展开状态也比较合理。  相似文献   

7.
《世界汽车》2014,(11):98-98
2014年9月16—18日,在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的安全碰撞试验室内,成功完成了由东风裕隆汽车有限公司自主申请C-NCAP评价的纳智捷牌DYM7202BAA5型轿车(优6 SUV旗舰型2.0T 2WD)的3项碰撞试验及驾驶席座椅鞭打试验。生产厂家的相关技术人员和媒体的记者现场观看了此次碰撞试验。首日的正面100%碰撞试验后,试验车型回弹距离较长,前挡风玻璃在正面安全气囊的冲击下有大面积破裂。驾驶席假人的胸部与转向盘的距离较小,前排乘员侧侧面安全气囊及气帘展开。后排女性假人及儿童假人的坐姿基本保持正常。  相似文献   

8.
《世界汽车》2012,(6):72-72
2012年4月25-27日,在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的碰撞试验室内,C-NCAP管理中心成功完成了由成都新大地汽车有限责任公司生产的吉利全球鹰牌RX6453K01型多用途乘用车(GX7)的C-NCAP碰撞试验。测试车型的安全配备极为丰富,不仅配备了正面双安全气囊,侧面安全气囊及侧气帘,还配备了驾驶席膝部安全气囊,这也是C-NCAP测试的自主品牌车型中首款引入这一配置的车型。  相似文献   

9.
动态     
C-NCAP:一汽丰田RAV4试验完成2011年4月12—14日,在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的碰撞试验室内,成功完成了天津一汽丰田汽车有限公司生产的丰田牌TV6460GLX-i型多用途乘用车(RAV4)的碰撞试验,这也是2011年C-NCAP第2批碰撞试验的首款车型。从试验现场来看,正面100%碰撞试验后,RAV4车身后退距离较短,这说明该车型的车身刚度较小,车身吸能比较充分。车内2个正面安全气囊顺利展开,前后排V4试验完成功车从  相似文献   

10.
为实现正面碰撞条件下驾驶员安全气囊的匹配优化,建立了某小型纯电动汽车的安全气囊有限元模型及其简化乘员约束系统模型,利用静态展开试验验证了模型的准确性,通过对安全气囊的气体质量流量缩放率、点火时刻等 7 个参数对乘员加权伤害指标(WIC)的灵敏度进行分析,确定了气囊主要优化参数。设计三因素七水平的正交试验,考察优化参数对 WIC、头部伤害指数(HIC)、胸部 3 ms 合成加速度及胸部压缩量的影响等级,利用极差分析确定气囊初步及局部匹配时参数调整优先顺序。构建气囊变量与 WIC 的高阶多项式代理模型,确定了气囊最优参数组合。结果表明,优化后 WIC 下降14.92%,乘员保护效果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1.
《世界汽车》2014,(7):109-109
<正>2014年6月10—12日,在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的安全碰撞试验室内,成功完成了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长安牌SC7169GH4型轿车(致尚XT1.6AT致酷型)的3项实车碰撞试验及驾驶席座椅鞭打试验。生产厂家的相关技术人员和媒体的记者现场观看了此次碰撞试验。首日的正面100%碰撞后,试验车辆回弹距离较短,显示发动机舱吸能比较充分,驾驶室内部两个正面安全气囊均正常展开,与假人头部的接触痕迹清晰  相似文献   

12.
《世界汽车》2010,(1):12-12
2009年11月24-26日,在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的碰撞试验室内进行了一汽-大众速腾(编号FV7166G)的C-NCAP试验。这是继2006年老款速腾(编号FV7166)接受C-NCAP测试以来,该车型第2次接受C-NCAPN试。试验中.该车型两项正面碰撞试验车身变形均较小,乘员舱都得到了很好的保护,没有发生明显变形情况。碰撞后4个车门都能较轻松打开。车内假人、安全带和安全气囊等未出现异常情况  相似文献   

13.
商文 《时代汽车》2006,(4):60-61
3月22、23日.天津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的碰撞试验室内。先后进行了两次下同寻常的碰撞。崭新的哈弗以每小时64公里的时速。正面冲向目标物,轰然巨响之后。专家们聚集在哈弗周围:从直观性定性指标来看,驾驶座舱区完整,安全气囊正常展开,驾驶室里的假人完好无损,安全带正常工作,燃油系统没有发生泄漏,四个车门都能轻松打开。23日另一辆哈弗的侧面碰撞同样取得了完美成功。  相似文献   

14.
《世界汽车》2014,(4):108-108
<正>2014年2月25—27日,在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的碰撞试验室内,成功完成了上海大众汽车有限公司自主申请C-NCAP评价的斯柯达牌/SKODA SVW71613BS型轿车(昕锐2013款1.6手动优选版)的3项实车碰撞试验及驾驶席座椅鞭打试验。生产厂家的相关技术人员和媒体的记者现场观看了碰撞试验。正面100%碰撞试验后,正面两个安全气囊均正常展开,假人头部的撞击痕迹都落在了中央区域。后排女性假人和儿童假人坐姿均保持正常。  相似文献   

15.
2005年9月8日,本田公司向全世界宣布首次成功开发出可在摩托车遭遇正面碰撞时启动的“摩托车安全气囊系统”(Motorcycle Supplemental Restraint System简称MSRS),并计划批量配备在欧洲市场销售的2006HONDA Gold Wing GL1800巡航摩托车上(见图1)。嵌入摩托车车身的安全气囊会在发生碰撞时006s内迅速展开(见图2),吸收骑士骤然前;中时的剧烈撞击能量(见图3),有效地保护骑手免受或减轻伤害。  相似文献   

16.
陈林 《时代汽车》2006,(8):60-61
前不久在天津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碰撞实验室,吉利自由舰成功进行了40%车身正面偏置碰撞,每小时56公里的实车试验(此次碰撞比国家规定的安全碰撞严格的多,国家标准是与碰撞物进行100%正面接触,速度为48公里/小时),率先提前通过了国家7月1日生效的“双碰”标准(即今年初发布的《汽车侧面碰撞的乘员保护》和《乘用车后碰撞燃油系统安全要求》两项强制性国家标准),又一次见证了其不凡的安全实力。此前,自由观还顺利通过了美国顶部碰撞试验,这是国内汽车首次在国际上完成顶部碰撞试验。  相似文献   

17.
《世界汽车》2010,(4):14-14
2010年3月9—11日,广汽丰田汽车有限公司生产的丰田牌/TOYOTA GTM6480ADL型多用途乘用车(汉兰达)的C-NCAP试验。在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碰撞试验室完成。测试车辆配备了正面双安全气囊、侧面安全气囊及侧气帘.驾驶席还配置了同级别车型中少见的膝部气囊.后排还带有ISOFIX儿童安全座椅固定装置。  相似文献   

18.
《世界汽车》2015,(3):77
<正>2015年1月27-29日,在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的实车碰撞试验室内,成功完成了富士重工业株式会社生产的傲虎牌/OUTBACK BS9HC1H型多用途乘用车(傲虎2.5i豪华导航版)的3项碰撞试验及驾驶席座椅鞭打试验,生产厂家的相关技术人员和媒体的记者现场观看了此次碰撞试验。首日的正面100%碰撞试验后,试验车型几乎完全停在壁障前,显示其发动机舱结构具有一流的吸能特性,驾驶室内,两个正面安全气囊均正常展开,与假人头部的接触痕迹清晰合理,测试车型还配备了驾驶  相似文献   

19.
《时代汽车》2007,(10):36-36
日前,在天津汽车国际论坛上华晨金杯总经理刘志刚透露,9月5日至7日,华晨在西班牙IDIADA(伊迪亚达汽车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完成了第二次碰撞测试,此次测试项目是参考欧洲NCAP正面KM/H,40%ODB和侧面50KM/H碰撞的标准上展开的,结果尊驰安全气囊正常打开,车门也全部顺利开启,车内假人安全撤离,最终达到3星标准,虽然不是最好的成绩,但是对华晨来说却是意义重大。[第一段]  相似文献   

20.
<正>2014年1月21—23日,在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的实车碰撞试验室内,成功完成了由天津一汽丰田汽车有限公司生产的新威驰的C-NCAP碰撞试验。生产厂家的相关技术人员和媒体的记者现场观看了此次碰撞试验。正面100%碰撞试验后,试验车辆缓缓后退,显示该车型的吸能特性较好,其正面双安全气囊均正常展开,与假人头部的接触痕迹清晰准确,前后排4个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