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笔者论述了嘉陵江新政电航枢纽船闸引航道口门区通航水流条件,探讨了船闸引航道导航墙的结构、布置对口门区水流条件的影响,提出了改善引航道口门区通航水流条件的措施.  相似文献   

2.
根据过军渡电航枢纽工程水工模型试验,论述了上下游引航道口门区泥沙淤积与通航水流条件的变化,研究了船闸引航道的平面布置及不同通航流量情况下设计船队在船闸上下游引航道口门区及连接段的航行情况和航行要素,优化进出闸航线,并配合通航水流条件的观测对船闸引航道平面布置提出修改意见,从而选出通航条件好、工程量小、河道演变较稳定的推荐方案。  相似文献   

3.
采用物理模型的手段,研究了苍溪航电枢纽在各级通航流量下船闸引航道口门区及连接段的通航水流条件。结合工程河段河势条件,针对通航中存在的问题,包括引航道布置对口门区通航水流条件的影响等,进行了较为系统的试验研究;提出了综合改善工程措施,有效地解决了本枢纽船闸上下游引航道口门区的通航问题。  相似文献   

4.
采用物理模型与数学模型相结合的方法,对拟建株洲航电枢纽推荐布置方案的船闸引航道口门区通航水流条件进行了分析和研究,提出了一系列综合治理措施。以试验和计算分析,这些综合治理措施对改善引航道口门区的通航水流条件是有效的,同时,也说明物理模型与数学模型相结合的试验方法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5.
本文结合嘉陵江东西关水利枢纽工程实际,指出了裁弯直枢纽中船闸存在的主要问题。根据枢纽整体水攻自航船模试验,就口门区通航水流条件,引航道平面布置,船队进船闸航线选择及用车,秀舵等提出了相就的改善措施。  相似文献   

6.
跃洲枢纽河段属于山区弯曲河道,河流蜿蜒曲折,沿程河槽狭窄,河势较为复杂,通航条件较差.基于有限元方法,建立了平面二维水流数学模型,对跃洲枢纽通航水流条件进行了数值研究,分析了5级特征水位下船闸引航道口门区流速与流态,为引航道布置提供了依据.研究结果表明,弧形导航墙方案可减少直线段长度,改善枢纽通航水流条件.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小比尺船模技术原理及特点分析,结合枢纽上下游的通航水流条件,展开对涪江冬瓜山航电工程及通航建筑物的优化布置方案的研究。结果表明:通航代表四级流量,500 t级船队上下行最大舵角均未超过船模试验安全舵角限值(25°),上行最小航速均优于船模试验安全最低航速(0.4 m/s)。冬瓜山枢纽船闸引航道、口门区及连接段,满足四级航道的通航要求。  相似文献   

8.
双线船闸共用引航道时,船闸灌泄水在引航道内产生的非恒定流较单线船闸情况更复杂,对引航道通航水流条件影响更大.通过数学模型对双线船闸共用下游引航道时引航道内的水流特性进行计算,通过对双线船闸同步同时泄水、双线船闸错开泄水和不同旁侧泄水流量比例等工况的计算结果进行分析,得出了双线船闸错开泄水相对时间要求和旁侧泄水流量比例要求等结论,同时认为:现规范中引航道水深要求略显偏小,可供相关设计和规范修编参考.  相似文献   

9.
乌江属典型的山区峡谷型弯曲河道,洪峰量大、变幅大、设计水头高,使得通航建筑物的平面布置难度大,引航道口门区的通航条件较为复杂。以乌江主要枢纽为原型,建立峡谷型弯曲河道枢纽通航建筑物概化模型,研究不同引航道布置方式、尾水渠与下游河道的交汇角度对下游引航道口门区通航条件的影响程度,提出适宜的布置方式。  相似文献   

10.
船闸采用共用引航道时,引航道内的水流条件受船闸输水的影响较大。本文介绍了淮安新建三线船闸及原有一线船闸为改善共用下游引航道水流条件所采取的工程措施及模型试验研究成果,可供类似船闸设计参改。  相似文献   

11.
船闸采用共用引航道时,引航道内的水流条件受船闸输水的影响较大,本文介绍了淮安新建三线船闸及原有一线船闸为改善共用下游引航道水流条件所采取的工程措施及模型试验研究成果,可供类似船闸设计参改。  相似文献   

12.
五强溪枢纽船闸1995年建成通航以来,船闸下游引航道口门区及近闸段中洪水期碍航问题成为沅水高等级航道畅通的瓶颈。该问题纳入了湖南省"十三五"高等级航道建设项目重点解决的议题,通过严谨的物理模型试验创新地提出了桩基透空式导流屏改造方案,2016年3月工程完工并达到了预期效果。  相似文献   

13.
通过数学模型计算分析了不同下游水位、不同波动幅值和波动周期条件下,三峡升船机船下游引航道承船厢位置附近与口门区之间水面波动的传递规律,建立了三峡升船机下游引航道口门区与承船厢位置的水位波动变化关系;提出了利用口门区水位波动监测资料进行船厢对接实时预警的新方法,降低了枢纽非恒定水流变化引起的升船机船厢运行对接安全风险。  相似文献   

14.
富春江船闸是我国首座保留原有船闸建筑物, 在其下游新建一座Ⅳ级标准船闸的碍航船闸的扩建改造工程, 通过对老船闸的加固及改造利用, 老船闸作为新建船闸的引航道, 同时作为新建船闸输水系统的组成部分。 最大设计水头差 20.21m, 经南科院水力模型试验表明, 充、 泄水阀门的开启方式决定老闸上闸首口门水跌和闸室水流流速的大小, 对船闸运行的安全性有很大的影响, 因此液压启闭机的设计必须按照闸、 阀门运行特性曲线的要求进行, 文章通过对电比例泵、 电比例阀及两位两通电磁换向阀回路在无级变速、 液压系统同步控制、 可靠性及经济型等方面进行充分比选, 得出电比例泵最适合通航闸、 阀门的运行要求。  相似文献   

15.
南水北调东线工程实施后,京杭运河的正常水位比设计最高通航水位还高0.5m,对船闸的运行管理和船只通航带来一定影响。为减轻因南水北调工程实施后水位增大对船阐的影响,针对扬州市船闸闸室、闸门、靠船构件以及引航道结构提出了相应的工程措施,以改善船闸的原有结构状况,保证船只正常通航和安全停靠。  相似文献   

16.
在长江口门地区,采用薄壁沉井作为粉砂土条件下船闸引航道的驳岸基础,收到了预期效果。全文概要介绍张家港船闸下游引航道西侧驳岸工程实践。  相似文献   

17.
引航道口门区水流条件的好坏将直接影响船舶的行驶安全,因此对其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以景洪电站为研究背景,将引航道透空隔水墙的闸孔出流通过流量相等原则等效为堰流出流,把多连通计算域变为单连通计算域,此方法便于在平面上修改节点高程,解决了平面二维水流数学模型难以处理多连通域边界的问题。计算结果表明,按透空结构的隔水墙边界处理后,最大回流、最大纵流、最大横流有着不同程度的减弱,且最大回流的减弱程度最为明显,这与物理模型的试验结果相比也是吻合的,说明等效堰流法处理此类边界较为有效,计算结果符合实际。  相似文献   

18.
根据大源渡枢纽施工导流模型试验结果,着重分析了一期施工期间利用束窄后河道泄流及通航的水流条件。通过分析表明,束窄后河道具有明显的急流险滩特点,坝址流量大于5000m^3/s时,船舶航行困难。针对施工期通航水流条件,提出最佳航线设计和改善施工期通航条件的一些措施。  相似文献   

19.
采用整体定床水工模型试验的方法,对株洲航电枢纽船闸扩建工程总平面布置问题进行研究,分析了扩建二线船闸轴线选择、引航道平面布置、上下游锚地布置及锚泊条件。同时结合其他类似枢纽的二线船闸扩建工程平面布置的案例,总结扩建二线船闸平面布置应遵循的原则,相关结论能为类似工程的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根据株洲航电枢纽工程的物理模型试验和临时航道设计,分析了航道通航的水流条件,河床冲刷,以及施工期通航和永久通航的合理衔接,并提出了有关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