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1972年美国NIOSH提出了职业性噪声暴露推荐标准。在文件中声称90dB(A)仍然有引起噪声性听力损失的危险。同时指出现今的标准应降低至85dB(A)。根据这个资料,作者对暴露于噪声在85~90dB(A)的工人听力受损的危险率作了评价。共计选择了冷轧车间,翻砂投料台和电炉炼钢三个相同噪声区的228名工人以及无噪声暴露的对照组143人作了听力检查。把三个噪声暴露区和对照组的全部受检人数按下列年令分组18~29岁,30~39岁,40~49岁,50~65岁。并作相应的统计学处理。  相似文献   

2.
耳的损伤最常见于柯蒂氏器,其受损的部位和程度取决于噪声的频率、强度和感受器本身的质。作者考察了33个国家有关噪声的劳动法规,连续噪声的限度一般均为85dB(A)或90dB(A)。不少国家规定对噪声暴露者进行定期听力检查,英国健康与安全组织还规定对不同年龄的工人听力损失水平的处理(表1)。表中警告级是指必须佩戴耳保护器,治疗级是指必须进一步采取医疗措施。  相似文献   

3.
针对铁路钢轨异常波磨问题,在某高铁线路两侧对未发生异常波磨和发生波磨路段进行了噪声测试.发生波磨与未发生波磨区段的测试对比结果表明:(1)对于300 km/h动车组,动车组通过时段的等效声级远轨侧前者比后者增加2~4 dB(A),近轨侧前者比后者增加5~7 dB(A);315 Hz及以下的低频噪声基本不发生变化,在630 Hz、1 250 Hz处出现增量峰值,峰值增量接近10 dB(A).(2)对于250 km/h动车组,动车组通过时段的等效声级变化不明显[1.0 dB(A)以内];315 Hz及以下的低频噪声基本不发生变化,在500 Hz、1 000 Hz处出现增量峰值,峰值增量2~3 dB(A).(3)根据理论计算,对于250 km/h动车组,一阶振动频率约在490 Hz左右;对于350 km/h动车组,一阶振动频率约在600 Hz左右,与现场噪声峰值出现频率的实测结果非常接近.  相似文献   

4.
目的调查动车组噪声特性。方法噪声声级及个体剂量检测,噪声评价数计算分析。结果 (1)噪声频谱以31.5~1 000 Hz为主,频谱变化与线路有关。(2)噪声评价数<80 dB(A);列车长个体接触剂量LAeq,8 h为(71.983±3.2936)dB(A)、列车员LAeq,8 h(73.461±4.1342)dB(A)。结论动车组噪声强度可能不会导致列车员噪声聋,噪声频谱以中低频噪声为主,其变化与运行线路和车厢位置有关,应关注低频噪声的检测、评价和治理,并进一步研究其与气压瞬变现象对中耳气压伤的联合作用。  相似文献   

5.
张有界电务段修配车间治理前各倍频程中心频率平均吸声系数0.04-0.05,作业时车间内混响噪声较重,混响时间3-4s,经监测设备负载时1号点等效声级88.9dB(A),超标3.9dB(A),2号点85.4dB(A),超标0.4dB(A),车间内瞬间峰值106.5dB(A),频谱以中频为主。为了吸声降噪,采用一种从美国进口的矿棉装饰吸声板,利用吸声板对房顶进行吊顶,以达到吸声降噪、控制混响噪声的效果。结果显示,治理后车间内各倍频程中心频率平均吸声系数达0.15-0.24,实际混响噪声已基本消除,等效声级下降范围为1.7-6.1dB(A),瞬间峰值下降范围为4.4-17.5dB(A),瞬间峰值已下降到102.1dB(A)以下,车间内等效声级已下降到83.8dB(A)以下。  相似文献   

6.
怀化电务段修配车间治理前混响噪声较重且持续时间长 ,各倍频程中心频率声学特性分析 :混响时间为 1 78~ 8 96s ,实际感觉 2 5~ 3s ;平均吸声系数为0 0 4 9~ 0 0 6 1 ;吸声量 80 9~ 1 0 0 7m2 ;噪声监测 :平均A声级分别为 ,工况 1为 82 2dB ;工况 2为 79 1dB ;瞬间峰值达 1 0 3 0dB。采用矿棉装饰吸声板吊顶治理后 ,车间平均吸声系数达 0 1 80~ 0 341 ,吸声量 2 70 3~ 5 1 2 0m2 ,混响时间为 0 89~ 2 2 8s,实际感觉混响噪声已基本消除 ;各测点在各种工况下等效声级、瞬间峰值和倍频程中心频率声压级均有不同程度下降 ,平均A声级监测显示 :工况 1下降到 76 5dB ,工况 2下降到 75 7dB ,平均减噪量3 4~ 5 7dB ;瞬间峰值已下降到 98 5dB以下。因此利用矿棉吸声材料吸收车间内混响声 ,可以有效地降低生产环境噪声值。  相似文献   

7.
通过8只灰鼠连续9天暴露于倍频带噪声(其中心声级在4.0千赫)的不同声级中(57.65.72.80.86和92分贝)。每日6小时的噪声暴露和18小时的安静期的试验。作者观察到: 1.动物通过连续7阶段的听阈训练后,其听力反应达到90~100%正确性。过长的训练是完全没有必要的。 2.灰鼠的最大听阈损失频率为5.7千赫;即暴露噪声中心声级4.0千赫以上的半个倍频程处。其次的损失频率为8.0,2.0和0.5千赫。 3.在一天当中灰鼠的最大阈移发生在噪声暴露后4分钟时;并且常常是这种最大  相似文献   

8.
一、绪言脑电图作为研究噪声对种经系统影响的一项生理指标,国内外都曾经进行过许多工作,有不少这方面的报道。斋藤观察到90dB白噪声作用10分钟后,受试者原来安静时的α波(12赫)优势减弱,而在θ波(6~7赫)处出现了峰值。高桑研究了不同方式噪声刺激时对α波的影响,发现80dB(C)的噪声刺激10分钟后,α波有明显的抑  相似文献   

9.
CJ/T 236-2006《城市轨道交通站台屏蔽门》对屏蔽门的噪声限值及其测试方法作出规定,这是非常必要的.然而其规定的“噪声目标峰值小于等于70dB(A)”的判定合格标准却值得商榷,因为它与人耳对声压起伏变化的辨别不相适应.对屏蔽门而言,其要求过高,不切合实际.应明确为:噪声目标有效声压级小于等于70 dB(A).此...  相似文献   

10.
该文就单一或联合暴露于噪声和振动后,人的暂时性听力阈移(TTS_2),x、y轴立位摆动幅值、心率(HR)、R波幅值(RWA)、收缩压(SBP)、舒张压(DBP)、脉压(PP)及血液动力指数(HDI)的改变进行了研究。实验在特制的暴露室内进行,对振动和噪声联合作用采取12种方案,受试者为身体健康的7名男学生,实验次数84次,每次实验分为:(1)试前预控制暴露时间30分钟,(2)暴露时  相似文献   

11.
引言: 工人暴露在90db(A)的噪声中的标准,过去一直被认为是合理安全标准而接受的,但不同研究中指出,在这样一个水平下职业性耳聋的百分率波动于4~22.5%。因而,近年来各国许多学者已经指出,暴露在噪声的通行标准,应该降低到85db(A)。作者1971年研究结果:推荐每日8小时暴露于噪声者来说,85db(A)是较高的能允许的噪声水平。这个追踪研究的目的,在于评价采用新的现行噪声暴露标准(85dbA)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12.
以某城市轨道车辆为研究对象,对车辆主要噪声激励源进行调研,并基于几何声线法建立了车辆辐射噪声预测模型。以车辆主要噪声激励源调研结果作为输入,分析讨论了激励源大小对车辆车外辐射噪声影响的量化关系。研究表明:车辆车外辐射噪声受轮轨噪声激励源影响最显著(轮轨噪声每增大1 dB(A),其辐射噪声增大约0.9~1 dB(A));齿轮箱噪声和牵引电机噪声,受电弓噪声受到的影响最小。  相似文献   

13.
研究目的:声屏障作为控制铁路噪声最主要的方法之一,能够在传播路径上有效降低铁路噪声源的传播,但仍存在工程造价高、维保费用高、景观效果差等不足。本文根据现场测试结果,从列车声源分布及频谱特性着手,建立矮屏障实验室1∶5缩尺模型,开展矮屏障空间降噪效果研究,从而为矮屏障设计和研发提供测试依据。研究结论:(1)高速铁路主要声源可分为轮轨区域噪声、车体空气动力噪声和集电系统噪声,并以轮轨区域噪声为主;(2)矮屏障位于近轨时,轨面以上3. 5 m场点降噪效果为5. 0 dB(A);远轨时为3. 3 dB(A);在远轨基础上增加线间屏障,降噪效果可提高2. 2 dB(A),达到5. 5 dB(A);综合分析可知,矮屏障能够显著降低250~1 000 Hz频率噪声;(3)线间屏障可弥补矮屏障距离声源较远时的缺陷,可明显增加降噪效果,提高降噪效率,因而将矮屏障作为声屏障的一种补充措施,应用于铁路轨道建设中,可大大提高降噪效果,满足户外声学环境要求。  相似文献   

14.
铁道机车风笛声学性能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大量的风笛试验测量基础上,比较了不同型号机车风笛的声学性能,试验结果表明:机车前方中心0°大约30m处的声级为105~112dB(A);风笛与机车正前方线路中心线夹角为0°~45°弧范围内,国产风笛声级波动范围在2~8dB(A)之间,0°~90°弧范围内,约为6~11dB(A)。而对不同测点的加拿大和谐式及美国风笛的声级比较,差值均在1~2dB(A)范围内波动。加拿大和谐式及美国的风笛声能主要集中在250~4000Hz;而国产风笛主要集中在500~8000Hz。提出了国产风笛与国外风笛在声学性能上的差距,强调风笛频谱特性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5.
调查75名受噪声强度88~107dB(A)作用的男性工人,工龄10~15年,平均年龄33.2岁。对照组35人。除噪声外的其它生产环境因素(含尘量,过量的二氧化碳含量等)及吸烟者比例,调查组与对照组相似。分析研究一系列生物化学指标发现,受噪声慢  相似文献   

16.
我国铁路环境噪声预测及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总结了我国近20年来铁路边界噪声变化历程,由20世纪80年代的Leq(昼,夜间)=70-77dB(A)到90年代的Leq(昼,夜间)=65-71dB(A)。同时预测5年内随着铁路主要干线全面提速及列车流量加大,铁路边界噪声水平将提高1-2dB(A)。在分析了国内外有关铁路噪声控制措施及效果后,笔者认为设置铁路声屏障,是控制高速铁路环境噪声影响的有效措施。而控制铁路鸣笛噪声则是降低既有铁路环境噪声影响的有效措施,有效采取上述措施后,我国未来几年内的铁路边界噪声可降低到标准限值Leq(昼,夜间)=70dB(A)以下。  相似文献   

17.
空压机是普遍采用的动力机械设备,路內许多厂、段都建有大小不同的空压机房。空压机房的噪声很大,一般都在85~100dB(A),危害操作工人健康,污染周围环境。空压机噪声产生的原因比较复杂,它是一个综合性的噪声源。其噪声主要包括:1.进排气噪声和气体流经机体产生的空气动力性噪声;2.空压  相似文献   

18.
定期打磨钢轨可降低钢轨粗糙度,进而有效降低轮轨滚动噪声和车内噪声。针对某区段钢轨波磨导致的异常车内噪声问题,对该区段的钢轨波磨及客室与司机室的车内噪声进行现场测试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钢轨打磨前的司机室和客室的噪声主频段为420~670 Hz,与地铁列车通过该区段波长为25 mm和40 mm波磨时的通过频率基本一致;钢轨打磨后,车内噪声明显降低,客室噪声幅值降低了11.4 dB(A),司机室噪声幅值降低了9.8 dB(A)。针对车内噪声控制提出钢轨打磨限值:当钢轨粗糙度在大部分频带范围内超过钢轨粗糙度限值3 dB或6 dB时,建议对该钢轨进行打磨。  相似文献   

19.
动物实验早已证明:高度精神紧张是与暂时性血压升高相连系的。若重复暴露于这种紧张刺激——噪声的话,则就会引起永久性的动脉压增高。但是在人类却不是如此明确的表现。本文的主要内容是讨论了长期强噪声暴露的人群是否会引起永久性血压增高的问题。作者通过对196名男性的正常体检。发现74人是属于正常听力(所有测试频率的阈值均小于20分贝)而44人为严重的噪声性听力损失:其阈值在3000,4000或6000赫≥65分贝。其余的78人是属于各种形式的听力损失,不予讨论。而对听力正常者和噪声性听力损失者的血压作了比较,其结果见下表:  相似文献   

20.
在我国一高速铁路的城市区域低速区段分别选取钢轨阻尼与声屏障组合措施区段、声屏障区段及对照区段3处进行降噪效果对比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在67~146 km/h低速条件下,距离外轨7. 5,25. 0 m处的钢轨阻尼及声屏障组合降噪措施相比单一声屏障措施的附加降噪量分别为1. 6~2. 0,0. 6~0. 8 dB(A);钢轨横向、垂向加速度减振量为2. 1~2. 8 dB;钢轨阻尼对轮轨噪声主要作用频率具备减振降噪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