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介绍了生态化路面和大孔隙透水性沥青混合料的特点,探讨了大孔隙透水性沥青混合料的配合比设计方法,将强度理论运用于透水沥青混合料铺装结构设计中,通过对设计区域汇水量的计算,确定沥青混合料的目标空隙率;利用主骨架空隙体积填充法进行集料级配设计;再通过混合料析漏试验和马歇尔试件肯塔堡飞散试验确定最佳沥青用量并进行相关的强度检测.试验表明:混合料在确保空隙率的同时满足路面的强度要求,具有较好的使用性能,对研究应用大孔隙透水沥青路面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
暴雨强度在透水沥青铺装层设计中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该文通过分析暴雨强度的确定和透水沥青铺装层的渗透性,阐述了两者之间的联系。通过杭州市新旧暴雨强度公式预测降雨强度的对比分析,提出新暴雨强度公式作为杭州市透水沥青铺装层渗透性设计计算依据的合理性;并提出渗透性与混合料强度是透水沥青铺装层设计中两个必须满足的要素。  相似文献   

3.
透水性道路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透水性道路是新型的路面结构,其独特的透水功能引起了国内外道路工程和材料工程广泛的关注。从道路透水与排水结构系统、透水路面材料组成设计、施工工艺与设备、路面透水性能评价与维护技术等四个方面系统总结了国内外透水性道路的研究进展,通过对比指出我国透水性道路研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需要改进的关键技术,为我国今后在透水性道路方面的深入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对于透水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传统方法的设计参数主要基于目标孔隙率和集料紧密堆积密度,存在强度设计缺乏依据、实际孔隙率偏离目标值较大、混凝土透水功能无法保证等缺陷。为此,引入参数浆体厚度与集料比表面积,提出一种新的配合比设计方法。该方法基于浆体均匀包裹模型与集料特性,浆体体积可借助集料的比表面积确定,继而得到配合比。研究表明:采用新方法设计的透水混凝土在不同的强度和集料特性要求下适应性较好,在透水性良好的同时满足力学性能的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5.
透水路面设计与材料应用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我国日益严峻的生态环境,提出道路生态透水路面结构.重点分析了透水路面的分类以及材料应用.从工程应用角度研究了各类透水性铺面材料的强度特性与耐候性,并就透水路面的材料选择与设计注意事项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6.
介绍了透水性混凝土在路面基层排水设施中的应用,提出了透水性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方法以及实验方法,按照推荐的级配可以得到强度30 MPa,透水系数为8.5 mm/s的透水性混凝土。提出了透水性混凝土用做盲沟的施工工艺及养护方法。  相似文献   

7.
透水性路面的铺面材料与工程应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简介透水性路面的基础上,通过工程实例分析了各类透水路面在公路与城市道路中的工程应用,从技术角度探讨了透水沥青混合料、透水水泥混凝土、透水路面砖等三种透水性铺面材料的强度特性与耐候性。  相似文献   

8.
透水性路面的铺面材料与工程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阐述透水性路面的技术优点和生态优点的基础上。通过工程实例介绍了各类透水性路面的铺面材料及其工程应用,并从技术角度分析了透水沥青混合料、透水水泥混凝土、透水路面砖3种透水性铺面材料的强度特性与耐候性,探讨了其常见的病害与维护、维修方法,为相关路面的施工与养护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针对现有钢桥面铺装技术的缺陷,我国学者提出了一种新型铺装体系——树脂沥青组合体系(即ERS钢桥面铺装技术)。目前ERS钢桥面铺装技术的应用研究及成熟经验较少。基于此,文中依托西陵长江大桥,从原材料、混合料性能、配合比设计、施工工艺与质量控制等方面对ERS各层结构进行详细研究,总结施工质量控制要点,并在已有研究成果基础上,提出各材料性能要求和施工验收标准。  相似文献   

10.
关于透水性沥青混合料的透水性与空隙率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不同最大粒径的透水性沥青混合料空隙率透水性试验结果的分析计算,得到了其透水系数与各空隙率的相关关系。在此基础上可预估透水性沥青混合料的目标空隙率或透水能力。这一结论对透水性沥青路面混合料的配合比设计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现总结了钢渣的化学成分、矿物相及碱性;分析了影响钢渣体积稳定性的因素及这些因素的来源和改善方法;对比了透水钢渣沥青混合料与普通透水沥青混合料在配合比设计方法上的异同。通过对已有的国内外透水钢渣沥青混合料研究成果及发展趋势的分析和总结,研究了钢渣的材料特性在透水沥青混和料的路用性能方面较天然集料的优势,最后对透水钢渣沥青混合料的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2.
多孔混凝土材料组成与路用性能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苏堪祥 《公路》2004,(8):250-254
提出了路面多孔混凝土透水基层材料的配合比设计方法,试验表明该种材料具有较高的强度及透水能力。通过试验及机理分析得出其具有较小的温度及干燥收缩性、良好的抗冻性等路用性能。  相似文献   

13.
响应海绵城市建设号召,改善城市水环境,新建城市道路的绿道和人行道推荐采用透水铺装设计.透水性铺装能使雨水直接渗入地下,起到保护自然、维护生态平衡、缓解城市热岛效应的作用.透水铺装采用最多的是透水混凝土.透水混凝土的质量是透水路面建设成败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防水粘结层是桥面铺装的重要组成部分,沥青混凝土桥面的病害,尤其是早期病害表明,铺装结构中防水粘结层的设置至关重要。我国现有防水粘结层的理论研究和实践研究尚不完善,导致大量桥面铺装由于防水粘结层的选材和设计不当而过早破坏。该文以环氧沥青材料作为防水粘结层的研究对象,从材料影响因素和界面影响因素两个方面分析环氧沥青防水粘结层对粘附强度的影响作用。借助剪切、拉拔等试验对环氧沥青防水粘结材料与其他几种粘结材料进行试验比较,研究表明国产环氧沥青应用在桥面上是完全可靠的。  相似文献   

15.
为了研究汉北河大桥桥面铺装层更换施工所用陶粒混凝土的配合比和施工技术,通过室内配合比试验分析了水胶比、砂率和粗骨料等因素对页岩陶粒混凝土工作性能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水胶比和砂率是影响页岩陶粒混凝土工作性能和抗压强度的重要因素,提高水胶比会显著增加陶粒混凝土的和易性,但也会降低其抗压强度;页岩陶粒混凝土破坏以陶粒自身破坏为主,陶粒强度是影响混凝土强度的一个重要因素;提出满足施工和强度要求的页岩陶粒混凝土配合比:水胶比0.37,砂率45%,净水量170kg,水泥450kg,粉煤灰掺量10%,陶粒581kg,砂783kg,高性能减水剂4.75kg;结合实际工程中原铺装层凿除、防水层铺设、钢筋安装和陶粒混凝土铺筑,提出了适合汉北河大桥陶粒混凝土桥面铺装施工工艺及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16.
目前,世界各国混凝土桥面沥青铺装结构及材料的设计方法比较多,效果不一,仍处于研究阶段。桥面铺装作为桥梁建设的有效防护体系,不仅直接承受车辆荷载冲击和磨耗,同时受梁体变形和环境因素的影响,是保证桥梁结构耐久性的关键。然而,随着交通量和重载的增加,桥面铺装早期病害问题日益突出,如铺装层的变形、裂缝、水损;因铺装层与桥面板粘结强度不足而产生的脱层、推移等,铺装层的早期破坏严重影响了桥梁的服务品质。基于此,为了提高桥面铺装结构耐久性,文章对水泥混凝土桥梁桥面沥青铺装技术进行了简要的分析。  相似文献   

17.
本文结合对水泥混凝土桥面铺装病害的调研,提出了水泥混凝土桥面铺装结构相关技术要求;在此基础上分析了环氧沥青技术应用于桥面铺装的优势,并结合京石改扩建桥面铺装工程,提出了耐久性水泥混凝土桥面铺装结构,然后对其性能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环氧沥青桥面铺装具有优良的高、低温性能和抗水损害性能,其线性收缩系数更加接近于水泥材料,降低了层间变形应力。采用环氧沥青后,整体上提高了桥面铺装的耐久性。最后结合京石改扩建工程的实施,总结提出了环氧沥青铺装的配合比设计、对接设备、生产运输、碾压和养护等施工控制要点,保证了桥面铺装质量。  相似文献   

18.
针对粉煤灰透水混凝土在交通及水利工程等领域应用研究,通过制备不同粉煤灰掺量(、15%、30%、45%)以及骨料粒径(3~5mm、5~10mm、10~15mm)原料配合比透水混凝土试件,并根据室内试验研究透水混凝土的透水性及强度特性,确定最佳原料配合比为30%粉煤灰掺量及10~15mm的骨料粒径,此时,透水混凝土孔隙率及透水系数分别为20.38%、8.59mm/s,抗压强度与抗折强度可达18.27MPa、4.85MPa。对透水混凝土及植被对河湖岸坡生态防护机制进行分析,可以为河湖岸坡生态防护设计与工程应用提供基础依据。  相似文献   

19.
为了选择合适的粘结层材料应用于弯坡斜钢桥面铺装层,文章通过室内试验评价了4种环氧沥青粘结层材料的剪切性能、低温抗裂性能、抗老化性能以及透水性,研究表明:剪切强度是粘结层材料性能评价的主要指标,剪切强度与试验温度之间存在较好的指数函数关系,美国进口环氧沥青粘结层材料的性能最好,适用于弯坡斜钢桥桥面铺装。  相似文献   

20.
独伟 《路基工程》2019,(6):134-139
为了探究影响道路透水混凝土宏观性能的主要因素,选用目标孔隙率、水胶比、集料级配以及粉煤灰掺量作为因素,设计了四因素三水平的正交试验方案,采用灰色关联分析法对试验结果进行分析,得到影响道路透水混凝土强度及透水性的主要影响因素,并进行试验数据的回归分析。结果表明:水胶比和目标孔隙率是影响透水混凝土宏观性能的最主要因素,随着透水混凝土水灰比的增大,透水混凝土强度先增大后降低、透水系数不断降低;透水混凝土目标孔隙越大,透水系数、强度越低;透水混凝土的透水系数与目标孔隙率、水胶比之间存在较好的线性关系,线性相关系数达到0.989。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