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68 毫秒
1.
高桩框架码头是高桩码头结构型式之一,实际工程设计时,设计人员往往采用平面计算的方法来进行设计计算,这种计算得出的结果往往会使桩内力值与实际偏差增大,这使得结构安全可能存在隐患或浪费。本文依托安徽铜陵港某工程,利用易工软件和Autodesk Robot软件分别进行二维和三维结构计算分析,对高桩框架码头承受船舶荷载这一问题进行较为深入的研究。  相似文献   

2.
本文提出Autodesk Revit与Robot structural analysis应用在高桩码头的信息互通技术,介绍了信息互通工具,比较了常见的信息传递流程,提出了利用软件优势互补,分布建模,多次传递的BIM三维建模与计算分析模型的传递流程,实现三维建模与计算分析的双向链接,并提出了现阶段高桩码头三维建模与计算分析中无法实现无缝链接的原因和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3.
丁飞虎 《水运工程》2023,(5):178-181
针对装配式高桩码头设计建造过程中缺乏智能化系统基础设施相关研究的问题,对装配式码头智能化系统基础设施设置进行研究。通过归纳装配式高桩码头智能化系统基础设施的需求、类比装配式建筑智能化系统的设置原则,并通过工程案例分析总结预制与预埋分离、一体化协同设计的原则,提出装配式高桩码头智能化系统基础设施的设计原则和要点,从而提高装配式高桩码头智能化系统设计水平和施工质量,推动装配式全专业一体化技术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针对装配式高桩码头结构设计理念与码头施工船机设备大型化发展趋势不一致的问题,本文梳理装配式高桩码头结构研究现状,提出了装配式模块化高桩码头设计方法,从设计原则、结构形式、计算方法、构造措施及耐久性设计等5个方面,详细论述装配式模块化高桩码头的设计过程,以及设计中的关键因素。针对具体结构形式提出了节点连接需要验算的位置和内容,以及构件在吊运过程中动力系数的取值。研究成果为装配式高桩码头设计提供了新思路,可为类似工程设计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5.
为了提高港口码头信息化应用水平,文章通过Autodesk Revit 2016建模软件的参数化驱动方式建立了基于BIM设计的码头构件族库,利用建立完成的族库逐步搭建了高桩码头信息化模型。在构建族库中重点介绍了高桩码头桩结构的建模方法,revit软件报错的解决方法,合理使用参数数量提高建模效率;在高桩码头信息化模型搭建中重点介绍桩结构的布置方法,现浇节点的控制方法。最后得到了高桩码头revit建模中参数化驱动的方法与结论。文章对高桩码头BIM设计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6.
戴江山  吴辉 《水运工程》2018,(6):257-263
钢管组合板桩结构作为一种新型板桩结构,在大型深水码头中应用在国内尚无工程实例。此种新型结构计算方法尚未成熟,在设计计算中采用规范简化方法无法对结构位移进行全面分析,有必要运用多种数模软件进行计算分析,同时结合施工的步骤,全面分析结构受力,为设计提供技术支撑。结合某20万DWT集装箱深水码头工程,利用Autodesk Robot、PLAXIS、ABAQUS等软件进行计算,得出一致结论:本工程设计施工工序合理,位移可控;大部分位移发生在施工期且位于桩顶,最大水平位移10 cm左右。该设计方法和结论为类似工程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为对比全装配式与传统高桩码头的经济性,以我国首座全装配式高桩码头为研究对象,通过计算其与传统结构码头平台的各部位混凝土用量及预制率,对全装配式高桩码头平台的工程造价组成进行分析,并在直接建造成本、建设融资成本等方面与传统码头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全装配式码头各方面的经济性均优于传统高桩码头。研究结论可为推广全装配式高桩码头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
在智慧港口建设的背景下,BIM技术对港口数字化转型的推动作用愈发显著,建立码头基础设施的数据底盘,以此为载体实现码头基础设施数字孪生多维应用。为探究高桩码头数字化管理及孪生应用的有效方法,基于Revit软件及其二次开发技术,根据高桩码头结构特点,提出衔接BIM模型和有限元模型的孪生建模方法,建立高桩码头BIM模型;开发高效的模型转换程序,准确生成高桩码头有限元模型,并通过案例应用,验证了建模方法及转换过程的合理性和正确性。  相似文献   

9.
本文对新型装配式桩基码头结构设计、制造加工及施工安装建设全过程的数字一体化技术进行了深入研究,以实际工程为依托,从装配式桩基码头结构建设过程中的信息特点入手,通过便捷有效的“一码到底”的编码规则,实现了装配式桩基码头建设全过程数字化信息采集、传递、交换、管理、应用一体化,给出了装配式桩基码头结构BIM构件库的建立方法以及基于BIM的数字化技术在设计、制造加工及施工安装建设全过程的应用方法,提高了装配式桩基码头的设计质量、制造加工与施工安装精度和效率,实现了装配式桩基码头结构数字一体化建设。  相似文献   

10.
为分析研究均布荷载作用下高桩无梁板式码头上部面板的受力情况,结合实际工程项目,介绍传统计算理论的求解方法和2种利用有限元软件进行数值模拟的方法,采用Robot软件分别建立板壳模型和实体模型,并对比分析以上3种方法的计算结果。建议在工程设计中采用有限元法与实体模型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核算,以保证设计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11.
徐俊  唐洲 《水运工程》2023,(5):11-16
针对常规技术方案下高桩码头建设标准化程度低、现场混凝土浇筑工作量大、船机配备多、人员安全风险高等问题,本文结合连云港港徐圩港区多个码头工程的设计及建设情况,研究装配式桩帽、装配式横梁及模块化装配式技术在高桩码头结构建设过程的应用技术及应用效果,结果表明:码头工程装配式技术方案应结合工程区自然条件、泊位使用要求、主体结构尺度、施工能力等综合确定,并辅以必要的节点连接创新措施。装配式技术在徐圩港区的应用可为类似工程提供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12.
针对传统高桩码头装配率及标准化程度低,存在现场和水上混凝土浇筑工作量大,船机和施工人员配置多,作业面狭小,安全风险高等问题,通过大量的理论和实验研究,提出了以大构件、高装配率为总体设计理念的全装配式高桩码头,并成功应用于连云港某码头。本文以全装配式高桩码头为例,类比传统高桩码头,介绍平面布置的总体设计方案。结果表明:全装配式高桩码头采用模块化装配方式,遵循标准化、大构件、少节点的原则,具有显著的工期短、效率高、经济节约、绿色低碳等特点。  相似文献   

13.
基于Autodesk平台的BIM技术在水运工程结构设计中缺少一款与建模软件Revit匹配的结构计算软件,为此提出一种将通用有限元结构计算软件ANSYS与Revit耦合的方法。由于Revit仅在族环境中才能建成水运工程参数模型,所以先对Revit基础图元类型进行编程分类,把可载入族赋予结构属性。采用Revit API技术过滤结构模型的几何信息、属性信息、材质信息,再将提取信息编译成ANSYS命令流文件,实现结构计算软件ANSYS与BIM建模软件的数据转换,并依据Revit布尔算法优化ANSYS结构计算前处理的映射网格划分步骤。最后使用某船闸主体工程进行验证,证明本方法在结构计算中运用是可行性的。  相似文献   

14.
为保证港口安全,适应沿海港口吞吐量增长和到港船舶大型化发展,对已建高桩码头进行升级加固改造成为必然趋势。作为一种新型方案,传力杆技术已在部分高桩码头升级改造中得到应用。结合相应工程实例,对传力杆加固高桩码头升级改造技术特点、设计计算方法及相应的施工工艺进行系统阐述,并采用专业软件进行码头整体建模,对传力杆加固高桩码头效果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横梁和桩基内力都有一定程度的改善。  相似文献   

15.
插槽式横梁为一种内置空腔的新型结构,在安装时不同于高桩码头纵梁等上部预制构件,其无下部构件作为支撑面,且需要将桩基套入构件内置空腔内,施工未有先例,安装难度大。针对插槽式构件的安装工艺,开发了构件安装操作平台、集成精确定位装置等,并研究不同形式起重船的安装方法。通过国内首个全装配式高桩码头上实践应用,取得良好的效果,可为类似工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针对目前港口工程高桩梁板式码头钢筋建模困难、性价比低、难以满足出图要求,无法达到设计阶段基于钢筋模型的成果交付要求等问题,对设计阶段构件级钢筋模型创建、出图及计量、参数化设计、模型交付等进行研究。采用Revit软件及Revit API技术相结合的方法,提出参数化的钢筋模型创建、出图一体化技术,并将其应用至实际工程。结果表明,该技术能快速创建符合要求的钢筋模型及图纸,可为类似工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全简支梁结构具有快速装配的优点,但由于对其水平力传递性能研究不足,在装配式高桩码头中应用较少。通过有限元模型计算对比,分析了全简支梁结构受水平集中力情况下码头结构的位移分布规律。结果表明:全简支梁体系对码头结构水平力传递性能削弱的影响较小,在面层连续的情况下能有效传递水平力,是可行的装配式技术方案。采用全简支梁体系的高桩码头结构宜在《码头结构设计规范》规定的基础上,将水平力分配系数及计算位移值适当提高。  相似文献   

18.
姚迪  冯伟 《水运工程》2011,(5):75-79
高桩码头前后沿同时系靠泊会增加后沿船舶撞击力,使码头结构的横向位移及桩基内力发生变化,针对其受力特点,采用ROBOT对两侧系靠泊的高桩码头受力特性和变形进行数值模拟分析,验证了ROBOT对实际工程计算的适用性。通过较为完整的荷载组合计算分析,指出:对于两侧系靠泊的高桩码头后沿撞击力的增加使码头的横向位移变大,且对直桩的弯矩和剪力影响很大,在设计中应引起足够重视。  相似文献   

19.
现行高桩码头结构中,与桩基连接的桩帽或横梁一般采用现浇工艺。依托连云港港徐圩港区码头工程,采用一种插槽式预制构件与桩基形成连接的上部结构,桩芯预埋型钢插入该构件内置空腔内,通过后浇空腔节点与桩基形成连接。插槽式构件为一种新型结构,分析其预制施工工艺,并研制出一种免拆模凿毛施工工艺。结果表明,该工艺可解决空腔支模拆模的技术难题,提高新结构的预制效率和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