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28 毫秒
1.
锥齿轮副接触区的位置与大小,与齿轮副的寿命有着较大的影响。本文针对奥利康制等高齿锥齿轮副,通过对热处理变形规律的探索,基于KIMOS,在热前对齿面接触区进行了预修正,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2.
龙飞  万腊华 《汽车运用》2012,(11):41-41
所谓啮合印痕法,即根据锥齿轮副在啮合转动过程中两齿轮轮齿齿面相互接触出现的印痕情况来调整齿面接触区的方法。用这一方法调整齿面接触区时,先将锥齿轮副安装好,并按规定调好轴承紧度和轮齿啮合间隙,再在主动锥齿轮每隔3~4个轮齿的凹面上涂以红印油,然后在对从动锥齿轮略施压力的情况下,按前进方向转动主动锥齿轮,待从动锥齿轮的凸面印上印痕后,查看该印痕是否符合要求。如不符合要求,可根据印痕情况通过将主动或从动锥齿轮向里或向外移动来调整。调整方  相似文献   

3.
采用圆拉法加工出来的直齿锥齿轮与采用展成法(如刨齿法或双刀盘铣齿法等)加工出来的直齿锥齿轮相比,无论在齿面构型或者在齿轮基本参数方面都是不同的。对于齿面构型,展成法加工出来的直齿锥齿轮是属于锥形渐开齿面;而圆拉法加工出来的直齿锥齿轮是圆锥齿面。本文第一部分,以保证齿轮平均锥距背锥展开面工作齿高中点处于啮合时,其速比对时间的一阶、二阶微商为零的条件出发,推导出齿轮平均锥距背锥展开面上圆弧齿形啮合齿形曲率半径的合理确定方法,其结果与 GLEASON七十年代圆拉法齿胚计算卡中的相应计算公式完全一致。由圆拉法加工的特点决定,它与展成法加工出来的直齿锥齿轮的齿根角、齿线方向角及加工刀具的基锥底角等基本参量是不相同的。本文第二部分,根据圆拉法加工的特点给出上述基本参量的确定方法。这是确定圆拉齿胚、圆拉刀具和圆拉机床调整必不可少的基本参量. 评价齿轮啮合传动的一个重要指标是齿面接触区。本文第三部分,从控制齿面接触区的位置、大小、方向等前提出发.推导出控制齿面接触区的条件和方法.为齿面的最后构型,创造了条件。应该指出的是这些条件和方法适用于任意配置状态、任意运动形式的齿轮啮合。这是齿轮啮合理论的重要突破。本文第四部分,给出了圆拉法加工出来的直齿锥齿轮齿面接触区控制的具体方法和有关公式,为拉齿参量的确定创造了条件。根据本文的第四和第二部分.还可最后确定出齿面的构型和拉齿的基本参量。  相似文献   

4.
延伸外摆线锥齿轮齿面接触区的位移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潮德 《汽齿科技》2001,(1):39-43,50
螺旋锥齿轮因齿面节线的曲线型式不同,有圆弧齿锥齿轮和延伸外摆线锥齿轮两种。由于历史原因,我们对延伸外摆线锥齿轮了解较少,本文简单叙述了延伸外摆线锥齿轮对齿面接触区的一般要求。  相似文献   

5.
徐安 《汽车技术》1993,(5):46-51
介绍了解放CA1091型汽车主减速器的结构特点;讨论了主减速器轴承预紧度、螺旋锥齿轮齿面接触区和齿侧间隙的装配调整特点;针对主减速器齿轮的损坏形式,对该型汽车主减速器的故障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6.
检验圆锥齿轮齿面接触区是在啮合试验机上进行的,保证其精度的关键是准确地调整两齿轮的理论安装距。阐述了在汽车生产厂家常用的两种齿轮啮合中心距的调整方法,并对两种方法的通用性进行了比较分析。同时阐述了圆锥齿轮接触区的滚动试验方法和安装调整方法。  相似文献   

7.
美国格利森公司提出的轮齿接触分析(Tooth Contact Analysis,简称 TCA),就是在电子计算机上利用数学为工具研究轮齿接触和轮齿所传递的运动,精确地评价弧齿锥齿轮或准双曲面齿轮副在空载下,在两齿轮的任一合理安装运转位置上的接触区和传递运动的质量,有效地控制接触区而达到所要求的目标。这是该公司近年来技术发展的一大成就。最  相似文献   

8.
丁向东  张丽君 《客车技术》2010,(6):33-34,38
分析了重合度和主动锥齿轮螺旋角与噪音的关系,着重阐述了齿轮参数、材料及热处理、安装精度对润滑齿轮传动噪音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螺旋锥齿轮副是车桥传动系统中最重要的传动元件,尤其是准双曲面齿轮副,由于其传动平稳、承载能力强、结构紧凑易于布置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文章以准双曲面齿轮为例,以齿根弯曲应力和齿面接触应力计算公式为基础,分析了提升螺旋锥齿轮承载能力的方法。详细分析了齿高系数、刀具参数对齿轮承载能力的影响,最后通过实例验证了改进效果。试验证明:通过优化工作齿高系数、齿顶高系数、大小轮齿厚、刀具圆角半径以及刀具修形参数,能够有效提高螺旋锥齿轮副的疲劳寿命。  相似文献   

10.
介绍了采用螺旋锥齿轮加工机床加工端面齿轮的方法,阐述了端面齿轮加工原理,研究分析了加工刀具的设计原理及校核方法、机床调整以及接触区调整计算等方面技术。采用螺旋锥齿轮加工机床加工端面齿轮,具有加工效率高,接触区调整方便、刀具成本低等优点,可以广泛应用在汽车驱动桥端面齿轮的加工中。  相似文献   

11.
我厂现生产圆柱齿轮的噪声和接触精度是在剃齿后用噪声标准齿轮在噪音机上(名义中心距下)进行检验的。噪声标准齿轮是按成对噪声及几何精度要求来制造的,未考虑工件热处理变形量,因而这种检验只能控制热处理前的齿轮噪声和接触精度,对热处理后的齿轮质量难于保证。  相似文献   

12.
第二部分圆拉法加工直齿锥齿轮齿轮基本参量的确定前言采用圆拉法加工直齿锥齿轮,其基本参量是指齿轮的根锥角、齿轮方向角及加工刀具的基锥底角。应该指出,齿轮基本参量是与齿轮齿曲面的构型密切相关的。圆拉法加工的直齿锥齿轮齿曲面,与其它方法的相同,是锥形表面且向齿轮锥顶收缩。为了分析、确定上述基本参量,首先应对这些基本参量给予明确的定义。  相似文献   

13.
用圆盘拉刀拉削齿轮的方法,在机械制造业中获得广泛地应用。用圆拉法加工出的直齿锥齿轮,在本身的啮合精度、工作平稳性和噪音方面,在轮齿的强度和耐磨性方面,都不比用传统的铣刨等加工方法所加工的齿轮差,在某些方面甚至更好,特别是圆拉法的生产率之高,是其它加工方法所不能相比的。另外,由于切齿过程的特点,使圆拉机床的结构比其它类型加工直齿锥齿轮机床大为简化。但是,圆拉法加工直齿锥轮所用的圆盘拉刀,结构复杂,制造困难。  相似文献   

14.
(3)淬透性能对齿轮接触区的影响BJ 212主、从动齿轮在热处理前、后配对时齿长方向接触区变化为①A组齿轮:热后凸面接触区向小端移动,且移动量较大,接触区比热前伸长;凹面接触区向小端移动非常明显,但接触区变短。②B组齿轮:热后凸面接触区向小端移动,而移动量比A组略小,接触区比热前略伸长;凹面接触区也是向小端移动,但移动量小,接触区特征与A组接近。③C组齿轮:热后凸面接触区向小湍移动量小,接触处变窄而微长;凹面接触区基本  相似文献   

15.
格里森弧齿锥齿轮磨齿技术的发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介绍了美国格里森公司CNC弧齿锥齿轮磨齿机及磨齿技术的发展为了消除弧齿锥齿轮轮卤热处理后的变形,降低齿轮副啮合噪声以提高齿轮传动质量,当今汽车行业弧齿锥齿轮生产采用磨齿工艺是一值得关注的发展动向。  相似文献   

16.
我国引进的格利森电子计算机程序包括齿轮参数计算,切齿调整参数计算,接触区分析和根切验算。它是一套关于弧齿锥齿轮技术方面比较完整的电算程序。但是格利森电算程序都是按格利森切齿机床编制的,它不能直接用于国产弧齿锥齿轮切齿机床(YT2250和Y2280)。而我国弧齿锥齿轮生产中绝大多数采用国产切齿机床,格利森切齿机床只占很小比例。研究格利森切齿机床同国产切齿机床有关切齿调整参数和滚比变性修正调整参数的换算就成为在国产切齿机床上推广格利森电算程序的关键。本文推导了这两大类切齿机床切齿调整参数和滚比变性修正调整参数的换算公式并提供了经过试切验证的计算实例,从而使格利森电算程序能很方便的在国产切齿机床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7.
一种锥齿轮齿厚的测量长久以来依靠齿轮游标卡尺、光学齿厚卡尺、工具显微镜或球测量头配合背锥作基准等传统方法,但锥齿轮齿厚测量必须依靠测量基准即理论外径和轮冠距。文章阐述了一种任意轮冠距下的齿轮齿厚测量方法。  相似文献   

18.
汽车变速器齿轮其重要的性能是强度,耐久性及噪声,而蚊蝇管一性能的原因是齿轮剃齿加工和齿轮热处理,已开发的各种齿轮硬光制加工方法,可控制热处理变形赞成的精度偏差,其中硬剃齿光制是在原“软剃齿刀具”上镀CBN的刀具进行加工;硬滚齿光制是使用涂覆CBN的连续螺旋状滚齿刀进行加工的方法;硬铣齿光制是用电沉积CBN的成形刀具一个齿一个齿地铣削;旋刮加工是在高刚度,高业度的滚齿机上加工,弧面磨削采用加入式磨削的滚齿加工方法,齿轮珩磨采用内齿啮合方式,啮合率高,齿面修整能力较强,分别对硬滚齿光制及硬剃齿光制加工齿轮进行了试验,对经不同硬光制工艺加工的齿轮组合成的齿轮副进行了噪声评价,其噪声性能不好。  相似文献   

19.
对采用各种加工方法加工的齿轮表面质量同齿轮啮合噪音,齿面润滑的关系等进行试验和分析,验证内珩磨工艺。找出在汽车行业大批量生产中齿轮精加工的最佳工艺路线。  相似文献   

20.
一直齿锥齿轮的切齿方法在进行对圆拉法加工直齿锥齿轮基本问题研究之前,简要地回顾一下在工厂中,成批和大量切制直齿锥齿轮的方法是必要的。目前在工厂中,成批和大量切制直齿锥齿轮,通常采用如下三种方法:第一种方法是常见的铣刨法。这种方法是由粗铣和精刨两道工序组成。齿形的粗加工是采用成型铣齿法,精加工是采用展成刨齿法。这种方法加工出来的轮齿是属于近似渐开线的8字线啮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