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了研究我国平原地区高速公路两侧的机动车尾气污染水平和污染物的分布规律,本文以监测数据为基础,结合当地的具体气象特点,利用CALINE4模式,对国内平原地区的一段高速公路上机动车排放的污染物CO的浓度进行模拟,并将模拟结果和实测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CALINE4模式可以判断平原地区高速公路两侧机动车尾气CO污染状况,动态地估计平原地区高速公路环境交通容量,间接地评价该区域的空气质量。  相似文献   

2.
现行的公交车站设计并未考虑交通排放污染物的大小程度,这导致公交出行者在候车过程中的健康受到威胁。通过实验设计,用颗粒物浓度测定仪、手持式气象站和摄像机对代表性公交车站的PM2.5浓度和可能影响污染物浓度的各种因素进行了高峰时段实地测定。结果表明,开口朝向道路的半封闭式公交站污染物浓度高于站外,而开口背向道路的污染物浓度则低于站外。分析结果显示:与污染物浓度呈正相关的变量有气压、大车流量、车流量和湿度,呈负相关的变量有气温、风速。车流量与PM2.5浓度的呈现较弱相关性,大车流量则呈现出较强相关性。这些结论为减少公交出行者所受的颗粒物危害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交通拥堵和环境污染是城市交通稳定发展的制约因素。为研究城市公交专用道的设置对机动车尾气排放和交通流的影响,采用交通仿真系统VISSIM以及尾气排放模型MOVES搭建了公交专用道设置对机动车尾气排放影响的量化分析模型,以西安市南门到电视塔路段为研究对象,选用了三种不同的公交专用道设置方案:不设置专用道、路中式专用道、路侧式专用道,仿真分析设置不同公交专用道对机动车尾气排放的影响。结果表明:设置公交专用道后整个路网所有机动车的尾气排放总量都得到了明显的改善,路中式公交专用道的尾气排放量最少,路侧式次之,不设置公交专用道的尾气排放最大;针对整个路网而言,设置公交专用道后对交叉口行驶工况的排放改善要比其他路段的改善效果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4.
现有的公交站设计与管理没有从出行者健康视角来考虑,造成出行者健康存在隐患。本文设计了四组对比试验,运用多元回归模型分析环境影响因子、交通影响因子、车站因子和天气因子对公交车站PM2.5浓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半封闭公交站开口朝向,距交叉口距离,是否在建筑峡谷,小车流量,大车流量,气温,风速对公交车站PM2.5浓度有显著影响,其中建筑物峡谷与大车流量对公交车站PM2.5浓度影响最为明显。基于分析结果,本文提出基于乘客健康视角的优化措施,包括公交车站布局位置、公交车站开放形式、扩大站点容量减少怠速行驶、公交车站进站停车管理和公交车能源升级。  相似文献   

5.
<正>"据环保部门测算,北京本地PM2.5污染中,机动车排放占比达31.1%,已成为首要污染源。交通已是三大重点能耗与大气污染物排放领域之一,亟需构建绿色可持续的现代交通体系。治污具体从哪入手?京津冀地区首个交通节能减排实验室的建成,通过对"人、车、路、环境"交通全要素的检测,或为治霾提供新思路。"今年冬天,雾霾席卷大半个中国,尤其北京、河北等地的PM2.5浓度指数爆表。作为大气的重要污染源之一,机动车尾气再次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但机动车排放、交通与PM2.5究竟是何关系,仍缺乏权威论证。  相似文献   

6.
在分析机动车排放影响因素的基础上,以关中地区(西安)大型客车为例,借鉴机动车排放控制的先进经验,结合关中地区(西安)实际情况,提出针对关中地区的机动车排放控制对策。运用本地化修正的MOVES模型对减排效果进行模拟评估。结果表明,在关中地区提高燃油标准、采用CNG作为替代燃料、淘汰黄标车以及改善交通状况均能够有效降低机动车尾气排放。  相似文献   

7.
机动车尾气污染给石家庄市空气污染带来的影响不容忽视,为有效缓解和控制石家庄市的交通污染现状,需要对交通污染物进行精确量化。文章结合实地调研数据,对MOVES模型的主要输入参数进行了本地化,结合行驶里程和保有量数据计算出了石家庄市机动车排放清单,并分析了机动车的排放分担率。  相似文献   

8.
利用RFID检测器和车辆GPS等设备采集的多源数据,通过交通流信息融合计算得到交通流特征参数(路段流量、平均速度),由尾气排放模型计算路段各类机动车污染物排放,然后利用多尺度大气扩散模拟区域和道路空气污染物浓度,并在webgis系统上展示浓度分布。同时,以环境监测站数据作为区域固定源等其他污染源的污染模块,移动和固定源两大模块同时用于评估道路环保。评估指标选取实时交通流特性、环境污染物背景浓度值、道路基本信息、气象信息和其他因素五类。结果表明交通流和环境背景浓度是影响环保道路评估的重要指标。研究结果可为未来城市道路的合理规划及居民出行提供一定理论依据和工程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
为了研究超临界CO_2管道泄漏扩散对周围环境的危害,采用PHAST软件对超临界CO_2管道泄漏后的扩散情况进行数值模拟。文中模拟了稳态泄漏时CO_2的浓度分布情况,研究了不同外界风速、不同大气稳定度和不同泄漏角对CO_2泄漏扩散的影响,并且得到了曲线拟合公式。结果表明:风速越大,CO_2扩散区域越大,相同距离下CO_2浓度越低;大气越不稳定,相同浓度下CO_2扩散区域越大;射流与地面方向的泄漏角越小,相同浓度下CO_2扩散区域越大。  相似文献   

10.
西安市机动车保有量的大量增长带来了交通尾气污染物和CO2的高强度、集中性排放,严重影响空气质量以及碳排放治理工作。因此,详细的机动车排放特征研究可以为减排措施的设定提供依据。本文研究了2007-2017年西安市不同车型、不同排放标准的车辆排放特征。研究发现:各种污染物中,CO2排放量增长最快,年均增长率为15.1%。大型客车和大型货车是NOx、PM2.5的主要来源,小型客车和大型货车是CO2的主要来源。随着排放标准的不断提高,2017年国0排放标准的车型对VOCS和CO的贡献率仅为2.7%和1.9%。对各种污染物进行归一化处理后发现,CO和NOx在机动车污染物中占比最高。  相似文献   

11.
文章利用ADMS大气预测模型对南宁港总体规划修编中拟建港口污染物扩散浓度场进行模拟,并对预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南宁港远期规划散货货运吞吐量规模下,一般气象条件下各散货作业区粉尘特征污染物TSP、PM_(10)、PM_(2.5)影响范围主要集中在堆场周边250~520m范围内,以外区域污染物贡献值处于较低水平;场界外预测值出现超标主要是由于现状背景值已达或超过标准限值;在考虑区域污染物消减和南宁市大气污染行动计划实施会进一步降低背景浓度值后,南宁港规划的实施对区域环境的影响在可接受范围内。  相似文献   

12.
本文选取秦皇岛港区为监测点,分别于夏、秋两季的代表月进行PM_(10)样品的采集与化学组分分析。结果表明,夏、秋两季采样期间秦皇岛港大气PM_(10)质量浓度平均值分别为93.5±44.6μg/m~3、131.5±69.1μg/m~3。夏、秋两季二次无机离子浓度分别为27.9μg/m~3与30.5μg/m~3,分别占总PM_(10)的29.8%与23.2%;夏季SO42-最高,浓度为11.7μg/m~3,占比为12.5%,秋季NO3-明显高于夏季,浓度为12.4μg/m~3。夏、秋季碳质组分浓度分别为26.3μg/m~3与33.5μg/m~3,占比分别为28.1%与25.5%;两季EC浓度相差不大,分别为4.1μg/m~3与4.4μg/m~3;一次排放是有机气溶胶的主要贡献源,两季POA占比分别为75.0%与73.5%。一次组分来源解析结果显示,土壤尘与冶金、机动车、燃煤、海盐与船舶是秦皇岛港大气PM_(10)的主要贡献源,平均贡献率分别为44.0%、16.5%、15.9%、10.8%与8.9%,港区空气污染治理应注重对船舶排放的控制。  相似文献   

13.
机动车污染物排放影响因素及控制措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我国机动车保有量的快速增长,机动车污染已经成为城市和区域大气环境主要的污染源,机动车排放污染成为当今交通环保和经济发展的矛盾冲突点。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市建筑物密集,道路拥挤,机动车排放污染物难以扩散,进一步加剧了机动车排放污染及其对人体健康的危害。本文分析了影响机动车排放污染的主要因素并提出了相应的机动车减排措施。  相似文献   

14.
硝酸盐和硫酸盐是大气细颗粒物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往研究发现机动车尾气排放的气态污染物(NOX、SO2)对大气颗粒物的生成有一定的贡献,但忽视了机动车排放的金属氧化物对硝酸盐和硫酸盐生成的促进作用,因此本文对机动车排放的气态污染物与金属氧化物(MgO、MnO2、Al2O3、ZnO、CuO和Cr2O3)之间的反应原理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在不同混合气体条件下,NOX、SO2与上述不同金属氧化物反应生成的物种(硝酸盐、硫酸盐)促进了大气颗粒物的生成.同时,从金属氧化物表面物种的生成反应来看,各金属氧化物的非均相反应能力存在差异,且Cr2O3非均相反应较强烈.通过研究,丰富了机动车排放的颗粒物组分对硝酸盐、硫酸盐物种的形成机制的探讨.  相似文献   

15.
本文主要研究了快速路平曲线半径与交通特征参数对车速和交通排放的影响。根据合肥市四条典型快速路平曲线路段实测数据,建立了断面车速预测模型,并选择COPERT Ⅳ排放模型对合肥市轻型机动车排放因子进行测算。基于模型模拟数据,分析了行驶速度与平曲线半径对排放因子的影响,拟合了污染物CO排放因子与速度的函数关系。最后基于断面车速预测模型,建立了合肥市平曲线路段轻型车污染物排放量预测模型,并进行实例计算。  相似文献   

16.
道路交通的能耗排放比重大,增长快。微观油耗和排放模型是评价交通管理措施的节能减排效果的重要手段。本文从模型结构、输入变量、测算原理等方面对各类机动车油耗排放模型及其研究进展进行了分析。分析发现,基于机动车功率需求变量的模型开发方法是目前主流方法,尤其是基于机动车比功率的测算方法,是未来油耗排放模型的研究与应用方向。  相似文献   

17.
为了降低天然气管道泄漏对环境造成的危害,采用FLUENT软件对高压天然气管道泄漏后甲烷扩散特性进行数值模拟,分别模拟了稳态及非稳态时甲烷浓度分布及速度分布情况;探究不同管道压力和外界风速对天然气泄漏扩散过程的影响,并通过速度分布图和甲烷浓度分布图分析天然气的扩散特性和区域。结果表明:管内压力越大,甲烷射流出口速度越大,甲烷扩散区域越大;风速越大,甲烷的偏转角度越大,在空气中扩散得越快。  相似文献   

18.
文章结合机动车实际活动水平和排放模型,建立了江门市机动车污染物排放清单。江门市机动车排放污染物共计8.1万吨,主要排放物为CO和NO_X,CO和HC的排放以摩托车为主,NO_X与PM2.5排放以柴油车为主,低排放标准车型的排放量较高。根据江门市机动车排放清单,建议加强摩托车的管控措施,淘汰高排放汽车,完善城市公共交通系统,大力推广新能源汽车。  相似文献   

19.
本文分析了影响尾气排放的各种因素,将尾气排放模型与交通工况模型结合起来,建立了多因子交通排放系统模型,对几种禁左绕行模式的工况构成、排放总量、影响范围、线性浓度、节点排量等主要指标进行比较分析,提出了各种模式的适用条件,为进行交通影响评价和禁左模式选择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0.
机动车排放受车辆类型、车龄、燃料类型、油品质量等多种因素的影响,这些因素也直接或间接反映车辆的污染物排放水平。本文系统梳理了反映单个车辆污染物排放水平的指标,并分为直接和间接指标两类,其中车辆的燃料类型、车辆大小、车龄、行驶里程、行驶速度以及车辆满足的环保排放标准等指标是间接指标,间接反映车辆的排放水平。车辆实时尾气排放检测结果是直接指标,能够直接反映车辆的污染物排放水平。反映车辆污染物排放水平的指标研究是车辆污染物排放研究的基础性研究,也是机动车污染减排的重要支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