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模型螺旋桨噪声试验中.唱音是影响噪声测试与数据分析的主要干扰,必须予以消除.为此,开展了模型螺旋桨唱音消除方法的试验研究.试验中从改变模型螺旋桨叶片表面流态的角度设计了几种消唱方案,并完成噪声测量试验.文中对不同方案的噪声试验结果进行分析,并评估了各方案的消唱效果,为形成模型螺旋桨唱音消除方法建立了基础.  相似文献   

2.
螺旋桨用高阻尼合金降噪效果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介绍了一种新型的高强度、高阻尼、耐腐性优良的螺旋桨专用合金在降噪效果方面的试验研究成果。试验结果表明:用这种合金制作舰船螺旋桨,确能有效抑制唱音(共振引起的异常噪声),有明显的降噪效果。  相似文献   

3.
为了探索关刀型螺旋桨的强度设计问题,我们于1978年6月进行了一次以关刀型螺旋桨桨叶应力测试为重点的实船试验。测试项目有系桩、自由航行、拖航营运、全速前进时左右急转弯等试验状态。试验船为“湛运104”号拖轮。该船船长25.2米,船宽5.26米,吃水2.0米,主机为285匹马力,600转/分的柴油机,螺旋桨直径1.56米,材料  相似文献   

4.
船机桨的稳定配合关系直接决定船舶的运动效率和能量转换的优劣。本文建立包含螺旋桨推力、螺旋桨扭矩、船舶阻力、伴流系数、推力减额系数的船机桨稳定配合数学模型。以实船参数仿真分析了船舶航速、螺旋桨有效推力、船舶阻力、螺旋桨扭矩以及螺旋桨吸收功率的变化曲线,可为船的船机桨配合选择及航行操纵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5.
本文对某灵便型散货船的后体船形及伴流分布作了分析研究,证实了该船航行时因伴流峰值过大,分布欠佳且尾流场异常而引起螺旋桨转速不稳定及产生艉部剧烈的振动。  相似文献   

6.
多船并行时,为精准控制船舶按照期望轨迹航行,研究多船并行航行轨迹精准控制算法。构建多船并行航行模型,分析多船并行航行位置与速度信息、动力控制量信息后,从首摇转矩与螺旋桨转速调节的角度,研究轨迹控制方法。将需控制轨迹的船舶当下位置与速度信息、期望位置与信息,作为基于位置与速度调节的多船并行航行轨迹控制算法的控制样本,计算当下位置与速度的误差值后,由模糊控制算法整定航行轨迹控制器3种控制参数,输出位置控制量、速度控制量,作为船舶首摇转矩、螺旋桨转速控制量,实现多船并行航行轨迹精准控制。实验结果表明:使用此算法,理想工况中多船并行航行位置与期望位置、航行速度与期望速度均一致;恶劣工况中多船并行航行轨迹的X轴位置误差、Y轴位置误差均小于0.2 m,轨迹控制结果精准。  相似文献   

7.
针对某5万t级散货船在冰区航行中螺旋桨损坏的经过及原因,介绍该船螺旋桨的修理情况,分析桨叶修理检验的关键点,指出在螺旋桨修理检验中的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8.
四、玻璃纤维增强尼龙螺旋桨的实船试用情况对于船用螺旋桨来说,除了前述材质和成形质量问题外,还有一个性能问题,其中最主要的,则是推进性能。因此实船测试着重于对航速和实船应用情况的考核。1.实船测试实船测试主要是考核增强尼龙螺旋桨,与对象船的匹配情况,及其与原锰黄铜螺旋桨的性能比较。主要进行航速测量和系泊试验(因系泊时,螺旋桨受力远比航行时大)。  相似文献   

9.
在双向航行极地船舶的基本设计与线型优化阶段,需要对艉部先行模式下的冰阻力进行可靠的试验预报。吊舱与螺旋桨对艉部船-冰作用存在影响,但现有试验规程尚未合理考虑在该影响下船舶冰阻力的变化。以中国双向航行极地科考船“雪龙2”号为原型开展冰水池模型试验,对艉部先行模式下连续破除平整冰的过程进行了模拟。通过水上-水下联合摄录设备观测了船尾前冰层的破坏现象,并描述了螺旋桨对艉部船-冰作用的影响;结合艉部先行试验数据,提出了艉部先行模式下确定冰阻力的推荐方法,为艉部先行模式下的船舶冰阻力试验预报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0.
节能阔鳍船     
李有观 《航海》2009,(3):26-26
美国专家设计了一种新型船舶。这种船利用刚性阔鳍代替传统的螺旋桨,通过模仿企鹅的划动方式向前航行。与螺旋桨船相比,这种船的“鳍”引起的紊流要小一些,因此,较多的“鳍能”可用于驱动船只前进。在一定的速度下,该船所消耗的能量要比同样大小的螺旋桨船少17%左右。  相似文献   

11.
对船舶在航行过程中螺旋桨叶片出现突然折断后的船舶推进性能作了分析计算,获得了螺旋桨折断后主机转速、功率及航速的变化关系。实船航行性能测试结果同计算预估相当吻合,说明该分析计算方法具有实际应用价值,可为今后出现类似突发事件时的参考。  相似文献   

12.
随着海上运输业的蓬勃发展,船舶的航行速度、吨位和功率不断增长,船机桨匹配越来越受到造船业的重视。船机桨之间的完美匹配有利于提高推进系统的功率和航行速度,降低船舶油耗,增加航行时间。本文在分析船舶航行过程中船体阻力特性和螺旋桨推进特性的基础上,设计船机桨匹配设计方案,建立合适的目标函数,并利用遗传算法进行船机桨参数优化计算。实验结果表明,遗传算法计算精度高,收敛速度快。  相似文献   

13.
实船航行试验的问题是耗费高、周期长.通过构建某船用柴油机推进系统模型,包括柴油机、调速器、液力偶合器、螺旋桨及船体运动模型,在Matlab/Simulink环境下对该船的加速过程和紧急停船过程进行仿真研究.经分析对比船体在不同机桨联控策略下的运动情况,得出加速和停船过程中最佳的机桨匹配策略,为航行试验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刘登成  周伟新 《船舶力学》2016,20(3):233-242
文章研究了湍流模型对螺旋桨空泡计算结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常用的湍流模型均可较好地预报螺旋桨空泡形态。采用RANS求解器,结合SST k-ω湍流模型和Sauer空化模型,数值模拟了船后螺旋桨空泡。用对称面边界条件处理自由表面,滑移网格技术处理螺旋桨旋转,时间步长为1°。螺旋桨空泡模拟结果与大型循环水槽试验结果进行了对比,虽然由于计算网格稀疏的原因没能捕捉到螺旋桨梢涡空泡,但螺旋桨空泡随空间角度的动态行为与试验观察结果吻合较好。  相似文献   

15.
船舶长期航行,船体水线下船表面,特别是船底,会生长海藻、贝类等,致使船体水下部分和船底表面脏污和粗糙,这种现象称为污底。船舶污底将会增加船舶的航行阻力。假定螺旋桨转速不变,则船速将相应减慢,引起螺旋桨进程比λp减小,扭矩系数增大,螺旋桨所需转矩增加,因而螺旋桨特性曲线变陡,如图1,  相似文献   

16.
梁晋 《江苏船舶》2002,19(1):17-19
舷外机小艇匹配的螺旋桨一般由发动机制造厂提供,每一机型有多种规格的螺旋桨供选用.船、机、桨的匹配对艇的操纵性、乘坐舒适性、航行时的快速性能、燃油经济性及发动机的使用寿命等各项性能指标都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7.
文章针对一条VLCC风帆助推船舶开展水池快速性模型试验研究,通过开展直航、系列变漂角、系列变舵角等工况的模型阻力和变负荷自航试验,研究船舶在风帆助航工况下由于航行姿态和螺旋桨负荷变化引起推进效率的变化规律.基于系列变漂角、变舵角的试验分析结果,开展了船舶自航因子的统计回归分析,据此可开展VLCC风帆助推船在特定航行工况的节能收益评估.论文研究表明:该VLCC船舶航态及航行负荷变化对船后推进因子和推进效率影响有其规律性;本文开展的试验研究和分析方法可对此类风帆助推船舶的节能收益进行定量评估.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介绍了一种新型的螺旋桨防水草缠绕装置。它以螺旋桨桨叶作为动刀片,以安装在浆叶前方的一把切削刀作为定刀片。该装置切割水草的关键技术是刀刃的形状和螺旋桨限界轮廓线应完全相一致,并使刀片和桨叶之间有良好的间隙配合。试验和实船使用表明,该装置切割效果良好。它不仅能广泛适用于在水草密布的浅水湖泊中航行的螺旋桨船舶,而且能推广应用于挂桨机船。  相似文献   

19.
三桨船船模自航试验时,由于三个螺旋桨之间会发生相互干扰,螺旋桨的负荷及克服的 船舶阻力也不尽相同;本对三桨船自航试验时各桨的推力减额及船的阻力分配问题进行了探讨;并对三桨船自航试验结果的数据处理分析方法作了探讨,提出应首先按螺旋桨的有效推力来分配各桨克服的船的阻力,再进行推进因子分解的数据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20.
舰船回转过程中内、外侧螺旋桨负荷变化规律的新现象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许多教科书中,螺旋桨推进双桨船在回转过程中内、外螺旋桨负荷变化规律均有如下叙述:回转过程中内侧螺旋桨负荷远大于外侧螺旋桨负荷.这个结论也被某些实船试验结果所证实.但新近完成的某双桨船的回转试验的多个实测结果表明:外侧螺旋桨负荷远大于内侧螺旋桨负荷.在上世纪90年代国内有人已发现过这一新现象,但当时无人记录和分析以进行研究.本文报告和分析了这一新现象.文章首先简要回顾了以往教科书和某些实船试航回转过程中内、外桨负荷变化规律;然后介绍了某新船回转试验的实测结果,论述了实测结果的可信性.本文着重探讨了导致这一新现象的主要原因,如船体形状、船的运动、内外螺旋桨的运动、桨与船的相互作用和桨与桨的相互作用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