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弢  殷宪峰  刘嵩 《船舶工程》2019,41(10):15-19
物探船的数据中心需要具备强大的数据处理能力,能够胜任海上各种数据的采集、分析任务。在数据处理业务需求和计算机技术的共同推动下,数据中心的热密度也显著上升,常用的空调系统已难以满足这类高密度机房的冷却要求。本文介绍了为某三维物探调查船数据中心设计的地板空调下送风方案,并采用数值模拟计算的方法对三种回风方式的气流组织形式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这种方案可以更有效地满足数据中心降温要求。  相似文献   

2.
为在满足舱室换气次数、设备使用环境和人员舒适性要求的前提下节省能耗,对舱室布风器位置和数量、回风格栅数量和大小等冷源配置进行优化,并进行建模仿真,对优化前后温度场和人员舒适度的变化情况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优化布置方案可在满足舱室使用环境要求和人员舒适性需求的情况下减少约30%空调送风量。研究成果可为详细设计与生产设计中空调与布风器布置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3.
宰芹芹  刘源  李军 《中国水运》2009,(11):102-103
以人机工程学理论为基础,把船用通信系统组合机柜的操作与环境及人体尺寸人体感知等人的因素结合起来,对组合机柜的人机界面、色彩以及安全性等方面做了详细的分析与设计,达到组合机柜良好满足使用要求的目的。  相似文献   

4.
本文以30万吨LNG动力船舶为研究对象,基于远洋船舶上空调的应用需求,通过对船舶余热与LNG冷能的研究分析,经过ASPEN HYSYS软件模拟LNG流程图,在基于对LNG冷能梯级利用的前提下,提出将烟气高温余热、缸套水余热与LNG高品位冷能进行发电和船舶空调的综合利用方案。基于设计方案的流程模拟与?分析,对工质选择进行优化,进一步釆用遗传算法进行参数匹配优化。结果表明,在满足船舶空调负荷的前提下,发电功率达到268.9 kW,系统总?效率达到47.64%。  相似文献   

5.
王弢  杨小满 《船舶》2017,28(z1)
空调末端布风器的形式直接影响室内的气流组织形式,进而影响空调系统的舒适度。由于科考船的公共处所送风量大,净高低的特点,常规的末端送风方案难以满足这种特殊环境下的高舒适度要求。文中介绍了"雨降式"空调送回风系统在科考船公共场所上的应用,实践表明这种气流组织型式用于这类场所的空调系统,可有效改善场所的热舒适度水平和整体美观度。  相似文献   

6.
以某集装箱滚装船为研究对象,对多源激励下上层建筑内典型舱室噪声进行预报,分析不同类型的噪声成分对上建舱室的影响。结果表明,机舱区域的机械设备对上建舱室的噪声水平影响较小,而上建区域的机械设备和空调通风系统对于上建舱室的噪声水平起主要决定作用。通过分析超标舱室的主导噪声源成分和传递路径,提出对应声学优化方案,保证舱室噪声满足技术规范要求。  相似文献   

7.
介绍一种具有快速拆装性能的模块化组装机柜框架结构的构思和创新过程,选择合理的分拆/连接截面,使用同一种连接器,满足机柜的快速拆装要求.  相似文献   

8.
池波  翁爽 《舰船科学技术》2014,(11):108-111
分析物探船对推进系统的要求,同时分析针对低噪声、低振动、低转速高牵引力、电能质量的要求,推进系统采取的相应措施。对基于直流配电技术的电力推进系统特点和关键技术进行分析,说明基于直流配电技术的电力推进系统可以很好地满足物探船作业工况时的要求,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
于胜  安毓辉 《船舶》2017,28(Z1)
综合科考船的地震空压机正常运行对环境温度及气流场要求很高,如不能满足会引起地震空压机电机热敏电阻过热报警停机。文中综合分析多型综合科考船地震空压机舱环境温度控制问题的解决方法,进行地震空压机舱的布置实例研究和气流场模拟,并提出综合科考船地震空压机舱空调通风系统设计原则和优化方案。  相似文献   

10.
客滚船是客船的一种,为满足安全返港对于空调通风系统的要求,对空调通风系统进行优化设计并配置相应的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格外重要。针对某高端客滚船的控制系统设计要素展开相应研究,分析规范要求,剖析空调通风系统的设计要点,希望为业内人士提供些许借鉴。  相似文献   

11.
某些特殊货物在运输过程中必须控制货物周围的环境温度.假定该特殊货物在运输过程中,货物周围平均环境温度不得超过38℃,并根据相关要求,货舱需提供足够的通风或降温措施,且冗余设计,以保证任何工况下货舱平均环境温度低于38℃.从货舱热湿负荷计算、空调系统布置方案和冷却系统设计和空调气流分布等方面进行货舱温度控制的研究,并采用CFD仿真模拟进行方案验证.研究结果对货舱空调系统设计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以6 500 m~3耙吸式挖泥船的动力装置为研究对象,对其配置方案的合理性进行分析,并进行动力系统配置方案选择、主机选型和能力校核计算。结合船舶设计任务书的要求,逐步分析目标船的整体性能和各工况下的功率需求。在此基础上,粗略估算目标船设备在各主要工况下的功率需求,并提出几种能满足各工况下功率需求的动力系统配置方案。根据目标船的工作特点,对各动力系统配置方案的适用性进行初步分析,采用层次分析法进行模糊评判,经过评估确定各评价指标的权重;通过对不同指标进行打分来确定隶属度并进行模糊运算,根据最大隶属度原则选出最适合目标船的动力配置方案;同时,根据最优配置方案选取的主机型号对目标船进行功率验证。计算分析结果表明,该研究方案满足目标船的设计要求,说明选用的研究模型和评价方法合理。  相似文献   

13.
为了更好地保障对船舶电力数据的准确处理,提出基于云平台的船舶电力数据中心架构设计方法,首先对船舶电力数据管理模块进行优化,采集挖掘电力特征数据,并对船舶电力数据挖掘算法进行优化,根据计算结果进行数据的调度和处理,实现对船舶电力数据中心构架的合理设计。最后通过实验证实,基于云平台的船舶电力数据中心架构设计具有更高的准确性和合理性,充分满足研究要求。  相似文献   

14.
研究转轮除湿空调在船舶上的应用,实现船舶空调的节能。根据某船传统空调系统的设计参数构建了单级除湿和两级除湿的转轮除湿空调的系统方案,通过比较研究发现两级除湿的系统方案适合在该船舶上应用,且具有显著的节能潜力;在设计工况下,应用在该船舶上的两级转轮除湿空调的消耗功率仅为传统空调的56.6%。  相似文献   

15.
潘捷  赵翔 《机电设备》2022,(3):58-67
钣金结构设计是空调外机设计中的核心内容之一,对于空调外机的稳定性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空调外机的钣金件设计不仅要满足空间结构要求,还需要提高外机在工作过程中的可靠性。文章针对空调外机的噪音和振动问题,设计出一种新型的空调外机,用Creo软件对其进行三维建模,再利用有限元技术对空调外机钣金结构的动态力学行为特征进行研究。结合ANSYS软件中的模态分析及静力学分析功能,对设计结果进行验证。研究结果表明:增加外机壳体钣金厚度以及压型的复杂程度,有利于远离共振固有频率,提高外机抗形变的强度。  相似文献   

16.
陈剑  颜肖龙 《机电设备》2005,22(6):I0012-I0015
以重新组装后的车载环境下的电子机柜样机为研究对象,力求在机柜结构方案设计阶段获知和改善其动态特性,以提高结构在动态环境中抵御振动和冲击的能力,文中将现代测试手段与模态分析技术相结合,介绍了电子机柜的试验模态分析方法,从工程应用出发,采用力锤激励进行了模态试验,并应用模态分析软件辨识其模态参数,与有限元模型参数进行了比较和误差分析,为进一步的理论分析及结构设计改进提供了指导.  相似文献   

17.
《上海造船》2015,31(6):42-46
民用船舶的水下噪声测量研究一直鲜有报道。针对以螺旋桨为主要影响因素的船舶,基于DNV SILENT-S的相关观点及要求,以多缆物探船"发现6"为研究对象,主要对物探船螺旋桨引起的水下辐射噪声展开了分析讨论。重点阐述物探船水下辐射噪声的研究及分析过程,采用不同拖缆工况进行实船测量及其数据处理。通过对目标船实船测量数据和仿真结果对比,进一步分析螺旋桨对物探船水下辐射噪声的影响,提出了螺旋桨引起的水下噪声应在设计阶段作为考量因素,也为物探船降噪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西津水利枢纽二线船闸工程对发展西江航运和流域经济具有重要作用。为研究二线船闸布置方案与原一线船闸布置的相互影响,采用水工模型试验研究二线船闸下引航道两类不同布置方案下的水流条件,通过分别测定一、二线船闸下引航道口门区纵、横向及回流流速三项指标,并进行对比分析得知:一、二线船闸下引航道口门区采用共用布置方案时,在中洪水流量情况下,口门区内横向及回流流速难以满足规范要求;当采用下引航道口门区分开布置形式时,二线船闸下引航道口门区多项流速在各级通航流量下基本满足规范要求。  相似文献   

19.
为在满足通风要求的同时,使空调系统布局更加紧凑、节省船内空间,以某38000t化学品船为例,对其空调系统的设计进行详细介绍,并结合相关规范分析不同空调系统间的差异。研究成果可为化学品船空调系统的设计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20.
变风量空调系统末端装置型式多样,能否在舰船上使用并达到相应效果是业内人士关心的问题。因此对舰船空调末端装置进行分析,采用k-e湍流模型对舱室空气流动进行数值模拟,并运用Fluent软件进行模拟计算,得出了船员舱室的温度场和速度场的分布。由舱室温度分布均匀和无明显送风下坠和射流冷风感,得出诱导型变风量末端和带热交换器动力型末端送风方案都能满足舱室舒适性要求,为变风量末端装置在舰船上更好地使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