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2010年7月12日,工信部产业政策司在济南组织召开了车辆准人管理工作会议。全国26个省市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27家汽车、摩托车、三轮汽车和低速货车、14家负责车辆产品检测工作的检测机构,以及中国汽车工业协会、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及中机车辆技术服务中心共130多名代表参加了会议。这次会议是工业和信息化部组建两年以来召开的首次车辆准人管理工作会议。  相似文献   

2.
随着我国道路运输业的发展、汽车技术的进步、检测诊断技术的不断提高,汽车检测行业也得到了快速发展,目前全国汽车综合性能检测站(简称综检站)共1500多家,其中省“中心站”9家,检测能力也由原来单一项目检测发展为综合性能检测。为加强营运车辆和汽车维修行业管理工作,发挥综检站的作用,交通部颁布实施了一系列管理规定及技术标准、规范,促进了维修与检测行业的发展,为保障车辆技术状况和维修质量及道路运输安全,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提高了行业管理的地位和水平。  相似文献   

3.
芬兰多家公司合作开发出一套智能汽车服务系统,将驾驶人个人信息、汽车行驶情况及汽车维修结合为一体,将使车辆故障检测、维修和紧急救援等更为便捷。  相似文献   

4.
近日。郑州市机动车修配管理处通过严格的资格审核和择优选定,确定了郑州市中通汽车检测技术服务有限公司等12家汽车维修企业和2家汽车综合性能检测站作为《营运车辆安全保障技术开发及大范围集成应用》示范应用单位。  相似文献   

5.
截至2000年底,全国的汽车、摩托车维修经营业户已经达到30多万家,其中一类维修企业1万多家,二类维修企业6万多家,从业人员达到250多万人,全年完成整车大修50多万辆次,完成总成大修250多万台次,二级维护1600多万辆次,汽车维修总产值达到近400亿元;全国共建成汽车综合性能检测站1200多个,完成汽车检测量800多万辆次.一个以城市为依托,以一类企业为骨干、二类企业为基础、三类维修业户为补充,以汽车综合性能检测站为质量保证,各种经济成分协调发展的汽车维修网点和市场格局已基本形成,较好地适应了我国营运车辆和社会车辆的维修需求,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做出了应有的贡献.但不可否认仍存在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正>在车辆检测及改装领域,底盘测功机这个名词已经越来越被广泛地熟悉和接受。底盘测功机是一款测量车辆发动机功率及扭矩的设备,配上相应的尾气检测设备及油耗检测设备,它还可以检测尾气及油耗。测试时车辆是在设备上运行,它可以进行一系列的道路模拟测试及工况模拟,可测试汽车极限性能、工况加载、故障诊断试验、经济性油耗测试、环保测试、汽车可靠性和耐久性试验等,底盘测功机现在已经广泛地用于汽车改装行业、汽车制造厂、  相似文献   

7.
重庆车辆检测研究院国家客车质量监督检验中心于1990年被授权为国家级汽车整车、发动机及其它零部件产品的质量检测机构。中心是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CNAS)认可实验室,国家工信部汽车新产品公告检测机构,国家认监委汽车新产品强制认证检测机构,环保部汽车排放、噪声检测机构,交通运输部道路运输车辆燃油消耗量检测机构,国家质检总局汽车缺陷产品召回检测机构,国家科技部国家级科技成果鉴定检测机构;是中国质量认证中心和中国汽车产品认证中心委托的汽车产品认证检测机构。  相似文献   

8.
车辆检测是加强车辆技术管理的重要措施,是检查、鉴定车辆技术状况和维修质量的重要手段,是促进维修技术发展,实现视情修理的重要保证。当今,新能源汽车或将成为低碳时代汽车产业的发展趋势,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必将给车辆检测提出新的要求,但新能源汽车检测的标准依据不足,无统一、规范的检测方法,检测设备跟不上和检测人员技术不足等问题严重影响着新能源汽车检测的有效实施。  相似文献   

9.
本文通过对国内外汽车检测技术现状的分析与总结,找出了我国汽车检测技术与国际水平之间的差距,并提出了我国汽车检测技术今后的发展方向。汽车检测,特别是汽车不解体检测,作为检查和鉴定车辆技术状况和车辆维修质量的重要手段,是一门近年来才发展起来的新兴科学技术。汽车检测技术是一门以现代数学、电子技术、控制论、可靠性理论和系统工程学为理论基础的新兴学科。汽车检测是指确定汽车技术状况或工作能力的检查。车辆经过长期使用,  相似文献   

10.
随着我国的汽车保有量逐年递增,车辆的技术状况和维修质量的监控任务亦越来越艰巨。对此,1990年3月交通部13号令明确了“定期检测、强制维护、视情修理”的原则。车辆检测诊断技术是检查、鉴定车辆技术状况和维修质量的重要手段,是促进维修技术发展,实现视情修理的重要保证;而建设汽车综合性能检测站是加强车辆技术管理的重要措施。近年来上海市的汽车综合性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