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8 毫秒
1.
在当前能源供应趋紧、城市交通拥堵加剧的背景下,规划完善的慢行交通系统,对于促进城市综合交通体系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基于黄山市慢行交通现状,明确黄山市慢行交通的功能定位和发展策略,构建主次搭配的分级慢行交通网络,并提出慢行设施的设置标准。  相似文献   

2.
城市慢行交通规划刍议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熊文  陈小鸿  胡显标 《城市交通》2010,8(1):44-52,80
目前,中国城市慢行交通发展定位不够明确,慢行环境日益恶劣,亟须开展慢行交通系统规划研究。讨论了国内外城市交通模式及慢行交通保护战略,并从城市交通规划对慢行交通关注的缺失、城市交通管理缺乏人人性化评判依据,以及干路机非冲突造成慢行交通安全隐患等角度解读了慢行困境与规划反思。指出明确慢行交通地位、保障慢行安全与便捷、保护慢行活力应成为慢行交通规划的重要目标。据此,以上海市为例,介绍了机非分离规划、步行过街设施规划、自行车廊道网规划、宁静步行系统规划的研究实践。  相似文献   

3.
慢行交通系统在中小型城市的功能定位尚不明确,绝大多数的居民出行让步于小汽车出行.讨论交通政策导向的能动性,结合济宁特色突出政策对慢行交通的倾斜;分析济宁市城市、道路、交通特性,明确指出慢行交通在济宁居民出行的主导地位;依据规划年的用地情况,分区域、分层次的进行慢行区的划分;提出慢行廊道布局的原则,依据交通预测模型OD期望线来合理布设慢行廊道.  相似文献   

4.
王鹤  孙兴堂 《交通标准化》2014,(11):25-28,32
随着低碳城市、低碳交通等概念的提出,慢行交通逐渐引起大家的重视,国内陆续开始探索慢行交通系统的规划方法.以镇江为例,基于其山水花园的城市定位,分析该定位下步行交通系统的特性,在充分发挥山水资源城市优势的基础上构建镇江市步行交通系统,并对步行交通的断面提出具体要求.  相似文献   

5.
杭州市慢行交通系统规划与设计指引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慢行交通隐含了公平和谐、以人为本和可持续发展理念。在当前能源供应趋紧、大城市交通拥堵加剧的背景下,规划高品质的慢行交通体系能够引导市民形成全新的出行观念。借鉴国内外慢行交通系统规划与设计理念,提出了适合杭州城市自身发展的慢行交通系统规划,并简述其战略目标及主要规划内容。从与慢行交通相关的道路因素、街道空间因素、慢行设施和慢行环境等4方面有选择性地介绍部分规划设计指引内容。最后,总结本次规划特点,即运用“分区分类”手段、引入“规划设计指引”概念,以及提出河道慢行系统规划。  相似文献   

6.
《黑龙江交通科技》2017,(11):197-198
近些年来我国交通系统取得了突出的进步,对城市慢行交通系统规划和设计有了更高的要求,针对城市化设计的具体要求可知,慢行交通系统成为当前规划重点。研究中以城市慢行交通规划现状为基础,对具体交通规划策略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7.
随着国民经济的飞速发展,为解决机动车迅速增加带来的大量交通拥堵和环境污染问题,总结目前国内外慢行交通的发展现状,以沿海城市青岛市为例,分析青岛市的交通特点和发展方向,阐述青岛市作为国家级旅游城市自行车慢行交通系统的重要性。从自行车车道的设计出发,分析评价青岛市自行车慢行交通系统,根据城市道路网容量供需平衡原理及慢行交通系统计算包括慢行交通系统在内的青岛市道路级配,为沿海城市慢行交通系统的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根据济南市慢行交通基础设施调查数据,分析其分布状况与服务水平。从需求分析、道路结构比例与断面类型及其管理状况等方面,对济南市慢行交通基础设施进行适应性分析,并为其的进一步完善提供对策建议。研究慢行交通基础设施能够有效评估城市慢行交通系统的发展状况,从而改善慢行交通的通行空间。  相似文献   

9.
慢行交通系统主要包括步行系统和自行车系统。慢行交通是人类最原始、最基本的交通方式,在短距离出行中,慢行也是最健康、最便捷的交通方式。发达的慢行交通系统是城市交通发展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通过归纳总结中小城市慢行交通系统普遍存在的问题,从慢行通道等级、道路断面要求和过街设施3个方面提出慢行通道的规划要求,指导慢行交通系统的规划工作。以克拉玛依市为例,规划其中心城区慢行交通系统,以满足市民日常生活的便捷需求,提高慢行交通出行比例的要求。  相似文献   

10.
以韩城市为例,在总结慢行交通系统现状的基础上,通过对步行道和自行车道的分级组合,提出合理的横断面宽度要求,从而优化城市道路空间,从规划层面保障慢行交通路权,并应用到《韩城市城市慢行交通系统规划》中。  相似文献   

11.
本文主要介绍了空轨的组成、发展现状、优越性以及建设空轨交通的必要性,并将空轨与地铁和轻轨进行了对比分析。针对中小型城市的出行需求从空轨的建设资金、便捷施工、线路规划、运行效益、出行安全、绿色环保等方面进行分析,探计了在我国中小型城市发展空轨系统的可行性。此外,根据国外空轨运营多年的经验,进行了关于空轨建设的思考并给出了相关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
针对目前云南省中小城市城区面积小、公交系统不完善、摩托车出行比例较高的现状,利用交通规划理论,对中小城市自行车专用道路规划进行研究。以云南省某中等城市为例,提出自行车专用道路的设置方法,进而改善自行车出行环境、缓解交通拥堵状况、减少城市环境污染。  相似文献   

13.
由于城市规模的差异,中小城市的出行需求与大城市存在较大区别,且由于区域发展进程的不同,中小城市内部也多呈现明显的片区差异。以浙江省长兴县中心城区居民出行调查数据为基础,在城区总体居民出行特征框架下,从出行次数、出行目的、出行距离、出行方式和出行时耗等方面分析各片区居民出行特征的差异,并以此挖掘片区的发展症结。最后以优化出行结构为目的,从用地规划、非机动交通环境营造、公共交通优化和小汽车管控等四个方面对中小城市的交通发展提出对策。  相似文献   

14.
国内目前针对中小城市公交场站的研究不足,中小城市场站建设缺乏科学指导,场站用地难以得到保障.结合中小城市公交发展特点及场站模式,通过科学的分析计算,确定场站停车坪、建筑用地、场前区及绿化用地规模,探讨与之相符的中小城市公交场站用地指标,对于中小城市场站规划建设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建立一套完善的绿色交通评价体系是解决中等城市面临交通问题的关键。首先分析以往的交通评价方法以及存在的不足。综合考虑客运和货运需求,建立中等城市绿色交通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并界定相关评价标准。应用AHP-熵值法确定指标权重,提出基于集成云模型和物元分析理论的中等城市绿色交通发展水平综合评价方法。最后,对河源市绿色交通发展水平进行评价。结果表明:该评价方法原理简单,考虑定性和定量指标,能全面反映城市绿色交通发展的现状和趋势。  相似文献   

16.
适于中国城市的TOD规划理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TOD规划理论在中国得到广泛应用,有效指导了城市交通枢纽地区的开发建设,但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对其理解还存在误区。首先对TOD的概念、规划原则、分类与典型模式进行解读。重点分析美国TOD规划理论产生的历史背景,以及中美城市在发展阶段、人口密度、土地所有制、公共交通投资体制、文化背景的差异性。由此得出美国的TOD规划理论并不能完全适用于中国城市。最后,基于TOD规划理论中的核心原则与中国城市发展现实,提出适于中国特征的TOD规划模式。  相似文献   

17.
通过比较全球近60座城市的交通发展模式,针对中国中小城市以步行和自行车交通为主的出行特征,提出C模式概念,即步行和自行车导向型交通模式。以河北省沧州市为例,分析C模式下的典型问题与居民出行需求。基于此,提出适应步行和自行车交通发展的C规划3C理念,即具有中国特色、步行和自行车友好、跨越用地边界的街道规划。C规划的重点是利用并连通既有城市支路与街巷,形成步行和自行车优先通行的廊道网络;C设计的重点是基于步行和自行车交通特征和公众意愿,通过跨界设计实现不同出行群体的和谐共生。以沧州市核心区为例进行规划实践并展示典型街巷设计案例。  相似文献   

18.
公共交通系统是城市综合交通系统的重要内容,不同类型、不同规模的城市其公共交通系统不尽相同.针对目前中小城市快速发展的现状以及公交线网评价系统均衡性方面研究的相对不足,通过论述中小城市公共交通系统运行的主要特征,分析现状公交布局的主要问题,将基尼系数理论应用于城市常规公交线网评价研究中.以效率性和公平性为出发点,建立相关评价指标体系,对中小城市常规公交线网布局均衡性评价方法进行相关研究.并以廊坊市公交线网布局评价为例,进行实例研究.  相似文献   

19.
In view of the increasingly serious traffic problems caused by motorcycles, several large and medium-sized cities in China implemented motorcycle forbidden ban. Taking Guzngzhou city as an example, the paper summarizes the major characteristics of the traffic mode transferring period. Meanwhile, the travel volumes transfering from motorcycles to other modes are estimated and the changes of residents' travel mode choice are analysed. Then, the existing problems of urban traffic are pionted out from the aspects such as public transit, motorcycle travel, freight transport, and taxi transport. Finally, some applicable countermeasures are put forward to solve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period of traffic mode transferring. The countermeasures research in this paper provides references for traffic planning and policy making both in Guangzhou and other similar cities.  相似文献   

20.
在推进低碳绿色的城市交通体系的发展背景下,公共自行车系统在城市短距离出行、与公交无缝换乘以及休闲旅游方面作用显著,大力发展公共自行车已成为各个城市交通系统建设的重点内容。以泰州市为例,对公共自行车系统在中等城市的适用范围及交通定位进行分析,提出中等城市公共自行车发展的一般策略,为其他城市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