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陈云  常明 《轨道交通》2010,(1):57-58
前端模块和车钩缓冲系统作为高速列车重要的系统部件,有着重要的作用。本文将围绕CRH3型列车上的前端模块和车钩缓冲系统做出系统分析。  相似文献   

2.
今后,高速列车市场的增长主要取决于中国列车车队的扩大。亚洲并将当仁不让成为最大的高速列车市场。德国SCIVerkehr咨询顾问公司高级顾问安德烈·沃夫如是说。  相似文献   

3.
近几十年来,世界许多国家都在积极研究磁悬浮高速列车。其中以德国和日本的技术较为成熟,其技术已经达到或接近商业运营的水平。同时美、中等国也在积极的研发过程中,并取得一定的发展。本文对各国磁悬浮高速列车的主导技术作了分析比较,并对其发展趋势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4.
2004年4月1日,韩国子弹列车正式开通。由于总统卢武铉处于“弹劾”状态,总理高建作为代理,参加了通车剪彩仪式,向全世界宣告韩国已经进入子弹列车(高速列车)的新时代。继法国、德国、西班牙、日本之后,韩国成为世界上第五个拥有子弹列车的国家,再一次显示了韩国跻身于世界发达国家之列的雄心和抱负。  相似文献   

5.
钱立新 《轨道交通》2007,(11):42-43
分析法国AGV型、日本Fastech360型、德国ICE350E型、西班牙Talg0350型及韩国HSR-350X型的350km/h速度等级高速列车的技术特征,对其各项重要的技术性能指标进行分析比较。提出世界高速列车技术发展方向基本是:更多采用动力分散形式,最高运行速度达到350km/h-400km/h;采用lGBT、IPM、IGCT等模块实现牵引传动变流器的功率大、体积小、高可靠性;转向架采用有源悬挂或半有源悬挂有效降低横向振动;强化复合制动系统,开始采用安全电阻制动及空气阻力板制动;提高车体气密性及降噪性能;采用先进的列车自动控制系统;用倾摆车体技术扩展高速列车使用范围。  相似文献   

6.
介绍了一种采用嵌入式计算机PC-104模块实现高速试验列车控制,监测,诊断信息网络中通信节点的方法,阐述了PC-104总线模块的特点,以及如何用PC-104模块构成高速列车控制网络中的通信节点,并给出了固态盘的使用方法。  相似文献   

7.
<正>近日,由中国科学院研制的中国未来双层高铁动车组概念模型被媒体披露,引发关注。西南交通大学教授张卫华介绍说,德国、法国的下一代高速列车均提倡用双层动车组技术,其目标是提高旅客乘坐能力,提供运能,提高经济性。列车高速行驶,如果车体加高  相似文献   

8.
为更深入全面了解高速列车受电弓气动噪声研究现状,阐明高速列车受电弓气动噪声机理与规律,总结了近年来国内外高速列车受电弓气动噪声的研究,概括了中国、日本、德国与法国高速列车受电弓的发展历程,分析了受电弓气动噪声源、辐射气动噪声特性以及高速列车受电弓气动噪声研究方法,探讨了高速列车受电弓气动噪声生成机理与抑制方法,总结了当前研究的主要成果。分析结果表明:受电弓作为列车顶部的重要受流装置,由多个杆件组成,在高速气流中会产生显著的有调噪声,是高速列车环境噪声污染主要来源之一;高速列车受电弓主要气动噪声源分布在弓头、铰链机构、绝缘子、底架等部件的迎风侧位置,研究受电弓气动噪声的手段有实车试验、风洞试验以及数值模拟;增加附属装置可以有效控制气动噪声,如增加导流罩、喷射气流、等离子体驱动器等,但这些方法增加了系统的复杂度;基于仿生学原理改变杆件表面微结构,可以显著抑制受电弓湍流旋涡的生成,从而大幅降低气动噪声;优化杆件截面形状以及空间结构设计,可以减少阻力及湍流旋涡的生成,进而有效控制气动噪声。可见,多种途径可以降低受电弓气动噪声,但工程落地的可行性、气动噪声与气动阻力及弓网接触稳定性的耦合关系,仍...  相似文献   

9.
数字孪生(DT)是推动轨道交通装备领域数字化、智能化的关键技术之一,但其相关研究仍处于起步阶段.围绕高速列车生命周期研发现状,系统剖析传统高速列车研发数字化转型过程中的设计闭环难、高保真度、高精度模型缺乏、信息物理数据交互融合难等问题,结合产业发展趋势归纳提出高速列车生命周期发展新需求;在此基础上提出数字孪生高速列车技术框架,并对高速列车生命周期数字孪生模型构建和功能服务两个方面进行深入探讨,指出数字孪生高速列车所面临的关键技术问题与挑战.通过展示前期在轨道车辆关键部件服役能力劣化方面的探索应用,以期为未来高速列车全生命周期数字化的深入研究和实践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磁浮列车与轮轨高速列车对线桥动力作用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德国Transrapid高速磁浮列车和日本新干线高速列车为基础,通过建立高速磁浮、轮轨列车与线桥动态相互作用模型,计算了不同行车速度(100~500km/h)和不同桥跨(12~32m)情形下高速列车与桥梁结构的动力响应,并进行了细致的对比分析。结果表明:磁浮列车在高速特别是超高速运行条件下的乘坐舒适性明显优于轮轨高速列车;磁浮与轮轨高速列车作用于轨道的每延米荷载大体相当;高速磁浮列车对小跨度(22m以下)桥梁的动力作用小于轮轨高速列车,而对中等跨度尤其是大跨度桥梁,轮轨高速列车较高速磁浮列车具有明显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11.
对磁悬浮高速列车技术认识的两个错误观点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1998年以来,在国际上争论了几十年的磁悬浮高速列车技术突然在中国火爆起来。6年中发表了为数甚多的文章和言论,对中国地面高速交通的发展,有着较大的影响。应当说有许多说法是不妥当的,有些甚至是错误的。例如,认为地面高速交通的速度越高越好,认为德国常导磁悬浮高速列车技术最先进,就是2个错误的观点。由于它们流传最广,认同率最高,所以危害也最大,需要加以澄清。  相似文献   

12.
侧风环境下列车高速通过站台的流固耦合振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考察侧风环境下列车能否临靠站台高速安全通过,采用列车空气动力学和列车系统动力学相结合的方法,通过侧风与列车的流固振动分析获得列车姿态的变化;考虑侧风作用下,列车的姿态变化和轨道几何不平顺的影响,分析了侧风环境下,列车临靠站台高速通过时的气动响应.计算结果表明,与无风环境尾车易与站台碰撞不同,在6 m/s侧风环境下,当列车以350 km/h的速度临靠站台通过时,车头前端是离站台最近的位置.  相似文献   

13.
1964年10月1日,一条最高速度为210公里/小时的铁路在日本正式投入载客运输,这就是闻名世界的东海道新干线,它标志着世界铁路进入了高速列车时代。此后,一些发达国家兴修高速铁路方兴未艾,高潮迭起。时至今日,韩国一跃而起,也成为世界上进入高速列车时代的国家之一。  相似文献   

14.
采用低温风洞试验对比了中国高速列车HST、法国高速列车TGV和德国高速列车ICE3的气动性能; 基于EN 14067和TSI标准在铝质材料模型上测试了不同侧偏角下列车阻力、升力和倾覆力矩; 利用粒子图像测速技术测量了列车周围流场, 得到了高速列车与空气的相互作用机理和气动现象; 采用计算流体力学方法模拟了高速列车实际运行情况, 并与低温风洞试验流场测试结果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 0°~10°侧偏角下列车阻力系数绝对值从大到小依次为HST、ICE3、TGV, 侧偏角为0°时, 3种列车的阻力系数分别为0.223、0.166、0.140;0°~5°侧偏角下列车升力系数绝对值从大到小依次为TGV、ICE3、HST, 且数值均接近0, 其中ICE3、HST为正升力, 列车受压向轨面力, TGV为负升力, 列车受上浮力; 0°~5°侧偏角下列车倾覆力矩系数绝对值从大到小依次为TGV、HST、ICE3, 侧偏角为0°时, 3种列车倾覆力矩系数分别为0.021、0.019、0.011;HST高速列车由于头部双层造型设计, 在头部曲面过渡处出现流动分离, 增大了列车摩擦阻力和压差阻力, 导致列车阻力系数比TGV和ICE3偏大一些, 但阻力系数在高速列车头型设计技术要求限值0.25之内, 且升力和倾覆力矩性能较好, 列车具有良好的稳定性, 满足高速列车头型气动设计的工程需求。   相似文献   

15.
为实现流固耦合技术及验证瞬态压力对高速列车焊接结构造成的疲劳损伤,以某高速动车组设备舱为研究对象利用流体软件SC/Tetra的FLDutil模块与分析软件Ansys的输入端口进行载荷的流固耦合分析,最后采用最新的美国ASME(2007)标准中的结构应力法进行了疲劳寿命分析结果表明,通过流体软件SC/Tetra的FLDutil模块映射到Ansys中的气动载荷准确可用,为高速动车组结构在流场中的刚度强度、模态、疲劳等分析计算提供了更合理、更精确的载荷输入.  相似文献   

16.
<正>在高速列车停靠的站台上,我们常常会看到乘客与高速列车拍合影的情景。的确,外形美观大方、服务设施一流的高速列车,有足够的资本受到人们的喜爱。但外观漂亮的高速列车绝不是单纯的美术品。高铁列车车体,既为乘客提供安全乘坐空间,又为牵引、制动、受流等系统提供安装基础的载体。它与一般的列车车体相比,在材料、外型、结构、气密性等多方面都有着自己独到的选择和设计。一、车体材料铝合金,是目前世界上绝大多数高速列车车体选用的材料。我国的高速列车也同样如此。早期的高速列车车体材料因受价格、成形、焊接工艺技术等因素制约,  相似文献   

17.
以高速列车塞拉门为研究对象,研究塞拉门的结构特点和力学特性并对塞拉门进行静态分析。基于空气动力学理论,对列车塞拉门进行在不同工况下的对比分析,验证了所建立模型的合理性,并着重研究了列车在隧道中高速行驶的情况下空气对列车塞拉门可靠性的影响。可以为高速列车塞拉门的设计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广东交通》2007,(3):61-61
从德国始发的两列高速列车5月25日穿越德法边境,抵达法国首都巴黎。这条跨国高速铁路标志着酝酿多年的泛欧高速铁路网梦想开始逐步变成现实[编者按]  相似文献   

19.
公交化高速城际列车的开行,标志着铁路列车不仅仅是一个运载旅客的现代化交通工具,而且还是一种提供快捷、安全和舒适乘坐环境的现代化交通工具。专家指出,高速、重载和安全已不再是新世纪现代化铁路交通发展唯一追求的目标,旅客乘坐列车的舒适程度随着人们生活品质的不断提高也有了极大的改善,舒适度正成为铁路车辆设计、制造和运行的一个新课题。国外铁路发展先进国家在列车乘坐舒适度方面有了长足的进步和发展,正值今年8月1日我国第一条京津城际高速铁路开行之际,本文译者介绍了国外先进铁路列车舒适度的最新相关报道,以供有关部门和工程设计人员参考,为我国城际列车设计现代化和国产化提供有益的借鉴。译文中的小标题系译者为方便阅读而添加。  相似文献   

20.
京沪高速铁路列车运行的调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运行列车组的方法,研究了高速列车的运行过程,针对同类型运行列车组、高中运行列车组的易调整性以及中高运行列车组的调整难度与各种运行列车组的晚点情况提出了相应的调整规则。仿真结果表明运行列车组能够更好地反应高速列车的晚点情况,给出的调整规则对高速列车的运行调整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