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正>近日获悉,《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初稿已定,目前相关部门正在抓紧征求各方意见,7月初上报国务院审议,如果不出意外,2010年有望出台。863计划节能与新能源汽车重大项目建立专家组组长王秉刚认为,《规划》是一个10年规划,是从2010年至2020年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纲领性文件,涵盖了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各方面,不仅明确了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  相似文献   

2.
《天津汽车》2011,(11):8-8
备受关注的《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已经上报国务院,多个渠道的消息显示,该规划最快有望在2011年底出台。与此前主要强调纯电动汽车路线不同,新能源汽车产业规划将加大混合动力汽车扶持力度。在规划出台前夕,得到利好消息的各大车企,不约而同加速了布局新能源汽车尤其是混合动力车的步伐。  相似文献   

3.
车事荟萃     
《时代汽车》2011,(7):22-28,30-32
新能源汽车发展规划7月发布由工信部牵头多部委联合起草的《中国新能源汽车发展规划》已经送交国务院审议,并可能于7月发布。相关人士透露,规划涉及到一份新的新能源汽车鼓励计划。  相似文献   

4.
吴勇 《汽车维修》2012,(10):2-4
2012年7月9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12—2020年)》。规划指出,以纯电驱动为新能源汽车发展和汽车工业转型的主要战略取向,当前重点推进纯电动汽车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产业化,推广普及非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节能内燃机汽车,提升我国汽车产业整体技术水平。《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是我国新能源汽车发展的里程碑,必将对我国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的发展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为了更好地了解《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的有关内容与精神实质,笔者对其进行简单的解读,期冀对读者有所启发。  相似文献   

5.
2011年3月,哈尔滨发布了"十二五"科技发展规划,"规划"指出未来5年,哈尔滨市将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重点是混合动力车和纯电动汽车。支持磷酸铁锂锂离子蓄电池、车用电机,电控单元、电源管理系统等研发。哈尔滨市准备建设新能源汽车产业园区。哈尔滨市不是新能源汽车试点城市,也不是私人购买新能源汽车试点城市。  相似文献   

6.
在今年的两会上,虽然汽车行业的关注度有所降低,但是新能源汽车依然是今年两会的一个热点话题。工业与信息化部部部长苗圩表示,新能源汽车的"十年大纲"《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11~2020年)有望在今年上半年推出。该规划制定了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方向,中国政府将投入大量资金来扶持新能源汽车核心技术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驾驶园》2013,(11):34-35
10月17—20日,以"选择行动——未来从现在开始"为主题的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成果展览会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举办,中国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高峰论坛同期举办。本届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成果展是贯彻落实国务院《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12—2020年)》,推动我国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重要举措。车展由工信部支持,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机械  相似文献   

8.
2012年7月9日,国务院正式公布了《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12~2020年)》,《规划》中主要任务之一是实施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技术创新工程。  相似文献   

9.
<正>以政策文件和强制性标准法规鼓励发展的中重型商用车产品和技术,主要体现在国标委、环保总局、质检总局、交通运输部、公安部、工信部、国务院安委会等发布或出台的标准、规划、纲要、通知中。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12~2020年)《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12~2020年)》(国发[2012]22号)系2012年6月28日由国务院发布。此《规划》是为落实国务院关于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加强节能减排工作的决策部署,加快培育和发展,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而制定的。《规划》从计划出台到实际出台曾一波三折,主要原因在于将"节能汽车"与"新能源汽车"放在了同样重要的位置;尽管《规划》所界定的新能源汽车是指"采用新型动  相似文献   

10.
新能源汽车产业联盟在我国的诞生始于2009年初,在过去的两年中我国已有13个新能源汽车产业联盟成立。目前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尚处于初级阶段,产业联盟的发展由于区域化特征明显而表现出发展的困惑。北京新能源汽车产业联盟是我国最早成立的新能源汽车产业联盟。文中通过对总体规划、关键点分析和对未来规划方向的探讨,深入开展了北京新能源汽车产业联盟规划研究。期冀不仅能为北京新能源汽车产业联盟的发展提出具有建设性的建议,而且能为其他联盟应对发展困惑提供一种参考研究。  相似文献   

11.
柏松 《上海汽车》2012,(10):1-2,12
《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发展规划(2012~2020)》指出,2020年我国新能源汽车累计销量规模要达到500万辆,新能源汽车要以纯电驱动为战略取向,未来10年政府将加大财政投入,打造新能源汽车的产业链.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政府将在研发、生产、配套、税收等各个环节给予支持.虽然从透露的内容来看,该规划是目前采取措施最为全面、目标最为明确的产业发展战略,但认真分析会发现,发展规划对我国发展新能源车所面对的困难和挑战明显估计不足.  相似文献   

12.
“十二·五”新能源汽车发展框架是由国家新能源汽车专家组提出的,具体的“十二·五”新能源汽车发展规划要由各省、市、自治区制订后才能提出。  相似文献   

13.
《天津汽车》2009,(2):7-7
日前国务院审议通过了汽车产业调整振兴规划,5条规划中两方面与新能源汽车紧密相关。近来,国内多家大型汽车集团发布了与新能源汽车有关的信息,新能源汽车研发呈现出大企业集团主导的新动向。  相似文献   

14.
国家能源局新能源处处长梁志鹏日前透露,新能源振兴规划目前已经完成草稿拟定,现在正在征求部委意见,随着振兴规划的出台及相关发展目标的调整,预计到2020年,中国在新能源领域的总投资将超过3万亿元。  相似文献   

15.
今年以来,关于新能源汽车的诸多利好政策密集跟进。随着相关规划细则的明确以及发展路径的逐步明晰,新能源汽车春天究竟到来了吗?4月18日,在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主持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上,备受瞩目、历时数载的《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12-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终获通过。规划指出,"以纯  相似文献   

16.
新闻     
<正>工信部:启动面向2021-2035年的新能源汽车规划为了能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工信部在近期组织召开《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以下简称"规划")编制工作启动会,为下一阶段我国新能源汽车发展进行顶层设计。工信部部长苗圩表示,2012年国务院发布的《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12-2020年)》,对促进我国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发挥了至关重要的统领性作用。同时,我国汽车产业正处于提质增效、转型升级的攻关期,需要立  相似文献   

17.
王培祥 《商用汽车》2012,(15):27-28
2012年6月28日,国务院发布了《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12-2020年)》.该项规划可谓吊足大家胃口,从原来众人提及的"新能源汽车‘十二五’规划",到实际出现的"8年规划",关乎我国新能源汽车走向的重要引导政策终于掀开神秘面纱.虽然与之前坊间传闻的种种版本不尽相同,但《规划》在新能源汽车发展和汽车工业转型的主要战略取向上,仍然坚持走"纯电驱动"这条路.  相似文献   

18.
<正>一《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12-2020年)》2012年6月28日,国务院正式公布了《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12—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根据新能源汽车当前的发展状况及面临的形势,《规划》明确了十年内我国新能源汽车发展的技术路线和五项主要目标,提出了五个方面的主要任务和六项保障措施,对新能源发展路线以及扶持策提出了具体要求。《规划》要求,到201 5年,纯电动汽车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累计产销量力争达到50万辆;到2020年,纯电  相似文献   

19.
1 新能源车规划:15年蓝图、技术路线 2020年10月20日,国务院同意印发《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该规划系统性地提出了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愿景和目标.比如,到2025年,动力电池、驱动电机、车用操作系统等关键技术取得重大突破,纯电动乘用车新车平均电耗降至12.0千瓦时/百公里,新能源汽车...  相似文献   

20.
2020年10月,国务院常委会会议通过了《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在规划中指出: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成为引领世界汽车产业转型的重要力量。高职院校作为新能源汽车专业人才培养基地,将为我国新能源汽车制造、销售、维修等市场提供大量高素质人才,是我国新能源汽车发展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提高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人才的培养质量将是高职院校的重要研究内容之一。本文以《新能源汽车结构与原理》课程的教学设计为案例,研究将BOPPPS教学模式有效的结合到新能源汽车专业的人才培养过程中,可望有效解决学生对课程兴趣低,学生课程参与度低,学习效果不好的问题,并继而推广到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的其他课程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新能源汽车的区域发展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