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轿车情报》2011,(7):263-263
Q:BMW M3采用了碳纤维材质的车顶。这项技术对汽车的操控性能起到什么作用?A:这次我们将带有碳纤维车顶的BMWM3双门轿跑车正式引入中国市场.成为同级别车型中唯一一款采用碳纤维车顶的车型,对于M3来讲是一个里程碑。碳纤维材料在BMWM3上的应用是BMWM轻量化设计哲学的最佳体现之一。这项技术降低了车辆的重量,更重要的是可以有效降低重心,提升车辆的动态稳定性。  相似文献   

2.
最强之间     
晓天 《汽车知识》2012,(7):10-10
虽然关价超跑不绝于世,而且售价—个比—个夸张,性能指标却都没什么太大区别。但Pagani在我眼中却是非常特别的一个,除了长得异常丑陋以外。 以碳纤维打造的车身外壳已经是超级跑车的专属设计,但在铝合金车身骨架之外,Huayra的关键部位还使用了大量钛合金材料,不仅大幅度降低车身整体重量,同时车身强度也远比采用铝合金打造的骨架更强。  相似文献   

3.
日内瓦车展上亮机的Q50EauRouge概念车大量采用了灵感来源于F1赛车的碳纤维材质车身动力学组件,并于2014年1月在底特律车展上全球首发。  相似文献   

4.
随着海外出口客车量的增加,海外车辆对于客车车身防腐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不锈钢材料在客车车身上应用技术日益成熟,为满足海外客车的防腐要求,不锈钢做为客车车身材料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本文主要阐述客车不锈钢材质选择、车身设计结构、车身制造工艺难点和控制。  相似文献   

5.
瘦身成功 想要区别宝马M3CRT与普通版的M3通过几个细节便可辨认。宝马M3CRT增加了碳纤维的前后扰流板并采用了红颜色作为装饰,增加了几分“血性”。除了大量应用碳纤维材质外,还采用了碳纤维加固塑料(CFRP),使得发动机罩在保持刚性强度的同时重量比常规铝制材料减重约50%。此外,M3CRT的前座也采用了碳纤维加固塑料,而后座也采用了更合理的轻量化设计。通过以上改进,  相似文献   

6.
虽然天价超跑不绝于世,而目售价一个比一个夸张,性能指标却都没什么太大区别。但Pagani在我眼中却是非常特别的一个,除了长得异常丑陋以外。以碳纤维打造的车身外壳已经是超级跑车的专属设计,但在铝合金车身骨架之外,Huayra的关键部位还使用了大量钛合金材料,不仅大幅度降低车身整体重量,同时车身强度也远比采用铝台金打造的骨架更强。  相似文献   

7.
在众多采用新型材料的车辆中,有些采用低合金钢、高抗拉强度钢、超高强度钢作为车身主要材料,还有些车身局部或全部采用铝质板材,新材料的应用给车身修复带来了新的难题。目前,铝合金材料按延展特点可分为热处理系列和非热处理系列。非热处理系列主要包括纯铝1000系列、铝锰合金3000系列、铝硅合金4000系列、铝镁合金5000系列等;热处理系列主要包括铝铜合金2000系列、铝硅镁合金6000  相似文献   

8.
正Q:除了金属材料之外,其他材料可以用来制造汽车车身吗?夜跑的剌猬A:您似乎忘了碳纤维了,而且随着技术的发展与制造工艺的日趋成熟,碳纤维车身以后也不再是超级跑车的专属。像宝马,计划在2020年将碳纤维车身的造价降到与铝制车身相同的水平。还有玻璃纤维(俗称玻璃钢),早在上世纪五十年代,玻璃纤维便开始成为汽车车身的制造材料,包括车轮装饰罩、发动机盖、翼子板等部件。目前玻璃纤维依然是卡车或某些房车的主要材料,它的特点就是可塑性强,能够在低成本的前提下实现复杂的造  相似文献   

9.
<正>兰博基尼Aventador Superveloce的每一个细节都为最大程度地减轻车重服务,除此之外,它还采用了很多新兴技术来增强动态性能、优化驾驶体验。Superveloce继续沿用了Aventador系列车型的碳纤维单体壳和铝制车架,并采用由SMC超轻设计而成的新型碳纤维材料车门板、下围板和挡泥板,最大化强度的同时降低了自重。另外,碳纤维材料还应用在新的尾翼和固定进气口。车辆内饰也依据为车身减重的原则进行了彻底改进,专为跑车设计的桶式座椅和门板均由碳  相似文献   

10.
《车时代》2007,(9):12-12
全新的奔驰SLR McLaren Roadster以碳纤维为材料,在减轻重量的同时,增强了整车的安全性及车身钢性。不仅如此,为了更好地达到Roadster车型的技术要求,梅赛德斯-奔驰还专门为SLR McLaren Roadster的单体式车架开发了更为复杂的碳纤维技术。通过采用这项技术,奔驰SLR McLaren Roadster不仅变得更轻,更有利于碰撞吸能,而且驾驶者也能享受到更为周到的安全防护和堪比硬顶的车身刚性。  相似文献   

11.
陈杰 《轿车情报》2014,(9):46-47
对于超跑来说,要想跑得快除了装备大马力发动机之外,还得控制自身重量,这样就可以最轻盈的步伐完成冲刺。一些超跑甚至在满足车身强度的基础上在钢板上挖孔从而额外减轻重量提高速度,而更直接的方法就是在车身材料上下功夫,比如大量运用碳纤维材料的迈凯伦650S。  相似文献   

12.
车要跑的快,除了具备强大的动力之外,轻质量也是一项硬性指标。为了进一步降低宝马M3的车身质量,宝马的工程师想到了一种材料,那就是碳纤维。作为赛车中经常使用的材料,碳纤维现在也越来越多的被民用车采用,但是大都只用在内饰的装饰上。而宝马则用碳纤维取代了传统的钢制车顶,目的可不是为了好看,  相似文献   

13.
升级版EXALT     
《汽车知识》2014,(10):106-107
还记得我们之前介绍过的标致EXALT概念车吗?现在它的升级版车型又出现了。新版车型并没有在原有EXALT的基础上作出太多改动。主要手段都放在了全新配色和外观内饰材料配搭上。原有原味金属前部车身配合暗红色碳纤维车尾的配搭,此次被炭黑色哑光碳纤维材料代替。  相似文献   

14.
<正>在i3车型上,宝马摒弃了传统的承载式车身设计,转而采用了名为"LifeDrive"的模块构架,即将车辆分为Life和Drive两个部分,其中Life模块大量使用了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成为整车减重的关键。为了给i系列车型持续供应这种高端材料,宝马公司和西格里公司(SGL Group)联合在美国华盛顿州的莫西湖设立了一个专门的生产工厂。  相似文献   

15.
卫东 《汽车与运动》2013,(3):131-131
通过奥迪crosslane概念轿跑车,奥迪展示了一瞥未来的设计,还阐述了全新的驾驶理念。这辆车全面融合新技术、工程和设计,并提供指向奥迪未来Q模式的设计语言。紧凑的奥迪crosslane轿跑车车身主要由铝、碳纤维增强聚合物(CFRP)和玻璃纤维三种材料组成。这款概念车净重约1390kg,这已经包括大型锂离子电池。奥迪确信,高度集成的空间框架结构是未来的正确路径。  相似文献   

16.
2004年10月上旬公布的本田新型Legend轿车,采用了多项轻量化技术。其大部分是有关铝合金技术.也包括其他轻量化技术。本田首先在NSX跑车上开发了全铝合金车身.在混合动力车Insight上则采用了改进型全铝合金车身。虽然新型Legend未全部采用全铝合金车身,但在车辆各部位结构件的制造过程中采用了新材料技术或制造技术.并选用了其他轻量化材料。本文概要介绍本田新型Legend轿车所采用的轻量化技术。  相似文献   

17.
2004年10月上旬公布的本田新型Legend 轿车,采用了多项轻量化技术。其大部分是有关铝合金技术,也包括其他轻量化技术。本田首先在 NSX 跑车上开发了全铝合金车身,在混合动力车 In-sight 上则采用了改进型全铝合金车身。虽然新型 Legend 未全部采用全铝合金车身,但在车辆各部位结构件的制造过程中采用了新材料技术或制造技术,并选用了其他轻量化材料。本文概要介绍本田新型 Legend 轿车所采用的轻量化技术。一、新型 Legend 轿车的铝合金车身技术  相似文献   

18.
对于轻质材料及其在科技产品中的大规模应用,我们完全可以做到举不胜举。铝合金、镁合金、碳纤维,飞机、自行车、手机、笔记本电脑……等等,为什么这里面没有汽车?确实,几乎所有的超级跑车都在使用铝合金或碳纤维制造成型的车身,只是轻质材料在进化了百年的汽车上还没能做到酱度众生,这和飞机、手机、笔记本电脑等现代科技产品的发展速度比实在是落后太多了。  相似文献   

19.
Bontrager公司在研制自行车零部件用碳纤维材质上潜心钻研,近期又推出了一款科技含金量较高的“高尖端”产品:“Race XXX Lite”碳纤维把接头。这款重量仅为4.8盎司的自行车把接头系采用高密度压缩的碳纤维材质打造,相当坚固耐用。另外,该把接头还可作正负2度的升降。由此,骑车者就可根据需要,随意对把接头的角度进行调整,从而使自己在骑行时感觉更加轻松、舒适。  相似文献   

20.
《世界汽车》2023,(12):44-45
<正>仰望U9是比亚迪集团推出的首款纯电动性能超跑,不仅展现了比亚迪品牌的高端形象,也展示了新能源车身技术的新高度。该车采用了大量的碳纤维材料,实现了轻量化、高强度和美观化的完美结合,为用户提供了安全、性能和体验的全方位越级享受。这也说明,在新能源车时代,车身技术并没有停滞不前,而是有着无限的创新空间。为了深入探索仰望U9的车身技术创新,我们有幸邀请到了比亚迪车身架构开发技术总监闫军飞先生,与我们分享了他的研发心得和感悟,以下是专访内容的摘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