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利用新的设计方法,对开发的某型双前桥载货汽车的转向机构进行了全新的设计。分别就转向梯形机构和转向摇臂机构进行了理论计算和ADAMS仿真,并对转向特性进行了优化。随后的道路试验证明,新设计的转向机构性能符合要求,新的设计方法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以某车型转向机构性能开发为背景,充分考虑该转向机构的碰撞吸能机理,并合理应用LS-DYNA软件中的相关关键字,建立了用于碰撞仿真的转向机构有限元模型。为验证该建模方法的可靠性,依据GB 11557—2011《转向机构对驾驶员伤害的规定》,仿真分析了人体模块撞击转向机构的试验工况,并将仿真结果与试验结果进行对比,验证了转向机构有限元建模方法的有效性,为转向机构的碰撞仿真提供了一种新的建模方法。  相似文献   

3.
双前轴转向汽车的摇臂机构优化设计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介绍了双前轴转向汽车的转向原理,提出了双摇臂转向机构型式选择的原则与方法,通过确定的8个基本参数和初步设计,建立目标函数和数学模型对双摇臂转向机构进行了优化设计。  相似文献   

4.
张玉杰  孔靓靓 《专用汽车》2010,(11):66-67,69
介绍了起重机转向系统的选型设计,利用MSC Adams软件对转向梯形机构进行了运动仿真,对其转向性能进行了优化,该起重机的道路试验结果表明所设计的转向机构性能符合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5.
大型公路平板车转向梯形机构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型公路平板车在转向时为了保证各轴车轮处于纯滚动状态,必须选择适当的转向梯形机构。本文通过SYQG-120型100t大型公路平板车全轮转向机构的设计,对转向梯形机构的转向几何关系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前转向梯形和第二排转向梯形基本参数的确定方法。  相似文献   

6.
介绍了应用Pro/E机构运动仿真模块进行运动仿真的工作流程.通过应用Pro/E机构运动仿真模块对双前轴转向传动机构进行匹配设计的实例,论述了商用车双前轴转向传动机构的设计理论要求、初步的传动机构实体建模方法以及转角特性分析方法、理论模型与实体模型的转角特性数据处理与分析,以及实体模型的优化设计方法,并简要介绍了转向传动机构与悬架系统的运动十涉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7.
基于MATLAB对某全轮独立转向特种车辆的转向轮四连杆机构进行了设计,并依据设计结果分析了相关参数的运动轨迹,验证了设计结果的合理性。该方法集设计与优化于一体,简化了四连杆机构的设计过程。  相似文献   

8.
介绍汽车起重机双前桥转向系统的仿真研究,利用MSCADAMS软件对该转向梯形机构进行了运动仿真,对其转向性能进行了优化;道路试验结果表明,所设计的转向机构性能符合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9.
通过建立数学计算模型,本文研究并确定了前置转向梯形独立悬挂转向系统的零部件设计参数以及转向机构的布置形式等对汽车加载时转向轮前束变化规律的影响因素,建立了前束角与各影响因素的计算公式,定量地解决了实现汽车加载时转向轮前束变化的理论理想特性的方式和方法,可以对汽车前轮定位参数布置设计合理性以及正确性进行定量判定。本文以HELUX底盘的转向机构为算例对计算模型和计算公式进行了计算和验证。  相似文献   

10.
董恩国  张蕾  关志伟 《汽车技术》2012,(8):32-36,53
应用蒙特卡罗方法对某重型汽车双前桥六杆转向机构进行了稳健性能分析。以前、后桥转向梯形机构转角以及中间摇臂转角误差最小为优化目标,以转向梯形机构、中间摇臂的13个结构参数为设计变量,以各机构的转角误差、尺寸限制等为约束条件建立双前桥转向机构数学模型;应用蒙特卡罗方法分析了采用确定性优化方法所得结果的稳健性能。  相似文献   

11.
与独立悬架相适应的转向梯形机构一定是断开式梯形,其断开点位置正确与否直接影响汽车的操纵稳定性,给出了求解双横臂式独立悬架结构梯形断开点的方法,并通过计算实例说明了断开点最佳位置的确定。为汽车设计和结构分析提供了简便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根据任意轴线下液压模块式组合挂车转向系统的优化设计原理,通过合并法、分开法、综合法三种孔位处理方法,实现了对优化后的换位孔的可制造化处理,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13.
通过在Altair/MotionView环境下建立的转向系统和整车虚拟平台,研究了十字轴万向节转向机构的运动学特性.阐述了包括虚拟仿真、系统试验、主观评估的十字轴万向节转向机构面向整车动力学性能和零件开发的系统设计和优化方法,并运用该方法进行了某车型转向机构优化设计.  相似文献   

14.
介绍了一种整体式转向梯形机构的空间运动学分析方法,并利用该方法计算了某轻型货车的前轴内、外轮转角关系,计算结果与实测的该车前轴内、外轮转角关系曲线吻合较好。应用不同的整体式转向梯形机构的平面分析方法对同一辆货车进行了分析,对所得分析结果与试验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表明我国目前采用较多的汽车设计教材中介绍的转向梯形分析方法误差较大。  相似文献   

15.
为了在整体式转向梯形设计过程中考虑轮胎侧偏的影响,采用了百分比阿克曼校正率对阿克曼转角关系进行了修正。设计过程中使用了MATLAB数学工具箱以及空间运动分析的方法分析转向梯形的空间运动规律,并且考虑四轮定位参数对转角关系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通过考虑轮胎侧偏影响设计的转向梯形与现有车型的转向梯形参数比较接近,同时通过灵敏度分析发现,梯形参数中的梯形底角对车轮转角关系的影响很大。  相似文献   

16.
Through linear analysis, the handling characteristics of the motorcycle with fixed control of added cambering of front frame are investigated under the variation of fixed and free controls of steering axis. The cornering responses and stability characteristics of the motorcycle are presented with the aid of the handling diagram. From numerical results for a typical motorcycle, it is found that the influence of the cambering of front frame on the cornering response of fixed steering control is opposite to that of free steering control. Moreover, the design philosophy of a so-called semi-direct steering mechanism, which cambers the front frame for cornering, is studied.  相似文献   

17.
车辆转向系统的计算机辅助设计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郭荣  田晋跃  于英 《汽车工程》2003,25(5):490-492
介绍了应用ADAMS软件对车辆转向系统进行设计的方法,并对某车建立了其转向机构的动力学模型。采用了参数化分析方法,对影响转向角的因素进行了设计研究,并进行了优化设计。在优化设计的基础上。运用ADAMS求解出了液压缸的推力,算出了主要液压元件的参数。和传统的设计方法相比,这种方法提高了精度和效率。  相似文献   

18.
载货汽车转向系统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阐述了载货汽午转向系统运动学特忭的计算方法和分析方法;研究了载货汽车原地转向阻力的主要组成及动力转向器的效率特性,给出了原地转向性能的计算分析方法。通过对4种动力转向系统匹配方案的分析表明,转向机构的传动比和动力转向器的效率对车辆原地转向性能具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