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蓄电池作为舰船重要的后备电源和应急供电电源,其运行安全性直接关乎舰船战斗力和舰船安全。本文从偶发的一起由蓄电池模块电压检测线短路导致蓄电池组短路的故障现象分析出发,通过建立蓄电池组短路故障电路模型,对短路故障过程进行了模态分析,阐述了暂态过程能量产生和释放路径,从而在物理机理上解释了蓄电池组短路故障导致气隙击穿并引发尖端放电问题的原因。最后,针对蓄电池组短路故障根源,提出了系统级、结构级、保护级、绝缘级多层次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2.
田玉平 《船电技术》2007,27(5):265-268,289
本文探讨了一种利用发电机定子匝间短路时产生的高频瞬时电压和电流进行故障检测的新方法,该方法通过对发电机定子匝间短路时因内部对称性被破坏而产生的高频瞬时电流和电压进行小波分析,找出判定故障的特征.通过仿真模拟与研究,证明发电机定子匝间短路时的高频瞬时电流是可以做为故障特征来判定的.  相似文献   

3.
本文简单介绍了对称分量法,通过用对称分量法对中性点接地的高压电力系统,在发生常见短路故障时的电流、电压的瞬态变化进行分析,归纳确定出发生不同短路故障模式的相关判据.以应用于当电力系统发生短路故障时,通过对线路故障的电流、电压的测量,快速、准确的分析判断故障的类型、故障发生的位置,以达到尽快排除故障的目的,减少因短路故障引起的损失.  相似文献   

4.
船舶直流电网短路下会导致电路中断,通过限流控制方法进行电网短路故障分析,提出一种基于LLC串联谐振保护控制的船舶直流电网短路故障限流保护方法。构建船舶直流电网短路故障下的耦合参数模型,测试电路的电流、电压和功率因素的参数,建立电网短路故障下的谐振参数分布矩阵,由此构造电网短路故障限流保护输出调节封闭方程组,调节输出线圈的次级侧绕组的自感,进行电流谐振控制,构建LLC串联等效电路模型,进行电网的连通性判别,计算电流超限阈值,实现船舶直流电网短路故障限流保护系统的硬件设计。测试表明,采用该方法进行电网的限流保护,能有效排除电网短路故障。  相似文献   

5.
在船舶电力推进系统运行的过程中,很容易受诸多因素的影响而引发短路故障,直接影响了船舶航行的效果。为了进一步研究并分析船舶电力推进系统的短路故障,本文将短路模拟计算方式引入其中,对船舶短路故障的产生机制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并通过计算模拟得到了船舶电力推进系统的故障模型,对故障的可修复性进行优化,并通过仿真验证了系统短路时的各个节点状态,提高了船舶电力系统安全性。  相似文献   

6.
发生短路过电流电气故障时,为了能对电气末端设备进行保护,需要预估电气末端设备汇流排的短路电流。应用ETAP(电力电气分析、电能管理综合分析软件系统)通过不同电缆长度预估出上游短路电流贡献值,通过电机短路电流快速计算法预估出下游短路电流贡献值,汇总获得电气末端设备汇流排的短路电流。预估出的短路电流为电气末端设备选用合适的保护电器和汇流排等提供了依据。本预估方法适用于船舶及海洋平台等孤岛式电网具有一定的通用性及经济性。  相似文献   

7.
海上平台电力系统在长期使用过程中,受到外界环境等因素影响会产生电路谐波电流。导致电路短路故障的发生。传统故障检测方法仅能对谐波电流进行感应,而对定子绕组电路间的绕组匝短路电流复合故障的检测准确率极低。因此提出海上平台电力绕组短路电流复合故障检测方法。首先,对谐波电流产生进行分析,找出问题根源的同时发现传统检测方法的不足所在;接着,针对传统算法的不足引入谐波电流绕组互感算法对故障电流进行检测计算;最后通过仿真故障检测实验,证明提出的检测方法能够准确识别检测出绕组短路电流符合故障,能够解决传统检测方法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某电厂转子绕组多次出现匝间短路的故障,对安全稳定运行造成影响。通过分析转子绕组匝间短路故障的原因,提出了处理方法,为运行检修人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双三相永磁同步电机内有两套绕组,形成两个余度,在单余度故障时,另一余度可继续工作,保持一定性能。短路故障是电机系统中较为严酷的一种故障形式,本文使用电路仿真的方法基于Simulink搭建双三相永磁同步电机的模型并进行几种外部短路情况的分析,避免了传统分析方法在直观性、便捷性方面的不足,得到双三相永磁同步电机在单余度引出线短路与开关管短路的故障下运行的状态。并分析了故障余度的控制系统,切断控制系统可减小输出性能下降,而主动构造三相完全短路可减小输出波动。最后总结双三相永磁同步电机外部短路对电机运行状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周兴  匡恒  汪敏  耿鹏 《船电技术》2023,(4):17-19
本文分析了电动船直流电站系统的组成配置,分析了不同短路类型的保护机理与选择性实现原理。对关键保护元件的选择,对与保护计算相关的设备分别进行了建模,并建立系统短路故障分析模型,对各类型短路进行了仿真分析与保护策略验证。  相似文献   

11.
张涛  黄靖  贺慧英  周仕万 《船电技术》2016,36(10):23-27
本文对同步发电机三相短路的短路电流变化率表达式进行了数学推导,分析不同短路条件下,短路电流初始变化率随系统参数,短路点位置及短路合闸角变化的规律,在此基础上,提炼出判断短路故障的方法。提出一种基于协同策略的船舶配电网络选择性保护方法,该方法将这些分散的保护装置有机地联系起来,对提高船舶配电网络保护的有效性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方芳 《船电技术》2011,31(7):55-57
针对定子绕组匝间短路检测不便,需要安装侵入式传感器的缺点,提出了一种基于励磁机励磁电流的发电机定子绕组匝间短路故障诊断的方法。故障模拟发电机组的动模试验表明,通过检测励磁机励磁电流可以对小匝数定子绕组匝间短路与发电机不对称运行这两种故障进行故障识别。  相似文献   

13.
电机是舰艇系统的重要组成部件,进行电机检测,及时发现故障隐患,确保技术状态良好对舰艇保持战技术性能至关重要。电特性检测是一种目前在海军舰艇部队广泛应用的静态电气检测方法,通过测量电机的电阻、电感、阻抗、倍频、相角等参数来判断电机状态。实践证明,该检测方法对发现电机绕组污染、早期匝间和相间短路、三相不平衡等故障隐患有显著的效果。  相似文献   

14.
海上风力发电机工作环境复杂恶劣,故障频发。文章基于漏磁检测的发电机短路故障识别技术,利用从采集的漏磁信号中提取的故障特征可有效识别发电机正常及故障状态。使用ANSYS有限元仿真软件建立双馈风力发电机模型,分析了发电机在绕组匝间短路故障情况下的内部磁场变化情况以及外部漏磁的情况,发现外部漏磁通会随着短路匝数的增加而变大。  相似文献   

15.
程真启 《船电技术》2016,36(10):49-54
对船舶高压电站中的短路故障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基于相敏保护的对称性短路保护和基于负序电流的不对称性短路保护方法,并进行了仿真实验。仿真结果表明,这两种故障保护算法具有较高的可靠性和实时性,能够满足船舶高压电站短路故障保护的要求。  相似文献   

16.
根据港口岸电的发展趋势和大量的低压电制船舶供电需求,本文首先设计了一种可供船舶靠港期间正常运作和日常用电的移动式岸基船用变压变频供电系统。然后,在MATLAB/Simulink中建立了此系统的数字仿真模型。最后,采用上海港外高桥二期集装箱码头岸电尝试案例中的数据进行正常工况和单相短路故障仿真,仿真结果表明:正常工况下输出电压、频率稳定可靠,故障情况下,输出线电压波形不变,负载可短时间运行。  相似文献   

17.
郝Xiu  赵玉成 《船电技术》2001,21(1):56-58
随着船舶电力系统功率的增大,使得对故障状态的防护更加迫切。短路是在船舶电力系统中出现的最严重的破坏性故障状态。目前,作为保护装置设计的基本计算方法是利用金属短路规则。同时正如系统资料和使用经验所说明的那样,电弧短路在船舶的所有短路中占首要地位。若不考虑故障状态中电弧的影响将使计算参数取得太高,最终使电力设备参数太高。迄今,由于运行条件和最终结果不同,所完成的大功率低压交流电网中电弧过程的研究尚不能够用于船舶电力系统设计实践中。  相似文献   

18.
舰船电网电气传输距离短,短路电流沿线路衰减很小,高上升率的短路电流往往会使上下两级开关同时动作,导致选择性保护失效。本文在舰用300A和1000A塑壳开关电磁脱扣器特性曲线基础上,分析了舰船电网电流原则选择性保护失效的原因,提出了一种基于高速限流重合闸装置——HLB的选择性保护方法。故障时,通过HLB的快速限流,避免了上级开关动作,故障支路开关跳开后,HLB快速重合闸恢复对无故障支路的供电,实现系统的选择性保护。实验证明该方法可以将预期峰值100kA,时间常数为7ms的短路电流限流在15.4kA,故障切除后50ms内重合闸恢复对非故障支路的供电,实现电网的选择性保护。  相似文献   

19.
贺天元 《船电技术》2011,31(6):25-28
本文主要研究了利用电力电子器件来保护系统的方法.电力电子变换器通过监测流过其中的电流,识别短路故障的发生,从而控制电力电子器件关断,实现故障的隔离.在PSCAD/EMTDC中搭建系统模型,仿真研究了系统中典型短路故障点的电流波形,以及电力电子变换器作为断路器的运行情况和对系统正常运行的影响,为今后舰船电网的保护提供了新...  相似文献   

20.
本文分析了某型自导鱼雷指控缆座发生进水短路故障的原因,提出了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