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般观点认为钢丝网水泥薄壁浮运沉井 (以下简称钢丝网沉井 )比钢围囹浮运沉井 (以下简称钢壳沉井 )经济。但在某些特定的条件下 ,钢壳沉井比钢丝网沉井更经济、更切实可行。通过已建成通车的高明大桥 8号沉井工程实例论述这个观点  相似文献   

2.
《公路》1986,(8)
沙洋汉江公路大桥在湖北省沙洋镇跨越汉江,汉江于桥位处分左右两个主航道,江心有一沙洲。主桥有7个沉井基础,14号沉井位于汉口岸的主航道内,18号沉井位于沙洋岸的主航道内,由于主航道内水位较深(一般为5~9米),故主航道内的14号、18号两沉井均采用钢壳浮运沉井。现仅将14号浮运沉井的设计与施工简略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随着我国公路交通事业的迅速发展,跨越深水河流修建桥梁日益增多,在深水中采用钻孔桩基础往往是优先考虑的方案,这是因为,钻孔桩以它配筋少、无需预制、施工方法简单易行、速度快和投资少等优点,在与常用的浮运沉井(浮运钢壳,双壁钢围堰,浮运钢筋混凝土薄壁沉井)和管桩、管柱基础(钢筋混凝土、预应力混凝土和钢管桩、管柱)等众多的深水基础方案的竞争中得标。特别是我国的桥梁施工队伍,在钻孔桩施工技术方面,无论是钻机型式、钻进方式、护筒埋设、泥浆  相似文献   

4.
浮运、定位、着床是沉井施工的开始阶段,也是影响沉井施工成就泰州长江公路大桥中塔沉井的浮运、定位、着床施工做简单介绍.以供同类型沉井施工时参考.  相似文献   

5.
武汉杨泗港长江大桥主桥为主跨1 700m的双层钢桁梁悬索桥,该桥2号墩采用沉井基础,沉井高50m,其中上部22m为钢筋混凝土结构,下部28m为钢壳混凝土结构(分为2节,高度分别为23m和5m,总重约4 850t)。23m高的底节钢沉井在工厂加工后,采用气囊法下水,下水时将下河托架和助浮结构进行一体化设计,利用气囊调整钢沉井角度,以实现钢沉井主动转向;采取在钢沉井底部设置纵、横梁及底托板,封闭12个井孔的助浮措施,以减小沉井浮运吃水深度。底节钢沉井采用以顶推为主、帮拖为辅的方式浮运至墩位处抛锚,采用无导向船重锚定位系统定位;定位后接高余下5m高的钢沉井,接高后注水下沉钢沉井,并浇筑钢壳混凝土,将钢沉井下沉至设计高程,完成钢沉井施工。  相似文献   

6.
泰州长江公路大桥主桥为三塔悬索桥,中塔采用超大型深水沉井基础。沉井平面采用倒圆角矩形,高76 m,下部为钢壳混凝土结构,上部为钢筋混凝土结构。结合该桥中塔沉井施工方法,对其在整个施工和使用过程中的最不利状态进行结构设计和验算。计算结果表明:沉井在浮运阶段倾斜角φ=0.6°,ρ-a=7.1 m;下沉至设计标高,刃脚下的土已被掏空的情况下,刃脚根部以上高度等于该处壁厚的一段沉井的井壁最大压应力为9.34 MPa;沉井最大和最小基底应力分别为1.64 MPa和0.159 MPa;沉井理论沉降量为2.5 cm,实际预留沉降量为5 cm,均满足规范要求。  相似文献   

7.
介绍了钢壳沉井的制作,浮运,落床,浇注,下沉及纠偏的措施。  相似文献   

8.
特大型水中沉井基础局部冲刷模型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策 《公路》2010,(12)
泰州大桥中塔采用了目前我国最大规模的水中沉井基础,浮运沉井施工过程中,由于沉井、水流、泥沙三者的相互作用,将会产生浮运沉井施工期冲刷,进而影响沉井施工,准确地了解沉井下沉过程中的局部冲刷深度具有重要的工程意义和实用价值。通过河工模型试验分析了大型水中深井下沉过程中的局部冲刷情况,并提出了相应的计算公式。施工期间对河床的局部冲刷进行了监测,监测数据表明模型试验的结果基本可靠,并根据实际局部冲刷数据,提出了有关的沉井施工建议。  相似文献   

9.
泰州长江公路大桥中塔墩沉井基础施工方案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泰州长江公路大桥主桥为主跨1 080 m三塔悬索桥.中塔墩位于长江江中,采用巨型沉井基础.结合桥位处水文地质特点,对中塔墩沉井基础的钢沉井下河、浮运、接高、锚定、着床,钢筋混凝土沉井接高、下沉等工序施工方案进行比选研究,为其实施施工方案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沪通长江大桥主航道桥为(142+462+1 092+462+142)m钢桁梁斜拉桥,桥塔墩基础采用沉井基础,其中28号墩钢沉井顶平面尺寸为86.9m×58.7m,高44m。28号墩钢沉井在船坞内制造完后整体浮运至桥址处,浮运总重达14 500t。为合理地配置浮运拖轮,确保浮运顺利,采用理论方法、数值模拟方法和物模试验方法对钢沉井浮运阻力进行计算。经过对比分析,经首尾形状修正的《海上拖航指南》方法计算结果与数值模拟和物模试验结果相近似,适用28号墩钢沉井浮运阻力计算。通过计算,在钢沉井吃水8m、风速6级、对水速度2.5m/s时,钢沉井纵向拖航的总阻力为2 167kN;采用"7+1"8艘(1艘备用)拖轮的配置模式进行拖航作业,有效输出拖力(3 060kN)拖航最大总阻力(2 326.74kN),满足钢沉井浮运要求。  相似文献   

11.
《上海公路》2013,(3):I0003-I0004
近日,浙江省交通设计院申请的“一种沉井和钢管桩的水中组合基础的施工方法”取得了发明专利证书。本发明属于土建工程建造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适用于具有深厚覆盖层的沉井和钢管桩的水中组合基础及其施工方法。本发明包括:(1)打入钢管桩,利用钢桁架将钢管桩连成整体;在钢桁架上设置千斤顶。(2)将沉井的底节的钢壳浮运到钢管桩外侧,组装成整体,通过吊杆与千斤顶固定连接;浇筑沉井混凝土。(3)利用千斤顶控制沉井下沉;下沉到设计标高后拆除钢桁架,利用沉井做工作平台,振动下沉钢管桩至预制高度。(4)浇筑沉井封底混凝土;架设沉井顶板并对沉井底部土层进行加固。  相似文献   

12.
沅江大桥大型沉井扶正与纠倾处理方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常德沅江大桥正桥水中墩为浮运钢沉井基础,沉井下沉时,曾发生N4墩沉井严重倾斜的施工事故,通过采用施加恒定水平作用力并辅以定向吸泥等方法,将大型特形沉井扶正,工程实例说明,该方法是很成功的,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13.
海口世纪大桥主墩沉井施工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海口世纪大桥位于海南省海口市北部海甸河入海口处,其主桥为一座双塔双索面钢筋混凝土斜拉桥,主墩基础采用钢壳与钢筋混凝土相结合的沉井结构,重点阐述了该桥主墩沉井基础的钢壳加工、钢壳整体吊装就位,钢筋混凝土沉井的接高及下沉技术,以及沉井水下混凝土封底技术。  相似文献   

14.
《公路》2017,(2)
泰州长江公路大桥北锚碇采用超大型矩形沉井基础,首节钢壳沉井总重1 037.3t,最大节段尺寸为19.3m×6.1m×1.4m,最大节段重量为33.7t,钢壳结构尺寸大、重量大、节段数量多、拼装困难、拼装精度要求高等,通过采用有效的技术措施解决了安装难的问题,并介绍了超大型薄壁钢壳的拼装施工技术。  相似文献   

15.
介绍了虎门大桥辅航道防撞岛沉井的设计与施工,并对钢壳沉井的制作,锚碇系统,沉井下沉,井壁压浆,封底混凝土压浆的有关设计计算与施工技术作了较详细的介绍。  相似文献   

16.
<正>日前,由中铁大桥局承建的武汉杨泗港长江大桥1号塔沉井底节8m高钢壳完成最后一个节段的吊装,顺利实现"合龙"。2号塔沉井底节23m的陆地拼装部分已完成,正在做下水前的最后准备(见图1)。大桥1号塔沉井在汉阳岸,总高38m,为陆地沉井,在现场拼装完成后采取三次接高三次下沉的施工方案。2号塔沉井在靠近武昌岸的水中,总高50m,其中23m高在距桥位上游约20km的工厂制造,拼装完成后,采用气囊法转向整体下水,下水  相似文献   

17.
《中南公路工程》1989,(4):49-53
所谓“装配式沉井”,实际就是将一个薄壁沉井根据施工条件分成若干节来预制,然后安装。即一节节地叠起来,在井壳内灌注水下混凝土,使之成整体,最后象普通沉井那样封底填心而成为一个桥墩的基础。 自1977年在阳朔大桥首次采用装配式沉井施工以来,在区内已有多座大桥相继采用,例如,上渣大桥、驮卢大桥、金陵大桥、石龙大桥、那阳大桥等,现在正在施工的武宣大桥已经是第七座采用装配式沉井施工深水基础的大桥,也是目前区内施工水位最深的一座大桥。 武宣大桥全长549.28m。宽9 2×1.5m,全桥有两个桥台,两个岸墩,四个水中桥墩,共七跨,跨度为35 5×80 35m,其中两边跨35m混凝土板拱,中间五跨为箱形拱。桥缘标高最高点为78.58m,墩基岩面最低点为18.20m,总高差为60.38m,设计施工水位为35.00m,最深墩为2~#墩,约17m水深。  相似文献   

18.
根据实际工程施工情况,对沪通长江大桥28号主墩钢沉井的浮运施工,包括所需顶推力、设备、助浮系统设计及施工;钢沉井着床所需锚锭系统设计及施工;着床注水压重系统设计及施工;钢沉井着床施工等关键工序及施工控制要点进行分析阐述。  相似文献   

19.
以某海峡大桥为例进行深海桥梁基础设计研究,借鉴国内外已建海湾大桥及海上平台的成功经验,选用了沉井基础、吸附式裙式基础、预制桩壳体围堰基础及预制桩沉箱的复合式基础4种形式。沉井基础采用在船坞内整体预制,自浮到深海处接高至整体,通过系泊缆索下沉就位。吸附式裙式基础利用井内抽水形成负压原理将基础下沉到位,不需在井内除土。预制桩壳体围堰基础是先预制管桩,利用打桩船插打管桩形成群桩,吊装壳体围堰后施工承台。预制桩沉箱的复合式基础利用插入土中的钢桩将地基加固,由安放的沉箱传力给地基。  相似文献   

20.
为保证大型沉井施工的安全和可行性,从水流引起的冲刷深度、沉井入土稳定性、水上整体浮运安全等方面,对沉井首次下沉高度的选择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