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董佳  刘勇  熊伟 《水运工程》2015,(10):125-131
为研究灌河口各整治工程实施后对河口纳潮量、潮位、流速的影响并提出最优的灌河口整治方案,首先分析了灌河口的自然条件;然后构建二维水流数学模型,根据实测资料对模型进行验证;最后利用数学模型对各整治方案实施前后的水力特性变化进行分析。口门整治工程实施后结果表明:仅导堤工程的实施对河口纳潮量影响较大,应配合航道疏浚工程来缓解其带来的影响;导堤工程和航道工程同时实施后,双导堤内水流进一步归顺,流速有所增大,对维持航道水深较有利。  相似文献   

2.
通过分析灌河口附近海域的泥沙运动特点,采用经验公式从定性和定量两个方面对灌河口拦门沙整治工程后的岸滩演变进行了预报.研究结果表明,灌河口双导堤两侧海域的泥沙运动特点有所不同:东侧泥沙主要是沙质,呈推移质形态运动.导堤阻断了自东向西的沿岸输沙,泥沙将从堤根处开始堆积,岸线将发生变形;西侧泥沙主要是淤泥,呈悬移质形态运动,淤积在较大范围内发生,影响范围可达埒子口,其中西水道和西堤头处淤积较大.  相似文献   

3.
根据1980年以来的历史地形资料,分析了连云港西导堤、连云港区东扩、灌河口双导堤和徐圩港区等工程建设对连云港海域地形的影响。分析表明,近岸大型工程建成后对沿岸地形带来的影响仅限于5m等深线以内的区域,冲淤幅度较大;5m等深线以外区域基本处在工程影响范围外,海床冲淤幅度较小。上述研究为相关工程的影响评价提供了参考。随着徐圩港区大规模建设,对该海域海床演变的影响将逐步显现,建议继续对连云港—徐圩海域开展动态监测,分析海床和岸滩稳定性变化及其对航道的潜在影响。  相似文献   

4.
大型海岸工程对水流和泥沙运动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淤泥质海岸建设大型海岸工程,会对周边海域的水沙环境产生一定影响。文章以连云港为例,应用波浪潮流泥沙数学模型,模拟计算了连云港海域大型海岸工程实施后对于水流泥沙运动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连云港区、徐圩港区以及灌河口双导堤工程实施后,工程区以外的大范围海域潮流场和含沙量场基本没有改变,变化主要集中在工程区和工程区附近近岸海域,总体呈现出动力减弱、含沙量减少的趋势。  相似文献   

5.
受潮棱体蓄潮影响,潮汐河口整治工程往往需考虑一定的治导线放宽率。针对放宽率的计算目前已有诸多经验公式,其中潮差和治导工程蓄潮系数是公式中的两个重要参数,合理取值非常关键。从放宽率公式推导的基础公式出发,理论分析表明,公式中的潮差取为落潮流水位差更为合理;就治导工程蓄潮系数而言,现有文献提出的治导工程高、中潮位整治时分别取1.0和0.5过于简单。结合灌河口和长江口北槽航道整治工程案例分析表明,治导工程蓄潮系数不仅与整治建筑物高程有关,而且与整治工程平面布置形式密切相关,治导工程系数的取值部分情况下可采用经验公式计算取值,而复杂情况下建议结合数学模型或物理模型合理确定。  相似文献   

6.
本文针对灌河口5万吨级航道整治问题,依据河道地形水文及已建工程资料,分析了灌河口河床演变特点和碍航特性,并对该河段航道整治的思路和对策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灌河口近岸地形近年来基本稳定,出口北水道的维持条件趋好将有利于出口水道的整治;为改善航道条件,航道整治工程可考虑在已建整治工程基础上进一步增强双导堤工程设计,优化建筑物布置方案,使其能够有效地拦截潮流携带的泥沙,归顺航槽内水流条件,保持航道的畅通、稳定。  相似文献   

7.
实测数据和数值模拟相结合的办法计算海湾纳潮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在胶州湾口连续25h走航观测得到每次走航通过湾口的流量,计算出每个潮汐过程通过湾口的总流量,即纳潮量。应用POM模式模拟相应时间的潮汐潮流,计算得到模拟的纳潮量值。比较二者计算值,并根据模拟30d纳潮量的平均值,计算得出胶州湾纳潮量约为8.943亿m^2。本研究提出一种计算海湾纳潮量的新方法,可供计算海湾纳潮量时参考。  相似文献   

8.
长江口12.5m深水航道潮周期内回淤量分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潮周期内航道回淤量是一个随潮动力的变化而动态变化的量。确定深水航道的回淤量的潮周期内分布特征,将有助于合理安排航道的疏浚,减少不必要的疏浚船方。采用适用于长江口深水航道的回淤量计算模型,基于实测航道近底层的水文观测资料,获得了潮周期内的航道回淤量分布特征及其形成机制,得到航道回淤量主要发生在中小潮期间,而大潮期间动力较强冲刷明显、近底层泥沙浓度高,但形成的回淤量较小的结论。这一结论通过枯季近底层实测的水、沙及地形冲淤变化过程资料得到了验证。  相似文献   

9.
粉沙质海岸泥沙具有易起动、易沉降、密实快的特点,对港口航道维护具有较大影响。通过双导堤布置形式来降低港池航道的回淤,是射阳港区进港航道整治工程中的关键。采用模型试验对不同堤顶高程下港区进港航道的泥沙淤积量及分布情况进行研究。分析表明,堤顶高程在平均高潮位附近可在工程造价和减淤效果两方面均取得较好的结果,可供类似工程设计时参考。  相似文献   

10.
秦福寿  杨泽君  侯志强  刘涛  李姗 《水道港口》2014,(2):141-147,170
采用波浪潮流泥沙数学模型试验手段,对潍坊寿光港区防沙堤建设中的平面布置形式进行研究。根据研究成果,建议选择北槽航道作为5 000 t级通海航道,航道走向63.5°~243.5°。防沙堤工程建议采用双导堤形式,其中北导堤应接岸。建议堤头可先达-4.0 m水深处,观测其堤头附近冲淤变化后,再决定是否继续向海延伸。  相似文献   

11.
根据以往国内外一些主要潮汐河口深水航道的整治经验,通过马来西亚Pahang河口海域实测水文、泥沙及水深测量等现场实测资料分析,确定了Pahang河口的整治原则,即整治与疏浚相结合、采用工程措施束水攻沙及因势利导;根据整治原则,提出了Pahang河口概念性方案工程布置,即对南北河口分别进行双导堤整治,口门宽度与现有河口口门宽度一致,堤头设在波浪破碎点以外500 m,导堤采用高水堤,与现有口门沙洲高程一致,可达到防浪、防沙及束水攻沙、维持水深并保证通航的要求。  相似文献   

12.
中科合资广东炼油化工一体化项目拟在湛江东海岛建设一座超大型临港石化基地及配套码头工程。项目具有规模庞大、码头承担运输的货物种类繁多、物性复杂、流向广泛、工厂毗邻大型钢铁基地及规划的石化园区、影响因素复杂的特点。从论证石化临港工业码头建设规模、大型原料码头选址、码头分区布局、平面布置关键问题等方面进行了分析归纳,合理确定码头工程的平面布局,为调整港区规划提供了依据,研究结论可为类似工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利用坐标变换法建立了三维潮流盐度泥沙数值模拟 ,解决了复杂边界的处理问题 ,并应用于伶仃洋航道的整治研究中 ,取得了满意的结果。航道中的含沙量、盐度分布与现场实测很吻合 ,模拟计算得出的航道一期工程开挖后的淤积量与现场实测结果十分接近。  相似文献   

14.
夏海峰  张玮 《水道港口》2008,29(1):25-30
通过建立长江口、杭州湾大范围平面二维潮流数学模型,综合考虑长江口、杭州湾两大潮波系统,探讨南汇东滩及浦东国际机场外沿圈围工程对附近各关心水域的水动力条件的影响范围及程度。研究结果表明:南汇东滩及浦东国际机场外沿圈围工程后,长江口侧的涨、落潮潮量略有减小,而杭州湾则略有增大。相应的,工程附近海域的潮流流速和潮差也受到工程不同程度的影响。就流速变化而言,涨潮时,南槽主槽流速略有下降,北槽则略有增加,落潮时,南槽主槽流速主要呈现略有增加的趋势,而北槽则基本不变;在杭州湾侧海域,涨、落潮水流流速均略有增加。而潮差方面,在长江口一侧,高桥处潮差略有减小,且呈现出越接近工程区,潮差变率越大的趋势;而在杭州湾一侧水域,潮差整体呈略有增加趋势,但是变率基本都在1%以内。  相似文献   

15.
崖门出海航道疏浚工程潮流泥沙变化数值模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崖门出海航道穿越黄茅海,是连接银洲湖和珠海高栏港的重要通道。采用数学模型在对最近的水文数据和地形冲淤资料验证的基础上,对崖门出海航道的进一步浚深方案进行了潮流泥沙运动模拟和航槽回淤计算。计算结果表明:东航道水沙条件相对较优,泥沙回淤主要集中在拦门沙航段,具有进一步提升通航标准的空间,在同等条件下可选择优先开发东航道。  相似文献   

16.
构建以鸭绿江河口为核心的大范围二维潮流泥沙数学模型,研究新边界条件下的大东水道水沙输运特征。结果表明,鸭绿江河口所在的海湾M2分潮等潮时线总体呈南北方向,潮流旋转方向为逆时针方向;潮波自河口外侧向西水道方向,M2分潮振幅逐渐增大,在庙沟港池附近达到最大,潮波浅水变形口外与西水道变幅可达20%;大东水道深槽水流强度明显较大,庙沟港池东南侧水域含沙量最大,自一港池附近水域向外海含沙量呈降低趋势;大东水道欧拉余流和斯托克斯漂流均向海,落潮单宽潮量及单宽输沙量大于涨潮,净潮量、净输沙量均向海,大东水道泥沙输运以大潮期为主,泥沙主要来源为西水道滩涂和大东水道东侧滩涂。  相似文献   

17.
长江下游感潮河段造床流量计算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长江下游大通至长江口的感潮河段,借助潮流数学模型,计算造床流量,研究其特点及变化规律。研究表明:计算感潮河段造床流量时,流量输沙率法使用方便,计算结果较为合理;对于天生港以上河段,存在两个造床流量,而对于徐六泾以下河段,则存在一个造床流量群;大通至仪征河段的造床流量沿程变化较少,自仪征开始造床流量沿程逐渐提高,主要应与纳潮量沿程增加有关。  相似文献   

18.
以广西黔江大藤峡枢纽所处峡谷段为例,通过改变导堤和导流墩的高度,采用变高式导堤和淹没式导流墩布置,配合调整洪水航线,解决了中枯水期航道的碍航问题,同时改善了洪水期航道通航水流条件和河道泄洪条件。  相似文献   

19.
滨州港大堡泊位扩建工程潮流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刘臣  刘哲  平克军 《水道港口》2007,28(4):240-244
建立了套尔河15 km河段二维潮流数学模型。计算中首先采用天然实测资料对模型进行率定与验证,通过有关参数调整,使模型数值计算成果与天然实测资料达到精度要求。然后通过对河段自然条件下实测潮位、潮流过程进行的模拟,分析了工程区潮流变化特点。随后对泊位扩建工程措施的不同工况条件与潮流的相互影响进行了模拟,分析了各方案的潮流情况,对不同规划方案成果的优劣进行了比较。方案三在新老码头区潮流流向平顺、流速增加、无回流,利于港池稳定;河道宽阔利于船舶进出码头;岸上施工便利,是扩建工程泊位规划的优选方案。为规划设计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0.
马来西亚达道河口潮汐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牛桂芝  裴文斌 《水道港口》1999,(3):43-45,52
根据实例潮位资料,对达道河口潮位进行潮汐调和计算分析和理论最低潮位计算,得出该河口地区潮汐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