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对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组合式基层沥青路面和柔性基层沥青路面,通过变化基层的力学参数,分析路面结构层中剪应力和压应力的变化规律,进而推荐出考虑抗车辙性能的路面结构力学参数及结构类型。  相似文献   

2.
应用基于弹性层状体系理论的路面结构计算程序,分别以路表设计弯沉值、沥青面层层底拉应力为换算指标,变换沥青面层、级配碎石基层、土基结构层的厚度、模量等结构层参数,同时考虑不同轴距变化的影响,计算柔,陛基层沥青路面轴载换算公式中的轴数系数。通过对计算结果的分析发现,轴数系数与结构层参数密切相关。进一步回归分析大量计算结果并与我国设计方法中轴载换算公式中的轴数系数取值作对比分析,提出建议的轴数系数计算公式。  相似文献   

3.
结合长寿命路面工程实例,从结构设计和材料设计方面对半刚性基层长寿命路面应用进行了探索性研究。针对我国近几年来高等级公路沥青路面早期损坏现象调查、损坏原因分析与结构计算结果,结合试验路段高等级公路重载交通的状况,提出本次长寿命路面结构组合设计思路;综合考虑各种沥青路面结构层组合方案在结构设计时中的受力特点及所需考虑的损坏类型,提出本次长寿命路面设计指标和相关的设计参数,并针对不同结构层提出了具体的材料性能要求。通过室内试验和现场检测结果表明:各结构层所用的沥青混合料各项路用性能均满足设计要求,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具有足够的承载力,其路面结构满足长寿命设计标准。  相似文献   

4.
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结构施工阶段的测试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上海市罗山路工程为依托,在施工阶段逐层进行了测定,包括回弹弯沉、承载板测定路面当量回弹模量、各结构层底面应变状态等.通过测定数据的分析,研究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各结构层的贡献情况,对分析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结构的结构性能,进行路面结构的组合设计具有较大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5.
本文设计提出了贫混凝土基层+沥青碎石过渡层+沥青混凝土面层的路面结构层,并铺筑试验路段,取得了关键性的技术数据,并进行经济性评价,为贫混凝土基层沥青面层典型路面结构的研究提供有力支撑。  相似文献   

6.
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结构设计指标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以上海市罗山路工程为依托,在其施工阶段逐层进行了测定,包括回弹弯沉、承载板测定路面当量回弹模量,各结构层底面应变状态等。同时对材料进行室内物理力学性质测定。通过测定数据的分析,研究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各结构层的贡献情况。对分析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结构的结构性能,进行路面结构的组合设计具有较大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7.
厚层沥青混凝土路面弯沉修正系数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刘卫平  曾雪芳  邵显智 《公路》2005,(8):247-249
现行沥青混凝土路面设计规范中以路表弯沉为主要设计指标,并以综合弯沉修正系数调整实测值与理论值之间的偏差。鉴于考虑的基层类型以半刚性基层为主,通过对现场试验路测试数据的分析,提出了新的F计算式,适用于厚沥青混凝土层路面结构形式。  相似文献   

8.
为了研究对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和柔性基层沥青路面在超载作用下的力学响应,选取2种路面的典型结构,考虑路面结构层完全连续的条件,采用不同的荷载模拟超载情况,利用弹性层状体系计算程序APBI,对2种路面结构进行计算分析.结果表明:在层间接触连续的条件下,柔性路面受荷载作用比较敏感,因此设计柔性路面时,需对超载情况进行充分考虑...  相似文献   

9.
为快速而有效地探测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结构层不连续病害,使用有限元结构与声耦合算法,探讨了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在受激励震动时的声效特征。计算了激励能量、路面模量、结构不连续尺寸等参数的影响,建立了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结构层不连续区域的声效特征值与路面结构不连续病害尺寸间的对应关系。为应用声效法探测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结构层连续性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结合济南至菏泽高速公路服务区的水泥路面结构设计,提出服务区路面的交通荷载特征,即受疲劳荷载作用一次相当于受到普通路面上疲劳荷载作用6次;分析路面各结构层厚度、模量对应力的影响,提出结构组合建议;对路面结构层参数敏感性进行分析,提出设计中应提高混凝土板厚、基层和底基层弹性模量,而底基层厚度和土基模量应控制在合适的范围内。  相似文献   

11.
张利德 《城市道桥与防洪》2020,(11):164-167, 200
为了确定适用于甘肃国际陆港中心区道路的路面结构,根据当地气候环境、路面类型确定了五种典型路面结构组合。采用路表弯沉、半刚性底基层层底拉应力、沥青层永久变形、低温开裂指数、半刚性基层疲劳寿命、路面造价等参数表征路面性能,通过模糊数学对五种典型路面结构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结构三的弯沉值最小,路面整体强度较好;结构一底基层层底拉应力最小,基层抗开裂性能最好;结构一的底基层疲劳寿命最大,具有较高的抗疲劳性能;结构四造价最低,具有较好的经济性。综合评价表明结构五的综合性能最优,综合评价结果为0.95,针对甘肃国际陆港中心区道路所处的气候环境及交通特点,最适用于该区域的路面结构为结构五。  相似文献   

12.
结构参数对沥青路面结构设计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现行设计规范提出的公路沥青路面结构厚度计算理论和方法,通过实例计算,分析了路面结构厚度随设计弯沉、土基模量的变化关系,分析了土基模量、半刚性基层厚度对路面各结构层层底拉应力的影响,得出通常情况下会以底基层层底拉应力控制结构厚度设计,以及提高土基模量、增加半刚性层厚度可以减小(底)基层层底拉应力从而减少疲劳开裂的结论。  相似文献   

13.
重载条件下沥青路面按弯沉等效的轴载换算   总被引:8,自引:3,他引:8  
重轴载高胎压是目前我国干线公路上重要的交通荷载条件。基于调查的重载交通轴载、胎压的组成特点,考虑干线公路路面典型结构及其材料的非线性性质,计算得到不同重轴载下、不同轮胎接地压强的理论弯沉。利用理论弯沉与轴载的关系,通过综合弯沉修正系数,按弯沉等效原则,得出在实际重轴载、高胎压条件下,考虑材料非线性的半刚性沥青路面的轴载换算指数公式,并通过实际工程测试得到了验证。进一步分析表明,在反应不同接地压强轮胎对路面损坏的不同和对轴载换算系数的影响方面,现容许弯沉公式存在不足,本文依据调查的重轴载作用特点和有关文献资料,提出了适于重载的容许弯沉公式修正式。  相似文献   

14.
根据对太仓市沪-浮-璜公路路基路面整层材料的大量实测弯沉的统计与分析,推算出路床顶当量回弹模量及整层材料回弹模量,从而指导设计并鉴定设计弯沉是否合理,通过对实测弯沉的分析使设计弯沉更加合理。  相似文献   

15.
沥青路面反算模量的温度修正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查旭东 《公路》2002,(6):51-53
根据落锤式弯沉仪(FWD)实测的弯沉盆,采用同伦方法反算沥青路面结构层的模量,分析沥青面层反算模量与温度的统计关系,并建立反算模量的温度修正公式。  相似文献   

16.
曾辉 《路基工程》2021,(5):153-157
利用落锤式弯沉仪FWD的单点弯沉值、弯沉差、各结构层动态模量、弯沉盆参数Dx-Dx ,多角度评估复合式路面硬路肩路面承载力;通过现场各结构层取芯及强度试验,分析影响硬路肩路面承载能力的主要因素。在分析硬路肩利用方式的基础上,运用有限元软件模拟计算保留硬路肩拼接旧路面结构层的力学状况,结果表明保留硬路肩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7.
尚志刚  王玉平 《城市道桥与防洪》2011,(9):233-235,256,331
M H B碎石化是一种旧水泥混凝土路面处置技术,该技术具有节约资源、降低工程造价等优点。目前,碎石化技术在我国尚在初步使用阶段,对碎石化层力学性能的研究还较少,运用大型有限元软件ABAQUS,首次考虑了松散层的作用,对考虑松散层、等厚度级配碎石层上沥青加铺层层底应力、应变和弯沉进行了对比分析。分析结果表明:碎石化层比同厚度级配碎石的力学性能好。  相似文献   

18.
为提高铁路双线大断面隧道二次衬砌钢筋保护层控制质量,降低拱顶开裂风险,针对隧道二次衬砌钢筋在大跨度时本身具有向下的沉落变形特点,需对钢筋沉落量进行有效控制。二次衬砌环向主筋受力体系与拱的受力方式相同,以郑万高速铁路隧道二次衬砌结构几何参数、钢筋及垫块布置、钢筋的自重为研究对象,按无铰拱结构受力计算方式,采用经典力学原理、拱的挠度理论、挠度叠加设立方程,对钢筋自重下的预留沉落量进行研究,得到环向主筋越小施工沉落量越大,环向主筋越大施工沉落量越小的规律。通过理论公式计算出各种衬砌类型钢筋施工沉落量,提前进行有效预设,并按施工沉落变形对钢筋进行有效限位支撑,提高钢筋安装的准确性,有效控制了二次衬砌钢筋保护层,满足了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19.
基于FWD弯沉盆参数的沥青路面土基模量评价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动力有限元方法模拟沥青路面在FWD作用下弯沉盆响应,分析土基模量与弯沉盆几何指标之间的关系以及路面开裂、层间滑移和刚性层深度等变量对弯沉盆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土基模量可由曲率指标CI_7和形状指标F_8确定;开裂和层间滑移对CI_7-F_8关系曲线没有影响;当刚性层深度小于7 m时,刚性层深度将对CI_7-F_8关系曲线产生影响.最后通过实体工程对评价方法进行了验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