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深圳地铁9号线盾构法隧道管片预埋滑槽设计研究及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杜峰 《隧道建设》2014,34(3):249-253
为解决地铁隧道机电设备安装阶段打孔对管片结构的损伤问题,以深圳地铁9号线工程为背景,对盾构法隧道管片预埋滑槽设计进行相应的研究和探讨。通过相关的受力计算分析及试验验证,认为在地铁盾构法隧道内设计预埋滑槽的方案是安全可靠的,实施是可行的,可在相同类型工程中加以推广应用,以达到方便施工、易于维护和节能环保的绿色建造目的。  相似文献   

2.
从污水处理厂的供配电系统、电气设备选型、电气线路选型、照明系统四个方面介绍了城镇污水处理厂的电气设计节能优化的措施,并结合相关规范、文献及设计经验对污水厂电气设计节能优化要点进行简要解析。  相似文献   

3.
现如今,新能源电动汽车充电装置电气设计,得要顺应现代化实际需求与发展趋势。在后期发展阶段之中,新能源汽车会引领着整个汽车行业的发展,当然也可以凸显出节能减排、绿色出行的优势。因此在新能源项目发展阶段之中,针对新能源汽车充电设施实施电气设计至关重要。鉴于此,本文主要分析新能源汽车充电设施的电气设计。  相似文献   

4.
为贯彻国家有关节约能源、保护环境的法规和政策,提高空调的能源利用效率,优化和改善夏热冬暖地区轨道交通车站热环境制冷系统设计,以上海市汇金路站为例,分析夏热冬暖地区轨道交通车站通风空调系统功能要求和节能需求,采用通风系统和水系统协同控制实现节能设计。该节能控制方案可有效提供该站制冷系统节能率,在保障地铁环境质量的同时实现节能,可有效降低其能耗,相关技术方案也可为类似工程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5.
华福才 《隧道建设》2012,32(3):341-345
结合已开工建设的青岛地铁一期工程(3号线)的工程实际,针对青岛城市特色及地铁工程特点,对地铁线路埋深进行了分析总结思考。依据不同的规范及理论公式进行地铁隧道覆跨比推算,并进行横向对比分析,得到一个相对合理的量化理论值。针对3号线工程实施过程中出现的技术及非技术难题,从施工技术、环境影响、工程经济、功能需求和出入口的设置等角度对花岗岩地层中地铁隧道的埋深进行了较为深入的定性分析。采用定量和定性分析相结合手段,充分利用青岛地铁既有硬质花岗岩自身良好的自稳条件,从降低施工难度,减少对周边环境影响,节约工程投资等角度出发,建议青岛市后续地铁线路宜选择适当埋深、暗挖方法,地铁隧道覆跨比选择对于车站隧道采用0.9~1.1,区间隧道采用0.5~0.6比较适合青岛地区隧道工程。  相似文献   

6.
唐化程 《隧道建设》2009,29(1):54-56
地铁车站运营过程中的能耗问题一直是影响地铁经济效益的关键问题之一。GB 50157-2003《地铁设计规范》实施之后,车站通风空调系统的节能有了新的途径。对地铁车站设备管理用房空调设计中新风量的取值进行了具体的分析比较。新标准解决了目前工程设计中普遍存在的新风量取值偏大、从而导致新风冷负荷占空调负荷比例过大的问题。该标准在武汉地铁二号线设计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7.
《城市道桥与防洪》2010,(2):126-126
<正>一项被称为"节能保姆"的合同能源管理新技术首次在上海地铁轨道交通系统中成功运用,经综合测试和专家评审,综合节能率达35.7%,有望使轨道"绿色交通"更加节能。  相似文献   

8.
在地铁施工中工程监测是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是在地质条件比较复杂条件下监测工作的重要性更为突出。工程监测的方式与方法成为复杂地铁施工中最重要的环节。本文结合大连市地铁某明挖车站基坑的工程监测,介绍了监测点布设情况、进行的监测项目、采用的监测方法、以及监测数据的计算,并对工程监测成果作了分析。为我国城市地铁建筑中的监测工作提供有力的指导。  相似文献   

9.
地铁盾构法具有经济、快速、安全、机械化程度高等优点,是地铁区间隧道施工中常用的一种施工方法。在施工过程中,为了保证盾构施工顺利开展,提升地铁施工的综合效益,需要做好地铁区间隧道盾构施工的安全风险管理工作。以实际工程为例,对地铁区间隧道盾构施工中存在的安全风险进行分析,然后对隧道盾构施工安全风险管理措施进行探讨,以期为类似工程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0.
正中国首列"永磁地铁"已在长沙地铁1号线正式投入载客运营。这是中国首列具备载客运营资质的自主化"永磁地铁",开启了中国城市轨道交通的"永磁时代",其综合节能率高达三成以上。这列安装了中国国产永磁牵引系统的地铁列车,由长沙市轨道交通集团、中车株洲电力机车有限公司和中车时代电气公司联合研发。2015年初"永磁地铁"总体设计方案出炉,2016年3月列车上线接受运  相似文献   

11.
刘欣  朱文明 《隧道建设》2008,28(2):161-164
随着城市地铁的大规模建设,地铁车站环境和地铁火灾引起研究人员极大关注。营造良好的地铁环境目的不仅仅是提供一个安全、舒适的乘车环境,更能节省能源,降低建设费用与运行成本,由此计算流体力学软件优化地铁环控设计得到广泛的应用。通过介绍4款在地铁环控系统中应用比较广泛的计算流体力学软件以及研究现状,指出目前存在的不足,并提出了适当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
孙钧 《隧道建设》2011,31(6):643-647
通过对地下空间/轨交地铁建设、运营现状的分析,认为其在节能减排、环境保护、面向低碳经济、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方面,有相当大的改善和提高空间,可以有所作为;而且就目前自然能源短缺现状,提出地下空间/轨交地铁的节能环保问题,应早日提上议事日程。从4个方面提出了目前地下空间/轨交地铁实现更加节能、环保应采用〖JP2〗和借鉴的新技术,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建议: 1)积极稳妥而有步骤地视条件逐步开发太阳能光伏发电; 2)努力推广智能型LED节能灯具和其他新型照明光源; 3)采用隧道照明新技术的其他方面,如:基于数码技术的洞外亮度测试技术、隧道照明节能成套技术、LED新型无级调光技术等; 4)其他几项节能环保新技术的研究和开发,如:太阳光光纤导入照明系统、新型超级节能灯具(荧光灯)、自然采光、智能照明技术等。同时介绍了在无锡建成的全球最大光伏低能耗大楼的有益经验及上海市虹桥综合交通枢纽的绿色策略与节能技术供隧道、地铁与地下空间建设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13.
姜庆滨 《隧道建设》2005,25(5):28-30,34
通过对7381既有隧道测量及限界分析,初步确定了哈尔滨市轨道交通一期工程的车辆限界、线路技术参数等,对地铁建设节约投资、发挥更大的效益以及可行性研究和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刘延晨 《隧道建设》2014,34(4):339-342
在线路调线调坡阶段,由于缺乏简单实用的软件,设计人员主要依靠手工计算的方式进行线路调坡设计,但该方法会影响地铁设计质量和工程进度。针对此问题提出双边控制法,结合测量、地铁限界和桥梁资料,系统地介绍了地铁高架线、隧道线的双边控制线的确定方案,并将地铁线路设计软件应用到地铁调坡设计中,实现了地铁调坡设计自动化、可视化,进一步提高了工作效率。该方法已成功应用于南京地铁机场线调坡设计中,也可为类似工程线路调坡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地铁隧道通风机房的典型布置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谢朝军 《隧道建设》2007,27(1):29-33,83
结合屏蔽门系统地铁车站隧道通风系统配置要求,介绍了地铁区间隧道通风机房的几种典型布置形式,总结了各典型布置形式的优缺点,并详细说明了其适用条件以及如何进行布置方式的选择,对类似的工程设计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6.
彭琦  王建新  刘建国 《隧道建设》2013,33(7):557-561
邻近地铁沿线的建设工程施工不可避免地会对已建成的地铁结构设施的安全和运营产生影响,为确保地铁结构设施的稳定和运营安全,需要对建设工程的设计、施工方案进行审查,评估工程施工对地铁结构设施的影响。以某工程为例,运用流固耦合分析方法研究了在地下水作用下,考虑水和岩土体耦合作用的基坑开挖过程对地铁隧道结构的影响,并分析了桩基础施工对地铁隧道结构的作用效应。基坑开挖过程中降水会引起基坑范围内较大幅度的地表沉降,该过程与基坑开挖卸荷效应联合作用,对地铁隧道结构的变形应力产生复杂的影响;另外,邻近地铁隧道结构的桩基施工加载也会引起隧道结构的下沉变形,需要在实际工程中予以重视。  相似文献   

17.
成都地铁岩土工程勘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建强 《隧道建设》2008,28(1):34-39
针对成都地区特殊、复杂的地质条件,结合地铁工程的特点,通过分析地铁工程建设中主要的工程地质问题,分析地铁岩土工程勘察的重点和难点,合理选用地质调查、钻探、井探、物探、原位测试、室内试验等多种手段的综合勘察技术。同时对设计、施工、监测等提出合理、可行的工程措施建议。  相似文献   

18.
地铁快线设计中几个技术问题的探讨和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丁习富 《隧道建设》2015,35(6):554-558
以广州地铁3号线、东莞城市快速轨道交通R2线等快线设计为例,重点研究速度为120 km/h的地铁快线设计的一些基本特征,如系统制式的选择、速度目标值、车辆选型、列车编组方案、乘客舒适度、空气动力学、土建工程设计、道岔选型和牵引供电制式等,并探讨了在地铁快线设计中现行《地铁设计规范》存在的不足。  相似文献   

19.
张学军  王志勇 《隧道建设》2010,30(5):498-502
地铁出入口通道通常覆土较浅,结构形式变化较大,刚度不连续,特别在交叉口段,结构衔接薄弱,抗震性能差。基于土-结构相互作用模型,利用黏-弹性边界条件,运用时程分析方法研究出入口通道交叉口段地震动力响应。对交叉口段地震动力特性及稳定性进行分析总结,得出交叉口段位移、应力及加速度的动力响应及分布特性,提出其抗震加固部位及范围等的处置措施,以期为高震区地铁抗减震设计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