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赤木文库本《广应官话》中保留了三则清代闽琉交流史料,一则是见于《历代宝案》的闽县林合兴商船杠椇清册,属于雍正十年(1732)中琉海难救助史料;另一则是雍乾时期闽中进士刘敬与和琉球人的友好交往记录;最后一则是闽地流行的《新刻官话汇解释义音注》等官话正音书的引文,属于乾嘉时期闽琉文化交流的史料。这些史料一方面说明琉球官话课本语料来源的复杂性,另一方面也体现出其在闽琉交流史研究中的特殊性。  相似文献   

2.
康熙五十八年(1719),清廷派苏州府长洲县人徐葆光以册封副使的身份出使琉球,令其陪同翰林院检讨、册封正使海宝册封琉球尚敬王。归国后徐葆光著有《中山传信录》一书,该书主要记述了册封琉球国王以及对琉球国进行测量的经过;此外书中还详细介绍了琉球的山川地理、制度文化等内容。该书中有关中琉航海及琉球地理等方面的内容涉及到钓鱼岛海域的归属问题。本文旨在对书中的三幅地图及该书所引《指南广义》中的相关记录进行剖析,从文献的角度对钓鱼岛列屿的历史主权归属问题进行论证。  相似文献   

3.
过去40年,中琉历史关系研究整理了许多的文献档案资料,这是研究工作深入推进的基础。学术的研究主要围绕中琉册封与进贡、航海与贸易、人员的移动和文化的交流展开论述。通过对现有研究存在的问题和不足的思考,进一步提出今后研究可以拓展的空间。  相似文献   

4.
嘉靖三十四年(1555)郭汝霖受命往封琉球中山王尚元,由于史料的缺乏,册封正使郭汝霖的生平事功、郭汝霖代替吴时来使琉、中国拒绝琉球领封请求等问题多语焉不详,无法得到深入讨论。但通过一些鲜为学界注意的地方志、学界新发现的"朋僚赠送诗文",以及郭汝霖本人的《石泉山房文集》等材料,可以丰富郭汝霖的身世事功,展示时人对原册封使吴时来的多元看法,揭示在"倭寇祸华"背景下中国拒绝琉球领封请求的一个主要原因在于"不当示怯"于日人。同时对比郭汝霖的《重编使琉球录》和陈侃的《使琉球录》,可知郭录在"重编"中有"删文"、"增文"和"改文"三种情形。  相似文献   

5.
蒲寿庚在宋元之际是一个相当重要的历史人物。自1915年日本学者桑原骘藏发表研究文章以来,一直是国际学术界研究的热点人物之一。结合前人研究,提出一些新的意见:蒲寿庚应是寓居占城的阿拉伯人后裔,其籍贯"阿拉伯说"和"占城说"并不矛盾。蒲寿庚父"蒲开宗"与福州侯官进士"蒲开宗"是同名之人,前者是蕃姓,后者是汉姓。学界关于其父"蒲开宗"曾任安溪县主簿、承节郎等的观点,尚需进一步研究。蒲发轫之蒲氏世系和泉州《蒲寿庚家谱》世系有讹误,据此材料推论"蒲寿庚先世自四川迁晋江"和"蒲寿庚父是蒲仕宾"难以成立。蒲寿庚所建瞭望海舶楼阁名称"天风海云楼",非《晋江县志》所记载"天风海涛楼"。  相似文献   

6.
明清两朝,不仅中国纸张通过各种渠道大量输往琉球,而且琉球纸张也以多种方式输入中国,纸张是中琉两国贸易交流中少有的相互输出的货物之一.本文拟通过对中琉两国纸张输出的方式、种类及成因的研究,探讨福建在中琉两国纸张贸易中的地位和作用.  相似文献   

7.
中土两国人民自古具有友好交往的历史。湖熟《保继堂马氏宗谱》的发现填补了中国回族家谱历史中马氏宗族研究的空白。保继堂先祖马白好五丁来自当时陆上丝绸之路最远的国家——鲁密(迷)国,即今土耳其城市伊斯坦布尔。马白好五丁率领庞大使团来华朝贡,显示了当时其所在国对中国的重视和友好。回族天文学家来到中国,弥补了中国传统天文学的不足。回族人在明朝的建立、巩固和发展中做出了突出贡献,在与中国人长期的友好交往中实现了中国本土化,受到明朝统治者的重视。  相似文献   

8.
正2018年12月21日,久事公交集团召开服务保障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总结表彰大会。久事集团副总裁李仲秋,集团全体班子成员,集团部门负责人,各直属企业党、政、工负责人及获奖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代表出席会议。全体与会人员集体观看了《久事公交集团服务保障"进博会"宣传片》,随后,集团副总经理陈麟作服务保障"进博会"工作总结;各类先进和"进博会"志愿者代表上台  相似文献   

9.
长期于中日间维持某种特殊地位的琉球王国,其流传至今的古文献,除早为我国学者熟悉的《历代宝案》《中山世谱》等汉文文献外,还有一批以“近世候文”体写成的日文文献。后者由于存在文字解读上的困难,以往研究中很少被国内学者利用,但其中大量涉及中琉政治、贸易及文化往来,尤其是揭示日本萨摩藩如何于幕后操控琉球对华朝贡贸易的内容,无疑是进一步深入研究清代两国关系不可或缺之材料。乾隆中期琉球王府评定所以国内士族为主要对象先后两次发布的《旅行须知细则》,即为反映清代琉球对华“隐蔽政策”的重要史料。结合该文献对中、琉汉文史料中的相关内容进行再研究,可使我们发现诸多看似意外的漂流事件背后,存在一直为琉球方面努力掩盖、不能被中国人知晓的秘密。  相似文献   

10.
福建与琉球(今日本冲绳)由于其特殊的地缘关系,在明清时期曾有过一段不同寻常的交往.明初,凡外商入贡者皆设市舶司以领之,"在福建者专为琉球而设".[1]清袭明制,福建仍是中琉交往的唯一口岸.在明清中琉友好交往的五百余年间,福建文化通过各种途径输入琉球,对琉球的宗教思想、文学艺术、生产科技、教育医学、园林建筑、饮食文化、生活习俗等方面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本文拟对明清时期福建生产技术在琉球的传播作一粗浅的考察.  相似文献   

11.
作为明清中琉关系研究的一个重要分支,中琉贸易自上世纪30年代起就受到中日学者的关注,只是囿于资料的限制及政治因素的影响,早期的研究较为薄弱。进入21世纪,档案文书和典籍文献的发现整理及学术交流平台的机制性建设,推动了相关研究向纵深发展,成果频出,既有对中琉贸易的总体性考察,也出现了针对某一领域、某一方面的专门探究,但也尚存一些不足之处,研究的思路、方法、视野等均有待拓宽。  相似文献   

12.
知道一件事,一分钟。解开一道难题,十分钟。养成一个习惯,半年。读懂一个群体,要……三年,也许更久。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也许只是短短的一瞬,但对于一本杂志来说,用三年的时间去了解一个群体,去分析教师这个群体的汽车消费,实属不易。三载青春,百种艰辛,千般喜悦。五十余城市,近百所学校,五千余位教师参与调查。《家用汽车》杂志真诚奉上"中国城市教师汽车消费调查"。  相似文献   

13.
倭寇题材作为日本当代历史小说中一个重要的题材类型,不仅具有一定的文学欣赏价值,而且对于我们认识日本人的中国观、理解古代中日关系以及东亚海交史都有重要的参考价值。日本著名作家陈舜臣的长篇历史小说《战国海商传》便颇具代表性,作者把明代嘉靖年间活动于中国沿海地区的倭寇,作为"海商"加以定性,从"重商主义"立场出发,解释了明代海禁与倭寇兴起的关联,对明代海禁政策以及主张海禁的皇帝官员形象做了批判性描写,并通过虚构"曾伯年"这一人物形象及以他为首的"反明"势力试图用"商战"颠覆明政府的行为,来肯定古代海上武装贸易及其价值意义的肯定;又通过对历史人物"范东明"形象的加工与改写,表达对明代历史与政治的独特看法。《战国海商传》对倭寇的"海商"定位,暴露了作者对中国历史的认识局限,但也为读者全面了解倭寇提供了另一种维度。  相似文献   

14.
正近日,深圳市交委组织召开了发布会,宣布《深圳市机动车道路临时停放管理办法》(下文简称(《管理办法》)已获得深圳市政府常务会议审议通过,将于5月1日开始实施。而具体的收费工作时间表为:5月启动路边停车的现场宣传,6月份免费试运行,7月1日起正式开始收费试点运行。深圳路边停车免费历史结束这是深圳第一次为路边停车颁布专门的规章制度。日前公布的《管理办法》中,对路边停车的管理单位、管理权责、收费办法进行了明确。这也意味着深圳正式结束了免费历史,不再是"全国大中城市中唯一路边停车免费的城市"。  相似文献   

15.
<正>《中华人民共和国航道法》(简称《航道法》)已于3月1日起正式实施,多年来一直关注内河航运发展的全国政协委员、交通运输部水运科学研究院原副总工程师苏国萃非常高兴。"内河航运发展迎来了重大历史机遇,一定要加强宣传、深入贯彻《航道法》,杜绝破坏航道资源的现象发生。"他同时表示,对历史遗留的碍航问题,应尽快建立健全有效的通航设施管理体制。  相似文献   

16.
荷马史诗作为古希腊文学的最高成就,古今中外对它的解读可谓层出不穷,本文试从荷马史诗《伊利亚特》的叙事结构、主要人物阿基琉斯、情节内容和风格入手挖掘到其所呈现出来的不同的“三角图式”:稳定的、立体的、复杂的、和谐的。这些“三角图式”不仅体现了古希腊“荷马时代”的“几何形风格”,而且其所蕴涵的意义也有助于解读和把握这样一部文学经典的精髓和要义。  相似文献   

17.
《世说新语》是南朝宋刘义庆撰写的一部记录魏晋名士逸闻轶事的志人小说,《三国志》则是"二十四史"中由晋代陈寿撰写的一部记载历史上魏、蜀、吴三国时期的纪传体国别史。两部著作对同一人物形象刻画上的异同颇有值得研究之处。此文将列举其中一些人物进行对比分析研究,从中看出两书对同一人物形象刻画的相同与不同之处,从而进一步从更深层次看出作者的身世、时代背景和创作思想倾向对作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明代末期,中国的经济与民间商业算术获得了重大发展。民间算学的兴盛,反衬出"国家数学"的衰落。与此同时,西方数学通过耶稣会士传入中国。李之藻等开明士人利用西方实用算术整合中算内容,《同文算指》的编译为中国传统数学注入了新的活力。后世学者对《同文算指》统合中西算法的评价反映出《同文算指》对中西数学交流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19.
本文通过对《宿曜经》上下两卷经文内容的雷同,以及经文中"曜直五月五日占"和"裁衣占"的中土特色等方面的考察,提出了《宿曜经》在汉译及注解过程中应该经历了一些汉化处理的观点。  相似文献   

20.
路的历史,应该与人类的历史一样漫长,有了人,也就有了路.《释名》曰:"道者,蹈也;路者,露也."也就是说,道路就是经过人们长期行走而践踏出的没有长草的裸露路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