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船舶安全保障是海上航行中的首要任务,港口水域大批量渔船作业会造成安全隐患,需要引航员在引领船舶进出港口时做出避让渔船行动,要能认清避让渔船的种类,熟练掌握渔船避让适用条件,做到充分考虑、果断决策、把握时机、正确避让,并在采取避让行动后仔细观察避让行动的有效性,以确保船舶航行安全。  相似文献   

2.
牟勤  张敏  白军 《世界海运》2018,(2):38-41
针对疏浚作业船舶在喀麦隆杜阿拉航道浅区航行和施工过程中避让进出港船舶、渔船、渔具等较为困难的现状,依据国际海上避碰规则相关条款,分析疏浚船与进出港船舶、捕鱼船在不同情况下的避让关系,总结疏浚船舶在该航道浅区航行和施工时所需采取的特殊避让和操纵措施,为在该航道进行疏浚作业的船舶以及进出杜阿拉港的船舶提供切实可行的避让和操纵参考。  相似文献   

3.
为保障船舶在海上安全航行,提出人工智能在船舶航行数学建模中的应用。使用Maklink图论方法描述海上作业点分布,建立作业点Maklink连接图,生成船舶在作业水域内可航行网络图。建立船舶在海上作业区域航线规划数学模型,并设置约束条件;利用Dijkstra算法求解船舶在海上作业危险区域航线规划模型,得到船舶航行初始航线;利用人工智能算法内的蚁群优化算法对船舶航行初始航线实时优化处理,得到船舶航行最终航线,为船舶穿越海上作业区域实时导航。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可有效生成船舶在作业水域航行网络图,得到初始航线并对初始航线优化处理,应用效果较佳。  相似文献   

4.
为保障条帚门航道内渔船的航行安全,研究航道中远洋船舶产生的船行波对附近渔船安全作业和航行的影响,通过建立线性横摇计算模型和仿真计算得到两船间安全距离,计算出船行波波高和渔船横摇角度的变化规律,通过结果量化分析得到渔船航行安全作业的边界条件。据此提出安全通航应对建议:控制航行距离、控制航行速度、渔船主动避让。  相似文献   

5.
邹贤慧 《珠江水运》2012,(16):34-35
"渔船一旦开始捕渔作业,就很难主动避让,这时就需要商船加强瞭望,给予配合";"为了确保航行安全,渔船船员应加强灯光声号的学习,在海上航行作业时,按规定鸣放声号、显示灯光,使商船和渔船在海上能建立有效的沟通"。这是不久前广东海事局举办的"商船与渔船安全对话"活动现场的场景,广东辖区商船、渔船船长与来自海事、司法、海洋与渔业、高  相似文献   

6.
拖带航行是船舶与海洋结构物海上航渡的主要方式之一。以3,000t级多功能渔船海上拖航为工程背景,说明船舶海上拖航缆绳稳态张力与极限张力计算方法。计算分析内容及相应结论为拖船与被拖船拖带结构/装置、拖带用缆绳等的设计提供合理参考依据,对确保海上拖带航行的安全性、可靠性具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7.
有效的船舶监管对保障海上航行安全有着重要的作用。文中分别对AIS(CLASS B)与小船动态监控系统进行了研究,对比发现,AIS(CLASS B)的使用有利于对小型船只、渔船等的动态监控,保障海上航行安全。  相似文献   

8.
商渔船碰撞事故会给海上人命安全和有序的海上交通秩序带来极坏影响。导致商渔船碰撞事故的人为因素大多指向渔民驾驶船舶不遵守航行规则、值班规则、避碰规则等不安全行为,但值得注意的是,同样的违背和不遵守在商船驾驶员中也普遍存在。商船如何采取适当措施,减少甚至避免商渔船碰撞事故的发生,值得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9.
进入春季,制约海上船舶安全航行的隐患增多:黄海海域大风大浪的恶劣天气海况经常出现;同时春季也是雾季、渔季,浓雾和大小渔船的无序航行都给中外船舶安全进出港口带来极为不利的影响。随着气温转暖;海上施工的黄金季节来临,港口大规模建设,各类挖泥船、炸礁船在港口内外昼夜施  相似文献   

10.
为使海上航行船舶、移动石油平台、海上设施和人员等在航行和作业过程中遇险时能得到及时救助,结合海上搜救的实际情况,针对海上搜救工作局面的特殊性、紧迫性和时效性等问题的处理,此文简要地分析粤西海上搜寻救助工作中存在问题及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1.
分析了黄、东海区目前的通航现状,建议以123°经线为中线在黄、东海区增设通航分道,与交通部制定的原北方沿海定线分道配合使用,供过往船舶合理选择,同时也可有效地限制违章作业渔船对航行船舶的影响,达到规范海区航行秩序,确保船舶安全的目的。  相似文献   

12.
在渔汛季节,海洋捕捞方式的多样性和从事捕捞作业渔船的密集性对海警舰艇海上执法执勤时的航行安全带来很大的隐患.通过调查我国沿海渔区的分布特点和主要海洋捕捞作业方式,以及渔网类型、识别特征等. 对海警舰艇在渔网作业区执法执勤时航行安全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正确规避渔网与渔船的操纵方法.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海上大型拖航业务越来越红火,它的优点是方便、简捷和低成本,深受货主和船东的青睐。但是,同时也应该看到,海上大型拖航虽说优点不少,风险却也很大。如在狭水道避让来往船舶;在复杂水域避让渔船、渔网;尤其在大风浪天气中航行,操作稍有不当或疏忽,便有可能发生拖航事故。现根据自己多年海上拖航经历,谈谈大型拖航船队海上拖航操作上的一些注意问题,供同行参考。1大型拖航船队海上避让流网渔船的操作流网渔船在我国浙江、福建沿海较为常见。由于这些地区的渔民对船舶信号以及航行规则不熟悉,安全意识又差,时常给海船航行,尤其对救助船…  相似文献   

14.
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与海上休闲业的发展,我国旅游市场将出现井喷式的发展趋势。威海港既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同时又是一个货运港口,每天有大量的渔船等各类船舶等在湾内航行,在保证航行安全和服务水平的前提下,必须分析确定海湾地区一定海域内可设置的最大船舶泊位数量。本文主要对威海港海上旅游载客小型船舶容量评估计算分析,构建威海港海上旅游载客船舶容量评估体系模型,根据量化模型核算安全模型和航道宽度约束下的船舶容量,针对威海港港区研究、测算其旅游载小型载客船舶海域最大容量。为船舶港湾的规划和设计提供了必要的参考条件。  相似文献   

15.
正中国沿海是全球船舶航行环境最复杂的水域之一,沿海港口密布,渔场养殖区众多,商船习惯航线与渔船作业路径频繁交汇,使得商渔船碰撞事故频发,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据统计,2016年商渔船发生碰撞事故116起,死亡失踪96人,沉船26艘、直接经济损失5 620万元,商渔船碰撞事故成为水上交通安全事故的重灾区。商渔船碰撞事故主要分布在山东、浙江、福建沿海渔区,事故船舶多涉及非五星旗船舶,凸显出外国籍船舶船员不熟悉中  相似文献   

16.
在航运事业中最重要的目标在于保证海上船舶航行安全准确。而航运事业受多种因素影响,为提高航海安全性,对海上船舶航行影响进行调查和分析,并通过相关调查数据对航海安全影响因素参数进行统计、对航行指数进行计算、对海上船舶航行安全预报应用作初步探讨。对海洋环境预报资料安全性影响因素和船舶内在安全影响因素进行了系统分析,根据调查数据,建立有效的海洋船舶航行安全航行指数,并分析和讨论了船舶航行指数安全性预报带来的效益和应用前景,最后对海洋船舶航行安全指数在航海应用上进行总结。  相似文献   

17.
传统的船舶海上航行路径三维虚拟系统存在着虚拟清晰度低的缺陷,为此提出船舶海上航行路径三维虚拟系统设计。船舶海上航行路径三维虚拟系统硬件设计包括船舶海上航行路径数据信息采集单元、三维虚拟设备单元与通信单元,软件设计包括三维虚拟场景设计、船舶海上航行路径数据信息库设计与船舶海上航行路径三维虚拟设计,通过硬件与软件设计实现了船舶海上航行路径三维虚拟系统的运行。通过实验得到,设计的船舶海上航行路径三维虚拟系统虚拟清晰度比传统系统高出28%,说明设计的船舶海上航行路径三维虚拟系统虚拟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18.
邹贤慧 《珠江水运》2012,(15):34-35
“渔船一旦开始捕渔作业,就很难主动避让,这时就需要商船加强嘹望,给予配合”;“为了确保航行安全.渔船船员应加强灯光声号的学习.在海上航行作业时,按规定鸣放声号、显示灯光,使商船和渔船在海上能建立有效的沟通”。这是不久前广东海事局举办的“商船与渔船安全对话”活动现场的场景,广东辖区商船、渔船船长与来自海事、司法、海洋与渔业、高等院校和航运单位的专家,一起参与水上交通安全的讨论。在现场,广东海事局副局长杨文说,为解决商渔船碰撞这一海事监管难题,海事部门采取了多项有效措施,通过打“组合拳”减少商渔船碰撞事故的发生,这其中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加强商船和渔船的“安全对话”。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随着我国海洋事业范围的建设和扩大,海洋事业也得到了迅速有效的发展。然而,由于海上许多不确定性和技术限制的严重影响,船舶在航行过程中仍会遇到各种碰撞事故,海上作业的高风险因素造成巨大损失。为了减少或避免人为失误引起的碰撞事故,确保船舶安全航行,本文研究分析了船舶在航行过程中的自动避碰,并提出优化船舶避碰自动化技术。使用大数据技术导航。  相似文献   

20.
能见度不良是影响船舶航行的不利因素,给海上航行安全带来了很大的影响,主要是造成瞭望、陆标定位等困难,从而易发船舶触礁、碰撞等海上交通事故,造成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环境污染。如何让船舶在能见度不良水域中安全航行这个问题一直困扰着航海人员,本文通过对影响船舶在能见度不良水域安全航行因素的分析,结合船员航行经验提出了避免船舶航行在能见度不良水域中发生碰撞的应对措施,以期对船舶在能见度不良水域的安全航行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