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本文在分析了我国主型货车转向架的现状后,提出一种适合我国线路情况的重载货车转向架-准构架式,双侧利诺尔磨擦减振器,迫寻向转向架,通过研究该转向架的曲线性能的蛇行稳定性,来优化迫导向机构的结构参数。经理论分析和计算机仿真模似,正实该转向架能达到降低轮轨动力作用和提高运行性能的目的。  相似文献   

2.
柴油机曲轴的三维形状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序列线性规划算法对16V240ZJ柴油机锻钢曲轴圆角进行了形状优化设计。优化的目标函数是最大应力最小,设计变量是圆角附近设计单元控制节点的坐标。优化结果完全满足曲轴设计与制造工艺的要求。  相似文献   

3.
后轮对独立回转新型转向架轮轨横向力的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理论上分析了固定轮对转向架、独立车轮转向架和后轮对独立回转新型转向架通过曲线时的受力情况。围绕轮轨横向力这一重要曲线通过性能指标比较了三种转向架曲线通过性能的优劣 ,通过比较发现后轮对独立回转新型转向架的曲线通过性能最好。然后建立了后轮对独立新型转向架车辆的动力学计算模型 ,利用数值仿真结果对理论分析进行了验证 ,发现理论分析和仿真结果基本上是吻合的  相似文献   

4.
为了提高轨道车轮的结构性能, 利用渐进结构拓扑优化方法(ESO)建立了轨道车轮的结构优化模型; 以双S型轨道车轮为设计蓝本, 分析了轨道车轮的辐板设计域, 提出了轨道车轮在多工况作用下的渐进结构拓扑优化方法; 介绍了利用渐进结构拓扑优化方法实现结构应力均匀化的优化思路; 根据《整体车轮技术检验》(UIC 510-5:2003)标准, 分别考虑了轨道车轮在直线工况、曲线工况和道岔通过工况, 不仅获得这3种典型工况共同作用下的拓扑优化结构, 而且还获得了3种典型工况依次作用下的6种拓扑结构; 对比了优化前后车轮辐板的应力, 并利用有限元工具验证了优化后车轮的辐板应力特性, 证明渐进结构拓扑优化方法的正确性和有效性。研究结果表明: 利用渐进结构拓扑优化方法对轨道车轮的拓扑优化是适用的; 在车轮质量不增加的前提下, 优化后车轮辐板的厚度增加且不等厚, 有效地减小应力集中, 降低结构应力; 对比原双S型车轮, 优化后6种车轮模型的结构性能均有所提升, 分别提高了16.6%、20.7%、22.5%、21.3%、20.1%和19.5%, 其中, 方案3的优化车轮在3种工况下辐板处的最大结构应力分别降低了4.0%、14.5%和6.7%。研究有助于轨道车轮结构强度的提高, 并对多工况耦合作用下轨道车轮结构优化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5.
本文给出了梁截面参数计算的一种新方法,优化设计变量的选取原则及其与截面参数之间的关系式,并编制了一个计算梁截面参数的微机程序,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和准确性.  相似文献   

6.
本文深入探讨了迫导向转向架所具有的低锥度失稳问题。以三轴、二轴迫导向转向架为对象建立数学模型,分析运动学失稳和动力学失稳两种模式。得到不同导向刚度下产生失稳的临界踏面锥度和不同锥度下的临界速度值。研究发现,通过参数的合理匹配,可使临界锥度降至常见最小锥度以下,从而可以避免低锥度失稳,为迫导向转向架的参数设计提出了一个新的准则。  相似文献   

7.
基于组合预测模型的轮轨力连续测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精确判断车辆的运行状态,提出了一种轮轨力连续测试方法.根据轮轨相互作用的特点,采用阈值判断法从测试数据中提取轮轨力的有效信息.针对轮轨力测试系统的时变性和不确定性,将动态测试序列作为灰色过程处理,提出用灰色理论对轮轨力进行连续测试.为了提高预测精度,结合遗传算法和神经网络对传统的GM(1,1)模型进行改进.建立了10个预测模型分别进行预测,然后将精度较高的预测值输入串联灰色神经网络进行二次预测,以提高预测精度与稳定性.将这10个预测模型应用到轮轨力连续测试中,结果表明:灰色系统、遗传算法与神经网络三者的组合模型具有较高的精度,平均相对误差不超过2%,满足轮轨力连续测试的要求,并且能够降低传感器失效对测试结果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9.
介绍了独立旋转车轮转向架在城市轨道交通中实现低地板的优势,提出了一种低地板独立旋转车轮动力转向架的设计方案.并利用有限元软件ANSYS根据UIC 615—4对转向架构架进行静强度分析.  相似文献   

10.
铁道货车车轮轮径差与轮轨力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铁路货车转向架转K6轮对为主要研究对象,建立Simpack多体动力学模型,并通过设置相应车轮轮径差,着重分析轮轨垂向力、横向力及横向位移随轮径差差值变化的变化,由不同轮径差对应的车轮轮轨力,分析其相互对应关系。分析结果表明:当轮对出现轮径差时,车轮左右轮轨垂向力和横向力都出现相应差值,且差值随轮径差增大而增长,出现轮径差的轮对横向位移值也随轮径差变大而增大,且在一定范围内,变化差值与轮径差差值基本呈一次线性关系。  相似文献   

11.
加大车辆轴重是提高铁路运输能力的重要方法,但这势必会引起轮轨接触应力的增加。本文从理论计算和实验分析两个方面,研究了加大车轮直径对改善轮轨接触应力的关系,计算及实验结果表明,将货车车轮直径由840mm加大至915mm是有利的。  相似文献   

12.
针对货车板材冲压件,就开发其CAPP系统进行了研究。以成组技术的基本原理为依据,提出了零件描述和工艺过程生成的新方法,其主要特点是:计算机辅助编码,运用专家知识库进行决策判断,检索与创成相结合。系统采用模块化的设计方法,做到了系统的柔性化。系统采用了汉字DBASE数据库和MS-PASCAL语言,适用于IBM-PC机及其兼容机。  相似文献   

13.
应用轮轨型面测量仪在大秦重载线路上跟踪测量了不同磨耗阶段的轮轨型面,基于这些轮轨型面,应用多体动力学软件SIMPACK建立C80重载货车模型进行仿真计算,分析轮轨型面对重载货车动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运行平稳性和稳定性方面,标准LM型车轮型面最佳,且随着车轮磨耗量的增加,平稳性和稳定性逐渐降低;在曲线通过性能方面,各个阶段的车轮型面都达到了评价标准,脱轨系数和轮重减载率都随着轮轨的磨耗而减小;轮轨横向力随着车轮的磨耗而逐渐减小;标准LM型和Ⅱ型车轮型面的磨耗功率较小,与磨耗稳定期钢轨相匹配能相对降低车轮的磨耗速率.  相似文献   

14.
为了更好地设计固定辙叉结构,改进轮对与辙叉间的相互作用关系,提出了以接触参数为基础的设计方法,并对60 kg/m钢轨12号固定辙叉心轨及翼轨顶面的各部位尺寸进行优化.结果表明:将此固定辙叉心轨顶宽20 mm处降低值增大至4 mm,取消翼轨顶面1∶20横坡,并将翼轨顶面抬高范围改为从辙叉咽喉至心轨顶宽50 mm处,可较好的改善其轮轨关系,验证了本文设计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以 AutcCAD26为图形支撑软件,FoxBASE 为数据库支撑软件,采用 Autolisp 人工智能语言编程,研制了铁道货车技术设计的计算机绘图系统,组建了其绘图程序库及工程数据库,并以 C_(62)车为例,探索了在微机上进行铁道车辆技术设计图绘制的一般方法及程序设计技巧,得出了一些有实用价值的结论.  相似文献   

16.
根据中国高速铁路的现状,在轮对内侧距选用1353、轨底坡选用1:40、钢轨选用中国高速钢轨cHN60的前提下,研究了CRH2上使用的LMa、CRH3上使用的S1002G和日本新干线圆弧车轮JP-ARC这3种踏面对CHN60轮轨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LMa与CHN60的轮轨接触点分布比较均匀,有利于车轮型面的保持;其次是...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比制动及驱动时车轮的转动状态与无制动无驱动时车轮的转动状态,而得出的滑移率及滑转率指标.是对汽车车轮与地面间接触状态的良好描述,有利于增强人们对于车轮滑移率与滑转率的确切认识,以及对车辆制动控制和驱动控制的目标的正确理解。  相似文献   

18.
基于小波分析的车轮六分力信号的去噪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利用小波分析去噪的原理,分析了小波变换模极大值法、小波系数尺度相关法和阈值法3种信号处理方法的特点,详述了利用阈值法处理信号时选择小波基、确定分解层、阈值处理和信号重构的方法。利用Matlab的小波分析工具箱对车轮纵向力信号进行去噪分析应用,结果表明:小波分析能很好的区分信号里的突变信号与多余的噪声,通过小波重构得到去噪后的车轮分向力突变的信号。本设计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