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陆涛 《汽车维修》2005,(1):12-14
斯太尔王系列载货汽车采用内置式冷暖空调系统,该系统由散热器、压缩机、冷凝器、膨胀阀、储液干燥器、蒸发器和风机组成,用管道连接成一个封闭的系统,如图1所示。散热器利用发动机循环水作为热源,压缩机由发动机皮带驱动,风机和压缩机电磁离合器的电源由汽车提供,冷凝器借助风扇冷却,冷却介质为R134a绿色环保无氟型制冷剂。  相似文献   

2.
王魏 《汽车与配件》2012,(26):60-61
散热器是水冷式内燃机冷却系统中不可缺少的一个组成部分。汽车发动机的冷却系统,一般是由水泵、散热器、节温器、冷却风扇、风扇电机、电机开关、护风罩等部分组成,发动机在工作时机内的温度很高,所以为保证其能够正常工作,必须对其进行冷却。散热器的作用是利用冷风(既可以是汽车行驶时迎面流动窄气造成的冷风,也可以是冷却风扇提供的冷  相似文献   

3.
汽车散热器是发动机冷却系中一个起核心作用的部件,可实现冷却介质与外部空气的热量交换过程,使冷却介质的温度维持在75~90℃之间,从而保证发动机各部件(如气缸壁、气缸盖内壁等)处于  相似文献   

4.
在基于冷却系统传热模块各部件的数学模型的基础上,利用KULI软件对整车进行稳态模拟。采用SPSS软件进行多元非线性回归分析,系统地研究了汽车冷却系统中冷却液流速、冷却液压力、水泵转速、节温器开度、风扇转速、散热器宽度及高度七个因素的改变对汽车冷却常数的影响。经模拟测试分析,其中散热器宽度、高度和风扇转速对汽车散热器冷却常数的影响较为明显。  相似文献   

5.
BJ136型汽车散热器的比散热面积 S 比为0.1436m~2/kW,达与通常的比散热面积(0.194~0.272m~2/kW)相比是偏小的。该散热器气流通道阻力过大,护风圈的形状及风扇与护风圈的相互位置不合理,造成冷却系散热能力不足,在汽车道路试验中出现了散热器“开锅”的现象。针对上述问题,对 BJ136型汽车冷却系  相似文献   

6.
在炎热的夏季,由于气温高、热幅射强,汽车的动力性、经济性及行驶可靠性会变坏,严重时会影响汽车正常行驶。汽车在高温环境里,发动机冷却系的散热温差小,散热能力差,发动机容易过热。汽车发动机散热器的散热量Q可用下式表示: Q=K·S·△T 式中:Q——散热量(J) K——传热系数(J/m~2h℃) S——散热器的散热面积(m~2) △T——散热器内外温度差(℃) 当散热器一定时,K和S的数值变化不大,由此可见,散热量Q主要取决于散热器内外的温度差△T。在炎热的  相似文献   

7.
1、发动机冷却液的正确使用 夏利轿车冷却系采用了密封系统,散热器盖是密封的,并设置了一个用塑料制成的储存冷却液的膨胀水箱,在其中加注了规定量的冷却液。当发动机工作处于热状态时,冷却液膨胀,便有部分冷却液从散热器流入膨胀水箱;当发动机冷却时,真空使冷却液从膨胀水箱吸入到散热器中,冷却液不会损失,并可消除冷却系统中的所有气泡,增加冷却液的热效率。虽然膨胀水箱中的冷地液面有时升高有时降低,散热器中总是先充满冷却液。  相似文献   

8.
混合动力客车配置电子风扇是发展趋势,但电子风扇的转速、扇叶直径、整车电流对冷却效果有较大影响。用传统方法匹配散热器,很难满足发动机的冷却需要。本文提出一种针对于电子风扇控制冷却的散热器散热面积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9.
汽车发动机目前常采用封闭式压力循环冷却系统。它一般由水泵、散热器、节温器、风扇、护风罩和百叶窗等零部件组成。散热器是将发动机传给冷却介质的热量散发到大气中去的最主要、最直接的一个环节,是冷却系中一个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0.
在分析汽车冷却性能与噪声生产的关系的基础上,分别从冷却风扇的转速、叶片弦长,叶片数,护风圈,叶片夹角,散热器论述降噪措施。  相似文献   

11.
汽车散热器性能评价的(火用)分析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秀琴  苏清祖  王忠 《汽车工程》2005,27(6):751-753
采用[火用]分析方法对汽车散热器性能进行评价,建立了相应的分析模型,提出以[火用]效率作为汽车散热器热力性能的评价指标。通过对汽车散热器因传热温差以及粘性流动阻力引起的不可逆[火用]损失进行热力学分析,推导得出了汽车散热器的[火用]效率计算公式。结合某管带式汽车散热器的试验数据进行了相关计算与分析。  相似文献   

12.
文章应用CFD软件STAR CCM+及AMEsim研究了汽车发动机冷却风扇对机舱热管理的影响,在建立三维整车热管理系统数值模型的同时,建立了发动机冷却系统一维仿真模型。得到了车辆在不同转速和车速下散热器和冷凝器的进风量,分析了不同车速下,发动机冷却风扇转速与冷却模块进风量之间的关系,以及散热器进风量对发动机冷却液水温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车速的提高,风扇转速对散热器进气量的影响逐渐降低。当车速小于60km/h时,风扇转速对散热器进气量的增加有明显的作用;结合车辆开发性能要求,通过一维、三维联合仿真确定了该车辆发动机冷却风扇的合理转速,并且验证了所选风扇转速的合理性和可靠性。  相似文献   

13.
风扇的功用是提高通过散热器芯的空气流速,增加散热效果,加速冷却液的冷却.风扇通常安排在散热器后面.当风扇旋转时,对空气产生吸力,使之沿轴向流动.空气流从前向后通过散热器芯,使流经散热器芯的冷却水加速冷却. 车用发动机的风扇有两种形式,即轴流式和离心式.轴流式风扇所产生的风的流向与风扇轴平行,离心式风扇所产生的风的流向为径向.  相似文献   

14.
王魏 《重型汽车》2012,(3):21-22
1 概述 散热器本是水冷式内燃机冷却系统中不可缺少的一个组成部分.汽车发动机的冷却系统,一般是由水泵、散热器、节温器、冷却风扇、风扇电机、电机开关、护风罩等部分组成,发动机在工作时机内的温度很高,所以为保证其能够正常工作,必须对其进行冷却.散热器的作用是利用冷风(既可以是汽车行驶时迎面流动窄气造成的冷风也可以是冷却风扇提供的冷风来冷却发动机高温零件加热的发动机冷却液.近年来,随着我国重型汽车的发展,发动机功率也越来越大,随之匹配的变速器输入扭矩也越来越大;随之带来的问题是经常出现因为油温过高而使变速器工作失效.主要表现为机械直接损坏,如橡胶密封件的老化和同步器摩擦片的烧蚀等造成泄露、润滑不良、脱档或卡档.虽不像发动机对散热器散热功能要求那么高,但是在一些特殊工况和一些大功率变速器上采用散热器已变得非常紧迫和必要.  相似文献   

15.
汽车在行驶时 ,水温表指针长时间处在表盘上的红区不动 ,则表明发动机有过热现象。发动机过热将会造成其燃烧不正常 ,机油耗增加 ,功率下降 ,甚至造成拉缸或抱死。发动机过热的原因及排除 : 冷却液液面过低 ,循环流量不足。 节温器不能正常开启 ,冷却液不能流经散热器 ,只有小循环 ,而无大循环 ,冷却系冷却强度较小。可对节温器进行加热试验来检测其能否正常工作。 节温器装反 ,使主阀门打不开。安装节温器时 ,注意箭头方向应朝向散热器。 风扇皮带因过松而打滑 ,造成扇风量不足。风扇是用电力驱动 ,并由热敏开关控制 ,风扇不转动 ,应检查熔…  相似文献   

16.
汽车发动机散热器溢水故障的分析与排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部有一辆斯太尔王汽车在行驶过程中,发动机散热器盖突然出现了冷却液大量外溢的现象,并且冷却液中夹杂着大量的气泡。发现此故障后我们马上将汽车发动机熄火并且翻转驾驶室进行检修。笔者认为汽车发动机散热器溢水的故障不外乎以下两种原因产生:一是汽车发动机冷却系统出现了故障而造成的。一是发动机部分被冷却部件产生损伤,导致冷却系统中封闭的循环通路被破坏而造成的。  相似文献   

17.
鉴于由冷凝器、散热器和冷却风扇组成的汽车散热组件的布置直接影响整车的散热性能,本文中以提升进风量为目标,对某车型的冷凝器、散热器和冷却风扇三者间的距离关系进行优化。首先采用计算流体力学仿真,比较了冷凝器单独前移和冷凝器与散热器一同前移两种方案,发现后一种方案能更好地提升散热组件的进风量。然后采用正交试验方法,对冷凝器、散热器和冷却风扇的间距进行优化,获得散热组件的最佳布置方案。最后实车试验验证结果表明,与原车相比,优化后工况Ⅰ和工况Ⅱ下的散热器进风量分别提高了29.95%和4.54%,改善了整车的散热性能。  相似文献   

18.
刘兵 《驾驶园》2013,(10):84-85
发动机缸体和气缸盖有许多通道,可以将冷却液输送到发动机的关键部位。发动机燃烧室的温度可达2500℃,因此冷却气缸周围的区域非常重要。如果发动机运行时间太长而不冷却,可以将活塞与气缸焊接到一起,导致发动机彻底报废。散热器是一种热交换器,用来将冷却液携带的热量传到空气中。大多数汽车都使用铝散热器,通过将薄铝片焊到扁平的铝管而制成,这些铝片  相似文献   

19.
随着汽车工业的迅速发展,我国汽车的保有量也在日益增加.汽车作为最普通、应用范围最广的交通工具,关于它的研究越来越多,越来越细.汽车发动机的冷却风扇置于散热器的后面,是汽车发动机冷却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冷却风扇的性能直接影响到发动机冷却系统的散热效果、发动机寿命及汽车的动力性、燃油经济性、舒适性等方面,因此正确认识发动机...  相似文献   

20.
针对某型商用车散热器主片开裂故障,利用有限元分析方法对散热器的动态应力进行了理论分析。利用CATIA建立散热器三维模型,在ANSA中建立有限元模型,用扫频模态测试验证了有限元模型的准确性,用PERMAS求解散热器主片的动态应力。研究表明,理论计算的散热器主片所受到的最大应力位置与故障散热器的失效位置吻合。通过对冷却模块原有结构的改善,使散热器主片最大应力下降了30.3%,最后通过试验验证,证明了改善方案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