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以大连地铁某换乘站为研究背景,对地铁站在发生火灾等紧急事件人群的疏散情况进行了分析.通过对调查统计人群的数量、年龄、性别等参数,应用pathfinder软件,建立地铁换乘车站人员疏散模型,并对该站在不同情况下发生紧急事件的人群疏散进行了研究.通过疏散模型,模拟不同情况下全部人员疏散至安全区域的时间,获取疏散过程中不同时刻的人员分布规律,找到疏散过程中不利于人群疏散的"关卡".文章结论可为国内外地铁换乘通道设计、紧急情况下的人群疏散组织及应急管理等方面提供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通过广州地铁公纪区间隧道施工实例,分析了施工对周围建筑物的影响,介绍了对地表建筑物的防护措施以及监控手段。  相似文献   

3.
由于地铁隧道空间的密闭性,地铁隧道发生火灾时人员疏散困难,可能引发重大事故。文章通过建立地铁隧道火灾人员疏散模型,运用Pathfinder软件对不同的地铁隧道火灾疏散场景进行分析,确定完成疏散所需要的时间。根据仿真分析结果,对联络通道的宽度和间距进行优化,并利用仿真分析验证其有效性。  相似文献   

4.
地铁车厢是地铁发生事故可能性和危险性最高的部位。本文在瑟利模型的基础上结合地铁运营实际,对地铁车厢安全疏散过程中信息处理的三个阶段进行分析,找出每个阶段所需时间的影响因素并提出对应的设计措施。  相似文献   

5.
掌握地铁车站站台火灾对人员的危害性及其发展规律是确保安全运营和人员高效疏散的前提.本文在计算流体动力学的基础上,结合Pyrosim仿真软件构建地铁车站站台火灾仿真模型.分析了站台内火灾烟气的扩散规律,并在此基础上根据热释放速率、火源数量及位置,以及排烟速率的不同设计火灾场景,探索这些因素变化对火灾发展的影响,并结合通风策略对人员疏散时间和速度进行比较分析.所得研究结论为站台火灾发生时的应急措施和人员疏散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
地铁站会有火灾、重大客流、爆炸、行车事故、恐怖袭击、雨水倒灌、地震等特殊事件发生,综述国内外学者研究地铁站发生特殊事件时人群紧急疏散的常用模型与研究思路,定义地铁特殊事件的含义,并进行成因分类。归纳地铁特殊事件特点,列举地铁站内部的建筑特性、特殊事件发生地点、乘客心理因素、疏散行为以及生理因素等,并分析以上因素在紧急疏散过程中对疏散效率的影响。研究发现:地铁站内部的狭长通道、特殊事件发生在相邻2站台之间、女性及年龄较小乘客恐惧、侥幸和从众心理、乘客自私行为和群集行为等因素都会降低疏散效率;地铁站内疏散标志、报警装置、引导行为、男性乘客镇定心理、乘客良好的健康状况等因素都会提高疏散效率。  相似文献   

7.
本文针对地铁火灾人员逃生这一问题,系统分析了地铁火灾与人员逃生过程与特点,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地铁火灾人员疏散时间计算模型。通过实验与软件,对地铁火灾的烟气的温度与扩散进行模拟,确定了地铁火灾人员疏散可用时间,总结了人员疏散所需时间的计算方法。结合了上海某地铁站的实例进行安全性分析,使得本文所提出地铁火灾疏散时间模型得以运用。  相似文献   

8.
针对深圳地铁5号线深圳北站~民治站区间暗挖隧道临近平南铁路安全防护施工难度大的特点,详细的介绍了不同地质岩层段竖井施工方法,为地铁类似工程施工与设计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9.
地铁工程中区间排水系统的设置,根据地铁区间所处地段的特殊多变性和环境保护的要求,区间排水实施情况不尽一致,且目前无统一技术措施.区间特殊处理地段的排水设计有一般区间排水的共性,也有其特点,结合区间特殊处理地段的结构及道床形式,对特殊处理地段的区间排水进行系统性分析和研究,并介绍了地铁特殊区间排水工程设计处理方法和相关注意事项,以达到区间排水系统的合理性、安全性.  相似文献   

10.
马括 《轨道交通》2011,(4):66-67
地铁轨道回路泄漏的杂散电流会引起地铁设施、地铁附近的钢筋混凝土结构物以及埋地管线发生腐蚀,造成严重后果。所以有必要研究地铁杂散电流的分布状态,腐蚀原理以及防护措施,以便减小杂散电流的危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