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基于极限平衡理论,针对裂隙膨胀土堑坡破坏的实际情况,对堑坡的滑面形态及强度参数进行合理假定,对裂隙膨胀土堑坡局部浅层稳定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堑坡浅层破坏主要是由于坡腰以下部分的土体先发生失稳,导致上部土体失去支撑而发生牵引式破坏,同时得出膨胀土处置中需要重视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膨胀力作用对膨胀土堑坡整体稳定性分析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提出对膨胀土堑坡稳定性分析时应考虑其综合因素,即自然营力、膨胀力、孔隙水压力等因素的综合作用。详细讨论了这些因素对堑坡稳定性的影响,提出膨胀力的作用规律。将这种综合分析方法应用于成都市三环路工程时,得出了较合理的结果。  相似文献   

3.
采用石灰土与石灰砂桩等改性方法成功整治湘黔线K115膨胀土堑坡滑坍病害的工程实例。  相似文献   

4.
膨胀土路堑开挖一段时间后边坡坍滑是路基施工中常见现象且与坡高、坡率无直接联系.为探求其变形破坏演化过程以便实施有效工程处治,采用FLAC对广西百隆路百色膨胀土堑坡开挖过程进行模拟,获得新开挖边坡的位移、应力、应变变化规律;通过强度折减法计算得到的安全系数随挖深增大而减小,但此时边坡是稳定的.此外采用FLAC热力学模块模拟边坡大气影响深度内的湿度场,再次分析获得经历干湿循环作用后其相应的位移、应力、应变变化规律,即边坡的失稳过程.对比工程实体修建时的现场观察与数值分析结果,发现两者基本吻合,由此总结并提出开挖膨胀土堑坡坍滑的4阶段变化规律及合理实施柔性支护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西康线长安至小峪间K61 650~ 820线路通过37m高的深路堑,地层为湿陷性老黄土(Q2^p1)。线路左侧堑坡挡护分四级,第一级为抗滑挡墙,第二级为坡面种树防护,第三级为变截面护墙,第四级堑坡设混凝土骨架护坡防护。每级高10m,坡率1:1,每级间以平台连接,各平台均以浆砌片石封闭。  相似文献   

6.
在广西南宁地区建立了不同开挖坡度的膨胀土边坡,通过现场试验论证出堑坡变形与降雨历时的关系,并分析其湿热耦合效应.历时两个雨季和一个旱季的试验结果表明,坡面水平变形与降雨持续时间具有较好的相关性,只有在一定雨强下持续的降雨过程才能使边坡产生较大的变形;土体含水量变化是影响边坡变形的主要因素,而温度变化是促进因素,二者的耦合作用使得膨胀土边坡趋向不稳定;在考虑膨胀土边坡的渗透特性后,建立了堑坡变形与降雨历时的关系,表达式可用于预测边坡总变形量.也可换算成变形速率对陡坡的变形突变进行预警,具有较强的工程适用性.同时,监测结果也表明,在采用植被防护后膨胀土边坡的变形迅速减小,说明植被护坡是一种有效的堑坡防护方式.  相似文献   

7.
内六铁路K494石质堑坡变形成因及治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王兴宁 《路基工程》2009,(3):206-208
文中对石质堑坡变形的地质情况、变形特征、稳定性进行了分析,采取在路基右侧挡墙顶部进行预应力锚索地粱加固,在路基左侧坡面进行三级预应力锚索加固。施工后,监测结果,坡体稳定,线路未再发生变化,表明对石质滑坡的治理收到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8.
叙述了加固膨胀岩堑坡的土钉挡墙的主要结构及作用原理、施工工艺、施工方法和施工后的测试结果分析。  相似文献   

9.
降雨入渗引发裂隙性膨胀土边坡失稳是一种常见的工程地质灾害。在有限元方法中考虑裂隙的存在及降雨过程中裂隙的愈合对膨胀土渗流特性和强度特性的影响,研究了裂隙位置及深度对膨胀土边坡渗流及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裂隙的存在对边坡的渗流及稳定性均有显著的影响。入渗的雨水将集中在裂隙周边的风化土层内,裂隙发育深度决定了潜在滑移面的位置,一旦边坡失稳多呈现浅层滑坡的特点。裂隙位于上坡面和下坡面的稳定性均低于裂隙位于坡顶时的稳定性;随着裂隙深度的增加,边坡稳定性逐渐下降,但下降趋势减缓。  相似文献   

10.
针对土石坝边坡在雨水渗入作用下易引起边坡孔隙水压变化,导致结构失稳的问题,采用SLOP/W有限元软件构建土石坝边坡模型,重点分析了降雨强度、降雨持续时间、降雨雨型和前期降雨条件下土坝坡内暂态孔隙水压力分布,得到坝体在不同工况下的稳定安全系数,研究结果表明:降雨量相同时,降雨强度小,持续时间长,坝坡基质吸力下降,坝坡的安全稳定性降低,降雨强度大,持续时间短时,雨水以径流方式流失,土坝坡体内部基质的吸力变化较小;降雨总量一定时,降雨峰值数量越多,峰间降雨强度小,坝坡抗滑稳定性越低,当前期降雨和后期降雨间隔时间增大,坝坡安全稳定系数呈先减小后增大,当时间间隔很大时,前期降雨影响有限。  相似文献   

11.
南昆铁路膨胀泥岩路堑边坡工程试验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南昆铁路膨胀泥岩是集胀缩性、碎裂性和低强度于一体的极软岩,建路先期在林逢膨胀泥岩路基试验工点对路堑边坡进行了多种组合的支挡、防护工程试验,重点试验工程是土钉墙类。由于事前对该膨胀泥岩的特性缺乏全面认识,工程试验历经曲折,从而对膨胀泥岩的危害有全新认识,积累了各类堑坡支护工程的适用性和结构设计的复杂经验教训。  相似文献   

12.
由于山区气候多雨,强降雨和河流水位快速上升等现象时常发生,在复杂多变的降雨及河流水位作用下路基边坡极易发生失稳破坏。为了掌握降雨和河流水位上升对边坡稳定性的作用机理,确保沿河公路的安全运营,采用Midas-GTS/NX有限元分析软件建模,针对3种不同降雨工况和2种坡前水位上升速率进行边坡稳定性分析,并根据稳定性研究结果,提出坡面防渗措施。结果表明:1)降雨强度、坡前河流水位上升速率与边坡的稳定性呈负相关;2)在坡面铺设防水层可有效减少雨水渗入,提高边坡的安全系数及稳定性。  相似文献   

13.
对西攀高速公路K132路堑高边坡施工过程中的变形及稳定性进行了动态监测.结果表明:在自然状态下坡体应力场主要随环境温度而变化,但影响深度有限;施工过程中因张拉锚索使坡体应力场发生改变,其变化仅发生在张拉后较短的一个时段内;施工开挖、爆破及降雨等因素,对边坡有一定影响,但边坡整体是稳定的.  相似文献   

14.
结合南宁外环高速修建,在完成典型南宁膨胀土性质试验后,借助FLAC3D土工格栅结构单元建立边坡模型;根据物体温度变化产生的热效应与膨胀土吸湿后的体胀效应的相似性,运用FLAC3D的热-力耦合模块分析坡体干湿循环显著影响区内的筋、土相互作用,获得反包加筋体内部的应力、变形及广义塑性应变发展规律;对比开挖边坡体内土中应力、应变及其稳定性,依据加筋膨胀土体内的筋材受力、变形特点,分析并论证了柔性支护处治膨胀土堑坡的"框箍"工作机理。  相似文献   

15.
以大永高速公路老南瓜塘边坡为研究对象,采用数值方法分析该边坡的失稳破坏机制,并确定雨水入渗导致坡体强度软化是诱发滑坡的主要因素。分析计算老南瓜塘边坡在降雨、地震、降雨+地震等工况下的工程稳定性,根据边坡的变形破坏机制和稳定状态选取了抗滑桩支护方式进行加固,并复核加固坡的工程稳定性。研究结果表明:①边坡稳定性随降雨持续而降低存在一定滞后,边坡最不稳定状态在降雨结束后一段时间,并非对应降雨结束时。②地震荷载对边坡稳定性破坏显著,地震工况下老南瓜塘边坡处于极度不稳定状态。③前期降雨会加剧地震对边坡稳定性的破坏,降雨强度越大,持续时间越久,影响越明显。  相似文献   

16.
有限元强度折减法在膨胀土路堑滑坡分析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谭波  杨和平 《公路》2006,(4):171-176
膨胀土路堑滑坡机理复杂,传统边坡分析方法无法对它进行分析并得出合理解释。而有限元强度折减法可采用岩土材料的非线性弹塑性本构关系,能考虑膨胀力等因素的作用,通过计算坡体的应力与应变,合理分析土坡变形过程和潜在滑动面,并采用安全系数评价边坡稳定性,较好地解决了膨胀土边坡稳定性及滑坡处治效果分析问题。应用有限元强度折减法,分析了南友路膨胀土滑坡规律,以及柔性支挡的处治效果。  相似文献   

17.
在对西部沿海高速公路珠海段K21工程滑坡的治理过程中,采用了微型桩进行堑顶预加固等一系列综合治理措施,保证了高、陡、危边坡在施工过程中的稳定性。探讨特有的地质及气候条件下滑坡治理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8.
由于粉煤灰的透水性强,耐冲刷性弱,根据依托工程研究粉煤灰路基在一次雨水作用和二次雨水作用下粉煤灰路基的强度和稳定性变化,从而提出控制雨水对粉煤灰路基强度和稳定性影响的相关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9.
以西攀高速K151 180~ 650深挖路堑开挖失稳形成昔格达层内滑坡为例,总结了昔格达组泥岩与砂岩互层半成岩堑坡的工程地质特征,分析了开挖、场区构造影响和水文地质条件对堑坡失稳的影响,以及开挖造成部分坡体沿层内层面失稳的机理。对此类工程的勘察、设计和施工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0.
以黄黄高速为依托工程,在K685+000-K695+000沿线路堑边坡病害调查的基础上,总结归纳了该线路堑边坡的病害类型、成因、破坏模式及稳定性影响因素,并对其稳定性状态进行了评估,提出了针对性的病害处治措施。研究结果表明:黄黄高速路堑边坡病害主要表现为软岩及易风化岩层地段坡面喷射混凝土面层出现开裂、坡脚挡墙出现冒顶及开裂;喷射混凝土厚度不均、岩石易软化、易风化、地表水及地下水疏导不畅通是路堑边坡病害产生的主要原因;根据病害危险程度的不同,提出了局部不稳定体清除+坡面随机锚杆+坡体深层泄水+坡面复喷/挡墙重建+TBS坡面防护(植被坡面防护)的处治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