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京津客运专线是我国铁路中长期发展规划中首条城际客运专线,为保证京津客运专线良好的运营。京津客运专线的运输组织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本文介绍了京津客运专线的技术准备,并根据京津间预测的客流量,设计了京津城际列车运行组织方案,特别是对京津客运专线与城市交通的衔接进行了深入分析.本文对有效配置京津客运专线资源,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在客运专线建设中,影响客运专线工期的重要因素就是关键设备的施工组织。通过对在建客运专线的调研,统计了客运专线的路基、桥梁、隧道等长度及比例,同时对在建客运专线的提运架设备投入情况进行了统计分析,并实地测量了运架作业时间,最后提出了客运专线提运架施工设备优化方案。  相似文献   

3.
在借鉴国外高速铁路接入枢纽的方式经验基础上,确定了我国对高速客运专线车站的基本模式;对客运专线车站做了功能定位,确定了高速客运专线车站的选址原则;在分析了高速客运专线接入众多枢纽的影响因素的基础上,应用层次分析法,建立了高速客运专线接入枢纽方案比选的层次模型与求解,并开发了实用软件。  相似文献   

4.
我国《中长期铁路网规划》实施以来,大规模的客运专线建设已全面展开。目前,已有11条客运专线相继开工建设,未来十年内将建设客运专线1.2万km以上。能否优质高效地完成客运专线建设,资金的有效供给和控制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只有精打细算,有效控制投资,才能确保客运专线建设这项伟大而光荣的任务顺利实施。  相似文献   

5.
平均最小列车间隔通过能力计算法在武广客运专线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统的通过能力计算方法—扣除系数法已不适应我国客运专线通过能力的计算,本文深入研究了客运专线运输组织的特点,详细分析了客运专线对通过能力计算的特殊要求,在此基础上建立了采用平均最小列车间隔法来计算客运专线通过能力的数学模型,并结合武广客运专线实际情况对该方法的实用性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该方法较传统的扣除系数法更能适应客运专线运输组织的特点。  相似文献   

6.
“十一五”期间,我国要建设9800公里客运专线,约占期间新线建设的49%,京沪高速铁路列客运专线之首。利用后发优势,学习和借鉴世界各国客运专线铁路建设与运营的成功经验、坚持自主创新、自强不息,实现我国客运专线铁路跨越式发展是完全有可能的。  相似文献   

7.
郑西客专超大断面黄土隧道支护参数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即将建设的郑西客运专线出现了大量超大断面黄土隧道,本文介绍了客运专线超大断面黄土隧道的结构设计研究情况,提出了客运专线超大断面黄土隧道支护参数,同时讨论了一些客运专线黄土隧道设计的有关问题,对今后类似工程的设计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8.
丁洁冰  赵鹏 《铁道运营技术》2009,15(4):31-33,36
为探索铁路客运专线客流运输的最佳途径,对客运专线本线客流和跨线客流输送模式的优缺点及适用条件进行了分析。据此,提出了适合我国客运专线的客流输送方式。通过建立效用函数阐述丁直达和换乘的选择条件,并用规划建设中的武广客运专线与合武客运专线之间换乘客流的实例进行了说明。  相似文献   

9.
目前国内尚没有客运专线客运服务信息系统的设计及应用实例,本文结合相关客运专线工程情况,对其进行研究和探讨,旨在提出一套系统整体解决方案;文章通过详细分析客运专线的用户需求,研究了客运专线客运服务信息系统的构成及功能,提出了具体的工程设计技术方案;本文提出的设计方案,为客运专线客运服务信息系统的设计和建设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10.
近几年来,中国多条客运专线开工建设。桥梁是铁路客运专线重要工程结构,对于客运专线列车运行的平稳性、旅客乘坐舒适性和安全性具有重要影响。目前,多座客运专线大跨度桥梁正在设计或建造之中。客运专线大跨度桥梁,除必须满足传统的强度要求外,首要考虑的是需要更大的刚度和更高的耐久性.桥梁需要具有良好的横向、竖向刚度、扭转刚度及较小的梁端转角。以下对客运专线大跨度钢桥的主要技术特点,采用的新技术,及其制造与安装分别进行论述。[第一段]  相似文献   

11.
客运专线信号监控系统自律可扩展模式研究与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我国铁路客运专线运营管理信息化模式,以自律分散系统理论为基础,描述信息来源的信息格式,提出符合我国客运专线实际运行情况的动态可扩展信号监控模式的设计原则、系统集成方案,并以郑(州)西(安)客运专线西安枢纽为例,阐述了既有线与客运专线系统兼容的信息体系。  相似文献   

12.
客运专线初期票价制定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京津高速铁路的运营,客运专线的建设已逐步展开。2008年京沪客运专线的开通.将为中国高速铁路的发展开启新的篇章。作为中国第一条客运专线,京沪客运专线票价的制定也成为广大群众关心的话题。我国目前铁路票价是由铁道部制定的,由于客运专线的建设成本高、投资大,而我国还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因此积极探索市场化的融资方式,吸纳民间资本、[第一段]  相似文献   

13.
根据《铁路客运专线竣工验收暂行规定》,客运专线公司组织静态验收和动态验收,综合调试的客运专线子系统分为基础工程、通信、信号、牵引供电、运营调度、客运服务等。文章就客运专线综合调试,提出了应具备的条件和应注意的问题,并提出相应建议。  相似文献   

14.
高速客运专线牵引供电关键技术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高速客运专线牵引供电系统最关键技术弓网受流系统入手,分析了影响高速客运专线牵引供电系统主要的关键技术,并根据国内对高速铁路的研究成果及国外实践经验,探讨了我国高速客运专线牵引供电系统应采用的技术标准,并且在此基础上对高速客运专线牵引供电系统关键技术提出了具体的实施建议。  相似文献   

15.
我国铁路客运专线建设标准高、技术难度大、建设任务重。通过组织科技攻关和客运专线技术创新,开展科研试验和工程实践,掌握了路基工程地基变形、沉降控制、无砟轨道精测和定位技术,成功研制了高速道岔,建成无砟轨道试验段,研制了客运专线新型扣件系统、500m长轨条焊接设备和铺设机组,桥梁建设技术和特长隧道修建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大型客站建造技术日臻成熟,基础设施技术标准体系基本形成。到“十一五”末期,我国将建立覆盖全国大中城市的快速客运网,形成客运专线成套技术体系,在基础理论研究方面取得重大进展,建立中国高速铁路技术体系,构建客运专线安全技术体系,培养和造就客运专线人才队伍,使客运专线总体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相似文献   

16.
客运专线基床底层水泥改良土施工工艺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结合铁路某客运专线路基填料水泥改良土施工工艺室内外综合试验,对客运专线铁路基床底层水泥改良土施工工艺进行研究和分析,对取得适合客运专线的填料控制参数,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秦沈客运专线客车开行方案及相关问题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韩冰 《中国铁路》2003,(2):37-40
结合即将开通的秦沈客运专线实际情况,对新建秦沈客运专线和既有沈山线的技术条件进行了对比。通过对秦沈间客流结构和秦沈客运专线客车速度匹配问题的分析,对未来秦沈客运专线中有关旅客列车开行方案,高速运车组的运用及列车运行图的编制等问题进行了初步研究。  相似文献   

18.
在繁忙干线建设客运专线,实现窖货分线运输,能够犬幅度提高铁路运输能力,适应日益增长的运输需要。基于此,《中长期铁路网规划》、《铁路“十一五”规划》部浓墨重彩地提到了巾闰铁路客运专线规划。根据规划,中国铁路“十一五”期间的主要目标足:建设新线17000公里,其中客运专线7000公里;建设既有线复线8000公里;既有线电气化改造15000公里。2010年全同铁路营业里程达到9万公里以上,复线、电化率均达到45%以上,快速客运网总规模达到20000公里以上。2006年,中国铁路客运专线建设迅速铺开,武广、京津、合宁、郑西、合武等多条客运专线先后开工,一时间中同铁路客运专线建设热潮涌动。步入2007年,中国铁路客运专线建设与发展的情况如何?哪些新线已(或将)在今年开工建设?这些铁路客运专线的推进情况越来越受到人们所关注。[编者按]  相似文献   

19.
郑西客运专线作为我国综合交通枢纽重要组成部分,对打造“3小时经济圈”,促进多种运输方式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河南省对该客运专线的建设十分重视。 作为河南省出资人,河南省建设投资公司在与铁路部门合资建设郑西客运专线的合作过程中,在郑西客运专线有限公司组建阶段和运转阶段遇到了一些困难和问题,包括注册地税收分配、出资比例、出资方式、经营层人员的选派,以及地方融资、项目公司的银行融资及担保、项目法人的自主权、地方出资人的话语权等。时至今日,郑西客运专线的建设进展情况如何?以上遇到的这些问题是否已得到合理解决?以及从合资建设郑西客运专线的实例中,中国今后的大规模客运专线建设能够从中得到哪些启发和借鉴?有鉴于此,河南省建设投资总公司副总经理谢亚伟先生接受了本刊记者的专访,并对加快客运专线的建设和铁路改革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和建议。[编者按]  相似文献   

20.
本文根据铁道部发展CTCS的技术政策以及客运专线的运输需求,提出了我国高速客运专线信号系统的设计原则,并对系统的总体结构及主要子系统进行了探讨,可供高速客运专线铁路研究和设计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