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城市轨道交通换乘节点的研究不仅关系到本线路的线站位,还涉及到换乘线路的线站位方案。以常州轨道交通2号、6号线换乘方案为例,分析比较了两线换乘的方案,分析不同方案对城市规划、沿线区域、工程实施难度、经济性等方面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介绍了城际铁路与城市轨道交通以及包括城际铁路和城市轨道的关联性和差异性等概念,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换乘和共线两种衔接模式的具体运用方式。在换乘模式研究方面,结合实际分析了五种换乘模式和各自的特点和分别适用情况;在共线运营模式方面,介绍了其概念,运营方式和主要类型等,并绘制相应图形进行进一步的说明分析。最终提出关于针对衔接模式选择的影响因素分析,并分析了以上两种衔接方式的特点。对今后都市圈的交通一体化建设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北京轨道交通房山线与中心城线网衔接方案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北京轨道交通房山线近期是市郊线,远期有可能提升为市域线。如何处理好近、远期线路功能的转换,是房山线线路设计的重点。从线路可达性、换乘便利性、投资经济性、工程可实施性、功能转换灵活性等方面,对房山线与北京中心城线网衔接方案展开探讨,从而推荐近远结合的综合最优方案。  相似文献   

4.
轨道交通快线作为衔接国铁干线与城市轨道交通的运输方式,对于实现大都市区"三铁融合",形成多制式轨道交通网络具有重要意义。与此同时,将国铁干线与轨道交通快线有效衔接,有效解决了周边城区享受国铁干线运输需求。本文在分析了线路衔接模式的基础上,对比换乘模式、贯通运营模式的适用条件,并通过对重庆市轨道交通快线与渝利铁路的实例分析,得到与实际线网相匹配的衔接模式,拟为工程实施方案提供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5.
为深入了解城市轨道交通与常规公交换乘衔接的有效性,文章从换乘效率和换乘服务设施协调性两个维度构建城市轨道交通与常规公交换乘综合评价体系,建立熵权-TOPSIS模型对换乘综合水平进行评价,并对南宁城市轨道交通1号线与常规公交换乘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熵权-TOPSIS评价模型在城市轨道交通与常规公交换乘综合评价上具有合理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6.
徐家汇地区是上海市的城市副中心,人流量大,商业繁华,交通繁忙,地下管线纵横交错.地铁R1、R3、R4三条线在此中心交汇,形成大型换乘枢纽.文章简单地介绍了大型换乘枢纽的线路和建筑方案,并对施工和交通组织方案进行了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7.
张戎  汤慧  程银浩 《综合运输》2022,(2):122-125+137
上海市域铁路网包括新建市域铁路和利用既有铁路改建的市域铁路,根据上海市域铁路与城市轨道交通、都市圈城际铁路的融合发展情况,从线网规划、客流特征、票务系统等方面梳理多层次轨道交通方式间换乘的影响因素,并以上海市域铁路为主体,分析其与其他轨道交通方式间换乘的特点及方式。最后以机场联络线为例,总结机场联络线各站换乘情况,并根据不同类型的客流特点提出相应的客流组织方案。  相似文献   

8.
刘文彬 《综合运输》2022,(5):149-154
合武高铁和合宁高铁作为沪汉蓉高铁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引入合肥铁路枢纽方案对沪汉蓉高铁整体线位走向及合肥枢纽客运车站分工有较大影响。在分析合肥铁路枢纽概况、枢纽客运量预测及车流特点的基础上,从工程技术条件、运输组织、线位走向、工程投资等方面确定沪汉蓉高铁应引入合肥南站,结合客运系统布局,重点研究了近期实施合武合宁直通线方案与近期沪汉蓉铁路城际通过车流绕行合肥站方案,并最终推荐近期实施合武合宁直通线方案。  相似文献   

9.
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远期线路具有不确定性,在研究远期线路换乘方案时应站在城市规划和线网规划的高度上,在对局部线站位进行研究的基础上稳定线路之间的换乘关系。结合济南轨道交通R3线一期工程的功能定位和工程特点,结合线网规划,对选线设计过程中的重点和难点进行了分析,经多方案比选提出决策建议。可为济南后续线路的选线设计提供思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10.
中运量公交与轨道交通的换乘衔接是城市公共交通系统中的重要环节,对于提高交通系统效率、降低城市交通拥堵以及改善乘客出行体验具有关键作用。深入研究中运量公交与轨道交通换乘衔接优化,以提高换乘的便捷性和可靠性。首先,对中运量公交与轨道交通系统进行概述;其次,对中运量公交与轨道交通换乘衔接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最后,结合两者特点,提出针对性换乘衔接优化策略。以期提高中运量公交与轨道交通换乘的便利性,进而为人们的高效出行创造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11.
上海市轨道交通14号线东方路站工程由于与其它三个地下工程形成交叉,给车站建筑设计带来一些难题。详细介绍了该站一至四层建筑设计方案比选的过程和结果,并分析了建筑设计对客流组织与换乘方式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轨道交通静安寺枢纽站换乘方案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轨道交通M7线、M6线和已建地铁2号线在静安寺形成大型换乘枢纽,介绍了轨道交通静安寺枢纽站多个换乘方案,对各个方案的优缺点进行分析,提出推荐方案。  相似文献   

13.
武汉轨道交通10号线是武汉市轨道交通线网中的一条市域快线,通过三处越江工程连接汉阳、汉口、武昌三镇。针对10号线穿越汉江工程,分别从线路长度、换乘条件、工程难度、沿线拆迁等方面综合分析,确定了硚口路越江通道方案。针对越江工程与市政道路工程共通道的问题,通过多方案比选,确定了区间左右线上下重叠穿越高架桥桩的方案,初步研究了线路纵断面方案,确保线路方案基本可行和工程顺利实施。  相似文献   

14.
王毅 《综合运输》2009,(10):85-87
<正>9月28日,北京地铁4号线正式开通试运营。由于具有港铁血统,在以人为本、优化换乘设计、与其他交通方式良好衔接等方面,4号线将成为北京城市轨道交通发展的新榜样。  相似文献   

15.
为提高柳梧新区综合交通枢纽内旅客换乘衔接效率,文章分析了柳梧新区综合交通枢纽换乘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对应的优化方案,改善了交通枢纽换乘秩序,提高了交通枢纽换乘效率。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随着我国城市轨道交通的飞速发展,地铁建设过程中也随之出现一些问题,其中换乘车站由于不同线路相互串联,客流组织及消防疏散更加复杂。分析两线节点换乘车站换乘节点处的消防处理措施,供地铁行业设计者参考。  相似文献   

17.
综合     
《运输经理世界》2010,(12):18-18
中国将建以北京为中心的8小时高速铁路交通圈 铁道部5月28日表示,目前我国已在13个地区规划了城际和城市网,今后两年,中国计划建成以北京为中心的8小时高速铁路交通圈,铁路营业里程将由目前的8万公里增加到10万公里以上,其中高速铁路客运专线将达到1.8万公里。根据计划,在交通圈建成后,除乌鲁木齐、拉萨等个别城市外,乘高速列车从北京出发,到全国各省会城市都将在8小时以内。在这一基础上,我国还将加强综合交通枢纽规划建设,注重公交系统、公共民航等其他方式的衔接,实现旅客运输便捷换乘、无缝衔接和交通运输一体化。  相似文献   

18.
李霖 《运输经理世界》2023,(35):160-162
广深高铁新通道是粤港澳大湾区内联外通的重要高速铁路通道,其兼顾路网中长途客流和城际客流的服务功能。在分析东莞枢纽现状以及规划铁路与总体布局之间存在问题的基础上,结合城市空间规划、轨道交通规划和枢纽客运量特点,从吸引客流、联络线设置、综合开发、工程投资等方面,研究广深高铁新通道引入东莞枢纽新客站的选址方案,通过对便捷出行和综合开发优越性等方面进行分析,最终推荐在水濂山设站。东莞中心站站址的合理确定,对于便利居民出行、打造高效换乘的综合交通枢纽、稳定枢纽轨道交通布局具有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9.
在上海闹市区,明球线二期线路将穿越已建地铁1号线上体馆车站,以实现二线站台T型换乘。项目关键是有效换乘及穿越施工方案安全可行。设置换乘自动扶梯及共享站厅层,提高换乘效率;仔细分析原车站在穿越施工中的沉降与抗沉降因素,提出多重安全措施,使穿越更的把握。  相似文献   

20.
作为上海轨道交通4线换乘的重要枢纽——世纪大道站,设计时涉及对已建车站的改造和新建车站两个部分,同时还要确保2号线列车的正常过站运行,设计、施工及保护等工程难度很大。重点介绍换乘站的设计及与周边环境的结合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