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了保障高铁隧道施工中的安全性,实现施工质量与安全目标,通过阐述高铁隧道施工应用监控量测技术的重要性,对具体隧道施工案例进行分析,探索隧道施工监控测量技术的要求,并对监控量测数据和安全性评价作出整体性分析。从而得出在高铁隧道施工中应用监控量测技术能在保障监测结果准确性的同时,对施工作用安全性进行指导,进而提高施工效率,保障施工质量。  相似文献   

2.
隧道工程在我国山区铁路、公路、城市轨道交通中广泛实施,由于隧道受地质条件、作业空间、周边环境等影响较大,因此合理的隧道施工监控量测与超前地质预测是施工中必不可少的部分,科学的监测方案能够为隧道施工提供安全保障。本文结合重庆柿子坪隧道监控量测实例,探讨监控量测在隧道施工中的具体应用,对今后类似施工提供经验。  相似文献   

3.
桥梁隧道是公路工程中的关键组成部分,关系到人们的日常出行和经济社会的发展,合理应用施工安全评估监控技术是确保桥梁隧道施工质量的有效举措。为提高桥梁隧道施工安全与质量,首先介绍桥梁隧道施工安全评估监控技术;其次,着重分析桥梁隧道施工的常见问题,包括施工安全问题、工程质量问题和施工管理问题;最后,对桥梁隧道施工中安全评估监控技术的具体应用进行研究,旨在进一步提高桥梁隧道的施工效率和施工质量。  相似文献   

4.
隧道二次衬砌的施工质量关系着铁路运营安全。文章以郑万高铁重庆段隧道二次衬砌施工为背景,针对二次衬砌质量缺陷问题,对工装设备、施工工艺和管理措施进行了优化,特别是针对初期支护平整度、防水板铺设、台车布料、混凝土振捣、拱顶防脱空监控、施工缝处理、止水带安装等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改进措施,实现了隧道二次衬砌施工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有效管理,规范了作业标准,提升了施工质量,取得了良好的施工效果。  相似文献   

5.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在施工前对隧道隧洞不良地质进行分析和超前预报,就可事先做好施工地质灾害评估与临近警报,防患于未然。据统计,我国每年开工修建的隧道隧洞多达千余座。俄罗斯自然科学院院士、石家庄铁道大学二级教授、江苏交通科学院副总工程师刘志刚在《隧道隧洞超前地质预报》绪论里提出,超前地质预报工作是保障隧道隧洞施工的重要保证。长期以来,我国隧道隧洞施工队伍中一直存在着‘塌方越多,地质条件越复杂'的错误观念。  相似文献   

6.
在公路隧道施工中进行监控量测,是保证隧道施工安全的重要手段之一,而隧道无损检测是施工监控量测的重要补充,可为施工方案的调整提供有力支持。基于此,对隧道施工监控量测的基本内容进行分析,包括洞内外观察、地表沉降、周边收敛及拱顶下沉监控量测,超前地质预报,以及锚杆锚固质量无损检测,并分析这些监控量测技术的检测原理及方法,旨在为同行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7.
黄土隧道施工过程中,常出现支护破坏和隧道塌方等事故。文章基于黄土隧道工程的监控量测数据,采用统计分析方法对不同围岩级别、埋深和含水率下的黄土隧道变形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Ⅳ级围岩黄土隧道拱顶下沉、周边收敛的量值分别集中在50 mm和35 mm以内,Ⅴ级围岩黄土隧道拱顶下沉、周边收敛则集中在60 mm和40 mm以内;(2)Ⅳ级、Ⅴ级围岩双线黄土隧道拱顶下沉和周边收敛变形值与含水率呈正相关关系,变形速率则先增大后减小,在含水量超过16%时变形增大明显;(3)基于拱顶沉降统计,提出Ⅳ级、Ⅴ级围岩黄土隧道设计预留变形量值范围可分别取7~9 cm和12~15 cm;(4)黄土隧道工程建设管理要点是提前梳理重难点工程,施工前严格方案审核,加强地表处理,施工时强化地质预报和监控量测,严格变更设计管理,重点做好工艺管理和施工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8.
为了更好地促进我国交通事业的发展,进一步提高交通行业相关建设工程的质量和效率,对施工监控量测技术进行分析。阐释监控量测技术在隧道施工中的作用,隧道监控量测目的、内容及方法,隧道施工监控量测技术的应用等,并总结监控量测技术应用注意事项,希望能够为广大从业者提供一些思路,促进隧道工程建设行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文章从隧道洞口段施工、隧道常用的施工方法、支护手段及施工管理等几个方面论述了山岭隧道施工的防坍技术,对为隧道施工提供防坍信息所采用的地质预报及监控量测技术等也作了介绍.  相似文献   

10.
胡从骄  张旭 《人民交通》2021,(20):38-39
加强施工安全评估监控是确保公路工程桥梁隧道施工质量的重要前提,同时也是推动我国公路工程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本文首先剖析了桥梁隧道施工过程中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阐述了施工安全评估监管技术发展现状,最后具体分析了桥梁隧道施工安全评估的流程与应用.  相似文献   

11.
隧道衬砌空洞是常见的质量缺陷问题,对铁路运营安全危害极大。文章分析了造成隧道拱顶脱空的主要原因,着重研究了用于防治隧道衬砌脱空的智能监测技术、视频监控系统,并通过智能预警技术进一步优化带模注浆施工技术。在京沈高铁北京段梨花顶隧道的成功应用效果表明,新型防脱空预警技术是一种较好的监控措施和监督管理手段,能从根本上解决隧道拱顶衬砌空洞问题,同时又降低带模注浆量,节省成本,提升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2.
明月山隧道地质条件复杂,隧道所通过的地层富含地下水、岩溶水,软岩、挤压破碎段所占比例较大,同时伴有煤层瓦斯及采空区等不良地质。如何采取科学的施工方案和有效的管理措施,对隧道安全施工和顺利通过煤层瓦斯等有害气体段具有重要意义。本工程通过超前地质钻孔和设立瓦斯监控预警系统等手段,有效掌握瓦斯及有害气体的具体情况,施工过程中加强通风,采用全自动瓦斯监控与人工监测相结合的施工方案,同时采取钻孔排放和注浆止气等技术措施,有效防止了瓦斯及有害气体突出的危险,确保工程施工安全。  相似文献   

13.
为了确保隧道工程在水平岩层施工中的速度和安全性,深入研究和优化岩层地质预测、掘进与支护,以及信息化施工和实时监控技术。首先,通过对岩层的详细分类和性质分析,结合风险评估,探讨现有地质预测方法的有效性;其次,介绍掘进机械的选择策略、岩层支护方法,并强调掘进速度与质量控制的重要性;最后,强调施工流程信息化和实时监控技术的关键作用,旨在提高施工效率和安全标准。  相似文献   

14.
施工技术复杂多样、不可预见风险因素多和所处不良地质复杂多变是制约高速铁路隧道安全高效建设的主要因素,要实现隧道工程的高效建设,就要提高隧道建设管理模式和信息化应用水平。基于此,文章首先研究提出高速铁路隧道精益化建设管理应用模式;然后重点深入研究BIM、超前地质预报、隧道围岩量测、三维断面扫描等关键技术在高速铁路隧道工程精益化建设管理中的深度融合应用,并研发了轻门户移动端和云服务信息管理系统;最后结合工程实际应用进行验证,实现了对隧道工程建设中重难点风险源监控、关键任务红线管控和安全质量问题的有效管理,有效地提高了各参建单位协同作业效率,达到了精益化建设管理目标。  相似文献   

15.
文章就山西境内祁临高速公路成王庄土质隧道浅埋、富水地质段的施工方法、相关工艺及技术措施作了介绍.本隧道施工中辅以量测作为监控手段,对整个施工过程进行动态管理.作者还就该隧道施工中存在的不足以及需要进一步完善的地方提出了自己的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16.
在隧道施工过程中,隧道塌方问题屡见不鲜,主要是受到不规范施工、不良地质条件、设计问题、极端天气等因素影响。针对砂岩区隧道塌方特性,文章以云贵高原西南麓某山区高速公路沉积砂岩隧道为例,根据该隧道水文地质条件及监控量测资料,分析引起隧道塌方的基本原因,并运用工程类比方法,结合施工安全、质量控制、投资控制、施工工期等因素综合考虑确定了塌方治理方案。  相似文献   

17.
文章基于桥梁隧道施工安全评估监控发展现状,分析了桥梁隧道工程存在的质量问题,探讨了桥梁隧道施工安全评估监控技术的应用要求,制定出针对性的应用策略,以促进施工质量的提升。  相似文献   

18.
文章针对京张高铁清华园隧道工程位于城市核心区环境保护要求高、穿越复杂地质地层环境风险高、国内首条单洞双线大直径盾构施工技术难度大等一系列影响和制约隧道高效安全建设的重难点因素,创新提出了基于BIM的信息化施工管理总体解决方案。首先提出了盾构法隧道BIM实施应用准则,为BIM信息化应用提供基础;然后重点深入研究了BIM、图像轻量化、大数据、三维激光扫描、自动监测等关键技术在盾构法隧道施工中的融合创新;最后结合工程实际应用,解决了隧道施工过程中存在的各种重大风险源、安全质量隐患、关键进度节点及资源协调难等重难点问题,提高了参建各方信息化、精细化管理水平,并为探索盾构法隧道工程三维可视化数字档案研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9.
隧道施工是公路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几年隧道施工技术已取得突破性发展,但在部分地质条件较差或隧道洞口浅埋段,路堑高边坡施工中仍时常产生滑塌、张拉裂缝等病害,出现破坏边坡稳定的情况。为解决以上问题,以G353政和至松溪寨岭隧道A1标段的设计施工方案为例,通过对实际地形、地质条件进行分析与判断,提出采用预应力锚索框架梁的设计施工方案,有效保障了边坡稳定,切实提高了工程整体质量。  相似文献   

20.
新八达岭隧道是在建京张高铁的最长隧道,八达岭长城站设在隧道内。该车站位于世界名胜古迹八达岭长城下,是目前世界上规模最大、结构最复杂、埋深最大、开挖面积最大的暗挖高铁地下车站,是我国高铁发展战略的代表性工程,是2019年北京园博会和2022年北京冬奥会的配套交通基础设施,安全、优质、按期建成十分重要。在车站的设计与施工中,采用"中"字车站线路型式、"国"字救援疏散方式、"人"字形辅助坑道设置、"品"字形分部开挖方法,成功地将中国汉字艺术融入于工程。该研究成果可供类似工程设计与施工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