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章从地质雷达的工作原理入手,利用低频天线地质雷达对某高速公路隧道覆盖层的地质状况进行了探测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工程防治措施。实践证明,低频天线地质雷达能有效探测隧道覆盖层地质状况,探测结果可靠。  相似文献   

2.
地质雷达(GPR)作为一种常规探测方法已经被广泛应用在隧道超前地质预报中。由于隧道空间狭小,受洞内施工器具及探测结果多解性的影响,准确预报隧道不良地质体具有的一定的复杂性和难度。基于此,文章利用二维时域有限差分法正演模拟隧道典型不良地质体地质雷达剖面记录,分析了隧道空间不良地质体雷达剖面特征,获取了实测雷达资料解译的理论依据。通过在安江高速公路3座岩溶隧道施工中进行大量地质雷达探测现场试验,并结合施工现场掌子面地质素描资料,成功预报了含水溶洞、空腔溶洞、溶蚀破碎带等不良地质体。该研究提高了地质雷达法在隧道空间内探测不良地质体的精度,为隧道工程施工提供了安全保证。  相似文献   

3.
地质雷达在探明隧道底部不良地质体情况时有着重要作用,掌握隧道底部各种不良地质体在地质雷达图像上的响应特征是有效实施探测的基础。文章通过建立隧道底部复杂地质地电模型,利用时域有限差分法(FDTD)进行了数值模拟,对隧道底部存在岩溶、断层、破碎带等不同地质情况下的地质雷达图像响应特征进行了分析,为隧道底部地质雷达探测图像的精确解释提供了依据;结合某客运专线隧道底部岩溶及破碎带探测地质雷达实例,证明了地质雷达在探测隧道底部不良地质体中应用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4.
文章首先阐述了地质雷达的基本原理及KDL-3型地质雷达的基本组成及其性能特点.在此基础上着重介绍了该仪器在一些隧道中的应用情况,即成渝高速公路中梁山隧道和广渝高速公路华蓥山隧道中探测掌子面前方灰岩地层中的断层、岩溶、裂隙带及其含水性以及煤系地层中的瓦斯富存构造;在海南东线高速公路大茅隧道中探测掌子面前方花岗岩中的强风化带、闪长玢岩岩脉以及断层、节理组等地质构造;在贵州水柏铁路何家寨隧道煤系地层中探测煤层组的分布;在四川铁山隧道沉降开裂段探测隧道顶底部煤层采空区的充填处理情况等等.该仪器在这些隧道超前预测和病害检测实例中的成功应用,从理论和实际的结合上证明了地质雷达探测技术在隧道工程勘探中的实用性及其广泛的应用开发前景.  相似文献   

5.
文章根据广西来宾至马山高速公路隧道超前地质预报成果,介绍了地质雷达数据采集、处理的要点,并结合探测实例分析了项目区常见的不良地质体(溶洞、断层带、裂隙密集带)的雷达反射波特征。  相似文献   

6.
通过地质雷达在国道主干线北京至上海公路(辅线)济南至莱芜高速公路隧道工程中的探测结果,分析得出隧道初期支护背后填充密实度、空洞以及二衬厚度及背后钢筋,为隧道工程建设提供更好的质量保障。  相似文献   

7.
受汶川地震的影响,经过断层带的公路隧道在施工时更容易出现大的塌方事故.为避免造成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本文以广甘高速公路杨家山隧道右洞桩号K22+624段塌方为工程背景,采用现场地质描述分析、地质雷达探测,以及编写程序的正演模拟相结合,对汶川地震过后断层带对隧道塌方的影响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震后断层带的影响范围内,围岩整体特性发生突变,雷达波形图中会形成强烈的反射波信号,经过后期处理,能够得到较为清晰的波形异常图,从而推测出掌子面前方可能出现塌方的情况.文章最后对地质雷达探测加以正演模拟,可有效地指导整个隧道施工过程,并取得较好的经济收益.  相似文献   

8.
地质雷达已被广泛应用于隧道工程中,但地质雷达在隧道工程探测过程中时常会遇到干扰因素,会导致雷达探测反射波波形堆积图异常,干扰波形覆盖了有效波形,严重影响后续的解译工作。文章将地质雷达在隧道工程中所遇的干扰划分为耦合干扰、施工干扰及特殊情况下的干扰三种类型,对雷达的干扰波形特征进行分析,提出了有效的处理措施以抑制雷达干扰波,从而保障解译人员能够有效、准确地识别雷达干扰波形,避免对雷达干扰波的误判。  相似文献   

9.
在介绍地质雷达无损探测技术的工作原理、仪器探测深度和精度及雷达图像识别技术的基础上,结合福建某高速公路路基病害情况,采用地质雷达探明地基中是否存在溶洞,确定路基冲刷范围及程度,结果表明地质雷达探测技术应用于高速公路路基病害探测中,具有无损、快速、经济、有效等优点,而且探测精度可以满足工程要求,值得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10.
地质雷达作为一种高效、无损的地球物理探测手段,被广泛应用于隧道地质灾害尤其是隧道坍腔的探测中.由于受环境条件的制约,目前隧道中地质雷达探测方式多以二维反射剖面为主,存在空间探测范围局限性较大的问题.为了在尽量不增加工作量、不降低数据采集效率的前提下,尽可能的提高地质雷达的空间探测范围,文章提出了一种基于半空间扫描测量的...  相似文献   

11.
富水岩溶地区隧道施工过程中,极易发生突水、突泥工程地质灾害,极大地危害了施工安全。因此,采用超前地质预报探测隧道掌子面前方围岩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情况显得尤为必要。文章以南充-大竹-梁平(川渝界)高速公路铜锣山隧道工程超前地质预报为例,提出综合利用地质雷达法与TRT法对隧道掌子面前方涌水情况进行预报,经实践验证该组合预报技术能为隧道施工提供有效的参考依据,一定程度上减小突水、突泥地质灾害的发生几率。  相似文献   

12.
TGP206是目前公路和铁路上应用广泛的隧道超前地质预报仪器设备,文章介绍了TGP206的特点和使用方法,并结合广西某高速公路隧道的实际探测情况,分析了TGP206在隧道探测中的实际应用。  相似文献   

13.
地质雷达在基岩完整性探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通过在实践中应用地质雷达探测基岩完整性的实例,介绍了一些常见岩溶发育形态在地质雷达探测剖面中的异常规律和特征,为使用地质雷达进行基岩完整性探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在介绍地质雷达在隧道二衬质量无损检测中的工作原理及探测方法的基础上,结合厦蓉高速某隧道工程,通过对二衬厚度、空洞、不密实、钢筋网分布等典型目标体的雷达探测效果解释,结果表明地质雷达无损检测技术在隧道二衬质量检测中具有较强适用性,且能方便、快速发现质量问题并可为隐秘工程质量评判提供科学依据,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地质雷达(Ground Penetrating Radar,简称GPR)是利用超高频短脉冲电磁波探测介质分布的的一种地球物理勘探技术,近年来广泛应用于隧道工程质量检测方面。文章介绍了地质雷达技术的基本原理,并且以工程实例分析了地质雷达仪器在隧道工程质量检测中的应用情况,证实了地质雷达技术在工程检测中起到的良好作用。  相似文献   

16.
在岩溶地区修建隧道过程中,经常遇到突水、突泥等地质灾害。为了规避地质灾害的发生、减少其对隧道施工运营造成的损失,通常要投入大量的隧道超前地质预报工作。文章在进行水文、地质、地貌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运用岩溶地质学原理对隧道岩溶发育情况进行定性预测,划分重点预报地段、选择合适的物探方法或物探组合模式、有的放矢地进行综合超前预报的观点;以长乐山隧道为工程背景,采用了岩溶地质定性预测+地震波法探测+地质雷达探测的超前预报模式,取得了良好的效果,验证了综合超前地质预报的有效性、经济性。  相似文献   

17.
隐伏岩溶的有效探测是保证高速公路岩溶路基施工安全与质量的重要因素,对于灰岩裸露或覆盖层薄的浅层岩溶探测,地质雷达较其他物探方法有突出优势,可以高效准确地查明隐伏岩溶的发育规模、分布范围和埋深等。文章结合工程实例,探讨了地质雷达在高速公路路基浅层岩溶探测中的应用,评述该技术能够有效地完成岩溶地区的浅层岩溶探测工作任务,具有较好的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文章结合河池至百色高速公路平坎隧道工程实例,介绍了综合超前地质预报法的应用流程,提出采用TSP、地质雷达、多功能C6钻机、超前加深炮孔、地质分析等5种手段,由粗探到精探,特别是应用了C6XP多功能钻机进行超前地质钻孔,并综合地表地质调查、图纸资料核查,对隧道围岩进行超前地质预报及综合研判,判断隧道的岩溶发育情况,查明隧道施工风险,为岩溶隧道施工提供借鉴及参考。  相似文献   

19.
在开展隧道衬砌质量检测过程中,由于检测规模较大,导致难以实现对其整体的高精度检测,因此,提出基于地质雷达无损探测的隧道衬砌质量检测方法研究。分别将SIR3000型地质雷达、钢卷尺以及900MHz天线作为检测设备,沿拱顶及距拱顶水平距离为定值的两侧拱腰布设3条纵向检测线后,按照隧道衬砌施工设计情况,对衬砌厚度数据输出方式进行差异化设置,并根据反馈雷达信号检测隧道中不同位置衬砌的厚度,从而判断衬砌质量。根据测试结果可知,该方法对隧道不同位置衬砌厚度的检测结果误差稳定在0.2cm范围内,具有较高精度。  相似文献   

20.
大直径嵌岩桩桩底溶洞探测方法探讨和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章以山西省平阳高速公路嵌岩桩为工程背景,通过对目前常用探测方法的比较,分析了探地雷达法的独特优势,介绍采用探地雷达法对桩底溶洞情况进行探测的方法,并对使用探地雷达探测嵌岩桩桩底岩溶发育情况的基本步骤进行分析,分析结果表明,探地雷达法可以高效、快捷、准确地探测桩底的地质情况,是一种可行的、无损的溶洞探测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