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为解决传统轨道交通线网规划存在的问题,从轨道交通线网规划与城市发展、轨道交通线网对城市空间布局影响、轨道交通线网现状以及协调方案等角度,深入分析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措施,主要包括融合轨道交通规划、构建精密增长机制、兼顾土地利用效率、强化综合协调规划,并得出相应的结论,旨在为相关人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城市轨道交通建设时序是决定城市轨道交通线网的建设规模、建设时机和建设顺序的重要依据。文章分析了城市轨道交通建设时序研究的重要性,从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规划入手,结合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近期、中期、远期建设的影响因素分析建设时序的影响因素,提出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运营、管理期间的三个共同影响因素:交通需求、线网完备性和与城市空间发展协调性,并以巴黎地铁为例,验证了这三个影响因素的合理性,为城市轨道交通建设时序研究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3.
温素华  冯若潇 《综合运输》2023,(6):13-17+34
城市轨道交通建设时序研究是轨道交通线网建设规划的核心内容之一,长期以来一直以定性方法为主。同时,POI等多源大数据愈来愈多地应用到城市及交通规划领域,但现有研究大多着眼于城市轨道交通运营阶段的后评价,缺少对规划建设阶段的关注。本文以福州为例,利用POI大数据对轨道交通的现状服务效益进行分析,辅助决策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规划中建设时序的选择,试图解决传统上地铁线网和建设规划定性有余而定量不足的缺点,量化分析各条地铁线路对城市的服务效果,为建设规划的线路选择和时序提供支撑。  相似文献   

4.
文章从合理性的一般哲学解释出发,论证出综合交通线网规划方案合理性存在的必然性,然后分别从多方式合理分工、各交通线路分阶段整体推进、交通线网投资实施总体控制、交通网络构建符合OD分布规律、以及线网规划目标考虑资源消耗限制等方面,深入分析合理的综合交通体系应具备的特征,并由此推荐系列评价指标集,从而为综合交通线网规划方案合理性评价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本文根据重庆城市地理环境、城市结构与居民出行等特点,应用系统科学原则、理论与方法,对重庆市轨道交通线网功能层次、线网规模、线网密度、交通模式进行分析,提出了适应重庆城市交通现状与发展需求的城市轨道交通系统规划与建设发展目标、建议。  相似文献   

6.
随着国内各城市轨道交通线路建设加速成网,纷纷迈入线网运营阶段,对线网指挥系统(COCC)的需要越来越迫切。但已有部分城市投入运营的城市轨道交通线网指挥系统在实践中逐渐暴露出一些不足。在建设城市轨道交通线网指挥系统时,应找准系统定位,加强顶层设计,夯实建设基础,突出重点要素和核心功能,形成完整有效的城市轨道交通线网指挥体系。  相似文献   

7.
在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实践中,对于中心城区面积较大、各方向规划较均衡的城市,在规划放射线达到一定数量时需研究规划环线的必要性。分析了城市轨道交通环线的概念、功能定位、规划条件、运营组织;以宁波轨道交通5号线为例,从线网形态、城市布局、线路功能、城市发展、客流及运营组织等角度,详细论述了新一轮规划中将该线由U形线改为环线的可行性及必要性。  相似文献   

8.
为了科学准确地评价城市轨道交通与常规公交协调水平,提出一种基于D-S证据理论的城市轨道交通与常规公交协调评价方法。通过综合考虑城市轨道交通与常规公交协调的影响因素,从线网协调、站点协调、运营协调三个方面建立评价指标体系,引入C-OWA算子实现指标赋权,运用D-S证据理论计算各评价因素的信任区间以及评价的不确定度,借助证据融合算法对各专家的评价结果进行融合以确定协调等级,并设计算例验证了该方法的合理性与有效性。算例分析表明,基于D-S证据理论的城市轨道交通与常规公交协调评价方法能够减弱专家的主观偏好造成的不利影响,可提高了最终评价结果的可靠程度。  相似文献   

9.
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远期线路具有不确定性,在研究远期线路换乘方案时应站在城市规划和线网规划的高度上,在对局部线站位进行研究的基础上稳定线路之间的换乘关系。结合济南轨道交通R3线一期工程的功能定位和工程特点,结合线网规划,对选线设计过程中的重点和难点进行了分析,经多方案比选提出决策建议。可为济南后续线路的选线设计提供思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10.
为监测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的供需矛盾及其时空差异化特征,引入时空消耗模型,分别以运输服务时空资源总量、出行需求时空资源占用量以及二者比值,计算了城市轨道交通供给能力、出行需求量和交通承载力。按照总体水平和均衡程度两个维度,选取轨道线网交通承载力、线网承载不均衡度和线网承载空间差异性作为城市轨道交通承载力评价指标,为更加精准地识别城市轨道交通出行需求与供给时空资源匹配关系提供支撑。实证研究结果表明:轨道线网供给能力总体高于出行需求量,全天轨道线网交通承载力位于高值区间,并呈现早晚高峰和午间小高峰的特征;线网承载力不均衡度显著偏高,轨道站间区段交通承载力差距悬殊,但在空间上总体呈现显著离散特征。  相似文献   

11.
城市轨道交通客流强度及其基本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结合国内外部分城市轨道交通客流强度数据,分析了不同城市轨道交通线网以及不同类型轨道交通线路客流强度的基本特征,从线路空间与网络演变角度剖析了线路客流强度演变的内涵,提出了改善城市轨道交通客流预测工作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
轨道交通建设前期工作对工程造价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部分城市轨道交通前期工作的实际,介绍了轨道交通建设中线网规划、线路沿线土地利用规划的制定、客流预测以及线路敷设方式的确定等前期工作对地铁造价不同的影响方式和影响程度,提出了降低前期投资的几个方法和建议。  相似文献   

13.
建设高效绿色的轨道交通系统已成为各大城市提升城市形象、缓解交通拥堵、方便居民出行的首选,而客流预测是其中必不可少的重要工作。本文结合普洱市城市轨道交通客流预测实例,在研究现状城市居民出行特征、公交发展水平及道路系统运行特征基础上,利用四阶段模型理论,分析普洱市不同组团间的居民出行量、出行分布、出行结构等特征,对普洱市城市轨道交通线网客流进行测试,通过预测线路的断面流量、客运量、负荷强度,确定不同的比选方案指标,为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提供量化支撑。  相似文献   

14.
通过哈尔滨市轨道交通网络规划研究的实践,探讨了轨道交通网络规划的规划内容、研究方法、技术路线、合理规模研究和实施规划研究等方面的问题。着重探讨线网构架研究,评价体系与推荐线网方案的规划原则与特点,以供开展城市轨道交通网络规划研究工作的参考。  相似文献   

15.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建立完善的城市公共交通系统变得尤为重要。城市轨道交通与常规公交作为城市公共交通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两者之间的协调配合将会减少两者之间的竞争,提高整个城市公共交通系统的运输能力。本文对当前城市轨道交通以及常规公交的发展特点进行了分析,研究了国内外城市轨道交通与常规公交协调的研究成果。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目前二者协调面临的管理分离、线路网络规划不合理等问题,从线网优化和调度运营两方面提出了两种交通方式换乘客流的运能协调的进一步研究思路。  相似文献   

16.
市域铁路与城市轨道交通贯通运营能够充分发挥轨道交通整体效益,降低换乘站压力,提升旅客服务水平。针对市域铁路与城市轨道交通贯通运营形式,本文提出城轨单向贯通、市域单向贯通以及双向贯通三种贯通运营模式并分析。考虑线网性能、服务水平、投资成本、运营组织四种影响因素,基于熵权-Topsis法,建立多时段市域铁路与城市轨道交通贯通运营模式综合评价模型。最后以重庆市市域铁路江跳线与轨道交通五号线为案例,利用三种不同分布特征的客流进行研究,综合得出优选模式为市域单向贯通模式,与实际情况一致,验证了模型的准确性,为多种制式轨道交通贯通运营研究和发展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7.
在网络化转型过程中,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面临诸多挑战,需从制度机制、管理模式、人员结构等方面进行创新和升级。基于此,分析城市轨道交通网络化运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探究相应的对策,以促进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运营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18.
随着西安地铁3号线的正式运营,西安城市轨道交通即将迎来网络式发展时代。轨道交通环线是城市轨道交通线网中的一种线型,对于方格型路网城市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梳理西安轨道交通8号线环线的相关规划,在分析8号线沿线功能区的基础上,探讨其路由与路径特征并依据客流预测的结果分析各换乘站换乘情况,进一步验证西安地铁8号线对西安市发展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为深入了解城市轨道交通与常规公交换乘衔接的有效性,文章从换乘效率和换乘服务设施协调性两个维度构建城市轨道交通与常规公交换乘综合评价体系,建立熵权-TOPSIS模型对换乘综合水平进行评价,并对南宁城市轨道交通1号线与常规公交换乘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熵权-TOPSIS评价模型在城市轨道交通与常规公交换乘综合评价上具有合理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20.
本文着重研究综合运输通道内各方式线网的运输能力、技术等级、服务水平的评估和优化问题。从综合运输通道研究的重要性入手,在总结现有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供需平衡的综合运输通道网络布局方法,具体是以通道内运输需求分析为基础,结合通道内各方式基础设施线网规划,从供需平衡的角度,对通道内各运输方式线网的服务水平进行评价,依据评价结果对线网规划提出优化和完善的对策建议,实现通道资源的优化配置。在对杭绍甬通道进行实证分析后,证明所提技术实用可靠,可以有效用于指导实践中的通道基础设施规划优化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