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SBS改性沥青具有良好的抗车辙能力,在高级公路、城市公路以及机场跑道都得到了很好的应用。结合江苏省徐州市内某条公路施工经验,从SBS沥青混合料的配合比设计、SBS沥青混合料的运输、拌和、摊铺等方面分析了SBS改性沥青路面施工技术的要求,可为相关施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针对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中由于摊铺工艺不合理造成的病害现象,结合工程实例,研究了沥青混凝土路面3D摊铺的施工技术工艺,主要从3D摊铺的技术原理、沥青混合料的摊铺施工等方面做了探讨和阐述。  相似文献   

3.
沥青混凝土路面在我国应用广泛。鉴于此,从施工准备、混合料拌制、运输、摊铺、碾压与成型、检测等环节对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进行探析,以供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4.
结合某工程实例,探讨高速公路沥青路面的施工技术和质量控制措施,具体内容包括拌和、运输、摊铺、压实混合料等技术要点,总结控制原材料质量、沥青混合料温度,改善路面防水处理效果等方案,旨在提升沥青路面施工水平,保证沥青路面的施工质量。  相似文献   

5.
杨小龙 《人民交通》2020,(7):80-80,82
以公路工程项目实例为研究对象,对该工程施工中二级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的操作要点进行深入的研究,先是分析了沥青混合料拌制的要求,其次在阐述沥青混合料运输内容的基础上,对沥青材料的摊铺、碾压养护施工等内容进行研究.实践可知,在二级公路沥青路面施工中,合理的控制施工工艺要点,能够切实的将整体的质量提升,对促进我国交通事业的发展起到很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本文结合作者多年的施工经验,分别从沥青摊铺的技术特征、摊铺前的技术准备工作、摊铺施工过程中的技术运用以及摊铺完成后的测查等阶段,综合分析了沥青摊铺技术在公路路面施工中的运用,以期为同类工程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7.
为保证公路施工质量并延长其使用寿命,以某公路工程为例,深入探讨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应用,主要从材料选择、基层处理、拌和、运输、试验段施工、摊铺、碾压到接缝处理等多个环节展开分析。经过系统检测与对比,证实恰当的施工技术和材料选择对于提高公路施工质量具有决定性意义,同时也能有效地延长公路的使用寿命。  相似文献   

8.
通过结合实际,对SBS改性乳化沥青在公路路面养护中的运用问题进行分析。首先阐述公路路面影响因素,而后从SBS改性乳化原材料控制、试验路段施工、拌和改性沥青与运输摊铺碾压施工等环节,对公路路面养护SBS改性乳化沥青应用需要注意的问题进行讨论,目的在于提高公路路面养护水平,促进交通事业的不断发展。  相似文献   

9.
沥青混合料的离析现象是施工过程中经常出现的问题,对沥青混凝土路面的使用带来了不利影响,因而在沥青混合料的施工操作过程中要及时采取措施严格控制,以确保摊铺质量.  相似文献   

10.
基于近年国内外对沥青混合料材料性质及沥青路面施工的研究现状,文章对高等级公路沥青路面施工质量控制的各项性能指标,包括高温稳定性、低温抗裂性、水稳定性等性能,明确各类病害成因进行了分析;总结了影响沥青路面施工质量的重要因素,有原材料、沥青混合料、人员及施工试验检测;在此基础上,针对各影响因素进行了对策分析;最后,从施工准备、沥青混合料运输、摊铺、碾压、机械设备控制管理四个方面提出施工控制要点。通过对人工、材料、机械三方面的管控,降低高等级公路沥青路面病害出现可能性,延长公路的使用寿命,对于促进高等级公路建设和完善道路交通规划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为了保障公路工程施工质量以及强化行车安全,分析高速公路路面抗滑表层,并以某公路工程为例,围绕抗滑混合料的原材料原则、原材料性能检验和粗细集料划分界限确定、分段级配确定与合成、最佳油石比确定、级配调整、性能检验、施工准备、沥青混合料的拌制和运输、沥青混合料的摊铺、热拌沥青混合料的碾压等维度,探讨相应的施工技术要点,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为了克服传统薄层罩面的缺点,文章以国道G210广西河池K2730+600~K2733+226段为依托工程,对该路段铺设的2.626 km厚度为4.0 cm的ARAC-16橡胶沥青混合料薄层罩面进行了研究,设计了橡胶沥青混合料的级配形式,进行了水稳定性试验、车辙试验,并在试铺后进行了路面检测。结果表明,应用橡胶沥青混合料薄层罩面技术的路面具有良好的构造深度、渗水率、压实度和抗滑性能,经后期跟踪观测,此次施工养护具有可行性,有效延长了该段公路的使用寿命。  相似文献   

13.
冷再生沥青混合料施工技术是一种节能环保的公路路面修复技术,不但可以有效减少石料、沥青、水泥的需求量,降低工程成本,减少了资源浪费,并且与热再生技术相比可以有效降低CO2排放量。配合比设计是影响冷再生沥青混合料质量的关键因素,本文以某公路沥青路面修复工程为例,对沥青路面冷再生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进行研究,以加强冷再生沥青混合料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14.
在沥青路面使用一段时间后,由于车辆载荷或自然因素必然会产生较大的影响,进而产生老化、裂缝、车辙之类的问题,为了进一步提升厂拌热再生沥青路面施工技术的应用效果,结合相关人员的工作经验,对厂拌热再生沥青路面施工技术相关内容进行了详细探讨,分析可知厂拌热再生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要点包括回收旧沥青混合料、加热拌和、再生沥青混合料运输以及再生沥青混合料摊铺压实,厂拌热再生沥青路面施工质量控制的关键在于再生混合料拌和温度的控制及摊铺、压实工艺参数的控制。  相似文献   

15.
在路面结构层中设置沥青稳定碎石排水层可以有效地减少水损害问题,同时改善路面的使用环境,延长路面的使用寿命,因此在公路工程中得到广泛应用。文章结合具体公路施工实例,介绍了沥青稳定碎石排水层混合料配合比设计方法,探讨了沥青稳定碎石排水层的施工工艺与要点,以期对类似工程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6.
通过京福线福建邵三高速南平PB合同段的路面施工实践,从路面基层施工、沥青混合料的离析、摊铺技术、碾压技术、接缝的处理、施工的组织管理施工环节对路面平整度的影响因素进行控制.并根据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福建省对沥青路面的技术要求及结合以往的施工经验,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措施及施工注意事项,从而使路面平整度得到了很大提高,并提高了路面的整体质量.  相似文献   

17.
为提高沥青路面施工效率,增强路面性能,减少不必要的返工及延长路面使用寿命,文章以大新至凭祥高速公路为例,在沥青路面施工过程中引入路面施工信息化管理系统,对混合料的生产、运输、摊铺及碾压等信息进行实时监控,通过可视化、数据化的方式反映路面施工情况。结果表明:该系统可有效提高沥青路面施工过程中机械的作业效率,同时降低了安全生产风险及管理成本;通过对施工过程中的关键数据进行实时采集、分析,实现了现场实时辅助纠偏和远程管理,助力提升路面施工质量。  相似文献   

18.
为对水泥路面进行预防养护,提高路面的平整度、抗滑性能并修复路面病害延长路面使用寿命,文章提出采用超薄罩面对水泥路面进行加铺。结合水泥路面加铺超薄罩面的技术特点,对原路面进行接缝处治、层间粘结、抗裂等预处理;采用5种级配的骨架密实型和骨架间隙型沥青混合料进行加铺,对混合料的配合比设计、混合料生产、摊铺和碾压工艺进行验证,并在通车6个月后对路用性能进行检测。结果显示:加铺超薄罩面后路面构造深度>0.75 mm,平整度IRI<1.5 m/km,路用性能指数达到优等,在通车6个月后无明显病害。  相似文献   

19.
1传统的沥青路面铺筑施工工艺及不足 传统的沥青路面铺筑施工工艺是将搅拌设备生产的沥青混合料通过自卸车直接倒入沥青摊铺机的料斗中,然后进行摊铺、压实.国内外的施工实践证明,通过这种传统工艺成型的路面普遍存在一些缺陷,路面的早期破损现象比较严重.欧美国家在进行大量的研究和试验后,认为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有3个方面:(1)装料、运输及卸料过程会造成沥青混合料的材料离析和温度离析;(2)因摊铺机容量小等因素导致停机待料,摊铺作业不连续,造成路面结合处粘接力不一致;(3)自卸车对摊铺机进行碰撞和顶推而造成路面横向接缝(即纵向波).  相似文献   

20.
为了解决施工过程中出现的温度离析、压实度过低等现象不能及时反馈的问题,文章使用红外热成像仪对沥青混合料在运输、摊铺、碾压过程的温度变化进行准确测定,分析混合料温度离析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结合使用无核密度仪检测路面的压实度,分析混合料的温度离析与路面压实度的相关性。结果表明:沥青混合料在运输阶段温度离析现象最为明显;温度离析程度与路面压实度之间具有良好的相关性,温度离析越严重,沥青混合料压实度的合格率越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