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市域铁路线路敷设方式比选是市域铁路设计重点之一。本文结合市域铁路建设条件和工程特点,以温州市域铁路南洋大道段线路为例,对地下线和高架线路敷设方式进行了综合比选研究,总结市域铁路线路敷设控制要点,为类似工程设计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在城市轨道交通快速发展的同时,以大城市为核心的都市圈也得到快速发展。做好市域铁路与城市轨道交通之间的高效、便捷衔接,对增强市域铁路客流吸引能力、充分发挥其功能具有重要意义。以合巢市域铁路工程为例,重点分析研究市域铁路与城市轨道交通的衔接,以提高合巢市域铁路至合肥中心城区的便捷性,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市域铁路与城市轨道交通的贯通衔接是区域轨道交通一体化和互联互通的一大发展趋势。为了定量研究二者贯通运营的列车开行方案问题,本文基于客流路径分配模型,以乘客出行时间和运输企业成本最小为目标函数,考虑客流条件、通过能力、折返站能力等约束条件,建立了市域铁路与城轨双向贯通列车开行方案的双目标整数规划模型。最后通过遗传算法求解江跳线与重庆五号线贯通运营方案,并得出了贯通运营对乘客出行时间、运输企业成本及线路通过能力的不同影响效果。  相似文献   

4.
宜宾市作为内昆铁路的主要枢纽节点,具备较好的既有普速铁路资源,且同时面临过江通道能力紧张、城市道路交通拥堵的问题。因此,本文选择宜宾市为研究对象,提出内昆铁路及宜珙支线的改建思路和方案,制定契合宜宾市域客流出行特点的市域列车开行方案。本文研究内容具有一定普适性,为同类型中小城市发展市域郊铁路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5.
为有效弥补苏州市域北向向心功能的不足,加强苏州城区北向辐射,打造“1小时通勤圈”的轨道交通骨干线路,基于苏虞张线的功能定位,总结宏观走向影响因素、布局原则,从上位规划、国土空间规划、吸引客流、旅客出行便捷性、工程投资及枢纽衔接等角度,对东、西通道宏观走向方案进行优缺点分析、综合比选,提出最优方案。  相似文献   

6.
借助实物期权思想分析市域铁路项目价值随时间变化情况。将市域铁路项目价值分为运营效益、社会效益、运营成本和建设成本四个部分,利用几何布朗运动模拟运营效益和建设成本随时间变动情况,"有-无法"和集聚效应求解社会效益,运营成本按物价上涨率计量。认为市域铁路社会效益应分为通勤类市域铁路和旅游类市域铁路分开计量。最终在案例中利用蒙特卡洛模拟求解市域铁路建设时机。  相似文献   

7.
为了促进市域铁路与城市轨道交通的一体化发展,对市域铁路与城市轨道交通换乘站设施配置进行研究。首先,通过综合考虑市域铁路与城市轨道交通换乘站设施配置的影响因素,从高效性、可靠性、舒适性、经济性、安全性建立评价指标体系;其次,为了减少专家主观偏好对评价结果的影响,采用基于组合数的有序加权平均C-OWA算子对专家打分数据进行处理,从而确定指标权重;最后,进行案例分析以验证评价指标的科学性。  相似文献   

8.
市域铁路在都市圈区域经济发展中公益性、服务性的功能属性,决定了其运营收入难以弥补运营成本.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加快城市群和都市圈轨道交通网络化,发挥中心城市和城市群带动作用,建设现代化都市圈.2020年12月国家发改委联合交通部、国家铁路局和国铁集团颁布的《关于推动都市圈市域(郊)铁路加快发展的意见》(国办函〔...  相似文献   

9.
由于管理体制、设计标准等原因,目前粤港澳大湾区城际铁路与市域快线的列车运营组织方式为独立运营,两者之间还不能实现跨线运营,致使整个轨道交通体系的功能水平不高。分析城际铁路与市域快线的主要技术标准差异,从车辆选型、建筑限界、行车方向、信号、通信、票务、站台长度、站台门和综合维修等方面分析两者跨线运营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方案,为粤港澳大湾区轨道交通网络互联互通及一体化运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随着我国各大城市空间结构的演变,市域(郊)铁路规划建设需求日益迫切。本文在对市域(郊)铁路概念进行界定的基础上,从出行需求、服务功能、综合网络视角分析市域(郊)铁路规划布局中的重点,并针对性提出相应的应对策略,以期指导今后各大城市市域(郊)铁路的规划布局工作。  相似文献   

11.
结合具体工程实例,对市域铁路工程运营组织模式、快慢车开行方案、越行站配线设计进行研究,分析了适应市域铁路工程的运营组织模式(是否开行大站快车以及具体开行方案),总结了各类越行站功能特点及配线设置思路,为类似工程研究快慢车开行方案及越行站配线设计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12.
都市圈城际铁路兼顾市域出行需求的可行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结合实例,论证了利用都市圈城际兼顾市域出行需求的可行性,并从可操作性的角度提出了在通道预留、站点设置、运营模式和决策机制等方面的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13.
陈旭 《综合运输》2023,(2):55-59+99
市域铁路是都市圈轨道交通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以郑州为例进行研究。依据国家相关政策,研究利用既有铁路开行市域列车的可行性并提出新建线路规划方案。利用“点、线、面”分析法,依据国土空间格局、交通出行需求识别廊道,依据功能节点、客流节点锚定节点,提出市域铁路网规划方案:构建“十字主轴、象限放射、外围加强”的市域铁路网,由K1线(枢纽连接线)、K2线(文化旅游线)、K3线(科创产业线)3条穿心线路组成,预留向周边城市延伸的可能性。该方案采用“穿心式”布局模式,考虑与既有城际贯通,在落实国家发展战略、覆盖城市核心板块、构建“1h”通勤圈、推进“四网融合”、盘活既有铁路资产、促进TOD开发方面起到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从线网衔接方式、速度目标值、车辆选型、网络资源共享、工程投资等方面,综合分析研究宁高城际轨道交通二期工程系统制式。  相似文献   

15.
本文结合机场联络线客流特征,针对机场联络线与国铁共同停靠站的旅客组织,从资源共享、方便快捷、节省投资的角度出发,提出了"混进混出"的旅客组织方案,并对共同停靠车站站型布置进行了方案比选。同时针对"混进混出"方案运营管理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旅客管理方式。  相似文献   

16.
张戎  汤慧  程银浩 《综合运输》2022,(2):122-125+137
上海市域铁路网包括新建市域铁路和利用既有铁路改建的市域铁路,根据上海市域铁路与城市轨道交通、都市圈城际铁路的融合发展情况,从线网规划、客流特征、票务系统等方面梳理多层次轨道交通方式间换乘的影响因素,并以上海市域铁路为主体,分析其与其他轨道交通方式间换乘的特点及方式。最后以机场联络线为例,总结机场联络线各站换乘情况,并根据不同类型的客流特点提出相应的客流组织方案。  相似文献   

17.
采用静态评价与动态评价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市域铁路与城市轨道交通换乘站的瓶颈识别与优化问题。首先,分换乘方向确定了基于乘客换乘需求的换乘服务水平评价指标体系,结合熵权法建立了用于评价换乘站换乘服务水平的综合评价模型;其次,采用Anylogic仿真动态模拟乘客在车站的换乘过程,根据仿真结果及综合评价模型分析了换乘站的换乘服务水平,识别换乘站的能力瓶颈;最后,以犀浦站为例进行了分析,分析得到犀浦站的能力瓶颈是检票闸机、铁路售票机及铁路实名制验票机。仿真结果表明,该能力瓶颈识别方法对换乘站设备布局及流线组织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现代有轨电车发展迅速,本文通过分析现代有轨电车主要系统制式的特点及适用性,对比不同技术制式的应用现状,为现代有轨电车项目制式的选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川藏铁路沿线具有复杂的地质结构、极端的地理环境和罕见的气象特征,项目工程建设要面临着高原高寒、风沙气候、山川河谷、板块运动、地质灾害和生态环保等难题。因此有必要从铁路信息化、智能化发展角度打造智能川藏铁路系统,以便对川藏铁路的建设工作具有重要支撑作用。剖析国内外关于智能铁路系统的应用和研究现状,从川藏铁路沿线地质结构、气候特征、地理环境等方面分析川藏铁路工程的总体建设特征,从施工建造、运营维护和客货运输方面指出建设智能川藏铁路的必要性,明确智能川藏铁路的建设目标与主要功能,给出智能川藏铁路建设主要技术和基于智能建造、智能运营维护、智能风险预警和智能应急响应的系统设计,并提出建设智能川藏铁路的相关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当前国家大力发展市域(郊)铁路,推动都市圈轨道交通“四网融合”。市域(郊)铁路作为“四网”中的重要层级,是“四网”中功能定位最为多变的轨道交通层次,针对市域(郊)铁路特征,对市域(郊)铁路互联互通的含义和必要性进行分析,研究和界定市域(郊)铁路二种互联互通模式和相应互联互通模式下市域(郊)铁路的设计技术要求,基于不同互联互通模式探讨相应的市域(郊)铁路开行方案,可为我国都市圈轨道交通“四网融合”发展和市域(郊)铁路规划建设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