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3.
《船舶工程》1986,(3)
中国造船工程学会船舶力学学术委员会“波浪载荷及其动力响应”学组于1985年11月27日至12月1日在无锡召开了第四届学术报告会,并在会后举办专题讨论班,参加的代表共54人。这次学术报告会共有16篇论文,引起与会同志的极大兴趣和热烈讨论。报告会突出了现代船舶强度理论与生产设计实践更加密切结合的新动向,这是与1985年9月第九届国际船舶结构会议(ISSC)提出的工作目标相一致的。专题讨论包括两个部分,一是“舰船波浪载荷的非线性理论与试验研究”(由702所七室副主任沈进威同志主讲),一是“结构可靠性原理及其应用”(由交大桑国光副教授和张圣坤副教授主讲)。众所周知,线性切片理论有其局限性,对于大振幅的波浪,波浪载荷的非线性现象远比运动的非线性突出,在估算船舶强度时,必须对此给予足够的重视。在讲座中着重介绍了有关波浪 相似文献
4.
中国造船工程学会电子计算机应用学术委员会船舶科研及设计学组和建造与集成系统学组一九八一年学术交流讨论会暨两学组的工作会议于一九八一年十月十七日至十月廿日在黄山召开。参加会议的有来自全国各地的44个单位,120名代表。其中参加科研、设计学组学术交流会的代表69人,参加建造、集成系统学组学术交流会的代表61人。会议由学术委员会主任林鼎贻同志主持。中国造船工程学会副理事长杨槱教授、安徽省交通厅副厅长李文星同志、山东省交 相似文献
5.
中国造船工程学会船舶力学学术委员会疲劳与断裂学组于1981年10月27日至10月31日在江苏省扬州市江扬船厂招待所召开了疲劳与断裂力学学术报告讨论会。与其有关的研究所、高等院校、工厂、海军部门共43位代表参加了会议。船舶力学学术委员会主任委员方文均到会作了指示。论文报告讨论会由学组组长黄骏德、副组长刘家驹、汪广海,学组成员张祖枢、李康先、曹明法轮流主持。 相似文献
6.
7.
8.
轮机学术委员会动力装置学组第三次学术年会于一九八二年十月七日至十一日在浙江莫干山举行。出席会议的有来自全国四十二个单位,六十七名代表。会议由学组付组长上海交通大学付教授任文江和船舶电站公司付总工程师彭惠平共同主持。会议共交流学术论文三十五篇,其中宣读三十四篇。讨论分余热利用节能、动力装置优选、可调桨的研制和应用三个小组进行。代表们畅所欲言,对不同观点的问题进行了深入讨论,充分 相似文献
9.
10.
中国造船工程学会工艺与材料学术委员会修船学组于十月十三日至十七日在上海召开了修船学术讨论会。工艺与材料学术委员会委员、修船学组组长左森同志主持了会议。海军东海舰队和上海基地装备技术部的领导同志到会并讲了话。出席会议的有来自全国各地的船厂、科研、设计、出版、院校和使用等部门,九十三个单位一百三十八名代表,这是建国以来,全国范围内第一次规模较大的修船学术讨论会。通过会议的交流和讨论,代表们开阔了眼界,受到了启发,学到了经验,基本达到了会议预期目的。 相似文献
11.
12.
运用数字图像技术和AutoCAD2000图形软件,探索了处理螺旋桨桨叶上空泡图像的问题,利用桨叶空间曲面网格和桨叶空泡图像对比的方式给出了浆叶上空泡区域的边缘,同时还指出了使这一技术实用化需要作的工作。对于空泡体积这一问题,提出了结构光方式的测量模型,它比已报道的同类方法有较高的操作效率。 相似文献
13.
中国造船工程学会电子计算机应用学术委员会建造与集成系统学组今年在广东斗门举行的学术报告上共宣读了15篇论文。上海渔轮厂张震华的《微机在船舶导管展开放样中的应用》一文引起了与会者的很大兴趣,认为这是采用计算机辅助展开船舶舾装件的开端,对船舶舾装件采用计算机具有推动作用。中船总软 相似文献
14.
15.
中国造船工程学会船舶轮机学术委员会辅机学组于1982年10月11至14日在陕西省西安市召开了学术会议,出席会议的有80个单位共55名代表。会议共收到学术论文32篇,其中大会宣读的有八篇,分舱室设备和甲板机械(含液压)二个小组宣读讨论的论文有22篇,其余两篇作为书面交流。通过到会代表互相交流,特别是对船舶辅机设备的节能和空调制冷技术进行了热烈而深入的 相似文献
16.
18.
中国造船工程学会轮机学术委员会涡轮机与锅炉学组于1981年9月18日至21日在哈尔滨船舶工程学院召开了第三届学术交流会。参加会议的有六机部船舶锅炉透平研究所、上海交通大学和哈尔滨船舶工程学院等19个单位58位代表和20余名列席代表。涡轮机与锅炉学组副组长李赫、周渭镐和学组成员吴铭岚同志主持了这次会议。哈尔滨船舶工程学院副院长杨士莪教授在开幕式上讲话对本届学术交流会的召开表示热烈祝贺。 相似文献
20.
《中国修船》2005,(6)
船舶维修理论学组成立20周年庆祝会暨第13次学术研讨会议于2005年10月31日至11月3日在厦门召开,来自28个单位的领导、专家学者、学术团体等56名代表到会祝贺并参加研讨,修船技术学委会、中国兵器学会、二炮维修工程研究所、《军械维修工程》和《中国修船》编辑部以及修船学委会下属六个学组发来贺信到会宣读。马世宁、王汉功教授做了精彩的主题报告,高屋建瓴地总结了当今维修技术的发展现状,指出了维修理论和技术的未来发展方向,给大家很好的启发。本次会议在组长罗云、萧汉梁教授的精心组织下和热心于维修理论及应用的专家学者的大力支持下,共征集到高水平的论文65余篇,涉及现代维修理论、先进维修技术、综合保障工程、信息化技术应用等诸多问题,会上重点交流研讨了13篇有代表性论文。所有学术论文刻录成光盘,分发给论文作者与会议代表。 相似文献